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中国民工

中国 | 2009.08.29

德国之声记者探访中国民工现状

中国现在有大约2亿农民离开了自己的村庄,到城市去打工挣钱。 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较为良好的教育,因此在城里无法找到报酬较高的工作。在劳动条件上,医疗保健方面以及养老金和子女上学问题上,他们的地位也都不如城里工作的其他人。

15年来农民工庚世京一直在城里的各个建筑工地上打工。有一次他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找到了一份三个月的工作。他说:"开始那会儿不是按月给开工资,每个月先给你200-300块钱的生活费,剩下的等到完活儿了再一起给你。"

庚世京说,好容易等到发工资时,工头却卷着他和其他63位民工们的工资不见了踪影。 律师石富贸表示,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在市行政管理部门的建议下,这位律师专门负责为受骗的民工打官司。

庚世京表示:"法律的规定已经加大了老板违法的成本,也就是说加大了处罚的力度。但是仍然有很多老板敢于以身试法。在我们办案过程中,发现许多民工 不知道保护自己,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甚至有一些农民工采取极端暴力的方式,违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他去偷,去抢,去打。而本来自己是受害者。"

迄今石富贸律师已经代表4000名民工争取过权益。其中2500个案子被告上了法院。 根据中国现在新的法律, 民工如果得不到合同,同样可以向他们的老板索赔。然而在城里,这些基本上从事不需要很高专业技能工作的民工们,很难避免不遭人敲诈和欺压。

春节到了民工返乡难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春节到了民工返乡难

民工现在已经构成了中国城市人口的一部分。 他们的平均年龄很低。不少民工已经将自己的子女一起带到了城市生活。 因此城里出现了一个打工子女群体, 这些孩子们虽然来自农村,但是他们非但不熟悉农村生活,也不同于城里人的孩子。 社会保险体系学院负责人何平说,需要让打工者的子女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城市生活。

何平说:"从根本上讲,我们要使农民工同企业的劳动关系稳定下来。更加和谐,更加稳定。新的劳动合同法也是为了加大 这方面的力度。政府在扶植就业方面,在职业培训方面争取加大力度。要使农民工提高技能。要让农民工能够配合产业提升换代,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这样农民工 才能具备在长期城市扎根的基本条件。从原始的盲目的流动状态到有序的流动。这也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发展型的社会保障思想,发展型的社会福利思想。从人力资 本投入的角度来消除落入贫困和落入弱势的条件。"

寒冬中的北京失业民工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寒冬中的北京失业民工

对于民工来说,要想在城里长期生活下来,首先需要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但是这个愿望往往很难实现。庚世京就住在打工的工地上。他的妻子和一个10岁的女儿至今还留在农村。这位民工说:"农村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是有限的。现 在我把孩子转到县城里去上学了。希望他们的学习环境好一些。希望他们今后比我们这一代生活质量好一些。"

庚世京不想将自己的女儿接到自己打工的城里来居住。 因为即便能够接来,他也很难为自己的女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在北京现在生活着大约40万民工子女。 前大学讲师黄鹤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他说:"公立学校没有那么多位置让他们上。城市的教育是为城市出生的孩子设计的。比如一个学校有多少出生的 孩子,就建立一所学校。城里的学校几乎没有能力接收这些孩子入学。 几年前城里的学校也根本没有安置这些民工子女的教育费用。"

在过去的20年里,随着民工的涌入,城里也开设了不少不符合规定的民营学校。 为了保证子女们能够接受教育,民工们自己组织了起来。有时也有一些大学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自愿到这类学校去帮忙。黄鹤自2001年起同两名北京师范大学的毕 业生,为民工子女开设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最初设在北京西南部的一所小房子里。 学校的资金来自社会捐款和家长们为孩子交的学费。黄鹤说:"所以城市里的政府当时就说,你们的子女应当在老家上学,不应当到城市里上学,因为城市没有给你 们建学校 。这是早期城市政府的看法。所以我们这个学校过去被政府关了三次,因为没有办学许可证,不合法。"

