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台灣反課綱新版太陽花運動?

時政風雲


台灣反課綱新版太陽花運動?

數百名反課綱的台灣高中生仍然聚集在教育部前面抗議,儼然是去年太陽花學運的高中版、年輕版。對此,專家學者有不同的解析。
Taiwan Proteste vor dem Bildungesministerium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教育部去年微調高中國文和社會領域課綱,預計今年8月1日正式上路。其中部分內容,特別是歷史課綱的部分引發爭議。部分社會團體及高中生質疑黑箱作業,並有"去台灣化"的嫌疑,要求撤回課綱,建立課綱審定的公共參與程序。
今年4月20日部分高中老師、大學教授、教育團體、家長團體,組成"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5月起漸漸有高中學生加入行列,陸續發動抗議活動。教育部因此也作了某些讓步,如新、舊課綱可以並行,有疑問的部分大考時不會考。
7月23日深夜,一群反課綱的學生和群眾闖入教育部,共33人遭警方逮捕,其中11人未成年。教育部24日表示將提出告訴。7月30日,反課綱微調北高地區發言人林冠華在生日當天,自殺身亡,更激化學生的抗議情緒。如今,抗議學生除要求撤回課綱,還要求撤消對學生的提告、教育部長下台。教育部長吳思華後來出來面對群眾,但雙方不歡而散,吳思華也沒有回應辭職的要求。學生和警方仍持續對峙,學生高喊"課綱不退、我們不退"。
去台灣化?
課綱是台灣學生考試與教材依據的指標,教科書和課本也是根據課綱來進行審定。因此,在課綱做調整的時候,學生、老師和家長都會特別關注,希望不要更動太多,以免學生為了升上好的大學,必須讀更多的書,造成他們的負擔。但此次的課綱調整不止是"微調",還引發了其他的爭議。不少學者認為台灣史的部分,有 "去台灣化"的嫌疑。
新台灣國策智庫副研究員林雍昇對德國之聲說,這次的課綱微調當然有"去台灣化"的嫌疑。但是學生原先抗議的重點,其實不在"意識形態",而是抗議程序不公開,黑箱作業。嚴格的說,是他們抗議政府違反程序正義,藉此對政府表達嚴重的不信任。
而遠景基金會的副執行長孫揚明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則表示,新的課綱其實是比較合理。他舉例說明:日本在台灣的統治當然是殖民統治,所以將"日本統治"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或者將"慰安婦"改為"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都是應該的。孫認為,沒有"去台灣化"的問題,只有"事實與否"的問題。孫呼籲:大家可以有不同的歷史觀,但是對歷史的事實要尊重。
Taiwan Proteste vor dem Bildungesministerium
學生:"課綱不退、我們不退"
太陽花的翻版?
2014年太陽花學運,或稱318學運,風起雲湧,大學生與公民團體從3月18日至4月10日間,佔領立法院,抗議草率的審查程序,要求退回和大陸簽訂的服務貿易協定。
孫揚明稱,台灣政府去年在處理太陽花運動上是個錯誤。學生違法衝撞立法院,政府卻沒使用公權力去處理,導致抗議示威愈演愈烈,也讓"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則受到嚴重挑戰。孫揚明稱,今年,太陽花學運一周年之際,曾有媒體做民調,發現有約六成的​​受訪者認為太陽花運動是個錯誤,因為政治正確或個人價值不應該高於法律。孫揚明批,政治高於法律,這是台灣民主的倒退。
孫還稱,太陽花學運和反課綱示威在本質上很類似:都是"反民主",只是前者是成年人,後者是未成年人,不一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事,也不能完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林雍昇則認為,反課綱學生當然有受到太陽花學生的影響和啟迪。在太陽花運動之前,政府說什麼,人民就照單全收。但是太陽花學運之後,大家發現,政府的做法是可以改變的,不滿的事,不需要默默接受。
民進黨是幕後黑手?
孫質疑,民進黨是幕後黑手,將未成年的青少年推向第一線當"炮灰",他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民進黨"於心何忍"。
林表示,學生真的是自主抗議政府違反程序,他們只是要求更多的溝通和補足程序。但抗議許久,卻沒有得到政府的反應,所以行動愈來愈激烈。林稱,民進黨並未挑起事端,只是站在照顧學生的立場,比如在去年的學運中提供了些許如礦泉水、毛巾、宵夜等物資。若因此說民進黨"金援"學生,或背後唆使,實在太沉重。林解釋,通常民進黨就政治議題要動員群眾時,最多只能動員10萬人,但是去年的太陽花學運期間,卻有50萬人上街抗議,遠遠超出民進黨可以動員的能力,因此可證明,民進黨不是太陽花學運的幕後推手,也不是反課綱學生背後的指導員。
林不諱言,如果新課綱明日如期實施,而民進黨明年果真執政,那麼,民進黨一定會將課綱改回來。事實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已經下令,由民進黨執政的13個縣市一律不使用新的課綱。如此,民進黨執政後改回課綱,受影響的學生就不會這麼多。

