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民進黨的挑戰」

〈自由共和國〉吳介民/民進黨時刻

2014-12-01

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民進黨時刻」,即將來臨嗎?
國民黨慘敗,太陽花政治效應清晰浮現,但不保證民進黨從此一帆風順,蔡英文態度「惶恐」是明智的。這個選舉結果,一方面是網路世代「青年政治」引領風潮,但更廣泛的意義是:選民厭惡國民黨權貴政治、國共兩黨私相授受宰制兩岸關係,民眾釋放強烈的反抗「中國因素」信號。多數人期待二○一六「進步本土主義」真正執政,民進黨準備好了嗎?真正考驗剛要開始。
首先,民進黨須擬定「新經濟路線」,提出不依靠中國市場的經濟政策,處理全球化帶來的分配不均、青年貧窮化、產業出路等問題。國共合作遭到干擾後,「服貿」、「貨貿」、「自經區」拖延下來,但民進黨在這些議題有無對策;台灣不能不要國際貿易,但對於犧牲弱勢產業的「自由貿易」態度是什麼?不能長期模糊。
第二,北京大張旗鼓補貼台商返台機票,選舉結果適得其反,對台統戰大挫敗,培養多年的「代理人集團」,圍繞許多政商形成「兩岸權貴集團」(連戰家族只是其中之一),觸角深入台灣各角落,以商業模式執行統戰。這種施展影響力的模式,先被太陽花學運、頂新事件揭發。
但此統戰模式挫敗,並不表示北京「收買台灣政策」絲毫無效。事實上,馬英九執政六年多,幫北京撬開了進入台灣基層的大門,國民黨系統引介國台辦官員「全省走透透」,上自連戰,通過立委、縣市長,直到鄉鎮村里層級,政商工農漁學婦宗教各界通吃。這種「國共協作網絡」如同一大串肉粽,連戰等人是肉粽頭,仿若「北京在台總代理」,底下佈滿盤商和經銷點。中共只要掌握住肉粽頭,對台工作便順暢無比。現在,總代理第二代參選,在原本預估十拿九穩的選區一敗塗地,甚至翻轉藍綠盤勢。北京面子裏子均失。如何處理「連戰們」,北京也棘手。連戰們的利用價值已榨乾,連勝文大敗讓北京面子掛不住,避之唯恐不及;但也不能做得太絕,否則以後誰敢充當馬前卒?
國台辦系遭到檢討之餘,北京勢必將加速培育新的代理人集團,也會強化與民進黨的溝通聯繫。民進黨如何對應新一輪統戰攻勢?黨內會不會很快浮現連戰型角色?是否出現「民共協作網絡」?這些考驗很嚴酷。同時,也要防範馬政府利用執政最後一年,加速掏空或出售台灣。馬英九倉皇尋求「歷史定位」的心態,北京順勢利用其剩餘價值,不無可能。
第三,民進黨將吸引社運部門與NGO人才進入執政團隊。但同時間,從公民社會運動誕生的第三勢力,正在籌組新政黨。兩股作用力既協力、又競爭。推倒國民黨,兩者一致;但新政黨一旦組成,二○一六年馬上面臨與民進黨的競爭關係。
社運幹部有志於改革志業,進入政治部門鍛鍊無可回避,關鍵在於是否「自主進出」,若踏入政治部門,就拋離社運理念,則將重演「克勞塞維茲行動邏輯」,社運變成政治部門的工具。過去幾年,民進黨已經從學運圈吸收一批人才;即將來臨的地方政府「執政人才荒」如何解決?有計劃的培育,或只吸納速成好用者?
同樣難題,也考驗廣義太陽花運動的「戰神們」,進入民進黨、自行籌組政黨、還是固守公民社會的批判位置?如果創設新政黨,是否可能走「社運政黨」路線,結合社運策略和政治資源,撐開一條中間偏左的政治道路?
最後,台灣本土政黨大勝,將鼓舞香港佔中運動與泛民政黨。過去一年,港台民主運動在「中國因素」催化下,共伴效應明顯。太陽花運動和雨傘運動(從佔中運動演變而來)互相激勵,被香港中共喉舌媒體指控為「兩獨合流」。港獨仍在思想倡議階段,但北京自我實現的預言,幫倒忙打開港獨論述的空間。

台獨符碼已去污名化

對年輕世代,台灣獨立的符碼,在這一波政治抗衡中已去污名化;台獨論述持續「年輕化」,新憲運動也隨之獲得動能。民進黨如何回應高漲的青年世代「身分政治」?如何在「務實的對中政策」與「守護台灣主權與主體性」之間取得平衡?
太陽花政治效應,猶如大洪水,它是雙面神獸。民進黨人明瞭這股力量的不可預測性,否則不會提出惶恐之說。「民進黨時刻」,意味著這個本土政黨,有機會獲得歷史青睞,執行真正的進步本土主義的政治綱領。但是,選民鐘擺心理、複雜的台美中關係、加上公民社運組織的高標準監督,使得「民進黨時刻」能否在二○一六降臨,充滿著變數。

台灣選舉結果 提高兩岸關係複雜度、港「佔中」包圍政府總部 警民激烈衝突

《華爾街日報》台灣選舉結果 提高兩岸關係複雜度
台灣11月29日舉行的九合一地方選舉,執政黨慘敗的結果,讓目前經濟熱絡伴隨政治焦慮的兩岸關係,未來發展更加複雜。雖然台灣選民更重視薪資停滯、收入不平等的國內問題,部分分析人士認為,總統馬英九過去推動兩岸經濟深化整合的政策方向,選後若不停滯,速度也必然放緩。
跛鴨總統推動政策,阻力更勝以往,三月引爆太陽花運動的兩岸協議,如今看來更像國民黨一記重擊,北京也應從中看清自己的處境,了解台灣人並沒有被說服..............

