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美財政報告:將加強對中、德、日、韓、台的經濟監測

美國將加強對五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監測,其中包括德國和中國,在周五公布的一份報告中,美國財政部稱,這是為了確保這些國家實施的商業或貨幣政策不會為自身提供“不公平的競爭優勢”。美國財政部的報告點名批評的其他國家和地區還有日本、韓國和台灣。
美國將加強對五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監測,其中包括德國和中國,在周五公布的一份報告中,美國財政部稱,這是為了確保這些國家實施的商業或貨幣政策不會為自身提供“不公平的競爭優勢”。美國財政部的報告點名批評的其他國…
TRAD.CN.RFI.FR|作者: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美、中:收入中位數成長率圖



Since 1980, median income in China has grown at an average pace of nearly 12% a year. Meanwhile, America’s position on the income ladder has been slipping
Income inequality varies widel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and will continue to do so for some considerable time
ECON.ST

蔡英文:讓台灣成為「新亞洲價值」的典範

蔡英文今天赴外交部聽取簡報,重申推動「新南向政策」的決心與重要性,她說,台灣要對國際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在疾病防治、災害救援等投入更多資源,爭取國際能見度及認同。
蔡英文也提及去年在美國華府CSIS演說提出的「新亞洲價值」,將「深化民主」、「自由選擇」、「永續創新」、「和平解決衝突」,作為所有亞洲國家未來共同努力的方向,讓台灣成為「新亞洲價值」的典範。

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德国之声 29.04.2016 亞洲:中国拒绝美军航母停靠香港 China Refuses Hong Kong Port Call to U.S. Aircraft Carrier

The last time Beijing refused an American port visit of an American warship was in August 2014, according to U.S. official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fused to allow the U.S. aircraft carrier John C.…
WSJ.COM|由 GORDON LUBOLD 上傳
德国之声 29.04.2016 | 21:00 UTC
中国拒绝美军航母停靠香港
本周五,美国五角大楼对外界表示,中国方面拒绝了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停靠香港的请求。不久前,该航母战斗群曾经驶入南中国海争议海域进行巡航。
德语媒体:给不速之客的紧箍咒
中国人大周四通过新NGO管理法,引起德语媒体的大幅关注。《南德意志报》指出,新出台的NGO管理法是中国共产党对付所谓的“境外敌对势力影响”的又一手段。
长平观察:NGO隐忍换空间?
国际社会普遍担忧中国管制境外NGO新法。时评人长平认为,NGO放弃批判政府的社会责任,才是导致自己活动空间缩小的重要原因。

日外相4年半首访华 中日“相向而行”?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时隔4年半首次访华,受到中、日媒体的广泛关注。普遍认为,岸田此行意在修复关系、推动合作。中国官媒《环球》则发表社评,质疑日本是在“摆样子”还是想“真修好”。
“私募一哥”徐翔等人涉内幕交易被批捕
新NGO法案意在区分"好""坏"NGO
中国人大常委会周四通过《境外NGO管理法》后,西方国家的政府代表、商业和学术机构以及人权组织纷纷对该法将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表示忧虑。而新法案中部分条款有所放宽,则被认为是此前社会各界施压的结果。
中国官方媒体周五公布消息称,中国最大私募基金之一泽熙私募的投资经理、“私募一哥”徐翔因涉嫌内幕交易被批捕。
萨德、南海:中俄立场一致
在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朝鲜新近一再试射导弹、向国际社会不断挑衅问题之际,中俄两国外长周五表态,共同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的计划,并警告美国不要"插手"南海问题。
韩裔美国人在朝鲜被判重刑
一名韩裔美国人以颠覆和间谍罪在朝鲜被判处10年监禁。这是近来被判刑的第二名美国公民。

當中國民主化無望,臺港反對派集體向「獨」位移





 
從二○一四年初、佔中三子開始籌備占領中環運動以來,泛民政黨已失去主導民間改革力量的能力。年輕一代追求香港自主自治的希望,難以從逐漸僵化的泛民政黨得到回應。
 
岌岌可危的泛民陣營中年輕一代要救亡圖存,發表《香港前途決議文》就是他們要站穩「香港主體、本位」立場的努力。
 
閱讀全文,請點連結 goo.gl/gaWwZR

迎接九月四日即將到來的香港立法會選舉,反對陣營紛紛重新整隊,準備投入戰場。泛民陣營中年輕一代要救亡圖存,發表《香港前途決議文》,標示著香港政治發展重要的一步。
NEW7.COM.TW

基辛格駁斥美國不作為導致西沙群島易手


獨家報導:基辛格駁斥美國不作為導致西沙群島易手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議上演講(2014年11月,美國之音方冰拍攝)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議上演講(2014年11月,美國之音方冰拍攝)

