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港人治港」新解(江春男)

司馬觀點:「港人治港」新解(江春男)

 
 
更多專欄文章
香港網媒「主場新聞」突然關閉,這是佔中運動的併發症。創辦人蔡東豪發表沉痛告白,指出多位民主派人士,被跟蹤,被抹黑,被翻舊帳,一股白色氣氛在社會瀰漫,香港已經變了。但是一般港人以為此事與他無關,對此漠不關心,有人甚至幸災樂禍,冷言冷語。
親北京媒體批評「主場新聞」是反對派喉舌,最典型的是緊抱北京大腿的《成報》,指政圈傳言蔡東豪可能被人掀出黑材料,於是率先打造自己受壓形象。並稱此為巿場問題,只要自我了斷,不必硬扯媒體自由。

隱私遭竊無人關心

香港新聞自由江河日下,一瀉千里。報紙雜誌一個接一個被收編,僅少數如《蘋果日報》負嵎頑抗,現在輪到網路媒體,「852」網站屢遭駭客攻擊,其他網上媒體也受打壓,打壓不夠,還有蒙面人士闖入打砸。怪的是,這類事件層出不窮,但似乎永遠不會破案。
「主場新聞」與《蘋果日報》聯手,在香港曠野中吹起民主的號角,成為北京和港左的眼中釘,廣告幾乎被抽光,經常暴露在暴力陰影中,香港的自由與法治不斷受到侵蝕,港人卻以為事不關己。
最近黎智英助手的電腦被侵入,他捐助民主派人士的具體帳目被公開,數大報以頭版刊登,把它當作一大醜聞來炒作,要追究政治獻金的法律責任,但是非法侵入電腦,竊取個人隱私,涉及基本法治原則,這是以前香港最引以為榮,且賴以繁榮的核心價值,現在幾乎沒有人關心。 

內部矛盾互相攻訐

不久前的「佔中」搞得似乎有聲有色,但是香港主流社會的冷漠與冷感,更讓人心驚。許多人都以為北京在搞香港,其實,習大人那有閒工夫,讓香港人搞自己豈不更省事。香港內部矛盾日益嚴重,不必北京插嘴,左派也會主動打壓。
「一國兩制」也許還有爭論,但「港人治港」已經有了具體成果。

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世界媒體關注周永康案;外媒:人人自危

中共打周老虎 外媒:人人自危

 
 
周永康被立案審查的消息昨登上北京各大報紙頭版。中新社
周永康涉貪傳聞已久,前天官方終於證實「打下周老虎」!英國廣播公司、美國《華爾街日報》、日本放送協會(NHK)等主流媒體都第一時間報導。媒體陸續發表評論,除點明中共藉反貪腐鞏固政權的用心外,更關注未來是否會有更大的「老虎」落馬,及中國法制透明度走向等問題。

「恐引發黨內反撲」

中國當局前晚開啟「大打周老虎」序幕後,瞬間在國際輿論激起千堆雪,香港、台灣、日本、新加坡、印尼等地媒體皆高度關注,日本《產經新聞》發動所有駐中國記者,要求「人手一篇」,至昨午已發表5篇相關專題報導。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與英國《金融時報》等權威媒體也有報導。
《紐時》等多家媒體評論皆點明,「打虎」目的乃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立威」,並昭顯習的權力鞏固性。日媒則擔憂習的集權現況恐引負面效應。《日本經濟新聞》分析,集權恐使「共黨內人人自危,失去言論自由氛圍,同時恐危及中共外交、安全、經濟政策的決策彈性。」《華爾街日報》提醒,如此大動作打擊貪腐將對部分在任或退休高層構成威脅,未來恐有引發黨內具影響力者或退休領導人反撲的風險。 

顯示權力凌駕法治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考量到打貪在中共權貴階層引發的負面效應,以及習近平在打貪過程所累積的民心,周案恐屬習反腐運動的「封頂之作」。《紐時》與《華爾街日報》分別引述中國自由撰稿人段宏慶與鄧聿文的評論,不約而同地點出,中國反腐運動中隱含的政治鬥爭色彩已造成如今「權力凌駕法治」的危險,恐為共黨統治帶來隱憂,料短期恐難再有如周永康般的「大老虎」出現,但曾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現任職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包道格(Douglas Paal)則認為,中共未來仍會根據情況作出權衡,再有大老虎的出現也非不可能。
中國當局前晚由新華社披露此案後,央視等媒體跟進,網媒「財新傳媒」隨即發出長達6萬字的專題。《人民日報》稱,無論職務高低,濫用權力「遲早會摔跟頭」。大陸中心 
周=週