《BCC》港「佔中」包圍政府總部 警民激烈衝突

國民黨地方選舉慘敗,北京相當不安;中共大力幫國民黨:台灣地方公職選舉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這次國民黨地方選舉慘敗,可能讓北京相當不安。報導中說,台中市與台北市向來是國民黨的傳統堡壘,這次居然敗選,尤其最可能讓北京方面不安。報導中說,北京方面與台灣現任政府密切合作,對拒絕終極統一的民進黨很有憂慮。

報導中還指出,分析師紛紛點出國民黨之所以潰敗,顯示現今的國民黨政府一再加強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卻沒有正視選民對薪資停滯、收入分配不均的憂慮。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媒體看中國

“來自老冤家的一臂之力”
週六(11月29日),台灣將舉行地方公職選舉,這是今天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南德意志報》的文章稱,北京正竭盡所能,試圖影響這場選舉,助曾經的冤家(國民黨)一臂之力。
Symbolbild Flagge China und Taiwan Freundschaft Händeschütteln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要選舉了,北京變得不安了",《南德意志報》週五政治版的一篇文章在開頭這樣寫道。本週六,台灣將舉行的並非總統大選,而是地方公職選舉。 然而本週六的選舉顯得格外重要。文章指出,這是今年年初台灣太陽花學運以來的首次選舉。從目前的民意調查來看,國民黨將面臨重大挫敗。"在很多觀察家眼中,這樣的挫敗將會定下馬英九卸任時的2016年總統大選的基調。如果國民黨真如預測一樣落敗,這將擾亂本來就很棘手的兩岸關係。"
因此,台北市長選舉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對於這場選舉,佔據中心地位的同樣是交通、可以負擔的住房、城市規劃等常見的課題,文章寫道。"與此同時,台灣並非一個普通的國家,而是處於對其既威脅又爭取的龐大中國的陰影下。"
"……自馬英九2008年上台以來,他史無前例地開始拉近與中國的距離:如今兩岸通直航,每年上百萬中國旅客湧入台灣,還有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的學生在台灣求學。對於這一發展,很多台灣人不無擔憂:他們擔心,中國的對台影響將會快速增長。因此,馬英九在勉強成功連任後的支持率前所未有地下降。……很多台灣人害怕,馬英九的政策會讓台灣依賴於中國。"
Ko Wen-je Bürgermeister Kandidat für Taipei
台北市長候選人、無黨籍的台大醫院外科醫師柯文哲
曾經的死對頭,如今的幫助者
文章隨後寫道,自1949年以來,台北市一直是國民黨的大本營。台北的選舉從來不是一場普通的市長選舉:"就像馬英九自己所經歷的一樣,台北市長職務一直是出任台灣總統的跳板。這就意味著:誰在周六的選舉中獲勝,誰就有可能成為台灣總統。"
如果說,上面談到還"有可能"的話,下面這一點是確定的:"如果國民黨真的在台北市長選舉中落北,那麼其在2016年大選的前景堪憂。 這也會讓北京的中共非常頭痛。一名來自當今台灣反對派的總統對中國的不信任感將會比今日的國民黨更多。"
文章在結尾處寫道,因此北京敦促在中國生活的兩百萬台灣商人和家屬飛回台灣,參加選舉。"在2012年總統大選時,赴台機票就曾半價出售。對於當年內戰(解放戰爭)時的冤家國民黨,共產黨如今扮演的是選舉幫助者的角色。不過,結果還完全不得而知。"
Sean Lien Bürgermeister Kandidat für Taipei
台灣前副總統連戰之子、代表國民黨參選台北市長的連勝文
"青年人想要拯救台灣"
《新德國》日報同樣關注了本週六舉行的台灣地方公職選舉,並將側重點放在了台灣青年人身上。
"Fuck the Government(政府去死吧)--如今的台灣年輕人在抗議時特別喜歡穿印這個字眼的T卹,其中的意思是:我們必須自己拯救我們的國家。他們抗議的原因有很多:反對國有化,反對經濟依賴中國,反對政商、權錢糾纏不清;要求更多透明度,要求環境保護,要求脫離拖累台灣數十年的政黨政治。"
文章寫道,如今台灣2300萬民眾可以自主選舉總統,沒人想讓北京來指揮。"對於台灣人而言,近來的香港事件證明了台灣絕不能施行'一國兩制'。"
在當今的台灣,政治紛爭再平常不過,就像國民黨和民進黨是死對頭。然而年輕的一代加入進來,這是新動向。文章稱,台灣沿襲了儒家尊老的傳統,很長時間以來,40歲以下的人在台灣被認為是政治還未成熟。台灣人20歲才允許參與投票。……然而從年初"服貿協議"引發的太陽花運動開始,台灣的年輕人知道了,他們在現有的政治制度以外也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
"這次地方公職選舉有超過一萬個崗位待定,這給了年輕人很多機會。一些在年初佔領​​立法會的年輕人如今競選市議員、鄉鎮代表,以通過自己改變這個制度。那些沒有自己參選的人,也支持那些表現出理解新社會運動和其訴求的候選人。"
[本文內容摘編自其他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中國新聞點滴

中國股市總市值超日本按股指與匯率計算,中國股市總市值在周四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股市

 
 
 
卡内基基金会黃育川:中国政府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的新战略难以奏效,因为简单地向国企注入民间资产,而不变更实际控制人及其激励机制,不太可能改变国企行为。
 
 
 
中国政府研究人员称,有些年份中国经济总投资中“无效投资”高达近一半

言易行難的“洗肺”之旅FT駐華記者沃德米爾:“洗肺游”是當下中國旅游的熱門項目。但就我的親身體驗來說,驅車5個小時,外加製造大量碳排放之後,依然難覓一抹藍天。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中共統戰部的中國夢:吃中國給的胡蘿蔔

統戰擴及台商、退將、學生!
白狼:「吃中國給的胡蘿蔔總比挨中國的棒子好。」
台灣九合一選舉在即,國台辦在日前的例行記者會稱對「島內事務」不加...
STORMMEDIAGROUP.COM

統戰台灣“攻心為上”