DW.CO​​M

釋放155名中國伐木工激起緬甸民憤

釋放中國伐木工激起緬甸民憤

對於緬甸政府通過特赦釋放了因非法伐木被判重刑的155名中國伐木工,該國報刊和社交媒體表達了憤怒和失望,指責​​政府在北京的壓力下屈服。
Myanmar lässt 6966 Gefangene frei
(德國之聲中文網)"我希望中國政府能看到這個,"一名臉書(Facebook)用戶這樣寫道,"儘管你們得回了153人,但你們同樣得到了5100萬緬甸人民的痛恨。"這個帖子在臉書上獲得了1200個"贊"。
7月22日,緬甸北部的一家法庭判處153名違法伐木的中國伐木工終身監禁(20年),此案引發中方怒火。緬甸政府週四(7月30日)宣布,"基於人道主義原則和出於民族和解"釋放6966名囚犯,其中也包括8天前被判重刑的155名中國籍伐木工人。
向親密盟友讓步?
在緬甸49年的軍政府統治期間,中國一直是該國最為親密的盟友,北京給予了遭西方經濟制裁的孤立的緬甸政府很多支持。
2011年軍政府統治結束後,緬甸所謂的平民政府和很多國家恢復了正常外交關係,同時與中國繼續保持緊密的外交與經濟聯繫。
緬甸高新技術公司Information Matrix的總裁唐蘇奈溫(Thaung Su Nyein)說,緬甸政府沒有做出任何努力,解釋其釋放中國伐木工人的決定。公眾唯一可以表達自己反對立場的平台是社交媒體。
他說:"完全沒有任何解釋。在緬甸,我們只有在Facebook上討論。"
Myanmar Natur Forstwirtschaft
中緬關係近來吃緊
近年來,中國大量進口緬甸原材料引起了該國民眾的反感。今年早些時候造成中國邊民傷亡的"流彈"事件,更是給兩國關係火上加油。
週四獲釋的155名中國伐木工在今年1月被捕,其獲刑立即遭到北京外交抗議。中國駐緬領館隨即向緬方提出了嚴正交涉。
緬甸英文媒體《緬甸時報》本週五用大標題寫道:"中國伐木工逍遙法外大赦令人失望"。
此外,網絡上也有很多諷刺緬甸政府懼怕中國而服軟的政治漫畫。在其中一幅漫畫上:一名緬甸學生滿懷熱情地衝進學校,喊著"在意識到什麼凌駕於法律之上後,我決定上中文課"。

DW.CO​​M

蘋論2015年08月01日:孩子們 留住你們的青山; 幸有學生捍衞香港的自由和自主

蘋論:孩子們 留住你們的青山


一名高中生因為反課綱以自殺明志,這種心理壓力與道德虧欠不是任何一位教育部長所擔得起的,吳思華去職只是早晚的事。他現在還不走(或沒法走),已非戀棧或社會壓力不夠大的問題了,而是牽涉到複雜的政治因素。課綱微調的爭議讓統派與深藍全出來表態,這顯然讓民調滿意度僅有兩三成的馬英九很心安,馬怎麼可能會在此時此刻宣布撤回課綱?
課綱本身是個行政命令,即便這個行政命令因為行政部門在形成與發布的過程中,因為程序黑箱不透明、聘請核定的專家不夠多元有重大瑕疵,遭到高等行政法院宣判教育部敗訴,它依舊是個行政命令。除非透過立法院取得立法授權變更,或做出不同的立法院決議(讓課綱爭議變成行政立法兩院爭議),馬英九政府要執意硬幹,的確沒人奈何得了它。
由立法院召開臨時會來改變「課綱微調」政策,是現階段唯一可行的途徑。但別忘了,國民黨立委仍在立法院居過半多數,他們豈可能就課綱議題向學生舉白旗?君不見臨時會之議一出,朝野那套互綁法案討相罵本的手法又出現了?這種緩兵之計,不可能改變課綱微調的現狀。
真要改變課綱政策只有一條路,就是選民手中的選票。半年後,總統與立委選舉將合併舉行,新的立法院民意甚至將在明年2月走馬上任,在新課綱木已成舟,於今天正式上路的情況下,透過選出新的國會或執政者是改變課綱唯一可能的方式。
課綱不應該隨著執政者史觀不同而不斷變動,不過,馬政府這次橫柴入灶,以非專業人士硬修課綱的作法實在令人怵目驚心,所以我們認為有必要再經由一次公開審議的程序,甚至透過法律授權的方式,來完備課綱調整的內容。換句話說,要支持馬英九的現行課綱,或由重新再走一次公開聽證審議的課綱程序,明年初的選票可以做最後的裁奪。 

拉長戰線耗損戰力

面對一個高中生之死,馬英九除了冷冷一句「一切依法」外,別無其他,顯示他根本無意再回應學生訴求;在法律途徑已經窮盡(假處分被駁回),立法途徑也緩不濟急的情況,執政者將輕易地透過拉長戰線耗損光學生們的熱情與戰力,這殘酷的政治現實,是學生們即將面對的網羅。
孩子們,台灣的未來是你們的,來日方長,只要留住你們的青山,隨時都可以再重啟戰場,在未來持續綻放出屬於你們的火焰。

