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美安全局長:中方網絡日益面臨有可能遭受網絡襲擊

美安全局長:中方網絡也非銅牆鐵壁

美國之音
美國國家安全局兼美軍網絡指揮部負責人麥克.羅傑斯上將星期六在於加拿大召開的一個國際安全會議上警告中國政府說,中方像其他任何工業化國家一樣,在網絡安全領域,同樣不是銅​​牆鐵壁,而是日益面臨有可能遭受網絡襲擊的境地。
羅傑斯上將說,中方以為可以存在於國際間網絡領域面臨的挑戰之外,是不現實的。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這是美方高級官員在暗示中方,假如中方的網絡攻擊不停止的話,或許將遭到“以牙還牙”的對待。

美國應早日與台灣發展正常化關係;America’s Taiwan-China Hocus Pocus By GARY SCHMITT





華爾街日報:美承認「一個中國」是顯著虛偽
許銘洲/編譯 2015-11-30 01:00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 AEI)戰略安全研究部主任,加里·施密特(GARY SCHMITT),10月間於美國《華爾街日報》(WSJ)發表一篇名為「美國的中台關係魔術戲法」(America’s Taiwan-China Hocus Pocus),日本《雅虎新聞》也在11月29日轉譯該篇專文,內容批評指出,美國承認「一個中國」,根本是毫無實質作用的「顯著虛偽」,其目的只是為防守冷戰時代來自蘇聯所發動的側翼攻擊;然而,這個假想敵蘇聯早就不復存在了;更何況,中國根本不會因為美國附和其「一個中國」主張,轉而將美國視為結盟國(譯註:反之,中俄早就形成聯手態勢,伺機挑戰美國)。

施密特也在專文中破題指出,美國與古巴之間,逾半個世紀的敵對制裁關係,彼此之間的鐐銬束縛,都可以鬆綁解除,重建2國之間的雙邊關係,還致力於美洲的整體區域合作;那麼,同樣基於結盟合作理由,美國在「亞太區域」就早應該幫助台灣這個民主盟邦,打開國際參與空間,並跟台灣發展正常化的國際關係,才是最有益於美國的明智作為。

專文進一步指出,美國有能力徹底翻轉亞太區域動力,從而幫助台灣提昇其國際地位。其具體做法包括有:

1)邀請台灣參與聯合或多邊軍演;
2) 擴充台灣所需的防衛軍備;
3)台美2國內閣官員,進行經常性與實質性交流;
4)提供更多實質支持,提昇台灣的國際地位空間;
5)讓台灣簽署、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

美國在中國、台灣之間,向來採取虛虛實實的「外交手腕式歌舞伎」(diplomatic kabuki,此為隱喻修辭,因為歌舞伎表演,全數由男性演出;縱使是女性角色,也由男人擔綱演出。引申為,外交形式做為與實際支持是兩回事,或可名為「外交迷陣」)。美國之所以這麼做,有其利益考量;美方認為跟北京維持關係仍是重要一環;然而,從東亞的區域實際利益而言,「承認台灣」有著戰略上的重大價值。從台灣向北直抵日本,往南則通往菲律賓;美國跟日菲2國早就簽署安保協定,而台灣剛好位在這個重大軍事、海上貿易的中心地帶。未來一旦美方允許中國得以恫嚇、孤立民主台灣,等同授予中國在亞太地區更多籌碼,得以要脅美國,並縱令中國為所為,藉以操控區域安危。




蔡英文今年6月訪美,於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演說(資料圖片)



台灣總統大選

台灣跟中國的差異點在於,台灣只想把自己所屬的島嶼管理好;民進黨也清楚知道,台灣並非中國的一部份;另一方面,自認為中國人的台灣民眾,比率也相當小眾。以美國為例,有義大利裔美國人,愛爾蘭裔美國人;然而這些族裔明白,種族與國家是兩回事,不致混為一談;一些台灣人的部份祖先雖來自中國,這些人卻不會認為自己該被中國統治。

台灣人的國家認同自我追尋,隨著2016年1月的總統、立委選舉接近,日愈呈現迫切感。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國民黨這個「親中政權」(原文為,同情一個中國政權),將踵繼去年11月的縣市長選舉頹勢,一路接續潰敗。

明年大選很可能當選總統的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早就明確表示,她不會企圖改變現狀,以致於挑起海峽水域的互相對立。不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可不這麼看待中台關係,2013年間,他曾向台灣政府代表表示,統一台灣問題不能「一代傳一代」;習近平的專斷民族主義立場,的確對台灣未來發展帶來不安與威脅。

即將到來的台灣總統大選,對北京是個考驗,同時測試北京究竟是個良性崛起的現代國家,抑或只是個如同19世紀的土霸強權?如果,北京持續對台虎視耽耽;那麼華盛頓應該儘早擺脫「一個中國」政策;並從過往自我設限的思維窠臼解放出來;早日與台灣發展正常化關係,協助台北脫離(一中框架)的國際孤立困局。


America’s Taiwan-China Hocus Pocus
The U.S. ‘cut loose the shackles of the past’ with Cuba, but keeps its Taiwan policy rigid as ever.

By
GARY SCHMITTOct. 19, 2015 1:05 p.m. ET
11 COMMENTS

When President Obama announced last year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normalize relations with Cuba, he said doing so would “cut loose the shackles of the past.” No longer would the U.S. be bound by the vestiges of a strategic era long past. In moving beyond a “rigid policy” that was “rooted in events that took place before most of us were born,” Washington and Havana would be writing a “new chapter” in bilateral relations not onl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but also for the region as a whole.

Whatever the merits of Mr. Obama’s decision with respect to Cuba, it would seem his logic should apply equally, if not more so, to a democratic part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globe: Taiwan.

Taiwan, a self-governing, economically vibrant,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country, has been denied recognition as a sovereign state by the U.S. based on the diplomatic hocus pocus that there is only “one China” and that upholding such a charade was necessary to flank the now nonexistent Soviet Union.
ENLARGE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nd Tsai Ing-wen, a candidate in Taiwan’s January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election will test Washington’s long-standing China policy. PHOTO: EARL GIBSON III/GETTY IMAGES
ENLARGE
PHOTO: PICHI CHUANG/REUTERS

Of course, the real reason for this diplomatic kabuki was that when the U.S. began to open up relations with Beijing, bo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claimed sovereignty over the island of Taiwan and the mainland of China—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 PRC’s rule was restricted to the latter and the ROC’s writ extended no farther than Taiwan and a few small islands.