路透社報導稱,兩岸分治後,中共一直積極從事對台統戰工作,最終目的是追求兩岸統一。在大陸的台商如今成為統戰部極力拉攏的目標。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年六月,數百名台商聚集在深圳一家飯店慶祝當地台商協會選出新會長。眾人喝著白酒,大啖海鮮,觀看傳統舞獅表演。一名榮譽嘉賓、共產黨高層官員起立致詞。
"我呼籲我們的台灣朋友們繼續在你們的領域中努力,為盡快實現中國夢作出貢獻。中國夢也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夢想,統一的夢想。"
說完這席話後,台下傳來熱烈掌聲。事實上,這位共產黨官員正是中共深圳市委統戰部的部門領導。中國的中央統戰部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重要機構,其任務是擴大中國影響力,最終取得對不隸屬於黨的海內外團體的控制。
路透社通過年度報告、指導手冊、內部通訊等一系列統戰部文件,以及與中國和台灣的官員訪談,歸結出統戰部正通過協調一致的行動,阻撓台灣走向進一步獨立,目標是吞噬這個2300萬人口的自治島嶼。
從2013年浙江省委統戰部年度工作報告便可看出其中端倪。報告內容包括居住於該省的台灣人人數統計,他們所經營的事業數目,以及對當地台灣社區的背景調查結果。
統戰部的工作不僅局限於大陸,同時也瞄准在台灣的學者、學生、退休軍人、醫師和地方領導人,企圖緩和其對共產黨的反對態度,最終建立起對統一的支持。路透社所取得的2013年工作報告,內容包括邀請台灣學生和退休軍人造訪大陸項目的詳細內容。
對政治施加影響
北京也通過統戰部和台灣工作辦公室等機構,試圖影響台灣政治,手法包括動員在大陸的台商。本週末,許多台商將返回台灣參加週六的九合一選舉。此次的選舉被視為是對執政黨國民黨滿意度的晴雨表。一名國民黨高層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和台灣多家航空公司的特價優惠吸引許多台商返鄉投票,其中不少人將投給國民黨。
台灣總統府發言人馬瑋國則表示,台灣人返家投票是行使國民權利。"住在香港、澳門、中國大陸、歐洲、日本和世界其它地區的台商返台投票相當正常。"
一名與北京高層領導人有聯繫的消息來源透露:"目標很簡單,就是和平統一。"北京的策略是使用軟實力,而非武裝力量。他引用《孫子兵法》的名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中央統戰部長久以來一直活躍於香港。香港教育學院教授盧召興表示,統戰部如今對台灣採取的行動,正是在自80年代開始在香港採用的模式,"無聲、緩慢但大規模的滲透"。
自國民黨2008年贏得總統大選以來,兩岸關係不斷回溫,台灣與大陸簽署超過20項貿易協議,這是民進黨執政時未有過的情況。今年稍早之前,雙方的兩岸事務部高層官員進行了1949年以來的歷史性會晤。
此外,台灣經濟逐漸與中國緊密相連。對中國的出口約佔外銷總值的40%,科技業部分重要領域將多數的生產線轉移至大陸。為蘋果組裝iPhone的全球最大電子零件生產商富士康在中國設有多家廠房。
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於2014年年初歷史性會晤
無微不至的關懷
統戰部的年度工作報告和手冊內容顯示出其工作相當縝密。該部門在浙江設有至少100間辦公室。2013工作報告指出,3萬名台商及其家屬居住於浙江省,截至2012年底有6800家台灣企業在當地運營。
報告還稱,統戰部官員為台商創造更友善的經商環境,為其解決投資問題和法律糾紛。浙江寧波市的一間統戰部辦公室表示已花費11萬元人民幣為137名台商購買人壽保險和交通意外險。
統戰部還制訂了"三必訪"制度,即"逢年過節必訪、紅白喜事必訪、患重病必訪",指示其官員在上述時機造訪台商及其家屬。一名在湖南長沙從事地產業的林姓商人表示,統戰部提供的幫助無微不至,從生意上以至日常生活小問題,如車禍、生病和孩子就學等都在此列。
"政協委員"的誘惑
中國吸引台商的其中一個手段是聘請其為"政協委員會"委員,擔任政府顧問。該職位不僅提供台商接近政府官員的管道,並且也是在這個缺乏獨立司法系統國家中的一種保障。
林姓台商說:"出任政協委員後,將有勢力協助保護你在大陸的生意,不會有人找你麻煩。"
台灣法律禁止國民任中國大陸公職。但擔任沒有決策權的政協委員榮譽職並不違法。2012年12月,"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在與台灣總統馬英九會晤時曾建議放寬限制,允許台灣公民在大陸出任政協委員,但最終並未成功。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於同月宣布,台灣人不可擔任大陸政協委員。
大陸台商曾向台灣總統馬英九建言,放寬限制允許台商擔任政協委員
部分台灣官員對大陸統戰部充滿戒備。今年九月,負責海外僑胞事務的台灣僑務委員會在進行施政成果報告時指出,今年中國透過各種管道拉攏海外華人,不僅用"政商關係"加強拉攏台籍僑領,還加大對新生代台灣僑胞的統戰力度,企圖淡化年輕台僑對中華民國政治與文化的認同”。
陸委會發言人吳美紅則表示,大陸的統戰工作不應該被"過度負面解讀"。她表示,"中國有一些政治意圖",但台灣在體制、核心價值和軟實力上擁有自己的優勢。"這一切,我們希望能通過交流反過來影響大陸。"

DW.DE

  • 日期 27.11.2014
  • 作者 張筠青/李魚(路透社)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中國對外投資

As the costs of land and labour rise in China, the prospect of
producing and selling outside the country could prove attractive. China's overseas investment is set to grow by more than 10% per annum in the next 5 years http://bit.ly/GoingGlobal2014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美國會報告:中國藉各種方式影響台媒

新頭殼newtalk2014.11.21 周佑政/綜合報導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US- 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20日發布年度報告指出,台灣在馬英九執政期間擴大兩岸經貿,但民眾對主權及安全有疑慮,引發太陽花學運;除此,中國也藉各種方式影響台灣媒體。中國自習近平掌權後,亞太地區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也增加。