蘋論:
幸有學生捍衞香港的自由和自主

 香港大學全數10個學院院長罕有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為高等教育基石,「大學的所有事務均應貫徹秉承這些原則,尤其在最高決策層則更為關鍵」,聲明第二段筆鋒一轉,「不能縱容任何企圖擾亂大學正常運作的不文明行為」,又稱對擾亂校委會行為深感不安。
對同一聲明有不同反應。校委會主席梁智鴻「深深認同」各院長感受,對校委會遭擾亂深感不安。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強調學生窮盡所有表達方式,才會走到衝進會場這一步,「係個制度迫出嚟」。公民黨主席余若薇發表公開信,質疑10院長聲明指校委會會議秩序被擾亂,卻對任命副校問題損害大學正常運作不置一詞,聲明令學生受壓。袁國勇昨日辭校委會職,辭職信表示對「擾亂校委會會議秩序的行為」痛心,但記者會上又說學生單純,對他們要「公道些」。
大家都說維護院校自主和學術自由,學術自由何以如此重要?院校自主和學術自由又有何關係?「等埋首副」又是否違背院校自主?在維護院校自主和擾亂校委會秩序之間,我們要作怎樣取捨?

無自主即無學術自由

不久前,讀到94歲中國著名學者何兆武的訪問。他說他1956年到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職,當時歷史所的組織關係是屬於中宣部的,歷史所領導人都到中宣部接受命令。中宣部是宣傳機構,不是研究機構。研究機構的結論是研究的結果;宣傳機構的結論是研究的前提。比如蘇聯是不是修正主義?作學術研究可以有不同的結論,是、還不算是、不是,都可以是研究結論;但宣傳機構屬下的研究,蘇聯是修正主義已是結論,研究就只能是蘇聯修正主義的特點,它為甚麼及如何成為修正主義。對美國是不是帝國主義的研究也一樣。
宣傳又因政治環境的變化而不同,比如文革時講「把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學術研究就不能說可以「半途而廢」。但其後中共把文革定性為「一場浩劫」,研究就不能說「進行到底」啦。
文革後,歷史研究所儘管在組織關係上改掛在社會科學院,但在中共一黨專政下,一切學術研究也都是以黨的政治結論為前提,甚麼北大、清華的法律教授,講到香港普選就以國務院白皮書和人大8.31決定為前提,而不是以《基本法》的文本為依據。一黨專政之下,沒有學術,只有政治。
這就是院校自主和學術自由的關係。何兆武說,抗戰時期他在西南聯大上學的7年,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時刻。儘管戰時局勢動盪,面臨民族危亡,生活物質匱乏,但在學術自由的學習環境下,出了17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在中共建政後,學術機構和大專院校,在黨領導下沒有了自主,也就沒有學術自由,65年來出過甚麼傑出人才?有過甚麼學術成果?
擔任港大校委近9年的文灼非說,校委會過去一直尊重物色委員會推薦,校委會對之前兩名新副校長任命並無經過討論,校長馬斐森獲聘,校委會都一如以往毋須投票決定就通過任命。任命陳文敏則兩次投票並以「等埋首副」拖延,這不是應有程序,而是對程序和機制的踐踏。
原因顯然與去年左報瘋狂攻擊陳文敏有關。文灼非和大多數支持程序正義的人士,都認為有關任命問題須跟程序,不能因接受捐款事件及與政治組織有聯繫而影響人選。顯而易見這是梁振英以政治因素破壞港大的自主傳統。當以政治作為校委會處理校政的前提,黨領導對學術自由有何影響,看大陸院校的面貌就知道了。

倘學生對此不聞不問

許多正人君子出來批評學生衝擊校委會,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學生對於以政治介入院校自主的事不聞不問,港大和香港各大專院校會淪落到何種地步?當學術自由不保,香港人的其他自由還有保障嗎?當學生用了各種表達意見的方式而校委會仍置若罔聞,校委會多數仍堅持以一個荒誕可笑的理由去拜倒在強權的意志之下時,我們還忍心去譴責任何為香港人的自由而出頭的衝擊行動嗎?還是,我們其實應該慶幸香港有這樣的學生呢?他們為了大學的自主、為了學術自由以及為了整個社會不致被強權政治操控,甘冒被一些正人君子指責以至影響個人前途的風險,起而勇敢抗爭,這正是我們社會的微茫希望所在。當脆弱的大人先生們被左報一嚇就放棄原則,學生們衝進會場就軟倒,一次擾亂就辭職,我們難道不應該為香港有這樣的年輕人而驕傲嗎?
為社會而勇敢承擔的年輕人,請大人先生們不要在他們背後扔石頭,因為年輕人的保守等於敲響我們這個城市的喪鐘。(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