Taiwan no longer claims or has any hope of governing anything but the islands.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of Taiwan’s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Party members are very clear about their belief that Taiwan is not part of China, a view supported by polls that consistently show only a very small percentage of Taiwanese think of themselves as Chinese for civic purposes. As with Italian-Americans or Irish-Americans, being ethnically Chinese doesn’t mean one wants to live in, or be ruled by, the country of your ancestors.

This isn’t a matter that’s likely to go away, and it will likely become more pressing in the months ahead. Polls in Taiwan point to a victory by the DPP candidate, Tsai Ing-wen, in January’s presidential election, and a possible DPP majority in the elections for 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These elections come on the heels of last year’s local and municipal elections in which the other major party, the Nationalists, who are much more sympathetic to the idea of “one China,” suffered their worst-ever defeat.

Ms. Tsai and the DPP leadership have made it clear that they don’t intend to roil the cross-Strait waters by pushing for a dramatic change in the status quo. But 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in 2013 told a Taiwanese government interlocutor that, when it comes to fulfilling Beijing’s “one China” goal of uniting the island with the mainland, “these issues cannot be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Mr. Xi’s more assertive Chinese nationalism will rest uneasily with the new leadership in Taipei.

The coming election in Taiwan will be a test of whether Beijing is truly a rising power of the modern, benign sort—as it so often claims—or more akin to the rising, not-so-benign, powers of the 19th century. It will also be a test for Washington.

Relations with Beijing remain important. But anyone looking at a map of East Asia must recognize the strategic centrality of Taiwan. To its immediate north lies Japan. To its south, the Philippines. Both are allies with which the U.S. has security treaties. Taiwan’s surrounding waters are vital military and commercial sea lanes. Allowing China to bully democratic Taiwan into global isolation, or giving the leadership in Beijing the sense that it has leverage over U.S. policies toward the island, would create more instability, not less.

The U.S. can reverse this dynamic. It can start by inviting Taiwan’s military to participate in joint and multilateral exercises; by expanding the transfer of defense articles Taiwan needs; by allowing for more frequent and substantive visits by cabinet members from both countries; by sponsoring a more substantive role for Taiwan in international bodies; and by endorsing Taiwan’s bid to become a signatory to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once the trade pact is up and running.

In short, the U.S. should aim to normalize relations as much as possible, overturning the self-imposed strictures on relations that are required neither by domestic nor international law. Bringing democratic Taiwan in from the cold is as important as Washington’s opening to Cuba—arguably far more so.

Mr. Schmitt is director of 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s Marilyn Ware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

紅色行動方案:紅色資本併吞台灣媒體也勢在必行?內地公安到香港執法將無法避免嗎?

牆外文摘:紅色行動方案

內地公安到香港執法將無法避免嗎?紅色資本併吞台灣媒體也勢在必行?
China Polizei Symbolbild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律政司長袁國強認為容許內地公安在港執法"無法避免",否則西九龍總站無法做到"一地兩檢"​​。《明報》發表文章《一地兩檢:別在港人傷口灑鹽》, 作者黎廣德認為,"即使從未看過《基本法》的香港人,都明白容許內地公安在港執法等同赤裸裸踐踏一國兩制" ,"容許內地公安在港境執法,必然要扭曲基本法"。
黎廣德說,此例一開,內地公安初期限於西九總站內執行內地法律,有了所謂"法律基礎"後日後擴權便順理成章--為了方便通關在紅磡直通車站和中港客運碼頭要執法,為了保護領導人安全在中環解放軍碼頭和中聯辦大樓要執法,以至內地政要經常到訪的央企寫字樓,都沒有限制公安執法的理由。"最終中港界線模煳,國際投資者視香港風險為中國風險,試問香港豈能保住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年輕人更不甘於被操控?
時評家李怡在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認為, 雨傘運動後,香港社會在某程度上陷入香港人不再相信自己的低潮。好像任何努力甚而犧牲,都無法挽救社會在中共國侵凌下沉淪。但部份年輕人不甘心,他們奮起求變,從參選求取選民給予他們信任中,尋求恢復自信。這是對社會敏銳、有政治觸覺的年輕人的自主表現。
李怡認為,本土化除了堅持本土優先之外,更重要的是不要事事向北望。"儘管我們都知道,中共掌控香港是政治現實,但去年傘運提出的命運自主、自己香港自己救,以及在港中球賽中市民與特府的兩極表現,都說明香港人的本土化就是不甘於被操控。更何況寄望一個專制政權明智無疑緣木求魚"。
紅色資本所向披靡?
台灣《蘋果日報》發表論《紅色資本亂並台灣媒體》,作者戴瑜慧認為,中國DMG集團的東森電視收購案,涉及的資本家從黃面孔的台灣資本家,換成白皮膚的美國紐約客Dan Mintz ,此舉顯示中國的海外媒體擴張新的策略。
文章認為,由於資本無形無色,不管是短期套利還是為了政治目的前來,都不利台灣媒體文化產業的長久發展,更造成台灣媒體產業的日趨惡化。東森電視購併案是重要機會,只有讓台灣社會重新檢視現行法規,以及對資本無能檢視的行政當局,反思該如何讓人民對媒體產業的發展重新取得發言權,才能製止這些年來媒體在各色各大資本之間反覆轉手的亂象。
Jack Ma / Ma Yun Auftritt beim WEF in Davos 23.01.2015
馬雲
更多媒體將成中共宣傳工具?
台灣《自由時報》也發表社論,評論東森收購案。社論說,中國黨政軍勢力對台灣媒體有興趣,只要把東森與六億美元放在天平的兩方,市場上多認為是天價,並不是在商言商。但問題是,台灣社會同意讓號稱亞洲最大的華文頻道網,成為專制中國的宣傳工具?對台灣其他國內頻道形成不對稱競爭?進而衝擊整體言論自由的視聽環境?甚至造成台灣生活方式與內容的改變嗎?
社論說,媒體絕對是敏感產業,加以這些年受到政府不當政策影響,台灣的媒體環境日益沉淪,給與外力可乘之機,也新生更多挑戰;這樁中資買賣東森電視疑案,可以視為是治理失能的產物,業界這麼多的繪聲繪影,全是空穴來風?
馬雲背後的錢權關係
台灣傳播學者羅世宏在香港《端傳媒》發表評論《這些年,台灣人怎麼看馬雲?》認為,相對於外媒和陸媒,除了立場鮮明的《自由時報》之外,台媒通常對馬雲和阿里巴巴的報導基調是揄揚多於貶抑,負面的批評報導更是相當少見。
羅世宏說,若沒有中國大陸這樣特殊的錢權恩​​寵體系當作靠山,沒有政治權力幫忙開道,馬雲和阿里巴巴不可能有今天,而馬雲已經如何、未來又將如何知恩圖報呢?可惜的是,關於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集團,台灣媒體或許不會太熱衷於揭露或探討更多像這樣的真實狀況。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經濟慘兮兮 只看到一個 (稅收)「亮點」(謝金河)