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報告將台灣列為單一章節,報告指出,馬英九執政期間擴大兩岸經貿關係,簽署多項貿易協議;但也由於兩岸互動加深,民眾對於台灣主權與國家安全出現疑慮,另也擔心台灣經濟可能過度依賴中國。

針對兩岸關係,報告特別提到太陽花學運。報告指出,由於台灣民眾擔心兩岸服貿協議帶來的經濟與主權衝擊,因此發動了一場公民運動,希望藉此延遲服貿協議的談判與簽署,報告提到,台灣民眾自主發起的運動,迫使台灣與中國政府改變6年來「既有的相處關係」。

報告也在「中國對台灣媒體的影響」主題中指出,中國對台灣媒體的影響力將與日俱增,包括鼓勵親中台灣商人購買或投資台灣媒體,並藉由購買大量的廣告、置入性行銷,目的是影響輿論。報告強調,中國開始藉其巨大的經濟力量,影響新聞自由,不只台灣,香港、澳門也將遭到大規模入侵。

根據BBC引述該報告報導指出,過去1年中,崛起的中國挑戰美國在亞太的主導權,「中國軍方恐嚇鄰國,他們的行為不安全、不專業且具有侵略性」。中國外資投資環境惡化、貿易不公平現象、國防費用大增及缺乏改革進展等因素,也讓華府與北京關係陷入緊張。

報告也指出,自習近平掌權以來,美中關係也因東海和南海領土糾紛增加而惡化;相較歷屆領導人,習近平政權允許中美關係處於緊張狀態,「且中國可能持續以更加對抗的方式與美國相處」。

該委員會主席薛伊(Dennis C. Shea)表示,儘管美國總統歐巴馬不久前剛對北京進行了充滿活力的訪問,但這份報告的結論仍然有效。

對於中國不斷增加的軍事預算,報告預期,到2020年,中國將在亞太地區擁有351艘潛艇和配備飛彈的艦艇;相較之下,美國海軍在亞太只會部署67艘潛艇與作戰艦艇。報告指出,未來中美軍方潛在的衝突可能升級,導致「重大危機」。

經濟學人:台灣地方選舉讓馬雪上加霜

新頭殼newtalk2014.11.21 洪聖斐/編譯報導

月底的台灣地方公職人員9合1選舉,不僅台灣人屏息以待,國際媒體也有所注意。最新1期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便以「政治外科手術」為題,報導國民黨在這次地方選舉面對的挑戰。

這篇報導劈頭指出,對馬英九而言,回想起今年,應該不太可能感到很喜樂。他的民意支持跌破紀錄,大學生又為了抗議他拉近跟中國的作為而在今年春天佔領立法院3週,當時50萬人上街支持這群大學生。29日的地方選舉很可能會讓他雪上加霜。在這場改選1萬1千名公職人員的選舉中,馬英九的國民黨前景黯淡。

由於2016年1月就要舉行總統大選,這次的地方選舉將受到密切的觀察。國民黨這次選得差,對最大的反對黨民進黨而言,將會是總統大選的吉兆。

報導指出,在這場選舉中,台北市長的角逐戰是格外重要的。自國民黨於1949年逃到台灣以來,台北市就一直是國民黨的要塞。民進黨在這裡只有在20年前趁國民黨分裂時,贏了1次。如今政治素人柯文哲,則領先出身國民黨最有錢政治家族的連勝文。

報導指出,很多台灣人將連勝文視為享盡特權的太子黨。儘管連勝文說他的從商經驗有助於管理台北市的經濟,許多台北的年輕人卻是參與過太陽花運動的,他們對這種人感到憎惡。被暱稱為「柯P」的柯文哲,訴求的對象是受夠藍綠對峙的選民。他不曾從政的背景,看起來有幫助到他的選情。

報導也注意到民進黨對柯文哲的禮讓,以及柯文哲不僅吸引到中間選民,也吸引到獨派選民的現象。

這篇報導也指出,國民黨除了在台北市之外,在台中市也處於落後的狀態。除此之外,基隆市也因國民黨分裂而可能不保。而民進黨在南部的候選人,則穩定領先。

在結論中,這篇報導指出,儘管地方選舉真正攸關的是基礎建設與土地開發,對兩岸關係而言仍有衝擊。民進黨跟中國的關係雖然比以前和緩,但民進黨的版圖擴大,還是會引起中國矚目。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中國式」和「世界標準」——牽動世界的香港民主化問題

「中國式」和「世界標準」——牽動世界的香港民主化問題
倉田徹 [作者簡介]
[2014.11.20]其它語言: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圍繞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要求在香港實現民主化的示威遊行隊伍的動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國政府與民主派始終未能找到「妥協點」,對立可能趨於長期化。筆者認為這是「新冷戰」的角力場。
9月28日,一批香港市民湧上街頭,要求舉行「真正的行政長官普選」,在與試圖使用催淚彈驅散人群的警察發生衝突後,他們占據了市區主要道路,​​開始靜坐抗議。
表面上,此事件只是非武裝的學生和普通市民圍繞一個城市首長選舉辦法這種「區區小事」發起的小規模抗議,但世界對此則表現出了近乎異常的關注。歐美領導人紛紛發表談話,示威遊行活動的召集人、大學生黃之鋒的照片登上了美國《時代(TIME)》的封面,香港一躍成為了國際政治的焦點。
香港的民主化問題為何會在全球引起如此大的震撼?因為它不是局限於香港一個城市的問題,而是對中國乃至國際政治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問題。