如今黄鹤的私立学校已经接收了1200名学生, 聘请了60名老师。 宽敞的校舍也建了起来。政府这几年开始重视社会问题。 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政府工作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总理温家宝2003年还访问了一个民工子女学校。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马蒂诺认为,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迄今仍然是中国的一个严重问题。但是地方政府往往根本不知道当地究竟有多少民工子女。 而且大多数民工还将他们的子女留在了农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称, 这样的儿童大约为6千万人。这些孩子或者同父母中的一方生活,或者同祖父母生活。马蒂诺介绍说:"孩子们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他们常常感到很孤单。 这使得他们更加疏远自己的同龄人。他们可能会长期被排除在社会之外,这将进一步加深他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的烙印。"

12岁的夏娜也曾经在父母到城里找工作时被留在了农村。她说:"以前我跟我姥姥住。上一年级。我之前有个弟弟。他在老家掉河里了。 我弟弟出事后,我妈妈就把我带到北京"

夏娜现在是5年级学生,还是班长。 她不想再回到农村去。在黄鹤办的私立学校里,有一块学生们可以自由涂写的黑板。一些孩子们在上面写上了自己的理想。一位学生写道,我想成为一个歌星。一位 女孩写道,我想成为空中小姐。 还有一位学生写道,他想成为艺术家。但是没有人表示今后愿意成为民工。

作者:Matthias Böllinger/韩明芳

责编:乐然

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缅甸难民进入中国云南省

时事风云 | 2009.08.28

德国专家谈缅甸难民进入中国云南省

本周五,中国外交部呼吁缅甸采取妥善措施,维护中缅边界地区稳定,并保护在缅中国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权益。云南省政府周四证实,由缅甸越过边界进入该省的难 民人数仍在增加。声明称,当地政府正在搭建难民营,并为难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设施。据联合国难民事务委员会估计,该地区冲突导致3万人成为难民。此前据 《重庆晚报》报道,8月8日到12日期间,近万名来自缅甸果敢的边民涌入邻近的云南南伞镇。记者就此采访了德国学术与政治基金会缅甸问题客座专家罗西女 士。

问:根据您所掌握的信息,这次由缅甸向中国云南的难民潮是怎么发生的呢?

答:难民来自掸邦,这是缅甸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生活着许多个少数民族。在该邦发生的冲突之一是在缅甸政府军与南部掸邦军之间的战斗。双方之间的战事十分严峻,也对平民构成威胁。这是难民潮的来源之一。这些难民的去向并不明确,部分人前往泰国避难。

另一股难民潮则来自掸邦另一个少数民族--果敢人。果敢人的情况有所不同,他们20年来与军政府达成了停火协议,少数民族被允许控制部分地区。但 是,双方之间从未签署和平协议,从未真正达成政治上的解决方案。因此,签署停火协议的少数民族方一直保持着武装。现在,鉴于计划明年举行的大选,政府军希 望能够使这些少数民族去武装化,并听命于中央军政府。大多数少数民族武装拒绝这一要求,也拒绝将自身武装转化成边界军队。果敢人也是如此,他们认为必须持 有武器才能与政府军分庭抗礼。因此,果敢受到政府军的很大压力,这次政府军搜查并袭击了果敢一个枪械厂,并增强了在果敢的军事力量。因此,许多在果敢的人 逃往邻国中国。

问:据了解,果敢地区绝大多数人口是汉族后裔。此外,在果敢中心地区,90%的店铺属于中国人。无论从民族还是经济往来,果敢与邻近的中国都有密切的联系。是这样吗?

答:是的,果敢与中国边境地区的关系十分紧密。果敢的居民大部分是汉民族,边境贸易十分活跃,既有中国人在果敢做生意,也有果敢人过境前往中国做生 意。中国不但在果敢,也在许多少数民族和停战地区有经济利益。比如,中国在那里修建水电站、水坝,中国还计划修建油气输送管道,穿越缅甸直达昆明,也就是 目前难民潮涌入的中国省份。因此,中国的经济利益也将受到缅甸目前军事冲突的严重影响。

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果敢事件属于缅甸内政。但目前的形势显然并未得到缓解,您预期中国政府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措施呢?