蘋中信:經濟慘兮兮 只看到一個「亮點」(謝金河)

1128
二○一五年即將走入歷史,在年終歲末來盤點「中華民國公司」的營運。這家公司交出了一張很爛的成績單,這包括出口的爛數字,出口連10個月衰退,其中有連5個月出現2位數衰退,今年前10個月出口衰退9.6%。其次是由出口、投資、消費組成的GDP成長,台灣在第3季出現罕見的負1.01%,讓今年GDP保一大作戰增添了難度,當然景氣燈號也長期停留在低檔的14分藍燈……。
總體經濟數字不佳,代表資金流動的金融數據,也都出現令人怵目驚心的警報。例如,中央銀行公布第3季國際收支,其中金融帳淨流出161.5億美元,這是金融帳連續第21季淨流出,累積淨流出的金額高達2197.6億美元,約7.28兆元台幣。且近9季每季淨流出金額都超過百億美元,其中今年第3季證券投資淨流出高達226.6億美元,這代表台灣透過經常帳順差流進來的錢,又透過金融帳流出去,對台灣長期資本的形成與累積造成了重傷害。
金融帳長期淨流出,代表台灣人的理財投資行為都在外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海外不動產與股市。這幾年台灣壽險業者大舉在英國購置資產,富邦人壽連英國著名杜莎蠟像館都買下來。2014年台灣法人及個人海外購置不動產740億元,今年直逼900億元,2016年上看千億以上,政府愈打房,海外不動產交易愈熱絡。
另一個是海外證券投資,除了國人瘋狂投資海外基金逾兆元台幣外,這幾年透過本土券商投資海外股票的複委託金額也從2012年的7406億元,到2013年破兆,今年前10個月已達1.42兆元,年增23%,已接近去年全年的1.449兆元台幣。除了投資美股逾5000億元外,盧森堡的4984億元也很驚人。熱門的香港2748億元,也年增38%,新增的陸股投資也增加770億元。相對台股的落漠,此時大家終於意會到原來台灣活躍的錢都在外面。
台灣在國際收支及總體經濟數字都交出一張很爛的成績單,但卻有一個很亮的亮點,今年稅收可望超徵1700億元。財政部公布10月稅收1940億元,年增36.2%,累計1至10月稅收1兆804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68億元,增加最多的項目是綜合所得稅695億元,企業的營利事業所得稅556億元,前10個月營所稅收逾4000億,已超越去年總和,唯一不理想的只有證交稅及土增稅。
政府繳出一張爛經濟成績單,代表整個經濟成長陷入瓶頸,企業與個人投資都陷困境。照理說,稅收應受影響才對。不過,政府稅收有落後性,明年政府總稅收可能受到影響。但今年稅收意外大增,背後代表了幾個意義,一是財長張盛和展現稅官作風勇於查稅,讓今年稅收大增,今年全年稅收可能逾2.1兆元台幣,資金集中到政府手上,若不能創造再投資效果,對經濟反而是傷害。 

稅收大增十分諷刺

其次是今年富人稅首度上路,很多個人把資產移轉到投資公司,造成企業營所稅大增,企業為了避稅也加發資本公積,造成去年股利所得大增,綜合所得稅也超徵,今年大家積極避稅,明年政府稅收恐怕不一定會增加。
台灣的爛經濟,眼前最重要的是刺激投資意願,日本安倍政府正積極準備下調企業稅,希望提振企業投資意願。台灣在爛經濟中意外出現稅收大增的「亮點」,這其實是很大的諷刺,但背後的內涵,更值得大家深思。 
財金文化董事長 

《蘋中信》作者群

謝金河、

"歷史才是我們民族的法庭" (郭飛雄): 聲援《南方周末》活動人士被判有期徒刑:維權人士郭飛雄判重刑

聲援《南方周末》活動人士被判有期徒刑

2013年在“新年獻辭”事件中組織活動,聲援《南方周末》的幾位活動人士如今被中國司法部門判處多年有期徒刑。據律師透露,維權人士郭飛雄被法庭在最後一刻額外附加一條罪名,判以重刑。
China Demonstration in Guangzhou für die Zeitung Southern Weekly
2013年初聲援《南方周末》街頭運動現場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週五,中國廣州市一家地方法院做出 ​​判決,判處曾組織活動,支持媒體自由的維權人士 郭飛雄 有期徒刑六年。郭飛雄曾於2013初組織了聲援 《南方周末》 的街頭運動。該媒體當時的 新年獻辭遭大篇幅刪改, 取消了諸多有關呼籲中國政府實行憲政的內容,引起了該媒體部分員工和外界輿論的強烈不滿。
郭飛雄的代理律師張磊向德國之聲表示,此次審判並不公平,在最後一刻又給他的當事人加上了一個刑事罪名。法庭於庭審當天,在沒有公訴人和被告人的情況下直接宣布,公訴人指控的“第二起事實​​”,也就是其當事人郭飛雄(本名:楊茂東)在京廣沿線的八個城市,組織舉辦拉橫幅,要求政府官員公示財產,並要求