民主主義的「中國化」:北京的決定

香港的民主化進程始於英國統治下的上世紀80年代。這與中英兩國啟動香港回歸相關談判的時期相重合。作為撤離殖民地時的常用手法,英國試圖在離開前將英國式的民主主義移植到香港。雖然中國排斥這種做法,但1990年制定的《香港基本法》明確提出了最終採用普選方式選舉行政長官的目標,表示將在回歸後繼續推進香港民主化進程。當時,雖然許多香港市民對回歸中國感到不安,但對於恐懼共產黨統治的香港市民而言,最終可以自行選擇領導人的承諾成了他們的定心丸。
之後,香港的民主化又走過了迂迴曲折的漫長道路,今年8月31日,北京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決定,表示2017年起香港行政長官可由普選產生。這宣告了為期30年的民主化進程將達到「目標」,是一個歷史性的決定。然而,北京方面給普選加上了條件,規定要設立主要由親大陸派組成的「提名委員會」來篩選候選人,若未獲得委員會過半數支持,則無法參加行政長官選舉。
在這種制度下,與北京方面對抗之人能夠參選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毋庸贅述,市民只能在共產黨公認的「親大陸派A」「親大陸派B」「親大陸派C」中作出選擇,這種「普選」偏離了歐美型的民主主義,莫如說其更接近中國大陸那種由共產黨對候選人展開事前審查的選舉辦法。英國著手實施的民主主義移植計劃,隨著回歸由北京方面接手,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被改造成了選民給共產黨認可的候選人投票以賦予其權勢的「中國式」民主。可以說,本次決定意味著英國式民主主義的「中國化」。

非暴力抵抗,追求「世界標準」

對於一直要求實現符合「世界標準」的民主普選的香港民主派而言,這種「中國式」選舉是根本無法接受的。北京方面公布決定後,學生和市民立刻開始了針對政府的波浪式抗議活動。
民主派抗議活動的特點在於,這是一種參照了西方價值觀和理論的,即符合所謂「世界標準」的抗議活動。去年初,香港大學法學系副教授戴耀廷首先提出,如果中國政府不給香港真正的民主,就要掀起「占中」運動,發動民眾占據金融中心中環地區的道路以示抗議。此人曾留學於倫敦大學,既是一名憲法學者,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他是典型的西化派香港精英人士。
為了賦予占道這種違法行為正當化色彩,他提出的理論是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甘地(Mohandas K. Gandhi)和曼德拉(Nelson Mandela)等人曾經實踐過的「公民不服從」,也就是對權力的非暴力抵抗。毋庸贅述,2011年席捲全球的「占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為此次運動提供了靈感。

大陸所不具備的香港的網路力量

在缺乏縝密組織結構的示威隊伍的鬥爭中,網路智慧手機發揮了作用。9月28日下午,警察對突然衝入車行道的示威隊伍使用了催淚彈,這一畫面被無數手機網路攝影機清晰地記錄下來,並被傳到了網上。憤怒的香港市民紛紛以「援軍」身分衝上街頭,示威隊伍迅速壯大起來。
資訊同步傳遍了世界,牢牢吸引住了西方傳媒的視線。學生和市民用雨傘抵擋催淚彈的畫面喚起了國際輿論的廣泛同情。大陸地區被禁用的Facebook,把香港與世界聯繫在了一起。在CNN和BBC的鏡頭前,學生和市民始終堅持非暴力,展示了世界通行的良好素質。在全世界的注目下,香港警察、香港政府和中國政府不得不避免採取強制驅離手段,這使學生和市民得以長時間占據道路。反對暴力、追求民主這種「世界標準」的價值觀保護了弱小的香港市民和學生。

世界性意識形態競爭的角力場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政府和香港民主派的對立也是「中國式」與「世界標準」這兩種圍繞政治體制的不同價值觀之間的衝突。它被詮釋為信奉權威主義體制與國家資本主義的「北京共識」向信奉自由民主主義政治體制和信奉市場經濟的歐美型「華盛頓共識」的挑戰,是世界性意識形態競爭的縮影。若將兩者的爭鬥稱為「新冷戰」,那麼如今的香港就是新冷戰前線的角力場。
抗議活動的長期化體現了新冷戰的嚴重性。中國過去一直抵制歐美式的民主主義。當年,共產黨政權曾通過武力鎮壓事件「闖過了」東歐與蘇聯解體的衝擊。即便是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今天,共產黨仍以近年來的「茉莉花革命」、「顏色革命」為戒,將民主化視為企圖顛覆政權的陰謀,始終保持著警惕。針對香港的民主派提出撤回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將「世界標準」的民主賦予香港的這種要求,北京方面絕對不可能答應。
中國政府領導人認為,通過展示堅決的態度,便能以強權迫使人口僅占中國總人口0.5%、GDP不及全國3%的香港服從北京的決定。
的確,香港的民主派既無經濟實力,也無軍事實力。他們經常引用村上春樹筆下高牆與雞蛋的比喻,聲稱在北京面前自己是弱者。然而,他們沒有孤立感。因為他們自信地認為從「世界標準」的角度來看,自己的訴求是正當、正義的,這種價值觀引起了世界的共鳴,即便是北京方面也難以輕易擊潰。兩種價值觀之間不存在妥協點。

逐漸呈現無計可施的局面:不溫不火的「新冷戰」

另一方面,抗議活動的長期化,也是在全球範圍盤根錯節的大國利害關係之下爆發的新冷戰「不溫不火」的佐證。儘管歐巴馬總統向訪美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達了對香港問題的關切,但由於在應對伊斯蘭國(ISIS)問題上需要得到中國的支持,所以美國並不希望美中關係惡化。英國首相卡麥隆雖然也對香港的示威活動表示了高度關注,但英國此前一度將全國人大常委會於8月作出的決定視為旨在實現普選的決定,甚至表示了歡迎。國際社會對民主派的聲援十分有限,他們不具備迫使北京屈服的力量。
另一方面,《人民日報》強烈譴責香港此次的抗議活動是「動亂」和「顏色革命」,按照中國的理論,政府必須對示威活動表現出堅決的態度。然而,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中國現在已經不可能再次實施過去那樣的鎮壓行動,這樣會暴露出偏離世界標準的價值觀,而被國際社會孤立的成本是付不起的。
最終,中國政府對此次抗議活動提出的處理方針是「不妥協,不流血」。正是這種既不容妥協,卻又必須避免形成根本對立局面和發生流血慘劇的方針,同時體現了新冷戰的深刻對立與「不溫不火」這兩種特性。香港當前的形勢,正是國際政治舞臺的一個縮影。
標題圖片:民主派在香港的商業區旺角設置的路障(2014年10月16日,路透社/Aflo)