周永康案 日媒大幅報導











































































































































時間:2014/07/30 21:31 最新更新:2014/07/30 21:31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30日專電)日本媒體今天大幅報導中共昨天立案審查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涉嫌嚴重違紀案。日媒指出,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意在藉此強化權力基礎,但也有日媒認為,愈反貪腐愈動搖中共的威信。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分析說,當過政治局常委的中共高層被以涉嫌貪腐的名義遭黨內立案審查,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首例,習近平想達成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胡錦濤所無法做到的,成為強人集權。

「讀賣新聞」報導,曾在中共黨內排名第9的周永康遭立案審查,可能被處以開除黨籍等嚴厲處分。10月召開的中共第18屆中央委員會第4次全體會議上,可能將討論周永康的懲處案。

報導引述中共黨內人士指出,習近平對於前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懲處,黨內外多有反彈聲浪。他這次是先觀察黨內外的反應、才找出適當時機出手。

幾位曾當過周永康秘書的中共高官先前陸續因涉貪被法辦。6月底,前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徐才厚遭開除黨籍,都顯示習近平對黨、政、軍權已有相當程度的掌握。

讀賣等媒體引述中共黨內人士透露,習近平稍早前去河北省北戴河時與被視為周永康的後台-前中共總書記江澤民等人會晤,取得了要公布周案的理解。此事也象徵習近平已掌握大權,同時凸顯江澤民勢力的弱化。

「朝日新聞」報導,習近平使出史無前例的強硬措施調查周永康,可能引起黨內大動搖,但他認為放任腐敗蔓延的話,將危及政權。另外,有傳言說,周永康支持前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兩人「企圖發動政變」。

朝日評論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1部腐敗與反腐敗的歷史。習近平懲治腐敗目的在於凸顯共產黨是具有自淨功能的組織。習近平在權力獨占的情況下,想獲得民眾的支持,也是對黨內具有殺雞儆猴的作用。

周永康案被視為並非單純的刑事案,而是黨內權力鬥爭及路線的對立,但高官頻頻被抓,也讓人質疑「為何那種人可升遷到黨內排名第9的高位」,中共的威信因此動搖。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習近平上台以來,一貫採集權作法,他已身為總統型的領導人,逐漸鞏固政權基礎。身為新設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等的最高負責人,習近平已是大權在握。1030730

周永康:習近平反腐的逗號還是句號?

更新時間 2014年7月30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2:12

習近平反腐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共產黨的執政。所以,必然是「殺雞儆猴」式的,點到為止。
中國新華社29日以69個字捅破了周永康這層窗戶紙後,中國官媒從隻字不提到「連篇累牘」,「康師傅」可以熱氣騰騰的端上桌了!
「黨的喉舌」《人民日報》30日發表評論文章說,中共中央的決定彰顯了「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決心。
決心是什麼? 「誰都不要心存僥倖,計算『不出事』的概率;誰都不能藐視法紀,存有進了『保險箱』的幻覺。」

「句號」不見了

這個「誰」是誰?《人民日報》在說誰呢?
《人民日報》旗下的人民網說話顯然更鬆快點兒。它跟著發表了題為《打掉大老虎周永康,不是反腐句號》的評論。
「老虎再大,只要為非作歹,觸犯黨紀,就難逃鐵籠」。「反腐不會止步,調查周永康是階段性一步,絕不是句號。」
但是,文章發表幾個小時後,再上網搜索,結果是「您要查看的頁面不存在」。十幾個小時後記者再次搜索,仍然「不存在」,「句號」不見了。
把文章從網上摘下來,中國當局是否擔心「絕不是句號」引起聯想?
人在北京的BBC中國事務總編凱瑞說:「宣佈對周調查,習近平主席把中國最高層政治的規則守則給撕碎了。其他政治元老會擔心他們會不會是下一個」。
凱瑞說,公開周案,「中國政治進入了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 China's politics moves into uncharted territory)