廣州市天河區法院27日分別判決維權人士郭飛雄六年、孫德勝兩年六個月…
STORM.MG





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聯合國公民權利公約》的“八城快閃”構成“尋釁滋事罪”。
“ 快閃” “ 尋釁滋事
China Demonstration in Guangzhou für die Zeitung Southern Weekly
《南方周末》曾被視為中國“最敢說話”的媒體
據代理律師介紹,中國司法機關為郭飛雄定罪的依據有兩個。一個是2013年1月6日至9日之間的“南周事件”,郭飛雄和許多廣州市民前往《南方周末》報社辦公樓前舉行聲援活動,並發表演講。法庭因此指控郭飛雄策動了一些人演講並舉牌表達訴求。第二項指控則是郭飛雄和孫德勝策劃的“八城快閃”。檢方認為,這兩項罪名都構成聚眾擾亂公共秩序罪。而法院現在認為第一項指控構成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而第二項“八城快閃”的行為構成尋釁滋事罪
律師介紹,負責審理此案的廣州天河區法院宣稱,根據最高法院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41條規定:如果指控罪名和法院審理後認定的罪名不一致,法院可以變更罪名,但變更前要聽取辯護方的意見。負責為郭飛雄辯護的張磊律師表示,法庭臨時要求附加辯護意見,辯方要求得到準備辯護詞的時間。但法庭拒絕了辯方的要求,要求立即發表辯護意見。律師張磊在抗爭無效後,要求法官先做迴避的申請也被法庭直接駁回。隨後,法庭也駁回了辯方和公訴人進行辯論的要求。
匆匆的審判
在這種情況下,郭飛雄的辯護律師“倉促”的針對相關行為不構成尋釁滋事發表意見。但據律師張磊介紹:“法官根本容不得我們詳細的,或者說稍微充分的來發表辯護意見。總是打斷我們說話,然後很粗暴的說要終止我們的發言。”四個辯護律師總共獲得了10分鐘的辯護時間後,法庭就宣稱已經聽取了辯護意見,讓辯方等候開庭。又過了10分鐘左右,法院傳公訴人和被告人出庭,然後直接宣布判決結果。律師張磊指出,法院從提出新的罪名到宣判完畢,總共用了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
在庭審開始前,律師張磊被允許經常和當事人郭飛雄見面。郭飛雄告訴律師,自從2013年8月8日被押至天河區看守所以後,從來沒有得到過“放風”的機會,也“從來沒有見過太陽”。法警在押送他的過程中,總是給他套上黑頭套,手銬和腳鐐“都戴得很用力”。張磊27日下午去會見楊茂東的時候,發現當事人的腳部被腳鐐弄傷流血,皮膚明顯破裂。其中的一個腳趾“被法警踩流血”。律師張磊告訴德國之聲,“總之郭飛雄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都不太好”。
此次與郭飛雄一同被法院判刑的還包括曾參與相關活動的孫德勝和劉遠東。孫德勝被判兩年六個月,劉遠東被判三年有期徒刑。由於三人被羈押時間都超過兩年,所以劉遠東及孫德勝即將出獄。中國司法機關已經於2014年11月底開始 開庭審理郭飛雄等人的相關案件。 律師張磊不清楚法院為何經過三次延長審判以後才做出一審判決。但他表示,這種現像是“不正常”的。

DW.CO​​M

  • 日期 27.11.2015
  • 作者 任琛

德語媒體:(中國記者高瑜的二審判決)中國和西方之間的鴻溝

德語媒體:(中國記者高瑜的二審判決)中國和西方之間的鴻溝

週四,引起德語媒體的極大關注。《新蘇黎世報》發表文章說,高瑜一案充分錶明,中國的新聞自由狀況惡劣。《世界報》也指出,中國堅持對高進行嚴厲處罰,她能夠暫時離開監獄只是因為患有嚴重的心臟病。
China Pressefreiheit
(德國之聲中文網)週四,北京司法機關對中國記者高瑜進行二審判決引發國際關注。週五(11月27日),瑞士《新蘇黎世報》就北京法院對高瑜的二審判決發表了一篇題為"擔心形象受損"(Angst vor Imageverlust)的文章。作者稱:"週四,身陷囹圄和患有重病的高瑜經歷了跌宕起伏的一天。先是北京最高法院拒絕出於人道停止對其關押,僅將一審刑期7 減少到5年 。但是當天晚上,北京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又宣布,因醫院檢查確診高瑜身患有嚴重疾病,決定對她其暫予監外執行。"
《新蘇黎世報》的文章作者認為,"醫院的診斷以及對高瑜暫時監外執行的判決也可以解釋為是中國當權者擔心身患重病的高難以將'牢底坐穿'。這位知名 記者的命運 在國際上引起高度關注,令中國的聲譽受損。本 ​​週,德國聯邦政府人權政策和人道主義援助專員施特雷塞爾( Christoph Strässer)在中德人權對話的框架內談到高瑜一案並要求中國政府出於人道釋放高瑜。"
Cinesche Journalistin Gao Yu
高瑜二審判決引起全世界關注


"在過去的數年中,中國一再發生被關押或者提前釋放的異議人士因在獄中健康狀況受損而死亡的事件。今年7月,因'恐怖主義和煽動分裂'被判終身監禁的西藏僧侶丹增德勒仁波切(Tenzin Delek Rinpoche)便在獄中與世長辭。

去年3月,人權活動家曹順利也因在獄中患病得不到醫治,提前釋放後不久死於器官衰竭。 儘管1988年批准了聯合國反酷刑公約,但是中國監獄中普遍存在虐待犯人的情況。法庭同樣採信嚴刑逼供下產生的'供詞'。"