中國 朝鮮涉嫌觸犯反人類罪的案件


提交國際刑事法院
決議案還建議聯合國安理會採取將朝鮮涉嫌觸犯反人類罪的案件移交國際刑事法院(ICC)處理等措施,譴責朝鮮人權狀況,追究朝鮮政權責任。
在決議獲得通過之後,作為朝鮮代表參加大會的朝鮮外務省副局長崔明男發表談話說:「朝鮮堅決反對這一議案,這次決議無疑是針對朝鮮的政治軍事對決產物,和真正意義上的人權保護毫無關係。」
崔明男表示,朝鮮已無必要繼續和國際社會對話。
韓國的《朝鮮日報》報道稱,崔明男威脅說,議案通過將迫使朝鮮進一步推行核試驗。
(編譯:躍生 責編:路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安理會不是討論人權問題的適當場所,將人權問題提交國際刑事法院無助於解決問題。
WWW.BBC.CO.UK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蘋論:國民黨看不起青少年



蘋論:國民黨看不起青少年

 嘴邱毅把鄭捷的捷運殺人案歸咎於太陽花學運,遭到眾人訕笑。連家有樣學樣,硬把連勝文的選情低落怪給年輕人,也是笑話一則。選情低落怪東怪西,就是不怪自己。民間呼籲降低公民投票年齡到18歲已經多次,但國民黨籍立委佔多數的立法院,就是「天津的包子舖──狗不理」。台灣已是全球民主國家中唯一把此公民權還訂在20歲的國家。蘇格蘭獨立公投時,16歲就有投票權,對比起來,台灣真落後。
台灣史上首度青少年模擬投票活動「全國青少年投票日」10日開始展開線上投票,一共6天,全國150萬名16歲到20歲的青少年都可上網登記投票,模擬公投的議題是:「是否同意下修投票年齡」,及選出「理想的縣市長」。
這個由台少盟和多個教育團體、勵馨基金會組成的「18歲公民權推動聯盟」,發起全國首度對16歲到20歲青少年進行投票意向調查,6天內共有1萬3千名青少年參與投票,81%贊成下修投票年齡。與會團體共同呼籲立院啟動修憲程序。
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馬總統不該再以未達社會最高共識為藉口,力阻立院組成修憲委員會下修投票年齡。馬和國民黨阻擋修憲下修公民權年齡,關鍵原因在於青少年對國民黨反感,大多拒絕投票支持國民黨的人和事。
現在國民黨在各個選舉上已經搖搖欲墜,再讓16歲到20歲的青少年有投票權,無異為虎添翼,國民黨還能混嗎?為了這點私心,我們青少年便被剝奪了投票權。
各國把投票年齡降到16或18歲,有幾項原因:1,現在少年人成熟較早,已有獨立判斷的能力。2,教育體系在18歲以前已經給予青少年足夠的民主常識。3,青少年的未來不應完全由成年人壟斷,應開放給他們也參與決定自己的未來。4,及早學習投票的責任和後果,是養成負責任的公民的必要手段。 

家父長威權心態

不過,看到連勝文和國民黨那麼沒有青少年人緣,馬英九及整個國民黨已嚇到魂飛魄散,抵死不敢開放18歲投票權,藉口是18歲還不懂事,還是孩子,充分反映出馬及國民黨的家父長威權心態,難怪得不到青少年的擁護。 

"雨傘革命"的困境(長平)