Paul Krugman:中國領導人救市,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


炮轟暴力救市 克魯明:中國領導人不知道自己在幹甚麼

2015/7/31 — 18:02
中國近期「暴力救市」措施成效不大,卻反被質疑是干預市場自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 ) 今日在《紐約時報》中撰文,就炮轟中國賭上了自己的信譽,更諷刺道:「從這個過程足以證明,儘管中國在過去25年以來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其國家領導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幹甚麼」。
克魯明認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正在結束。他解釋以往鄉村內就業不足的農民,大量移至沿海城市工作,導致經濟大幅增長。但隨著這類勞動力儲備日益減少,經濟增長必然會放緩。
文章又指出,中國的經濟結構是建基於高速增長的前題之下。不少企業囤積收入,沒有將資金流向公眾,阻礙家庭收入增長。此外,社會福利薄弱,令民眾個人儲蓄比例高。這造成了中國投資率很高,但消費需求卻佔GDP非常低的份額。這個經濟結構在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問題不大,但當中國投資的回報開始下降,消費需求卻未能填補投資率下跌,問題將會浮現。
要改善問題,克魯明認為中國有需要改革,以改善大眾的購買力。中國當局亦有在這方面作出努力,但政策往往未能成功。例如國家推出了全國性的醫療服務系統,但實際上仍有很多工人的健康未受保障。與此同時,中國領導人似乎因為政治原因,極為害怕經濟出現衰退。他們不斷催谷A股市場繁榮,但改革又未做好,導致泡沫將要爆破。
對於中國早前「暴力救市」的措施,克魯明就反問「中國領導人以為自己在做甚麼?」他分析指,中國過去一直鼓勵大眾買股票,因此必需要捍衛股價,以保住政府的聲譽。但官方的救市措施,卻反而令中國的聲譽一下子瓦解。
克魯明又諷刺,當局盡一切可能破壞自己的信譽,手法層出不窮。他舉例指,近日國營媒體就將股災形容成是外國勢力的陰謀。他反駁指,中國股市過往一直將外國人拒諸門外,根本難以入市,更遑論大手沽出。
克魯明更直言中國經濟放緩並非大新聞,值得關注的反而是中國領導人的行徑:「忘記你聽聞那些有關領導人富前瞻性的傳聞。根據他們目前的行徑,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

----

中國近期「暴力救市」措施成效不大,卻反被質疑是干預市場自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 ) 今日在《紐約時報》中撰文,就炮轟中國賭上了自己的信譽,更諷刺道:「從這個過程足以證明,儘管中國在過去25年以來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其國家領導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幹甚麼」。
克魯明認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正在結束。他解釋以往鄉村內就業不足的農民,大量移至沿海城市工作,導致經濟大幅增長。但隨著這類勞動力儲備日益減少,經濟增長必然會放緩。
中國近期「暴力救市」措施成效不大,卻反被質疑是干預市場自由。諾貝...
THESTANDNEWS.COM

What China Has Been Building in the South China Sea

Fiery Cross Reef
August 2014
Fiery Cross Reef
September 2014
Fiery Cross Reef
November 2014
Fiery Cross Reef
December 2014
Fiery Cross Reef
February 2015
Fiery Cross Reef
April 2015

郭伯雄落馬預示山雨欲來?

新聞 / 中國

郭伯雄落馬預示山雨欲來?