東西方之間的鴻溝

《新蘇黎世報》的文章接著指出,中德人權對話充分說明,在人權和法治國家問題上,中國和西方之間是多麼的不同。在周三(11月2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凸顯了雙方之間不同尋常的差距。中國外交部人權專員李軍華警告不要質疑中國司法的獨立性,而在政府的影響面前,這不過是一個諷刺。
Gao Yu China Peking Plakate Journalistin
全世界人權組織要求無罪釋放高瑜
週五,德國《世界報》也就高瑜的二審判決發表文章說,中​​國堅持嚴厲處罰這位71歲的女記者,允許她離開監獄只是因為她心臟有問題。
文章寫道:"儘管法院工作人員用'這場庭審並不具有國際意義'來打發各國外交官們,但北京很清楚,全世界都在關注著判決。德國總理默克爾、美國政府以及全世界的人權組織都在努力爭取這位持不同政見的女作家和記者的 無罪釋放 。他們呼籲中國政府,至少出於人道主義原因將其釋放,以使她的心臟病得到治療。"
文章的作者認為,目前來自中國的信號意味著中國政府將進一步強化國內政策。11月25日,中宣部舉行慶祝前"意識形態沙皇"和政治改革的反對者鄧力群誕辰100週年紀念活動,這被視為對自由力量進行恐嚇的一個新訊號。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與觀點]

DW.CO​​M

  • 日期 27.11.2015
  • 作者 李京慧/石濤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美國應該從中國的「五年計劃」 中來尋找中國黑客攻擊的線索。

反網絡攻擊計劃
Image copyrightReuters
Image caption美國專家說,凡是那些遭受網絡攻擊的美國行業都與中國五年計劃中重點產業有直接的聯繫。
《金融時報》周四刊登一篇文章說,美國應該從中國的「五年計劃」 中來尋找中國黑客攻擊的線索。
文章說,美國安全部門以及網絡安全公司正在研究中國最新一期的五年計劃,即「十三五計劃」 。
因為中國的第十二個五年計劃中,主要集中在能源、衛生、鋼鐵等領域,而在同一個時期美國與之相關的產業幾乎都受到了由政府所資助的網絡攻擊。
文章引用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一名官員的話說,對中國來說取得種子技術或是醫療設備關係到國家的安全,中國並不認為他們獲取這些技術的手段是「偷盜」 。而且中國把這看作是公平遊戲。
因此,他敦促凡是與中國在十三五計劃中相關產業的部門都要加倍小心。
中國的十三五計劃從2016到2020年,在這五年期間,中國希望加強軍事現代化、改進清潔能源技術,包括可持續能源,革新以及國防隱形技術。
美國專家說,凡是那些遭受網絡攻擊的美國行業都與中國五年計劃中重點產業有直接的聯繫。
如果這些產業是中國發展的重點,那麼也將是美國應該保護其不受網絡攻擊的重點。
美國網絡安全官員還表示,美國應該制訂自己打擊網絡威脅的五年計劃。
(編譯:凱露)

日本、中國(?)仍向难民紧闭大门

去年,约5000人向日本提交避难申请,但只有11人得到批准。
在为难民提供援助资金的问题上,日本非常慷慨。但谈到接受难民,该国…
DW.COM|由 DEUTSCHE WELLE (WWW.DW.COM) 上傳

中美考驗忠友:In 2016 many Asian countries will be forced to evaluate their loyalties to China and to America

The trend in economics as in diplomacy is towards parallel sets of institutions: the old ones, where America has a leading role; and the new, where it is absent and China dominates

East Asia is the scene for an unprecedented experiment in international…
ECON.ST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中國大型紡織服裝企業頻現倒閉潮.....



近日,大型紡織服裝企業頻現倒閉潮,令這一上下游產業鏈就業人口高達1.7億,曾經佔據中國出口半壁江山的支柱行業再次觸動國人焦灼的神經。

受中國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倒閉潮的影響,全國各地正在上演一大批服裝品牌店倒閉潮,包括波司登、利郎、百麗、佐丹奴、安踏、九牧王、七匹狼等。(附品牌關店最新最全名單)

2015年破產倒閉知名紡織服裝企業最新名單

9月6日,擁有6家分公司的溫州市莊吉集團正式宣告破產。據莊吉一位高層透露,該事件或致銀行產生300多億壞賬。目前,集團5000名員工正在靜靜地等待破產處理結果。

8月22日,曾經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總資產超20億的浙江紅劍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停產。1000多名員工上街討要被拖欠三個月的工資。

8月19日,擁有400名員工的廣東省惠州市的福績(惠州)紡織綜合廠老闆跑路,員工聚集於工廠門口,希望能拿到自己的血汗錢。

7月31日,華東紡織大廠寶利嘉老闆跑路,5000名員工突然失去賴以謀生的工作。

2015年5月底,亞洲最大的牛仔布工廠,鼎盛時期員工高達10000人的山東蘭雁集團因負債25億元破產。

2015年5月22日,曝出曾獲聯想注資、範冰冰代言的維斯凱服裝倒閉,老闆卷款跑路,5000名員工失業。

5月18日,2002年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總資產10億元的紹興印染大佬五洋印染破產。據悉,該公司下屬7家子公司,擁有員工2000餘人。

5月1日,曾經員工數量逾10000人的東莞厚宏制衣廠老闆跑路。員工上街討要兩月工資和經濟補償金,當地政府出動1500警力維護秩序。

4月20日,擁有2000多名員工,李甯、特步核心供應商雅綸制衣因逆市擴張而資金鏈斷裂,老闆至今不知去向。

而在紡織聚集的紹興、汕頭、長樂、東莞等地,破產倒閉的中小紡織服裝企業更是不計其數。

中國紡織服裝業死於內憂外患

作為吸納就業人口最多,對中國改革開放實現資本積累貢獻最大的紡織服裝業竟然落到這步田地,的確是令人不甚唏噓。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國紡織服裝業的倒下是多種不利因素累積的結果。

應該說,這一波危機肇始於08年的4萬億。據一些紡織企業老闆回憶,本來2008年紡織服裝行業已經出現經濟危機,多數企業準備收縮產能並裁減員工。但由於“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畫出臺,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紡織服裝行業的生意異常火爆,2010年棉花價格從1萬/噸漲到3萬/噸,無數行業企業一夜暴富。在市場的短暫繁榮和銀行的推動之下,行業掀起了一波瘋狂的產能擴張。

某些地方政府順勢打造紡織服裝產業聚焦區,慫恿紡織服裝企業擴建新廠購置新機。不料,到2012年“4萬億”經濟刺激藥力消退,很多企業訂單大幅下滑,花費上千萬一台購置的天價進口設備處於閒置狀態。加上庫存棉花價格劇降,很多紡織企業前兩年賺的錢瞬間歸零。

與此同時,08年新勞動法出臺後,中國的人工成本在短短五年內翻了一倍多。由於紡織服裝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工成本上漲給企業經營帶來了無法想像的壓力。

特別是近兩年,由於國內各項成本激增,許多外資企業已經大規模的轉移到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最為著名的包括愛迪達、耐克、優衣庫、無印良品、青山商事、利豐、東京STYLE、Honeys等,這些公司正加速把訂單轉移到東南亞。

此外,由於中國紡紗行業設備落後,運營成本高昴,目前50支以下的低端市場份額已經被東南亞、印度、孟加拉等國蠶食。而100支以上的高端產品市場則被日本、德國、義大利把持。前後夾擊之下,紡織服裝行業早已潰不成軍。

1.7億就業人口,多少人能倖存?