"雨傘革命"的困境
學聯代表進京受阻,香港警方開始清場。時評人長平認為,誰是這場運動的被抗議者,如何讓它感受到壓力,一直是這場運動的困境。
China Hongkong Regenschirmrevolution Demonstration mit Regenschirmen Platz
(德國之聲中文網)正如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所說,學聯代表上京的訴求,中央早已經掌握;也正如《環球時報》所說,學聯代表很清楚,上京可能會被拒入境,即使入境也見不到國家領導人,那隻是一場"苦肉計"。學聯代表仍然去了,在機場進入離港禁區後被告知回鄉證已被註銷,無法登記。但是他們沒有白去:上京是為了突破這場民主運動--"雨傘革命"的困境,被粗暴拒絕讓它的困境更加清晰。
中國政府長期不承認抗議活動,對它最客氣的稱呼也是"群體性事件"。作為中共喉舌的《環球時報》,即使真的不懂得抗議文化,也可以理解。但是林鄭月娥女士身為香港官員,對抗議活動故作驚訝,透露的信息令人擔憂:是否有一天,香港也不承認抗議活動了?道理十分簡單:所有的公開抗議活動,被抗議者都會了解其訴求,何況是在進行了一個多月之後;所有的街頭抗議活動,都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上演"苦肉計",目的是為了引起公眾關注,給被抗議者壓力。
引起公眾關注這一點不難做到,但是給被抗議者壓力一直是這場運動的困境。最初設想比現在簡單,就是冒著違法的風險,佔領金融中心的要道,阻塞交通,當局不得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即便被捕,也還可以在法庭上慷慨陳詞,或有機會重演台灣"美麗島"等推進社會巨變的歷史。
設計者"佔中三子"以為這是一顆巨型炸彈,不到最後關頭不可使用,所以一直光打雷不下雨。其實他們還有一種想法,就是覺得這顆炸彈如此厲害,光是雷聲也能嚇倒被抗議者,逼迫他們坐到談判桌上,或者直接讓步。
Chinesischer Journalist Chang Ping
長平
"佔中"拖延得讓很多香港人不耐煩了,但是似乎更不耐煩的是中央政府,挑釁性地推出了一個全國人大"8.31"普選方案。於是香港年輕人上街了。按照最初的設計,引爆炸彈也不需要很多人,五千勇士足矣。現場抗議者很快就超過這個數,然後到了五萬,然後是累計十數万、數十萬……一個多月時間過去了……全世界媒體都關注了……在被抗議者那邊,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
我並不是要嘲笑"佔中三子"的設計。公民抗命並不是新鮮事,無論是甘地領導的印度人反殖民統治,還是馬丁·路德·金領導的民權運動,它都和平地取得了勝利。但是,前兩者的抗議對像是明確的,而且對方不得不作出反應。
一開始香港人的抗議對象當然是特區政府,現在對大部分人來說也是。因為他們爭取的就是高度自治,所以要承認這是一個自己問題自己解決的地方。這在很大程度上賦予了香港特區政府無法承擔的合法性和自治權。特區政府也試圖想要扮演民主社會的統治者角色,通過對話溝通及謙卑姿態來回應抗議者。他們很快發現,自己未必有這種資格和權力。抗議者的訴求事實上掌握在北京手裡,北京堅決不肯讓步,特區政府對什麼話呢?
特區政府進一步發現,模仿中央政府態度強硬、毫不讓步,好像也沒有什麼損失,而且還更加自如。他們也不掩飾地一再告誡抗議者,這是北京的決定,我們除了上情下達,還能有什麼用?
越來越多的香港人明白,他們的抗議對象應該是遠在北京的中央政府。如果是這樣的話,"佔中"的邏輯就出了問題。在中央政府的框架之內,香港屬於境外。一個在境外發生的抗議活動,如何對遙遠的首都形成直接的壓力?學聯代表進京,就是要解決這一困境。然而,對付境外的搗亂者太容易了,不讓入境就萬事大吉。把自己國家的抗議者輕而易舉地關在"境外",這在全世界都少見。
"一國兩制"沒有給香港帶來民主的保證,真正從這種管制模式中獲利的是中央政府。《環球時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你說真普選的時候,它跟你說"一國";當學生要進京上訪時,它開始談論"兩制"。
在上週的"習奧會"上,習近平對香港民主運動作出明確的回應:這是一種違法行為,支持香港警方"依法處理"。說得輕鬆而​​又堅決,連一句安慰性的客套話都沒有。這不僅僅因為習近平個性強硬,更是因為北京政府的日常秩序並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
"雨傘革命"還會進行下去。但是,到底誰是被抗議者,如何讓它感受到壓力?迄今還沒有看到解決方案。習近平對奧巴馬說,中國在民意方面比西方國家追求得更多。有時這是事實。但是他似乎不明白的是,民主制度要解決的問題,是統治者不想追求的時候,民意怎麼辦?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China trading

‪#‎Dailychart‬: China has become the biggest trading partner of distant Chile. Such connections have made the developing rim of the Pacific a growth factory. Whereas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y grew by an average of 1.6% a year over the past decade, Latin America's expanded by 4.6%, East Asia by 5.4% and South-East Asia by 5.9%http://econ.st/1wOyzq2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21世紀中國的絲路外交

國駐馬尼拉大使館周五發布公告稱,盡管中國與菲律賓之間關系緊張,但中國旨在促進地區貿易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計劃將把菲律賓包括在內。
China’s New ‘Silk Road’ ;Death on the Silk Road 罗布泊
2014年 11月 15日 09:07

中國海上絲路計劃將把菲律賓包括在內

描繪中國擬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地圖此前似乎繞過了菲律賓,而菲律賓是傳統的東亞商業中心。中國政府計劃通過對地區性港口和工業園的一系列戰略投資來建設這條中國貿易通道,相關投資總規模達數十億美元。

菲律賓媒體對該國似乎未被包括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內的這一情況反應激烈,認為這是有意懲罰馬尼拉在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中國稱南海)領土爭端問題上頑固對抗中國的立場。菲律賓外交部副部長Laura Del Rosario周一接受采訪時被問及此事,她向《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表示,菲律賓方面當然覺得被晾在一邊了。

但中國大使館稱,中國政府尚未發布任何有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正式地圖,并向菲律賓保證菲方肯定在中國的地區性規劃之內。

中國大使館的聲明稱,菲律賓肯定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也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簡稱:東盟)海上合作的成員。

聲明稱,中國歡迎菲律賓方面成為絲路項目中一個積極主動和有建設性的合作伙伴。

菲律賓外交部未回復記者提出的問題。http://cn.wsj.com/big5/20141115/bch091502.asp

Trefor Moss 

A look at China's effort to establish new trade and transport links between China, Central Asia and Europe:

China's road map for a reconfigured Asian order, centered on Beijing and underpinned by new infrastructure, forms the backdrop to the APEC summit...
ONLINE.WSJ.COM |由JEREMY PAGE上傳



*****
被遺忘的羅布泊-中國在新疆的核試驗

至90年代年中,中國在新疆進行了數十次核試驗。海外流亡維吾爾人組織世界維吾爾大會日前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核試驗的後果。