中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郭伯雄的家族關係網
中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郭伯雄的家族關係網
原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被宣布因涉嫌嚴重受賄而遭開除黨籍,並移交軍法處置。對於又一位曾在中國軍方位高權重的高級將領涉貪落馬並公之於眾,有評論認為,這標誌著習近平和王岐山主導的反腐運動在軍內取得了壓倒性勝利,說明習王正有效地控制軍隊,有利於進一步打“老虎”,給高度腐敗的中共作大手術。也有分析指出,中共領導層即將在北戴河避暑勝地開會,黨內軍內的反對勢力蠢蠢欲動,在習近平面臨重大政治和經濟壓力之際,正式公佈對郭伯雄的處理決定,可以對黨內和軍內的反對勢力起到震懾作用。
新華社7月30日深夜發出的報導稱,郭伯雄的罪行包括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職務晉升等方面的利益;直接或者通過家人收受賄賂。中央高層的處理決定認為,郭伯雄嚴重違反黨紀,涉嫌受賄犯罪,情節嚴重,影響惡劣。
對於原中國軍方頭號人物郭伯雄涉貪落馬,原中國軍事學院出版社社長辛子陵表示這並不意外,但他認為選擇八一建軍節和中共高層的北戴河會議前夕公佈這個消息意義重大。他對美國之音表示,這意味著軍隊反腐取得了壓倒性勝利,說明習近平已經牢牢抓住了軍權,這是保證反腐進一步深入的前提條件。
辛子陵說:“他(郭伯雄)被揪出來當然就已經勝利了。但是公佈出來,表明習近平主席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既堅決又穩妥。這個時候把他處理、公佈了,在北戴河會議前夕,這個意義很大。這意味著,軍隊反腐取得了壓倒性勝利。因為郭伯雄的影響比徐才厚還要大一些。他的兒子郭正鋼曾經口出狂言,說動我們家,軍以上的干部都是我爸爸提拔的。也確實如此。”
 一年多前同樣因涉嫌收受巨額賄賂而被查辦的徐才厚曾是負責解放軍政治工作和人事安排的軍方二號人物,後因死於癌症而免於軍法審判。辛子陵指出,郭伯雄和徐才厚是所謂中共第三代領導核心江澤民為了搞“垂簾聽政”而蓄意安插到胡溫時代的軍委領導班子的。
辛子陵說:“郭伯雄和徐才厚是哼哈二將。他們兩個像打籃球一樣把胡錦濤看住了,就沒上籃機會了。”
這位研究中國當代歷史的退休軍官還表示,當局為了保住軍隊的形象而放過郭伯雄,之所以徐才厚落馬很久之後才動郭伯雄,是因為實在無法不追究這兩人對軍隊嚴重腐敗的責任。
辛子陵說:“郭伯雄這些人,說起來實在是駭人聽聞。晉升中將是兩千萬到三千萬。晉升少將是五百萬到一千萬。誰給錢多就提誰。所以,在郭徐把持軍權這一段,可以說,軍隊的統帥部門基本上爛掉了。原來也想著,能不能劃出一個來。總是對軍隊的面子共產黨的面子好一點吧?但是越掂量越不行,只能是實事求是,只能是把這個事情像做手術一樣,要刮骨療毒,要搞乾淨。”
在美國的著名中國異議人士魏京生認為,在北戴河會議前夕公佈郭伯雄落馬,這個動作意在震懾軍中反對勢力,為習近平樹威,鞏固權力,特別是軍權。
他說:“郭伯雄在軍隊也是個大頭頭。徐才厚弄掉之後,就是郭伯雄了。他們在軍內都很有勢力。所以,我覺得,在北戴河之前,選擇這個時機把郭伯雄的事情公佈了,也是給軍內想造反的人一個警告吧。郭伯雄的事情一公佈,按照共產黨的​​慣例,在軍內就要清理一批跟郭伯雄有關的。把軍內想造反的人給壓住。對北戴河會議來說,也給其他的頭頭們,不滿意的,可能也是一個警告。我覺得這個意義是最重要的。”
近來盛傳的一些小道消息稱,一些從中共高層退休的老人意圖在下個月舉行北戴河會議時向習近平發難,甚至將在他9月訪問美國期間發動政變。原中共中央常委周永康在秘密審判中上個月被判無期徒刑、而不是人們普遍預期的死緩,一些分析人士研判這是中共黨內派系激烈鬥爭的一種妥協的結果。
退休的原解放軍大校辛子陵還表示,軍法處置郭伯雄表明中共高層反腐的意志堅決,對中國老百姓能起到振奮作用,對推動全國的反腐敗也有很大意義。他預測中共前領導人江澤民可能受到追究。
他說:“習近平一再說,沒有底線,沒有鐵帽子王,誰有問題查誰。應該是這樣的。這就涉及前最高領導人江澤民了。江的問題非辦不可。但是比辦郭伯雄更加穩妥,更加謹慎。意志要堅決,但是步驟要穩妥。要萬無一失,不能在全國引起任何震動。把郭伯雄拿下來,就意味著軍隊這一塊,可以保證不出岔子。習近平把軍權是牢牢掌握住了。這是繼續反腐深入進行的前提條件。”
流亡美國的中國民運人士魏京生則認為,中國的一黨專制體製造就了幾乎無官不貪的局面,目前習近平同時正面臨嚴峻的政治和經濟現實,遇到中共官僚階層的強大阻力,反腐已經到了反不下去的境地,因此可能在即將舉行的北戴河會議上受到黨內不同派系的嚴重挑戰。
魏京生說:“再反的話,那就官逼官反了。而且現在官逼官反已經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了。你想啊,那些官員們,誰屁股乾淨?那麼下面誰知道要弄到誰頭上呢?這麼個反法的話,除非你有群眾基礎,我已經說了一兩年了,你真正能動員老百姓來參與,就像老毛在文革時那樣。那就動員老百姓,把老百姓給煽起來,再加上從上到下兩面夾擊的話,那個時候貪官污吏恐怕是都只能乖乖地俯首就擒。而你現在又害怕老百姓,你光靠你那權威,你有多大權威?你的權威是乾部隊伍,就是整個官僚階層給你撐著的。你現在又要整這些官僚階層,你又沒有老百姓的支持,而且說實話你的權威也不夠。在這種形勢下,像現在這樣突然一下停住了,也是正常現象,也是意料之中的,必然如此。反腐肯定是反不下去了。”
魏京生指出,習近平面臨的黨內政治對手不光是江澤民等退休老人,更直接的是胡溫時代形成的一些黨內小圈子。
他說:“法輪功當然是追著江澤民。但是我覺得江澤民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江澤民已經下台那麼久了,十幾年了。新的團團伙夥,新的圈子早就形成了。當然,江澤民還是他們尊著的老前輩,對不對?但是,他們有他們自己的圈子,有他們自己的勢力。所以,習近平要對付的實際上是胡溫時代形成的團團伙夥。否則他拿不到實權。拿不到實權,中國不是有句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嘛。你那邊下了命令,人家總有辦法對付你。這是他比較忌諱的。”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31日就郭伯雄被宣布開除黨籍依軍法查辦發表的評論員文章說,“反腐敗鬥爭是一場輸不起的攻堅戰,越到緊要關頭越不能“一篙松勁”,越是膠著狀態越要持續發力。”
這篇語氣強硬的評論員文章說,由習王主導的反腐,“絕非一時興起,也不是和誰過不去,而是要承擔起歷史和人民賦予的責任。”
文章接著表示,“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也要得罪聽黨話、守規矩的廣大黨員幹部,這是一筆再明白不過的民心賬、政治賬。 ”