1978年改革開放伊始,中國十億人口,城鎮人口僅占1億,但城鎮就業形勢極為嚴峻。當時的政府高瞻遠矚,將紡織服裝業列為中國發展經濟的支柱產業,大力支持紡織服裝出口創匯企業。為了支持紡織服裝業的發展,中國政府甚至寧願忍受美國瞪鼻子上臉地指責中國人權狀態,也要爭取更多的出口配額。

為何政府如此重視紡織服裝行業?這是因為這個行業在吸納就業人口方面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據統計,每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紡織業可吸納1876人,而服裝業則可吸納4464人。而全國工業每億元投資吸納就業的平均數僅為903人。2007年,中國紡織服裝業上下游產業鏈吸納的就業總人口高達1.7億,當之無愧地成為穩定就業的定海神針。

在解放前,上海紡織廠一名工人的工資大概是15-30大洋,而當時民國縣長的工資也才20大洋。 可見解放前紡織工人的地位有多高!

此外,從長遠看,紡織服裝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一個永恆的行業,絕非媒體誤導的夕陽產業。

近年來,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環保成本及稅負等越來越高,甚至已經超過了美國,大有將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企業趕盡殺絕之勢。

中國15億人口,對紡織服裝的需求極為巨大,將如此在的消費市場拱手讓出,實在是令人百思不解。

如今,在東南亞和歐美等競爭對手的前後阻擊下,中國的紡織服裝業在2015年上半年首次出現了負增長。隨著紡織服裝產業加速撤離中國和大量企業破產倒閉,下半年的資料肯定會更差。

對於中國的紡織服裝行業和企業老闆而言,未來兩年的行業洗牌和人生跌宕將很慘烈。至於這1.7億的就業人口,究竟有幾千萬人將提前數月回家過年,只有天知道!

2015年,曾經佔據中國出口半壁江山的大型紡織服裝企業頻現倒閉潮,已經產生了毀滅性的的連鎖反應,倒閉潮席捲紡織業銷售終端實體店,正在全國各地上演一大批服裝品牌店倒閉潮。

一邊是Zara、優衣庫、無印良品等品牌加速擴張佈局,雅戈爾、報喜鳥、美邦等服裝企業熱火朝天忙投資忙並購忙轉型,安踏上半年狂收51億創下公司歷史最高水準,茵曼等互聯網品牌到線下開店搶奪市場份額,而另一邊,卻是無數的服裝品牌欲哭無淚,深陷關店狂潮。曾經的的旗艦店變成吆喝聲不斷的折扣店,或是徹底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To Be Or Not To Be?成為眾多服裝企業老闆們每天不得不面臨的糾結抉擇。

雖說關店潮早幾年就持續存在,不是今年的新現象,但是從上半年的情況來看,動輒上千的關店數字,還是著實讓人瞠目。本平臺選取了一部分服裝企業近期的關店資料,簡單羅列出一份不算齊全的服裝品牌店鋪陣亡名單。2015的服裝行業,用一半火焰一半海水來形容,倒是十分貼切。

1.波司登:大舉關掉5053家門店 淨利潤創上市以來新低

淨利潤:據其7月28日公佈的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年報資料顯示,上一財年波司登營收為62 .93億元,同比下滑23 .61%;而淨利潤更同比大跌81.01%,至1.32億元。

關店數:截至今年3月31日,波司登零售網點為6599家,同比減少了高達5053家,其中自營零售點減少1296家、協力廠商經銷商經營的零售網點減少3757家。

個案評論:一是傳統的“品牌+批發”經營模式不僅導致產品市場適應性低,還增加了企業的管理成本,導致企業毛利率下降;二是電子商務的發展、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使得一些缺乏競爭力的實體門店業績表現不佳,不得不關店。

2.利郎:上半年關店15家 依舊去庫存化

淨利潤:截至2015年上半年,利郎淨利潤增加 11.6%至人民幣 2.77 億元。盈利增長乃來自營業額的增長以及毛利率擴張。期內營業額上升 9.0%至人民幣11.88 億元。

關店數:截至2015年上半年,利郎店鋪數量共 3,080 家。期內,旗下品牌「LILANZ」店數目淨減少 15 家至 2,768 家。

個案評論:受互聯網對零售業的衝擊,去年一年,利郎關閉了一些低效店,是利郎戰略的一部分。關店是為了轉型升級,經銷商也需要轉型升級。

3.百麗:門店規模下降 一季度零售網點減少167家

淨利潤及關店數:百麗國際最新公佈本財政年度第一季度(3月至5月)零售營運資料顯示,這家中國最大的鞋履生產和零售公司在內地零售網點數目淨減少167家,而其鞋類業務銷售同比下降7.8%。此前,門店規模一直是百麗國際的優勢所在。

個案評論:在市場飽和、成本上漲、電商持續性衝擊等諸多因素的共同掣肘下,女鞋品牌單純走規模化、拼產能降成本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已經行不通。

4.佐丹奴:去年關店190家 溢利同比降近四成

淨利潤:2014年關190家,淨利潤大幅下降38%休閒服裝品牌佐丹奴3日發佈2014年業績報告稱,公司銷售額為55.45億港元,較2013年的58.48億港元下降9%,淨利潤大幅下降38%,至4.08億港元。