人跡罕至的羅布泊
(德國之聲中文網)土赫提(Enver Tohti)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一天。那是1973年的一個夏日,土赫提正在上學的路上,天上突然飄落下大量塵土。老師對小學生們解釋說,這一奇怪現象的原因是"土星風暴"。而實際上土赫提無意中成了一次核試驗的​​見證者。中國的核武器試驗基地就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羅布泊。
2月底,世界維吾爾大會與"未被代表的國家和民族組織"(Unrepresented Nations and Peoples Organization)以及歐盟議會的一些議員在布魯塞爾舉辦了一場以中國核試驗及其後果為題的會議。在致會議開幕辭時,來自羅馬尼亞的歐盟議員特克斯(Lázló Tökes)表示,會議的目的是讓公眾更好地了解核試驗的有關情況:"我們必須一再提醒國際社會關注羅布泊以及飽受核試驗之苦的維吾爾人的前途問題。"
長達30年的核試驗
1964到1996年間,中國在羅布泊的核試驗場地至少進行了45次核武器試驗,其中23次是地上試驗。從衛星照片上,可以很容易地識別出這一場地,它距離60萬人口的城市吐魯番只有170公里,距離烏魯木齊約270公里。
核試驗對當地居民和環境造成了哪些影響,對此人們知之甚少,迄今為止尚沒有相關的獨立調查。中國政府否認核試驗對當地居民的健康有不利影響。作為小學生經歷了核試驗,後來成為醫生的土赫提曾在烏魯木齊自己進行過調查,並得出了令人不安的結果:他注意到,新疆腫瘤醫院有2000張床位(新疆當時有兩千萬人口),與人口多得多的其他省份相比,規模要大得多。
"這麼點人口卻有這麼大一所腫瘤醫院。在別的有一億人口的省份,腫瘤醫院只有800張床位。如果比較一下就會發現,這里肯定有問題。"
土赫提作了進一步調查並發現,在20年前新疆的癌症發病率就比中國其他省份高35%。不過他沒有掌握最新的數據。1997年,土赫提和BBC記者以旅遊者的身份作了一次新疆之​​旅。他們在羅布泊周邊遇到了許多重度殘疾人、患肌肉萎縮或癌症的年輕人。在此基礎上,BBC記者製作了紀錄片《魂斷絲綢之路》 (Death on the Silk Road)。
從核試驗基地到核廢料存放地
土赫提稱,1996年以來中國沒有在​​羅布泊核武器試驗基地進行過核試驗,這片土地繼而成為有高度放射性的核廢料的儲存地。"我們至少有一項證據,表明其他國家付錢給中國,以便在羅布泊存放他們國家核電站產生的廢料。"
土赫提承認,他一個人的調查是不充分的。他呼籲中國政府不要再繼續阻止調查:"我們希望進行獨立的調查,並要求對居民進行賠償。至少要對該地區的醫療衛生服務投入更多資金,讓貧困居民也能得到醫療照顧。此外應該停止在這裡存放核垃圾。"
新疆人的命運並不是個別的。1945年以來,全世界各個核國家共進行了超過2000次核試驗,很少顧及到當地居民的安危和健康。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群島(Bikini Atoll)居民就是因美國在那裡進行一系列核武器試驗而失去了自己的家園。今哈薩克斯坦的塞米巴拉金斯克(Semipalatinsk),作為前蘇聯的核武器試驗基地,至今都沒有擺脫核爆帶來的嚴重後果。
作者:Christoph Ricking 編譯:葉宣
責編:李魚

Death on the Silk Road

Length:27 min
Released:2001
Ages:High School
Adult
Buy DVD:
$295.00 
Buy Online Streaming      
This extraordinary undercover report from China exposes the suffering of thousands of Chinese whose lives have been destroyed by nuclear testing. It presents exclusive evidence from inside China of spiraling levels of cancer and birth deformities among the population of Xinjiang province - part of the Great Silk Road - which was opened to tourists in 1985.

Up until 1996, China had carried out extensive nuclear tests in the Zinjiang province, which is in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China, bordering Kazakhstan. But Xinjiang is not unpopulated and isolated, as was Bikini Atoll. The filmmakers interviewed both victims and the doctors who are struggling to cope with their medical problems in the region's hospitals. The documentary reveals that th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highly dangerous conditions, which could have consequences beyond China's borders.

"Recommended."
Educational Media Reviews Online

Rory Peck Award for Journalism, 1999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2001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共同會見記者

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共同會見記者

2014年11月12日20:2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1月12日電(記者劉華、侯麗軍)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人民大會堂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談。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會見記者。
  習近平指出,這兩天,我同奧巴馬總統進行了建設性、富有成果的會談,達成廣泛共識。我們重申了在安納伯格莊園會晤時就發展兩國關係達成的目標,同意繼續致力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我們深入探討了推進這一關係的重點方向。
  習近平介紹了兩國元首會晤取得的具體成果,強調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美兩國需要合作、能夠合作的領域更加廣闊。中美關係的戰略意義進一步上升。中美兩國合作好了,可以成為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中方願同美方一道,堅定信心,運用智慧,拿出行動,加強雙邊、地區、全球各層面的協調和合作,有效管控分歧和敏感問題,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取得新的進展,這符合兩國人民和各國人民根本利益。
  習近平指出,中方提出亞洲安全觀,就是希望亞洲各國以包容合作精神構築共同安全。中美應該繼續就亞太事務加強對話和協調,尊重和照顧彼此在本地區的利益和關切,攜手為亞洲安全作出貢獻,這是相輔相成的,不是相互排斥的。
  習近平強調,中方倡議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是希望為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支持和便利。這些主張和倡議都秉持開放包容原則,不搞排他性,歡迎包括美國在內的有關國家積極參與進來,共同促進和分享亞太和平和繁榮。
  在談到中國的國際作用時,習近平強調,中國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中國的經濟發展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遣聯合國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迄今累計派出軍隊2萬多人次。中國海軍先後向海盜肆虐的亞丁灣派出45艘次軍艦執行護航任務。中國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一貫支持國際反恐合作,面對西非國家發生的埃博拉疫情,中國人民感同身受,已經提供4批、7.5億元人民幣的援助,目前有300多名醫護人員在疫區工作。隨著中國不斷發展,我們將承擔越來越多同自身國力和地位相符的國際責任。我們將堅定不移致力於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各種挑戰,為維護和促進亞太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在回答有關人權問題的提問時,習近平強調,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人權事業取得巨大成就,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在人權問題上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中方願同美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就人權問題開展對話,建設性處理分歧,增進了解和合作。
  奧巴馬錶示,建交35年來,美中關係取得巨大進展,合作更多了、交流更多了。事實證明,美中攜手合作對美國好,對中國好,對世界好。兩國合作潛力巨大。無論在雙邊、地區還是全球層面,美國都將中國作為重要合作夥伴,同中國發展強有力關係是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的核心。美方願同中方擴大合作,加深利益融合,通過坦誠和建設性對​​話解決差異和分歧,共同建設美中新型大國關係。我對美中關係發展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