答:中国的处境十分复杂。尤其在经济上,中国与缅甸停战地区的各少数民族以及与军政府均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中国也是缅甸军政府的重要伙伴。为了实 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利益,中国必须与冲突双方均保持良好关系。即便中国向外宣称这是缅甸内政,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猜测,在幕后中国会与缅甸军政府、以及 少数民族方面进行谈判。中国也会向军政府施加一定压力,因为边境地区冲突的和平解决符合中国的利益。

问:中国云南省政府已经证实难民人数仍在增加。此前有报道称近万名难民涌入云南南伞镇。中国政府也面临着严峻的应对难民问题。您预计接下来形势如何发展?会有更多难民涌入中国吗?

答:这关键取决于缅甸各少数民族之间是否会建立联盟。目前我们得到的信息是,近万名果敢人逃往中国,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在掸邦还有其它少数民族武 装,比如瓦邦联合军,由少数民族瓦族征募组成。瓦军与果敢军队存在同盟关系。果敢军队本身并不强大,士兵人数据称最多不超过1500人。瓦邦联合军则拥有 约20000人的战斗力量。倘若瓦邦联合军决定为果敢提供支持,与缅甸军政府作战,那么冲突的规模将比现在大得多。那样的话,逃往中国的难民人数也会大量 增加。

问:有中国网民认为,缅甸政府此次军事打击果敢地区是对中国在在该地区影响力的挑衅。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答:毫无疑问,这些冲突将损害中国的利益,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难民问题。很明显,过去当军政府与少数民族之间爆发冲突时,中国也曾在幕后呼吁缅甸政 府,通过谈判而非武力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如今缅甸政府忽略中国这个重要国际伙伴的呼吁和建议,可以说的确会令中国感到受了冒犯。

采访记者:苗子

责编:叶宣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The political storm /Taiwan's typhoon

Taiwan's typhoon

The political storm

Aug 20th 2009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After its dismal handling of the disaster, the government, too, is covered in mud


Reuters Still searching for where the bodies are buried

A FORTNIGHT after Typhoon Morakot first struck Taiwan on August 6th the storm continued to wreak havoc on the island. Extensive flooding and landslides had claimed some 500 lives, according to Ma Ying-jeou, the president, and caused at least $2 billion-worth of damage to property. About 400 people were thought to have died in southern Kaohsiung county alone. There, the authorities have given up hope of finding more survivors in Hsiao Lin, the hardest-hit village, which a landslide had buried in mud.

Morakot is also doing political damage. President Ma faces harsh criticism for his government’s slow response to the disast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its surprising decision to spurn foreign offers of aid in the early stages. Three senior officials have already offered their resignations. The reputation of Mr Ma himself has taken a knock.

The first to offer up his political head was Andrew Hsia, a deputy foreign minister, who took responsibility on August 17th for the rejection of foreign offers of assistance. Two days later Chen Chao-min, the defence secretary, and Hsueh Hsiang-chuan,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cabinet, also offered to resign. A wholesale cabinet shuffle is to follow next month, and other senior officials may not survive in their posts even that long.


Mr Ma has long been seen as a smooth operator, able to glide unscathed through political turmoil. But this time the apologies he has made may not be enough to see him through. An opinion poll this week by TVBS, a Taiwanese news channel, showed a dramatic drop in his approval rating: by 25 percentage points since June, to an all-time low of 16%. Other polls give him higher ratings but show a similar decline.

Reinforcing this message, angry residents of Hsiao Lin angrily scolded Mr Ma on August 19th when he made his first visit there since the typhoon. Viewers across Taiwan saw the president quietly endure tongue-lashings from survivors and the bereaved. After a comfortable election victory, Mr Ma took office 15 months ago with promises to focus on the economy and improve ties with China. He has already given warning that Taiwan’s third-quarter economic figures will suffer because of Morakot. But he has also promised a more efficient recovery effort and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government response. At least neither he nor his parliamentarians face elections this year, though there will be local polls.