關店數:截止去年底,門店數為2452間,較去年減少190間。

個案評論:服裝企業進行關店將產生大量庫存,消化庫存勢必會影響公司業績,這也正成了企業銷售額及毛利不佳表現的一項重要原因。

5.安踏:下半年關店40家至140家

淨利潤:截至2015年6月30日,安踏營收達到51.1億元,同比增長24%;淨利潤同比增長20.2%,為9.65億元。

關店數:對於下半年的開(關)店計畫,預計今年底安踏店鋪數目為7200家到7300家,也就是說下半年安踏可能在上半年7340家店鋪的基礎上關店40家至140家。

個案評論:安踏一直在調整自己的商業模式,轉型意圖很明顯,傳統業務增長疲弱,尋求新市場增長點,是安踏的戰略發展方向之一。

6.步森股份:多元業務的發展拖累主營業務門店半年減少近百家

淨利潤:在2011年上市後,業績就直轉而下。在2011年淨利潤為5283萬元,2012年為4016萬元,而2013年大幅下滑至606萬元,2014年更是巨虧1.03億,資產減值損失高達4000萬,是2013年的近4倍。

關店數:去年上半年門店減少近百家。

個案評論:主營業務低迷之外,步森實行“外延式多元化”發展戰略,如開設小額貸款公司,投資證券公司,在諸暨投資開發房地產,在四川投資水泥廠等,這些多元化投資對步森集團的發展似乎助力並不大。

7.艾格:淨減236個虧損百貨專櫃

淨利潤:中國收入因歐元走弱而大幅增長11.7%至2.149億歐元,撇除匯率影響後同店銷售跌0.8%。

關店數:中國市場經過2014財年淨減236個虧損百貨專櫃後,剩2,886個銷售點。今年集團將減慢中國百貨專櫃的關店速度。

個案評論:服裝企業受電商衝擊,再加之租金的增長,使得關閉業績不好的店面成為了及時止損的選擇。

8.九牧王:高不成低不就遭遇尷尬 上半年關店134家

淨利潤:上半年收入9.71億元,同比下滑16.6%;淨利潤2.04億元,同比下滑超過30%。

關店數:應對國內服裝消費的持續低迷,公司今年初曾確定的全年關店目標是50家至100家,而到今年上半年已經關了134家。

個案評論:硬挺著不降價很難賣出量,一旦降價又支撐不了高額廣告費,就會削弱品牌影響力,更與普通品牌沒什麼差別了,這就是這些正裝品牌目前的困局。

9.七匹狼:淨減少519家門店,轉型後業績下滑並未好轉

淨利潤:公司營收11.3億元,增長10.42%;淨利潤1.11億元,同比跌26.28%。

關店數:去年上半年七匹狼共擁有終端門店3155家,截至目前為2636家,淨減少519家門店。

個案評論:實際上,七匹狼年初已由“純實業”轉型為“實業+投資”的運營方式,但業績下滑並未扭轉。國內經濟新常態下,當傳統服裝行業無法抵擋外部環境的衝擊時,閉店是減少成本的最好選擇。

蘋論:歐巴馬烏鴉嘴:台灣要做好反恐的準備

蘋論:歐巴馬烏鴉嘴

世界上有兩個國家莫名其妙:美國及中國。美國行政當局平常國際上有什麼好康的絕不會想到台灣,也不敢提台灣,怕中國「不高興」;可是前天歐巴馬在演說時把台灣列入美國反恐統一戰線。有這種鳥事時就想起台灣了。奇怪的是歐巴馬把台灣入列,一向逢台必反的北京竟然成了悶葫蘆,一聲不吭了。
另一個莫名奇妙的國家是中國。平時只要看到中華民國國旗,立即抓狂失智,歇斯底里;可是前天IS(伊斯蘭國)公布4分14秒的影片中有美國反恐盟國的名單,並以國旗表示,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赫然在目。本來以為中國又要發狂了,會嚴厲譴責伊斯蘭國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干涉中國內政、破壞中國領土主權完整、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是國際反華勢力,還應揚言要把伊斯蘭國組織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裡云云。可是中國竟然一片寂靜無聲,難道一中原則鬆動了嗎?看到台灣國旗在國際上露臉也不「震怒」了。莫非北京很怕伊斯蘭國?
原來國際上只有伊斯蘭國把台灣當回事,沒把中國放在眼裡,實在好笑。這一局陰森詭異,今後台灣要提心吊膽剉咧等,隨時可能發生恐攻。
IS在影片中恐嚇遭點名的國家說:「放馬過來,我們會數著你們的旗幟,燃起熊熊戰火,讓你們葬身死亡地獄。」歐巴馬烏鴉嘴,牽拖台灣幹嘛?真是衰尾道長。
伊斯蘭國和以前的恐怖組織很不一樣,是恐怖份子的進化成果。賓拉登那一套因為美國掌握了他們的金脈和運作方式,已失去強大的動能。 

孤狼式攻擊難防

而伊斯蘭國的金脈(石油)在自己手裡,號召方式更科技、更隱密,文宣也對激進穆斯林很具煽動力,組織也更嚴密,手段殘忍具有心理震懾的效果,最致命的是發展出孤狼(單人)自發性攻擊,使西方國家防不勝防。
台灣撇清說我們只提供後勤物資,沒有介入作戰,以為伊斯蘭國就會放我們一馬。錯了,只要我們是美國的友國,就會是他們的目標,只是排在較後面罷了。所以做好反恐的準備,包括情報的分享等,都不能疏忽隨便。 