文章發表幾個小時後,再上網搜索,結果是「您要查看的頁面不存在」。十幾個小時後記者再次搜索,仍然「不存在」,「句號」不見了。

周老虎 死老虎

不過,曾任北京分社社長的香港《南華早報》主筆黃忠清在接受我的電話採訪時說,如果按《人民日報》的評論所說,「黨紀面前人人平等,黨內沒有特殊黨員」,習近平反腐要做的還差得很遠。人民網發文說打掉周永康不會給反腐劃上句號,文章發出又被摘下來,本身就耐人尋味。
黃忠清說,周永康說到底不過是一隻「紙老虎和死老虎」而已。習近平真的要打虎,已退休和現任的中國領導人中,更大的「活老虎」還有的是。
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員陳剛稍早時接受我的採訪時分析說,「不管職位有多高,涉及腐敗都要一查到底」是中共的既有言辭。如果按照這個明面上的原則,現任的和已經退休的最高層領導都有面臨調查的可能。
但是,陳剛說,周永康雖然曾任政治局常委,但周案有特殊性,是薄熙來案帶出來的。如果按照「刑可上常」這個路子查下去的話,習近平會遇到阻力。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副教授朱江南稍早接受BBC 中文網採訪時說,習近平「打下」一個政治局常委,是彰顯其政治能力和膽略的好例證。但是,打下周永康以後怎麼辦,是習近平要仔細斟酌的。習近平班子顯然希望把反腐真正的制度化,形成常態,而不像以往總是運動式的。

習近平想幹什麼

但是,《南華早報》主筆黃忠清說,中國的腐敗已經是「制度性腐敗」,如何「制度性反腐」?25位政治局委員、200多名中央委員,「不乾淨」的有多少?5000多名省部級官員中,目前被查落馬的只有35人左右,冰山一角而已。 
黃忠清說,從外媒的報道中,已經點名的「老虎」,比周永康更大的有的是,習近平敢打嗎?
敢嗎?黃忠清說,那就要看習近平想幹什麼,是想把共產黨搞垮還是鞏固共產黨的統治。
黃忠清說,如果真的是老虎蒼蠅有一個打一個,必然要把共產黨打垮,習近平也把自己打垮。
習近平反腐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共產黨的執政。所以,黃忠清認為,習近平反腐必然是「殺雞儆猴」式的,點到為止。這一次只不過點的重了點而已。
(責編:尚清)



媒體看中國

"虎落平川"