德語媒體:“鄧小平的那筆交易”:共產黨和民眾之間那筆心照不宣的交易,已經慢慢發生轉變

德語媒體:“鄧小平的那筆交易”

德語媒體繼續關注中國股市的巨幅動盪,並嘗試分析這種動盪會對中國政局產生何種影響。有媒體分析指出,共產黨和民眾之間那筆心照不宣的交易,已經慢慢發生轉變。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南德意志報》本週四(7月30日)發表了題為"增長和權力"(Wachstum und Macht)的評論文章。關注 中國股市繼續走低和政權穩定的關係。

文章在開頭首先回顧歷史,寫道:"從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書中,就可以看到政治在中國是如何運作的:天安門大屠殺過去9個月後,中國的改革家鄧小平於1990年3月召集領導層開會。他在會上問道:'人民為什麼支持我們?'然後自己就很快給出的答案:'因為經濟發展了'。這位老人隨即又提出了第二個問題:'但如果經濟發展突然停滯,每年只有4%至5%,甚至2%至3%的增長率,又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呢?'鄧又一次自己回答了這個問題。'這不僅是一個經濟上的問題,也是政治上的。'簡單的說: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和經濟發展緊密掛鉤。所以,在中國,政府領導層和老百姓之間有一種心照不宣的契約:你們別涉足政治,我們負責振興經濟,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然而,這種契約已經出現了裂痕。" 作者隨後回顧了過去幾週來中國股市災難性的下跌和政府推出的 各種救市措施,分析寫道:"政府領導層需要為這麼多人開始投資股票而負責。黨曾經為股市搖旗吶喊。有說說法是,誰買股票,就能體驗'中國夢'。就在今年5月,也就是當許多分析人士警告股市泡沫即將破裂的時候,作為共產黨喉舌的《人民日報》還宣稱,真正獲利的日子才剛剛開始。這是一個代價高昂的預測。"




振興股市的初衷

作者隨後問道:"但是,據調查那些成千上百萬中國股民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沒有接受過高中教育,為什麼要讓這些人突然變成股民呢?中國政府的算盤打的很清楚。要想提高經濟發展的速度,只能調節三個旋鈕:出口、政府支出和消費。直​​到2007年,經濟發展速度相對平均。出口和消費均有所增加。政府的投資額度雖然很高,但也還可以承受。自從西方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的經濟增長陷入失衡。為了彌補出口貿易上的虧空,政府為修建高速鐵路網、新機場和高速公路投下了數十億的資金。許多城鎮地區因此瀕臨破產。包括不少國有企業也積累了大量負債。原認為振興股市能解決這些問題。"

文章寫道:"負債累累的國有企業原本應該恢復生機。一些向來被銀行貸款排除在外的小企業本來終於能從市場上籌集到資金。除此以外,股事創造的財富本應轉變為消費。新車、新手機、新房子,一切都是為了中國的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維護共產黨政權的穩定。但隨著股市泡沫的破裂,適得其反。"

作者繼續問道:"百萬民眾的家底在股市蒸發,如何才能促進消費?汽車行業現在就抱怨銷售量明顯下降。如果股市的震盪繼續下去,中國的內需會受到重挫。為了保證明年的經濟增長率能維持在7%左右的水平,政府必須重新舉債,並派放新的政府招標項目。經濟失衡會加劇,政治上的壓力也是如此。因為,對國家以及黨至高權威的信任已經明顯受損。"

文章結尾稱:"領導層以強硬的手段予以應對:在外交政策方面,北京發出了民族主義的聲調。在中國內部, 律師和維權人士不斷受到新的打壓。鄧小平25年前向同志們提出的那筆交易,那筆讓全體人民默默容忍的交易,已經開始展現出另一種結局。"




權力的誘惑



《新蘇黎世報》也於當天發表文章關注中國股市動盪對中國政局產生的影響。在國際版發表文章題為"權力的誘惑"(Die Versuchungen der Macht)。指出,中國政府面對股市動蕩的倉促反應是種不好的徵兆。

文章在引語中寫道:"今年秋天,中國領導層將推出第13個五年計劃。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所奉行的方針路線以及在股市動盪時期的各種慌忙應付讓人對改革不敢抱有多大的希望。"


股市動盪涉及威脅社會穩定,中共領導層無法靜觀其變

身處北京的作者接著寫道:"股市本來應該是市場的縮影。供給和需求的相互關係決定著股票的市值。而如今許多在北京的人認為,中國的股市就是政府制訂規則的一場遊戲。確實,中國政府在過去的幾週內通過慌忙,甚至有時雜亂無章的 國家干預,廢除了市場的力量,改變了遊戲規則。目的是'挽救'股票市場,保全自己的面子。"

