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求是》/《求屎》/西瓜爆炸事件


中國農業濫用化肥和生長劑

北京
中國農民因使用大量化學生長劑致使田里大批西瓜爆裂。中國江蘇省的不少瓜地裡到處能夠看到爆炸了的西瓜。濫用殺蟲劑和化肥的做法在中國農業領域十分普遍。中國農業大學的一位教授稱,西瓜爆炸事件證明,國家有必要為農業使用化肥制定明確的規定,並對消費者提供更好的保護。中國政府對食品中大量使用色素和增甜劑的做法也表示擔憂。

----

新聞報導 | 2011.05.17
中共高官稱公民社會為西方陷阱


中共中央半月理論刊物《求是》近日登出周本順題為"社會管理不能落入'公民社會'陷阱"的文章。文章認為,公民社會應當接受黨的一元化領導,是政府統一指揮下的一個環節。但這一觀點並非得到普遍認可。


公民社會是不是陷阱?

《求是》近日登出周本順題為"社會管理不能落入'公民社會'陷阱"的文章。因為作者係中共中央宗治委副主任、同時兼任中共政法委秘書長,文章的分量自然得到加重。

周本順寫道,"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是我們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的具體體現,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根本,要大力加以完善","防止誤信、誤傳甚至落入某些西方國家為我們設計的所謂'公民社會'的陷阱。"

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認為,有關公民社會是不是陷阱的問題,是可以展開討論的。他說,也許以上觀點只是周本順的個人意見。而他本人在這一領域,則更喜歡使用公益慈善的詞彙。公益慈善組織是公民社會的一個部分。王振耀說,中國民眾開始捐款,中國社會裡的和諧機制開始出現,這是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不曾有過的新事。這一發展是積極的,正面的。

在他看來,同西方社會相比較,社會的服務功能在中國還是較為新穎的概念,服務的對象包括老年群體、殘疾人以及兒童。以前許多政府管理的服務性部門,現在就漸漸轉向社會。在這裡,"中國落後於西方好幾百年"。

公民社會抗議行為並不是反政府

但周本順在文中尤其批評人們對國外社會管理的"小政府、大社會"的誤區,指出,實際上,很多大國都是"大政府",政府承擔著社會管理的主要任務。的確,政府的職責不能替代,尤其是在大範圍內的調配資源進行集中統籌的項目方面。比如救災。 2009年夏天,台灣發生了特級颱風災難,損失慘重。人們這時希望看到一個具有行動力的大政府。當時,台灣的很多民間團體就對馬英九政府抗災不利提出嚴厲批評。不過,台灣中山大學國際非政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林德昌教授認為,民間的抗議行動不代表跟馬英九政府的對立:

"台灣很多非政府組織對馬政府的批評,並不代表他們要推翻馬政府。它代表人民對政府的一個期許。中國大陸習慣把這種議題擴大。對政府的任何抗議或提出看法,我不認為是跟政府對立。"

不是領導和被領導關係,更不是敵對關係

周本順的文章強調中國政治制度的優勢,認為這一優勢是"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

林德昌表示,發展公民社會需要製定行為規範,這一職責在政府,由政府行使權力,規定契約,以使公民社會得到健康發展。政府同非政府組織的關係中,林教授說,根據很多西方國家以及台灣的發展經驗,政府、國家跟非政府組織基本是一種相輔相成、合作夥伴的關係,它們不是領導和被領導、更不是敵對關係。

公民社會敏感的原因

周本順的文章中也提到行為規範,認為要在政府有效的管理之下培育發展社會組織,事先設好"安全閥","防止一些別有用心的社會組織繁殖起來"。即便不使用"敵對"一詞,但這裡已表現出高度的警惕與堤防。林德昌教授認為,這裡敏感的原因在於:

“非政府組織是民間的,它們追求的是人類發展,那麼,它必定要牽涉到一些很敏感的議題,其中包括人權、民主以及環保問題。一些這樣的議題在大陸還是禁忌,因此,它們在那裡的敏感度也比較高。”

一些學者專家認為,中國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NGO,因為它們同政府有很密切的關係,政府也可以控制NGO。但林教授表示,中國的民間組織是在特殊的歷史發展背景下產生的,他們是在追求為社會服務,作很多環保議題,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作者: 李魚

責編: 葉宣

新闻报道 | 2011.05.17

中共高官称公民社会为西方陷阱

中共中央半月理论刊物《求是》近日登出周本顺题为"社会管理不能落入'公民社会'陷阱"的文章。文章认为,公民社会应当接受党的一元化领导,是政府统一指挥下的一个环节。但这一观点并非得到普遍认可。

公民社会是不是陷阱

《求是》近日登出周本顺题为"社会管理不能落入'公民社会'陷阱"的文章。因为作者系中共中央宗治委副主任、同时兼任中共政法委秘书长,文章的分量自然得到加重。

周本顺写道,"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是我们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要大力加以完善","防止误信、误传甚至落入某些西方国家为我们设计的所谓'公民社会'的陷阱。"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有关公民社会是不是陷阱的问题,是可以展开讨论的。他说,也许以上观点只是周本顺 的个人意见。而他本人在这一领域,则更喜欢使用公益慈善的词汇。公益慈善组织是公民社会的一个部分。王振耀说,中国民众开始捐款,中国社会里的和谐机制开 始出现,这是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不曾有过的新事。这一发展是积极的,正面的。

在他看来,同西方社会相比较,社会的服务功能在中国还是较为新颖的概念,服务的对象包括老年群体、残疾人以及儿童。以前许多政府管理的服务性部门,现在就渐渐转向社会。在这里,"中国落后于西方好几百年"。

公民社会抗议行为并不是反政府

但周本顺在文中尤其批评人们对国外社会管理的"小政府、大社会"的误区,指出,实际上,很多大国都是"大政府",政府承担着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 的确,政府的职责不能替代,尤其是在大范围内的调配资源进行集中统筹的项目方面。比如救灾。2009年夏天,台湾发生了特级台风灾难,损失惨重。人们这时 希望看到一个具有行动力的大政府。当时,台湾的很多民间团体就对马英九政府抗灾不利提出严厉批评。不过,台湾中山大学国际非政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林德昌教 授认为,民间的抗议行动不代表跟马英九政府的对立:

"台湾很多非政府组织对马政府的批评,并不代表他们要推翻马政府。它代表人民对政府的一个期许。中国大陆习惯把这种议题扩大。对政府的任何抗议或提出看法,我不认为是跟政府对立。"

不是领导和被领导关系,更不是敌对关系

周本顺的文章强调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认为这一优势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林德昌表示,发展公民社会需要制定行为规范,这一职责在政府,由政府行使权力,规定契约,以使公民社会得到健康发展。政府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中,林 教授说,根据很多西方国家以及台湾的发展经验,政府、国家跟非政府组织基本是一种相辅相成、合作伙伴的关系,它们不是领导和被领导、更不是敌对关系。

公民社会敏感的原因

周本顺的文章中也提到行为规范,认为要在政府有效的管理之下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事先设好"安全阀","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社会组织繁殖起来"。即便不使用"敌对"一词,但这里已表现出高度的警惕与堤防。林德昌教授认为,这里敏感的原因在于:

“非政府组织是民间的,它们追求的是人类发展,那么,它必定要牵涉到一些很敏感的议题,其中包括人权、民主以及环保问题。一些这样的议题在大陆还是禁忌,因此,它们在那里的敏感度也比较高。”

一些学者专家认为,中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NGO,因为它们同政府有很密切的关系,政府也可以控制NGO。但林教授表示,中国的民间组织是在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他们是在追求为社会服务,作很多环保议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 李鱼

责编: 叶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