美國之音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否認幾十年前和中國簽署過任何協議,為北京佔領南中國海具有爭議的帕拉塞爾群島,即中國所說的西沙群島,鋪平了道路。
基辛格本週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行的越戰高峰會議上說,​​帕拉塞爾群島是河內和北京之間分歧的焦點,但是在當時,這個問題沒有其他議題重要。
他說:“美國對那個群島的立場始終如此,那就是我們對這些島嶼的主權歸屬不持立場。”這位總統前國家安全顧問補充說,“1974年的時候,正值水門事件和中東戰爭爆發,我可以向你們保證,帕拉塞爾群島在我們心目中不是最重要的問題。但是我們從來沒有簽署過任何協議,讓北京去佔領帕拉塞爾群島,中國也從沒有提出過這樣的要求。”

台灣某地立溫家寶銅像,一天就被"和谐"掉

台灣北部城市基隆的墓園,設立了「溫家寶銅像」,並稱呼「台灣英雄」,立刻引起抗議,銅像一天後就被移走。


【中国前总理“英雄”铜像现身台湾 仅一天】
负责这一铜像规划的“九井广告”公司经理林坤明说,铜像揭幕后公司收到了来电抗议,有人表达不满,也有人进行漫骂。不过他认为,竖温家宝铜像强调的是和谐,台湾人包容心强,只要对台湾有贡献的人都要感激。

台湾一个民间机构评选多位“台湾英雄”并为其树立雕像,星期二在基隆市一个文创园区为首座英雄铜像郑重揭幕。令台湾民众意外的是,这位“台湾英雄'是中国前总理温家宝。此事引发不小的争论后,温家宝雕像被星期三送入库房…
VOACHINESE.COM|由齐勇明上傳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Filipinos face a choice between a vacuous president, and a downright terrifying one

Grace Poe is bland and inexperienced. But Rodrigo Duterte is a wannabe hard man who has made unforgivable comments about wishing he had been part of an infamous gang rape in 1989

China Wants to Own Small Stake in Web Firms



China Wants to Own Small Stake in Web Firms
Chinese proposal calls for state to take 1% stakes in firms
By
LI YUANUpdated April 27, 2016 8:14 p.m. ET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control over the Internet could get even tighter, with regulators floating a proposal for the state to take 1% stakes in major Chinese Internet companies, according to people familiar with the matter.

Under the proposal, for which China’s Internet and media regulators have been soliciting companies’ opinions, the government also would take a board seat at companies where it buys such “special management...
To Read the Full Story, Subscribe or Sign In

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朝日新聞》:馬升高沖之鳥島礁議題對日抗議 目的是牽制親日新政府?

‪#‎沖之鳥‬ ‪#‎朝日新聞‬ ‪#‎經濟海域‬ ‪#‎台日友好真與假‬
台日向來親善友好,可是這次扣押台灣漁船可惹怒了台灣人!
日本似乎也注意到這項嚴重性,日本超級大報(每日發行770萬份)<朝日新聞>今天有一篇報導暗示,這項被升高的爭議,不能排除可能是馬政府刻意要牽制小英的!這樣,小英上台後,就不能模糊和忽略這個涉及兩國領海議題的爭議了。
日媒是這麼說。可是,扣押台灣漁船,我們還得拿錢去贖是事實啊,然後暗示說這爭議是被操作的?意思是一切都跟日本無關?(有種被一推二五六的感覺......)
發行量超過770萬份的日本第二大報《朝日新聞》今天(28日)以顯著版面…
PEOPLENEWS.TW

蘋論:拿過去綁架未來:蔡正權應先做黨產處理與訂定政黨法等、2年後再進行轉型正義


蘋論:拿過去綁架未來


基於下列理由,轉型正義需要再度思考。並延到2年後再實施。
首先,新政府甫一上台就進行轉型正義,會激起多年既得利益勢力的憤怒與反彈。國民黨內已經對民進黨針對其黨產,認為是政治清算鬥爭,已誓言焦土作戰。