作者隨後寫道:"當股市大幅下滑的時候。政府告別了2013年年底在三中全會上作出的,更多的信任市場力量的承諾。如今的問題是,政府將要選擇走什麼樣的路,讓中國經濟重新恢復活力。"

文章接著預測稱:"今年秋天公佈的第13個五年計劃可能會對此有所提示。這也是國家和黨的領導人習近平任期內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現在正處在協商階段。如果誰對習近平上台以來權力層的作風有所了解的話,就不會期待中國能奉行迫在眉睫的市場經濟改革。"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訪談 Christopher K. Johnson:習近平強勢重塑中國政治規則

時報看中國

訪談:習近平強勢重塑中國政治規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烏法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烏法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上。Pool photo by Brics
習近平對中國政治規則的改寫究竟多徹底?自從2012年11月成為中共領導人、2013年3月成為國家主席以來,他一直在國內外推動積極有力的議程。但是他的權勢有多大、變革力度有多大?專家們對這個問題存在不同意見。有些人認為,儘管開展了一些自誇式的宣傳,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像前任胡錦濤一樣,受制於同樣的局限、約束和利益集團。
但是,華盛頓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克里斯托弗·K·約翰遜(Christopher K. Johnson)和其他一些學者卻認為,習近平的權勢明顯比幾位前任更強大,而且他正在重塑中國政治的規則。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的一篇文章中,他和他的同事甘思德(Scott Kennedy)表示,習近平有力地重申了中共的作用。約翰遜在這裡解釋了這個觀點:
問:從很多方面來說,如今的中國政治十分詭秘,更甚於以前。有鑑於此,我們對中共運轉方式的了解有多少呢?
國際戰略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克里斯托弗·K·約翰遜
Courtesy of Christopher K. Johnson