德語媒體紛紛關注中共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被中紀委立案審查的消息。《世界報》認為,在中國30年的改革中,週的倒台是獨一無二的。
Zhou Yongkang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報》題為"昔日猛虎,今上審判台(Einst als "Tiger" gefürchtet, nun auf der Anklagebank)"的文章寫道,習近平宣布"老虎蒼蠅一起打"後,已有480餘名高官落馬,習由此成為中國的"強人"。中國網民諷刺宣布 周永康立案審查的日期--7月29日,這天是國際保護老虎日。
文章寫道:"所有迄今公佈的腐敗案件中,估計北京會與周永康聯繫在一起的,都與他2003年以前的活動有關,是在他負責石油工業和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的時候。"
"周永康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在2013年10月。那時,他的倒台已成定局,中國領導層內部在度假勝地北戴河的秘密會議上達成一致。'公開的秘密'流傳開來,而習則逐漸剪除週的羽翼。幾乎每天都有高官以及週以前的秘書因腐敗指控被帶走,最後是周的兒子週濱等家屬。"
文章寫道:"據稱,週與被判終身監禁的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有幕後交易。週的'經濟體系'涉及中國企業的石油生意,價值數十億。最後,週透過羽翼控制著石油、能源、礦產和公安的樞紐。此一案例後​​,習近平最先採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將公安和司法的政治決策權由政治局常委重新轉移到25人的政治局手中。習由九人減至七人的領導核心已經不再負責政法事務。"
"在中國30年的改革中,週的倒台是獨一無二的。迄今為止,領導核心被認為是不可碰觸的。週監管公安系統時實行'不計一切代價維持政治與社會穩定'的政策。受領導核心的委託,他也組織了對政治異見人士的迫害。其中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被判刑,農民律師陳光誠以及藝術家艾未未受到的壓制。"
Mitglieder Politbüro Peking
習由九人減至七人的領導核心已經不再負責政法事務
《南德意志報》題為"虎落平川(Tiger in Bedrängnis)"的文章寫道:"但在觀察家看來,習的反腐也用來掃除政治對手。... 對前'安全沙皇'的立案審查被認為與2013年判處終身監禁的前政治領導人薄熙來相關聯。兩起事件都與腐敗、濫用權力和不明商業利益有關。"
《新蘇黎世報》題為"策略性調查(Taktische Ermittlungen)"的文章寫道:"為什麼習近平領導下的黨的最高層一直等到週二才正式宣布這一消息,並不明確。但種種跡象顯示,習的領導層是考慮到權力機構內部的一股勢力而求穩,以免遭遇回擊。"
《法蘭克福匯報》題為"中國前政治局委員被調查(Ermittlungen gegen früheres Politbüro-Mitglied in China)"的文章寫道:"對周永康的調查很複雜。即便在黨內,也有人反對追究周永康。據香港媒體報導,對黨的總書記習近平而言,對周永康采取措施也有政治原因。周永康曾是去年倒台的黨的領導人薄熙來的緊密同盟。據稱,薄熙來和周永康曾策劃政變,以解除現任總書記習近平的權力。...其他報導則稱,周永康的權力過大,他在中國廣泛的(權力)網絡對黨總書記習近平的統治地位構成威脅。"
摘譯:苗子
責編:石濤
以上內容摘譯自其他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DW.DE

2014年7月26日 星期六

張德江南下的重要訊息 (林保華)

張德江南下的重要訊息

張德江南下的重要訊息
香港特區政府提出政改諮詢報告給北京人大會常委會討論審議,身兼中央港澳協調工作小組組長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表達了對普選方案的意見。香港特區政府在7月15日提出政改諮詢報告給北京人大會常委會討論審議,等待8月開會討論,也有說可能要10月才討論。這段時間香港只能等待北京的反應。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身兼中央港澳協調工作小組組長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7月19日就南下深圳會見特首梁振英與若干「愛國人士」,表達了中央對香港政改的意見,也就是對普選方案的意見。這是香港經歷79萬人公投與51萬人遊行後中共最高7人政治局常委裡公開表達看法的首次。
根據有幸被接見的傳聲筒傳出來的訊息,張委員長大致表達了以下主要意見:
一. 北京不會接受「公民提名」,堅持必須由提名委員會來篩選特首候選人。
二. 特首候選人必須愛國愛港,北京不接受要求結束「一黨專政」者。
三. 做到「愛國愛港」其實很容易,就像孝順父母那樣。
四. 民主只能一步一步來。
根據這個訊息,很明白北京在普選問題上不願意對香港民意做出妥協。不過我們也明白了北京為何會如此。最根本原因擔心要求「結束一黨專政」的泛民人士出線。因為會危害到中共一黨專政的特權統治。這也徹底撕下中共過去要求自由民主的彌天大謊。抗戰期間中共黨報,乃至領導人大談結束一黨專政的民主自由訴求,令某些民主黨派動容而充當尾巴黨,一切都是騙局。從這些尾巴黨後來至今的遭遇,也證明了這一點。拿在延安冒升為毛澤東接班人,後來出任國家主席的劉少奇來說,當時他就義正詞嚴地說:「共產黨要奪取政權,要建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這是一種惡意的造謠與誣衊。共產黨反對國民黨的『一黨專政』,但並不要建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
因此以後中共對外界「造謠污衊」指天畫地的否認,不可以再相信了。「是要徹底地、充分地、有效地實行普選制,使人民能在實際上,享有『普通』、『平等』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則必須如中山先生所說,在選舉以前,『保障各地方團體及人民有選舉之自由,有提出議案及宣傳、討論之自由。』也就是『確定人民有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的完全自由權。』否則,所謂選舉權,仍不過是紙上的權利罷了。」這是中共在重慶的機關報《新華日報》在1944年2月2日發表的社論內容。然而目前由北京篩選,不就是剝奪了人民的「被選舉權」嗎?
而就憑北京對泛民的打壓,選舉何來「平等」可言?當然最妙不可言的是北京的愛國愛港標準就是像孝順父母那樣。因為愛國愛港很難以法律制定標準,香港既然必須放棄英國人遺留下來的「司法獨立」,只能轉求儒家的道德治國了。以前傳說張德江之所以獲得江澤民歡心,就是江澤民在本世紀初提出「以德治國」的時候,「『張』揚以『德』治國的『江』澤民」遂得以步步高升而至現在是全國排名第三的領導人。然而身為主管立法的人大委員長會提出這種荒謬的人治主張,中國還期望可以有什麼「法治」嗎?
當然,張德江並沒有把泛民一棍子打死。他承認民主須「一步一步」來,等於承認特區政府與北京的普選方案並非真正的民主,否則已經是一步到位了。問題是接下來的路程還要走多久?再來個20年?北京還會玩什麼「循序漸進」的花樣?那只是緩兵之計罷了。但是「泛民」中人參選特首也非絕無希望。張德江提出了「指路明燈」,那就是泛民不要提出「結束一黨專政」,就可以參選了。但是如果擁護或默認一黨專政,還能叫做「民主派」嗎?但是點出這個標準並非完全沒有吸引力,有人或許會心動,因此香港民眾要睜大眼睛看,有沒有泛民人士不再提出結束一黨專政的口號?
原刊《民報》專欄。