有政績基礎再推動

其次,新政府剛就任還沒政績就推動轉型正義,予人不會建設,只會鬥爭的負面印象;而新政權尚未穩固,權威性不足,強行轉型正義,會激起不必要的紛擾,反而拖延到當前重大、急迫的政策例如經濟等。
再說,2年後在政績燦爛的基礎上緩步推動轉型正義,較為容易,也讓反對黨沒有藉口杯葛、阻擋,民意也支持。
由於轉型正義很大部分是屬於歷史問題,而且已處理得差不多了。歷史問題最難搞,真相難明,曠日廢時又牽動情緒,所以更應該過2年再進行。處理歷史問題的原則,是鄧小平關於中共處理歷史問題的指示:「處理歷史問題要宜粗不宜細」,而且應該宜寬不宜緊。
因為歷史事件如二二八、白色恐怖等太複雜,仔細處理絕對治絲益棼,吵來吵去自亂陣腳,影響正常業務的進展。
蔡英文論轉型正義時說了一句智慧的話:「轉型正義只能做一次」,若一再重複,多次輾轉,必將彈性疲乏,師老無功,紛擾不斷。
雖然我們主張2年後再進行轉型正義,但已有全民共識的、非意識形態的可以先做,像是黨產處理與訂定政黨法等。 

容易流於激情民粹

轉型正義很可貴,應該做,但很容易流於激情與民粹,所以不可刺激民眾情緒。我們也不可以拿過去綁架未來,老是沉溺於以前的枝枝節節,還得寸進尺,蔡英文、民進黨和台灣都不會有前途。 

1952.4.28 《中日臺北和約》簽訂

【臺灣歷史上的今天】
1952.4.28 《中日臺北和約》簽訂,正式結束了雙方的戰爭狀態,宣告日本放棄臺澎權利的《舊金山和約》,也在這一天生效。自此原屬日本籍的臺灣人應被視為(shall be deemed to)中華民國籍,這也意味著中華民國在此之前於臺灣進行的228、清鄉等事件,涉及戰勝國屠殺戰敗國人民及其他族繁不及備載違反國際公約的罪行。
而《舊金山和約》的生效及《中日臺北和約》的簽訂,僅聲明了日本放棄臺澎權利,並未定義臺澎的歸屬問題,日本也一再強調其無立場裁決臺澎歸屬,應由同盟國處理。這也使得許多見解主張臺灣地位處於懸而未決的狀態。
反對方則以條約中明言廢除1941年以前中日間所有條約,故以此延伸為「馬關條約失效,臺灣重歸中國」。但就一般國際法的見解,已執行完畢的事項無法因此回到未執行前的狀態,馬關條約失效的主張恐無法成立。
自己的處境自己釐清。如此對臺灣權益與命運事關重大的事情,在特殊的情境下長期被忽略。不管正方或反方的論述,建議每個臺灣人,都應嘗試去了解。
鍵國這邊請 舉辦了4月28日紀念台澎主權自由日活動,歡迎一起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FormosaandPescadores/posts/1148341908556389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
https://zh.wikipedia.org/…/%E4%B8%AD%E8%8F%AF%E6%B0%91%E5%9…
臺澎國際法法理建國連線
https://www.facebook.com/rotpnetwork
中日和約線上瀏覽
http://www.drnh.gov.tw/Content_Display.aspx?MenuKey=48
--
本文同步刊載於
http://www.twmemory.org/?p=9437
☆☆☆☆☆
台灣回憶探險團「2016台灣部落格大賽」決選中!懇請投票支持~
投票頁:http://blogawards.tw/competitor?co=111

文革结束50年 暴政逻辑依然在

【文革结束50年 暴政逻辑依然在】
被称为“10年浩劫”的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50年了,可是专家指出,文革的手段和逻辑在中共领导人身上依然可见。
1966年夏天,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发动文革,给中国带来毁灭性冲击。文革致死的人数至今没有一个正式统计数字,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从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
被称为“10年浩劫”的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50年了,可是专家指出,文革的手段和逻辑在中共领导人身上依然可见。1966年夏天,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发动文革,给中国带来毁灭性冲击。文革致死的人数至今没有一个正式统计…
VOACHINESE.COM|由郁岗上傳

中國官媒對澳洲購12艘法國潛艇不安

中國一官媒今天4月27日對澳洲購買12艘法國潛水艇表示不安,指出,如澳大利亞作為美國的盟國,用這些法國潛艇,在南海威脅到中國利益,中國將會加強自身反擊能力。
中國一官媒今天4月27日對澳洲購買12艘法國潛水艇表示不安,指出,如澳大利亞作為美國的盟國,用這些法國潛艇,在南海威脅到中國利益,中國將會加強自身反擊能力。
TRAD.CN.RFI.FR|作者: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流亡藏人选举洛桑森格连任司政;訪藏學家克雷門斯·路德維希(Klemens Ludwig ):“西藏完全自治的機會渺茫”



專訪:“西藏完全自治的機會渺茫”