答:習近平對體製做出的改變,已經讓所有人都更難了解這一點了——包括那些和他非常接近的人。因此我感覺,沒有人完全知道習近平在想些什麼,我想他很喜歡這樣。這是他的個性中一個毛澤東似的元素,他喜歡讓每個人都感到不安。他基本上每週做一次新的政策講話,讓每個人猜測他的意思,並且力圖跟上形勢。所以,現在肯定是比以前更難了解政策面的走向了。
至於誰在掌權,這種不透明的局面讓人真的很難弄明白,比如其他政治局常委有多大的影響力。除了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王岐山及其張揚的反腐活動之外,真的很難搞清楚這些人的影響力到底如何。
但是有些時候,事情就明擺在眼前,我們也不必強調這件事的難度。肯定有一些看得見的事實,顯示習近平掌握著大權。
首先,他做到了前任們嘗試過但沒有做到的事情——比如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在軍隊中大舉反腐,組建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所有這些事情,我認為其他人都是做不到的。有人說,這一切不過是中共黨內權貴階層的巨大共識,我不同意這個說法。
還有他重塑重要的外交政策和國內政策的能力。他能做到這些,尤其是在他任期之初,就表明他有了相當大的權力。
問:您文章的總體觀點是,不僅習近平個人的權力與前任相比增強了,而且共產黨的重要地位回歸了,也變得更強大了。標誌有哪些?
答:你能看到他在用很多方式重新強調黨的作用,無論是在部委甚至非政府組織中,重新重視黨委的作用,還是成立新的領導小組。這些領導小組所起的統領性、協調性作用,過去是由不同機構承擔的。在經濟政策的管理方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國務院。
我們還能看到其他一些跡象,比如黨控制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正在遠更直接地進行政策管理。不是真正的執行,而是給出更多指示,因為執行的任務最終還是要交給部委。過去,該小組的作用實際上是籌備一年兩次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並在五年計劃起草委員會的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除此之外,就沒什麼太多的作用了。現在,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的領導下,他們大量增員。而且這一次,在第十三個五年計劃的起草中,他們顯然比起草十二五計劃時更親力親為。
我們還看到中共本身變得更加公開,舉行新聞發布會,公佈領導小組的活動,至少是概括總結。這麼做既是為了公開分享信息,也要讓體制內的每一個人了解掌握權力的是誰。
最後,習近平似乎一上台就否決了鄧小平在80年代提出的改革號召——將黨政職能分開,以製衡黨的權力。在隨後的三十年裡,這成為了黨內的一場持久戰,但習近平斬釘截鐵地站到了有利於黨的這一邊。
問:不過,關於為什麼這樣做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答。如果想重振國家機器,可以通過為現有安排注入活力的方式來實現。但聽起來,你好像看到了不一樣的做法,也就是重新確立黨的特殊地位。
答:這基本上是習近平的思想核心,也是他這麼做的主要動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習近平的自我看法。他將自己視作成就歷史的人,甚至是共產黨的救世主。
他在共產黨面臨發展困境時掌權。我們看到他上台以來大力發展意識形態和宣傳領域,以便宣告共產黨政權的歷史分為三個階段,每一階段為30年:毛澤東時代、鄧小平及其他人的時代,然後是習近平時代。他認為自己身負重任,希望確保黨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還有一個更宏觀的問題。他覺得這個體制及整個社會需要更強的紀律性,而他將共產黨視作制定並執行紀律的主要力量。
另一方面,他是一名傳統的中國領導人。很多觀察人士在胡錦濤時期逐漸確信,黨內民主及他們做的其他一些事情說明,他們正在朝著更大程度的制度化方向發展。現在看來,這些其實是一個孱弱的領導人在竭盡所能地利用自己手中的牌,基本止於空談。如今,回到了由能夠行使權力的傳統領導人執政的格局,他們就在很大程度上回歸了老一套。
這是習近平的另一項特點。我覺得他的理念並不一定包含很多共產主義思想,而是體現了不少列寧主義思想,特別是列寧式的黨的組織結構,以及有關控制關鍵的權力槓桿的思考。
看看到目前為止曝光的各種“打老虎”的反腐案件,就會發現共產黨體制內有一些不響應中央控制的非常重要的權力中心—— 周永康掌管的安全部門、令計劃領導的辦公廳,當然還有徐才厚和郭伯雄掌管的軍隊。調查顯示,有很多事情發生,黨中央對關鍵的權力槓桿卻沒有控制力。
問:這對中國的運行方式有什麼影響?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個日益複雜的經濟體和社會仍舊需要通過政府和國務院運行。既然有這麼多權力集中在共產黨手中,那是不是意味著必然會有運轉不良的問題呢?還是說,它可以通過可能被西方人低估了的方式發揮作用?
答:在一定程度上,兩者皆是。可以從幾個方面看到這種困惑和失衡。一個就是官僚機構對他們應該做的具體事情頗為困惑。在胡錦濤時期,你打開國務 ​​院的組織機構圖就會基本明白權力的分配。你可以去找國務院部委或監管機構的負責人,便能很好地感覺到他們給出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實和政策的大方向。
如今就遠沒有那麼確定了。我自己肯定看到過這種情況,也從其他人那裡聽說了很多故事。例如有人去找負責監管特定事務的國務院工作人員,他們會告訴你一些事情,但幾週之後就會暴露出,這是完全錯誤的。你發現他們並不是決策圈的人。
不過,也有與之大相徑庭的情況發生,就像最近股市的動盪呈現出的那樣。這很可能是體制按照習近平及其同伴的意願發揮作用的例子。
我們看到的是國務院方面做出了混亂的過度反應,缺乏協調、極其草率。但接下來,大概是領導小組——財經工作領導小組,或者,更可能的是改革領導小組——介入其中,把相關人員湊到一起拿主意。因為後來,差不多就是同一天裡,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乃至保險監督管理委員,紛紛站出來支持穩定股市的舉措。很明顯,體系中有人施加了巨大的影響,而這個人只能是習近平。
這就形成了一個例子:現實似乎是,看不見的機器發揮了作用,產生了對他們而言比較恰當的影響。政府做出安撫之舉後,市場的確穩定了下來,不過這條故事線還在繼續展開。
問:聽起來,你覺得這個政治體制以及現在這位領導人的地位還是很穩固的。這與一些觀察人士的觀點正好相反,他們認​​為習近平的權力非常脆弱,共產黨也是如此。
答:我會將中共的脆弱性與習近平的脆弱性區分開來。我沒有看到切實的證據可以證明,習近平的權力不是很大。我需要看到更多他行動受限的實例,才能說服自己相信這一點。
如果他受制於常ˊ會或中共元老中的某個人,告訴我這個人是誰。我不知道是誰。有分析認為更多的制度化會導致威權主義的四分五裂,形成可以限制最高領導人權力的、強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在我看來,習近平是這些分析者不願面對的真相。
我的確認為經濟是他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習近平在這方面闖了大禍,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的危機中,後果很快就會體現出來。但他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你看到他會根據需要做出策略調整,最明顯的就是處理中日關係的時候。對於習近平來說,問題在於當你宣稱負責一切的時候,如果你想將責任推給其他人,那看起來就會非常虛偽。
問:那麼目前的情況就是一個更強權的領導人帶領著一個更強權的政黨。還有什麼弱點嗎?你剛剛提到了經濟。
答:另一個危險在於,意識形態的推動力度,對於這個明顯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的社會來說,有些太大了。有時候會引發強烈反對。
還有就是,他們沒有認識到美中關係環境的改變,(去年9月在華盛頓召開的)峰會並不成功,兩國關係越來越緊張。與中國官員交談時,我發現他們不了解美國政府人事管理辦公室(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遭到黑客攻擊、中國(在南海)建島等事件的影響,不知道這些事在美國民眾中的反響。這讓我感到震驚。
我感覺,中國將經歷一個混亂的時期,特別是從現在到2020年,也就是習近平提出的變革性議程應該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時期。這個進程將會是走走停停的,內部可能會出現嚴重的爭論和衝突。他們試圖做的是些艱難的事情,如果進行改革,體制內一些有地位的人會失去權力、權威和金錢。
這與鄧小平推行改革時的情況不同。那時候剛剛經歷文化大革命,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但現在的情況有所不同。很多人會失去很多。
儲百亮(Chris Buckley)是《紐約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