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中國 媒體人“為外媒撰稿很危險”

“為外媒撰稿很危險”

近日,中國知名媒體人、《中國財富》雜誌記者宋誌標因為香港媒體寫作專欄,觸碰中國新聞主管部門新規被迫離職;早在2011年,他就曾因為撰寫“5.12地震”三週年評論文章離開南都評論部。
Symbolbild Zeitungen in Ketten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紐約時報》報導,7月18日,中國知名媒體人、《南方都市報》子刊《中國財富》雜誌記者宋誌標,因為香港《東方日報》旗下的"東網"撰寫專欄文章,"觸犯"新近中國新聞管制部門出台的新規"不得為外媒撰稿"被迫離職。宋誌標可能成為廣電新規懲處的第一名記者。宋誌標本人向《紐約時報》證實,他離職的主因即為給"東網"撰稿觸廣電新雷區。
盤點宋誌標在"東網"上發表的數十篇文章,既有為一些異見人士和人權律師被拘發聲的內容,也有和"六四25週年"及香港推動真普選相關的評論。旅德中國媒體人長平評價宋誌標的評論,認為他對公共事件有清醒的的價值判斷,用嚴謹的邏輯準確點中問題實質。
事實上這並不是宋誌標記者生涯中第一次被離職,他早年間曾為《南方都市報》評論部評論員。2011年的5月12日,宋誌標為南都撰寫紀念"5.12地震"三週年的社論 《躺在時間的河流上懷念他們》。因在文章中隱諱聲援因調查川震"豆腐渣工程",於當年4月被秘密羈押的中國知名藝術家艾未未,遭到整肅後離開南都評論部。國際記聯及記者無疆界等組織先後為宋誌標發聲,譴責中國當局的新聞審查。
今年的7月8日, 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新聞從業人員職務行為信息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新媒從業人員在採訪中獲得的信息,其中包含國家機密、商業秘密、未公開披露信息等,都屬於職務行為信息,不得通過社交媒體等發布;要求各新聞機構與記者簽定保密協議;另外該規定還禁止新聞從業人員擔任外媒的特約記者、特約通訊員、特約撰稿人或專欄作者等。新規出台後曾遭國際記聯的質疑和抗議。
今年的4月24日, 北京資深媒體人高瑜被警方拘捕。5月8日,中國官方稱"高瑜於去年將一份非法獲取的中央機密文件提供給海外網站刊登,涉嫌向境外提供國家機密"。當局指控中的中央機密文件,為早在在去年5月份就已經在網上傳得沸沸場的"九號文件"(中共官方正式名稱為《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的通報》)。官方指控中的海外網站"明鏡網"負責人何頻早前發出聲明,否認該網站刊登的"九號文件"係從高瑜處獲得。另外,高瑜也是德國之聲中文網《北京觀察》長期的專欄作者,也曾為一些其他的海外媒體撰文。
Cinesche Journalistin Gao Yu
記者高瑜目前仍被拘押
國際記者聯會亞太區負責人胡麗雲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已經獲悉宋誌標在三年內再次被迫離職消息。她讚許宋誌標在中國複雜的新聞環境中,一直堅守新聞底線。胡麗雲認為中國的媒體平台拋棄宋誌標一事,對宋誌標本人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恢復自由身份的他可以繼續為外媒寫稿。
胡麗雲也透露國際記聯已經發出聲明,要求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撤銷有關規定外,國際記聯也批評了南方報業集團公司主動"自律",未能保護好自己的員工。她擔憂在中國新聞管制部門不斷整肅一些媒體人後,大多的媒體人是否會選擇沉默或自律?曾領新聞自由風氣之先的南方報業媒體人的態度是否會有所改變?
作者:吳雨
責編:石濤