流亡藏人選舉結果出爐,洛桑森格連任司政。在這場選舉過後,西藏是否有機會爭取到完全自治?德國之聲採訪了藏學家路德維希。
Indien Dharamsala Wahlen Exil-Tibeter Mönche
德國之聲:此次選舉的候選人及其提出的政策路線有哪些?
路德維希(Klemens Ludwig):洛桑森格(Lobsang Sangay)的最大競爭對手是西藏人民議會議長邊巴才仁(Penpa Tsering)。這兩人奉行的都是達賴喇嘛的路線,即所謂的"中間路線",不追求獨立,但訴求西藏真正自治。
此次選舉真正的替代選項是第一輪選舉中的盧卡將阿築(Lukar Jam Atsok)。他是唯一清楚表示"我們要的不是自治和中間路線,而是獨立"的參選人。他也是參選人中,唯一在西藏出生、流亡到印度的中國前政治犯。不過在首輪選舉中他只拿到6%選票,只有兩人進入第二輪選舉。這顯示出達賴喇嘛的方針很大程度上仍影響著流亡藏人。支持盧卡將阿築的主要是西藏知識分子、作家、記者,這群人是少數真正敢於批評達賴喇嘛或提出其它立場的人。
德國之聲:要求獨立的訴求主要來自外界。藏人主要訴求的是自治。這裡要求的是怎麼樣的自治呢?
路德維希:藏人所追求的自治,或許最近似意大利擁有大量德語人口的南蒂羅爾大區,也就是實際的內部自治。與包括新疆在內的五個地區相同,西藏在官方名義上是自治區。
雖然在書面規定上,自治區主席等職務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公民擔任,但實際上眾所周知,真正掌權的是該地區的黨委書記。藏人的核心訴求是由藏人管理該地區,並在不受北京的介入下獨立、自由地選舉政府長官。最好的情況是以聯邦制的概念,由自治區政府管轄警方、學校等機構。不過目前這樣的自治並未在西藏實行。
Klemens Ludwig Tibet Initiative Deutschland eV
藏學家路德維希曾擔任德國西藏倡議組織負責人多年
德國之聲:除了真正意義上的自治以及停止大規模移民外,宗教自由也是藏人的訴求。
路德維希:這也是在官方文件上提及的權益。1984年制定的中國憲法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但西藏卻禁止達賴喇嘛的肖像,而藏傳佛教尊崇的是精神導師,達賴喇嘛無疑佔據第一位。
西藏的宗教自由僅限於外部的形式,例如去寺廟並奉上祭品,以及去聖地朝聖,前提是聖地還存在。不過藏傳佛教的本質以及佛教深層教義的傳承卻嚴重受限,因為寺廟受到了嚴格的限制。
德國之聲:部分流亡藏人批評西藏流亡議會,缺乏影響力而且沒有實質作用。
路德維希:流亡議會非常束手束腳,而無論是以何種身份,達賴喇嘛還能被包括默克爾總理在內的各國政府公開接待的時代已經過去。西藏流亡議會在政治上的活動空間異常狹窄。他們自己也退了一步,自稱"藏人行政中央",不再是流亡政府。在我看來,這樣的讓步有點太過火,中國施加的壓力越大,他們越認為必須自我讓步。
如今唯一的機會是,與中國有密切經濟往來及交流的民主社會能更多地為西藏發聲。例如2008年時曾經有過一些倡議,時任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清楚表明中國必須為當時的一系列自焚事件負責,可惜這樣的年代已經過去。西藏流亡政府深受這樣的政治氣候所苦。
德國之聲:所以西藏並沒有自治的希望?
路德維希:目前的情況並不特別樂觀,包括在習近平的任內,這樣的希望並不大。不過自2010年開始,西藏東部出現了主要由年輕人發起的運動,該地區是在藏人自焚事件的主要發生地點。這項計劃被稱為"Lahkar"--"白色星期三"。白色是幸運色,而星期三則是達賴喇嘛出生的日子。
發起倡議者呼籲:在這一天我們要為西藏團結髮聲,穿上傳統服飾,只說藏語,只在藏族人開的商店消費等等。這樣的活動或許給了人們一點樂觀的希望,也讓有關當局難以對付,因為這個活動完全在憲法所許可的範圍內。藏人可以藉此表現出,儘管經歷數十年的同化、漢化以及打壓,他們仍堅守著傳統。以前人們還能經常說,藏人都是受到"達賴喇嘛一派"所影響。不過現在也有對達賴喇嘛所知無幾,在達賴喇嘛流亡的數十年後才出生的藏人,他們同樣守護著傳統文化。
藏學家克雷門斯·路德維希(Klemens Ludwig )曾擔任德國西藏倡議組織(Tibet Initiative Deutschland )負責人多年,曾撰寫多本西藏相關專業書籍。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