寶成為例:中國近年來開始嚴格實施「五險一金」,台商成本負擔重紛紛出走

全球鞋業龍頭寶成 悄撤中國生產線

2015-11-25  07:0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年營收超過2700億的全球鞋業代工龍頭寶成, 知名品牌如耐吉、愛迪達、Timberland都是出自寶成生產。但卻傳因中國開始實施「五險一金」後,造成寶成經營成本增加而悄悄撤離中國市場,並將生產重心轉往東南亞,研發中心則轉回台灣。
  • 寶成集團執行長蔡佩君受去年罷工事件影響, 在補足新台幣27億元的社保金額後,因此決定裁撤部分中國生產線。(資料照,記者楊雅民攝)
    寶成集團執行長蔡佩君受去年罷工事件影響, 在補足新台幣27億元的社保金額後,因此決定裁撤部分中國生產線。(資料照,記者楊雅民攝)
據《壹週刊》報導,去年4月寶成東莞裕元廠因沒有替員工購滿足額社會保險,引發3萬勞工上街大罷工,一年來寶成執行長蔡佩君一次補足新台幣27億元的社保金額後,寶成營運成本大增,因此決定裁撤部分中國生產線,漸漸淡出中國市場。
一名寶成高層員工透露,寶成在中國全盛時期員工高達40萬人,現在則不到20萬人,且公司的生產重心已轉移到東南亞,如越南有7間工廠 印尼也有4家,研發中心則會從上海撤回台灣。
報導也提到,自從中國近年來開始嚴格實施「五險一金」,也就是養老、醫療、失業、工商與生育保險金,加上住房公積金,受「五險一金」影響,廣東東莞2千家台資企業因此關門。
東莞台協會長瞿所領說,東莞台商全盛時期有將近7千家,現在只剩5千家,且歷經去年罷工事件影響,東莞外商幾乎百分百要繳納社會保險,且繳費級數仍提升中,不再享有稅制優惠,台商成本負擔重才會紛紛出走。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習近平訪美麻煩多,誰之過?(林楓)

這報導似乎戮破中國的中央幕僚的功力神話。

熱點專題 / 習近平訪問美國

習近平訪美麻煩多,誰之過?

在白宮歡迎習近平的儀式上演奏兩國國歌的時候,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立正聆聽(2015年9月25日)
在白宮歡迎習近平的儀式上演奏兩國國歌的時候,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立正聆聽(2015年9月25日)
有海外中文媒體近日披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末對美國的首次國事訪問被中共內部評估為“雖取得預期效果,但存在重大漏洞和疏忽”。
這份報告稱,美方在敏感議題上向習近平當面施壓,令中方措手不及,甚至顏面掃地。問題多,誰之過?分析人士有不同解讀。
美方當面提敏感議題令習近平難堪
崔天凱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講話(美國之音林楓拍攝)崔天凱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講話(美國之音林楓拍攝)
這份被博聞社披露的據稱由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主持整理的《習近平主席對美國國事訪問效果評估報告》​​指出,中國外交部為習近平首次對美國事訪問進行了一年的精心準備,中國駐美大使館和大使崔天凱就習近平訪美行程的每一個細節與美方溝通落實,“堪稱費盡心機、嘔心瀝血”。
然而在雙方舉行元首峰會上,習近平被當面提起紐約南區法院受理中國訪民馬永田、孫云鵬控訴習近平“有組織酷刑”,以及中國大規模打壓維權律師。博聞社的報導稱,美方不僅在會晤時列舉出逾百名受打壓的維權律師名單,甚至還有他們申訴的錄音和錄像,明顯是有備而來,而中方沒有預案,令習近平和中方在場官員措手不及。
此外,美方仍然在網絡黑客問題上向中方頻頻發難,“咄咄逼人,一副要讓中方下不來台的架勢。”在習近平訪美前夕,中方曾派出主管外交的國務委員楊潔篪和主管安全的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訪美,與美方磋商,作出諸多承諾,就是擔心習近平訪美期間節外生枝。報導稱,習近平“保持了極大的忍讓和克制,沒有回擊美方的挑釁。”
2007年3月1日,總部設在美國的博訊新聞網的總編韋石參加美國之音電視節目2007年3月1日,總部設在美國的博訊新聞網的總編韋石參加美國之音電視節目
了解博聞社的博訊新聞網創辦人韋石表示,這份內部評估報告主要是指出習近平訪美期間發生的幾件令中方非常尷尬的意外。他對美國之音說:“關鍵是遇到的一些意外比較尷尬吧。應該說從鄧小平以來,(中國領導人)訪美還沒有遇到這麼尷尬的狀況。”
除了上述問題外,習近平訪美期間還發生了訪美攔截車隊的尷尬事件。當時,中國訪民馬永田成功攔截了習近平所乘坐的轎車,並與習近平對視。有報導說,在訪民攔車隊之後,中方下死命令要求習近平稍後訪英期間杜絕此類事件發生。
時殷弘:習訪美取得“有限成功”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左)和北京大學教授賈慶國(中)(2012年5月10日,美國之音張楠拍攝)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左)和北京大學教授賈慶國(中)(2012年5月10日,美國之音張楠拍攝)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表示,雖然習近平訪美發生了一些意外,但把這次國事訪問評價為“失敗”是言過其實,至少也應該算是一次有限的“成功”。他說:“中美兩國經貿合作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另外雙方在比較困難但又比較重大的網絡攻擊問題上達成了一項比較籠統的協議。同時這次訪問總的來說隊緩解中美兩國的緊張氣氛還是有所幫助的。”
但時殷弘也坦言,習近平訪美後美
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夫人,中國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在白宮陽台上揮手致意(2015年9月2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夫人,中國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在白宮陽台上揮手致意(2015年9月25日)
中兩國在一些問題上的分析不是縮小反而擴大了。他說:“我覺得(中國)媒體上當時都說好話,還刻意編出一個成果單。現在看來雙方迴避的問題和爭吵的問題不但非常重大而且(立場)非常對立,恐怕比兩個月前更加嚴重了。”
雖然各方對習近平的首次美國國事訪問是成功還是失敗仍有爭論,但顯然習近平訪美的風頭在美國媒體上的確被教宗方​​濟各訪美和國會眾議院議長貝納突然辭職的消息搶走。
“訪美失敗”的黑鍋誰來背
有報導認為,中國外交部和駐美大使館或許要為習近平訪美出現的意外背黑鍋。但華盛頓智庫加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夏業良認為,中國整體的對外戰略也要為習近平訪美“失敗”埋單。他在接受VOA衛視採訪時說:“不應該只是這兩個部門負責,應該說更多的時中國整體的對外戰略,中國執政黨和政府這些年內在的指導思想是錯誤的。”
但博訊新聞創辦人韋石認為,有人是故意給習近平訪美“添麻煩”。他說:“在他(習近平)出訪前還要(網路)攻擊美國,這是很蹊蹺的事”他說,“我相信習近平不會那麼蠢,要是誰在這個時刻故意這麼幹,那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VOA連線:習近平訪美定性失敗,誰該被追究問責i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