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China's Response to the MH17 Tragedy? Condemn the West

China's Response to the MH17 Tragedy? Condemn the West


Criticism of the West even extended beyond the tragedy of MH17. On July 21, Xinhua publicized a new campaign of “intense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officials to strengthen their faith in communism and curb corruption.” First on cadres’ to-do lists? Keeping a “firm belief in Marxism to avoid being lost in the clamor for western democracy.
Despite memories of decades of Cold War frostiness, Beijing is now quite...
TIME.COM

Time for Britain to rediscover its moral compass and confront China over Hong Kong ;FT社評:英國不應對香港沉默

Britain and Hong Kong

No panderers, please: this issue’s black and white

Time for Britain to rediscover its moral compass and confront China over Hong Kong









ON JULY 15th Hong Kong’s leader, Leung Chun-ying, presented a report to China’s leaders in Beijing on how to reform the territory’s electoral system. In it he suggested that most Hong Kongers were perfectly happy with a system under which a rigged committee of worthies weeds out anyone the mainland does not like, and did not want greater political freedom. The report angered many in the former British colony, who complain that China no longer respects the unique formula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under which Hong Kong is supposed to be governed and believe its actions so far suggest it will not keep its promise to allow universal suffrage in the election of the territory’s leader by 2017. Amid the uproar, however, one voice has been notably silent: that of Britain.
In 1984 Margaret Thatcher signed the 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 with a Chinese leader, Zhao Ziyang. The document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Hong Kong’s Basic Law, its post-handover constitution. For several years after Britain handed over power in 1997, China adhered scrupulously to the Basic Law. This week, amid growing concerns for Hong Kong’s autonomy, two senior Hong Kong politicians, Martin Lee Chu-ming and Anson Chan Fang On-sang, visited London hoping to meet David Cameron. They succeeded only in seeing Nick Clegg, the deputy prime minister, who told them that Britain “will not shy away from defending the principle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Yet that is precisely what Britain is doing.
As China has become more powerful, it has exerted increasing influence in Hong Kong—over the electoral process, by leaning on editors to tone down criticism of China (see article), and through its pressure on religious groups, such as Falun Gong, that are banned on the mainland. A white paper written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published in June declared that Hong Kong’s autonomy was in the gift of Beijing. It also called on the territory’s judiciary to recognise that it has a duty to “be patriotic”—ie, mindful of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s—a contradiction of Hong Kong’s common-law English system and a threat to judicial independence.
A right royal welcome
The week after the white paper was issued, China’s prime minister, Li Keqiang, was being feted on a state visit to Britain. He got an audience with the queen—a privilege normally reserved for heads of state. The trip was billed as a rapprochement after a period in which China had kept Britain in the cold. Two years ago, Britain’s prime minister, David Cameron, met the Dalai Lama, Tibet’s exiled spiritual leader, whom Beijing labels a “splittist”. As a result, China shunned British leaders and businessmen. Signalling that China was willing to put the past behind it, Mr Li signed deals worth £14 billion ($24 billion). Nobody needed to spell out what from now on would be the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deals would flow, but only for as long as Britain kept its nose out of Chinese affairs.
The consequences of that pact are now becoming clear. This month the British foreign secretary issued the latest of his twice-yearly reports on Hong Kong. He noted that some in Hong Kong had said that the white paper threatened the city’s autonomy. But it did not contain a word of criticism for the document itself, nor for the government in Beijing.
That is bad for Hong Kong. Its role as a global financial centre is based upon the freedom of its press, the independence of its judiciary and the rule of law. Hong Kong’s citizens risk seeing the autonomy guaranteed by the Basic Law eroded.
For British firms, the price of confronting China could be high. But in terms of the country’s broader interests, failing to do so would be costlier. Countries that renege on treaty commitments lose credibility. Moreover, Britain’s outsize diplomatic clout derives from its values as a democracy and its ability as a permanent member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to galvanise coalitions. Its behaviour over Hong Kong suggests that either or both of those sources of strength are failing, for it seems unwilling to use its clout to defend its values.
Britain alone might not curb China’s behaviour. But other countries, including America, are alarmed at Chinese bullying in neighbouring seas and distant continents. If Britain were willing to stand by Hong Kong’s liberties, they would be prepared to do so too. If Britain kow-tows to China, why should they bother?

2014年07月18日 06:42 AM
FT社評:英國不應對香港沉默
英國《金融時報》 社評

1997年7月,飄揚在香港上空的英國國旗最後一次被降了下來,時任香港總督的彭定康(Chris Patten)宣告,這個前英國殖民地將由香港人民來治理。他在告別演講中說,“這是承諾,這是一個不可動搖的宿命”。

17年過去了,這個承諾帶給人們的希望漸漸暗淡,香港的政治未來處於不確定之中。根據中英兩國在1984年達成的香港移交條款,中國政府保證給予香港高度自治,其資本主義制度維持50年不變。中國還承諾允許香港保留多項政治自由,包括司法獨立。到目前為止,中國一直恪守這個協議。然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似乎採取了更強硬的態度。

最讓香港人不安的有兩大問題。其一是關於香港行政長官選舉方式的分歧。香港行政長官實際上就是香港700萬人的市長,是由一個1200人的委員會推選出來的,這些委員多數是親北京人士。將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確立為法律的香港《基本法》聲明,普選是“最終目標”,中國中央政府也曾允諾會在2017年實現這個目標。但是,讓民主活動人士憤怒的是,現在中央政府堅稱要由其全權決定誰能參選。

中國政府對待香港的語調也更為尖銳。最近,中國政府發表了一份“白皮書”,宣稱香港並不享有“完全的自治”。白皮書聲明法官必須“愛國”,由此帶來司法政治化的威脅。這些舉動引發了兩周前的一次民主游行,一位中國的高級官員警告,可能出動解放軍在香港街上鎮壓抗議。


考慮到是1984年《英國聯合聲明》的簽署國,人們有理由期待英國在這些事務上有觀點。但是,在最近幾個星期,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刻意避免提及香港問題。中國總理李克強6月訪問倫敦時,卡梅倫完全沒有對李克強提起香港問題。本周香港的知名民主活動人士來到倫敦,卡梅倫及外交大臣威廉姆•黑格(William Hague)也拒絕接見他們。顯而易見的答案是,曾因會晤達賴喇嘛(Dalai Lama)遭到中國冷遇的卡梅倫,不會做任何破壞中英雙邊貿易關系的事情。

首相的緘默無法令人滿意。沒錯,香港《基本法》中沒有規定中國必須接受香港行政長官選舉提名的完全民主化。但英國與香港的歷史淵源意味著,英國政府一方面在道義上有義務維護香港的民主權利,另一方面有責任捍衛1984年條約文件中規定的自由。

英國應該提醒中國:香港《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英國應該清楚地向中國表明,讓香港保持一個繁榮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符合中國的經濟利益。只有維持政治穩定和法治,香港才能保持現有的地位。

卡梅倫應該想起,在與世界各國領導打交道的時候,中國政府尊敬實力,而非軟弱。介入香港事務或許會暫時威脅英國在中國的商業利益。然而,香港人民的自由是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領導下的英國政府作出莊重承諾的一件事。

這不是一個英國應該聳聳肩、避而不談的問題。

譯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