In one striking proposal, Mr Ma said Taiwan’s army would reorder its priorities towards handling big disasters. Now, he told a news conference, our enemy is not necessarily the peopl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but nature. Taiwan would cancel orders for American military helicopters and buy disaster-relief helicopters instead.

The ever-complex and ever-del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was bound to play a role in Morakot’s political aftermath. For its part, China was quick to respond, not only expressing sympathy for the people it refers to as “compatriots” but also providing $29m in relief funds, prefabricated houses, sleeping bags and sanitation supplies.

Yet many people in Taiwan also saw China as the reason why the government had to think twice before accepting help from America or Japan. Hints that Taiwan might be enhancing its military or official links with other powers tend to provoke Chinese bluster. More likely, the government simply underestimated the scale of the disaster—the worst storm in 50 years. After all, on August 16th, an American cargo plane arrived. It was the first American military aircraft to land in Taiwan in the 30 years since America severed its diplomatic ties with Taiwan in favour of China.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就许志永取保候审采访滕彪律师

中国 | 2009.08.24

就许志永取保候审采访滕彪律师

今年8月13日,中国公益性法律援助组织"公盟"创办人之一许志永被中国警方以涉嫌"偷税罪"正式逮捕。许志永的辩护律师向公安机关提出了取保候审的请求。上周日,该请求获得批准,许志永被解除拘押。德国之声记者就此采访了刚与许志永会面过的著名维权律师滕彪。

从2003年许志永、滕彪、俞江三人就孙志刚案向全国人大提出收容遣送制度违宪审查的公民建议开始,该组织参与代理了不少维权官司,包括毒 奶粉案。著名维权律师滕彪在见到重获自由的许志永之后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在经历这一切之后,许志永会更坚定公盟所奉行的法制建设性、理性、非暴力的原 则。

德国之声:您已经见过获得取保候审的许志永先生了吗?

滕彪:对,是的。

德国之声:许先生的精神状态身体状况怎么样?您能不能描述一下见面时的场景?

滕彪:他(许志永)的精神状态,身体状态都还好。他从看守所出来之后给我打了电话,我们约在一个地方见面。很多朋友听到消息之后陆续赶过来。他给我们讲里面发生的事情,我们讲外面发生的事情。大家都比较高兴。

德国之声:许先生讲述在看守所的情况是怎样的?

滕彪:他不断受到问话、审讯,了解税务、账目的一些问题。除了有时候审讯时间持续比较长之外,没有别的什么。

德国之声:许先生在被关押的过程中是否获准同律师以及家人见面?

滕彪:他只见过律师一面。

德国之声:许先生被取保候审的消息公布出来之后,您在Twitter上发了一条短消息说:"许志永被取保候审,刚刚获得自由!我哭了!"您为什么会哭?

滕彪:因为许志永进去之后我们都非常担心,非常着急。我们采取各种办法营救他。但是我们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营救他。取保候审在 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很难被批准,被取保候审可能意味着这个案件朝好的方向发展。不管怎么样,他获得自由无论对他本人来说,还是对他的朋友、关心他的千千万万 的人来说都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很多人都很激动。

德国之声:您认为是什么样一种外力或者因素促成许志永被取保候审?

滕彪:我们不知道什么原因促使当局批准取保候审。我只能说,许志永和公盟没有偷税行为,也没有任何违法犯罪的行为。当初对他实施逮捕就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决定。

德国之声:如果最终事实查清楚,公盟和偷税逃税没有任何关系,公盟是不是可以要求国家赔偿?

滕彪:现在还要看案件的进展。因为一年之内也有可能案件被起诉到法院。无论如何我们还会继续对工商局税务局和民政局提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德国之声:许志永涉及到的这桩"逃税案"之后的司法程序会怎样展开?

滕彪:如果一年内没有起诉到法院,那么这个案件就应该撤案。也有可能这个案件到检察院,它来决定是否起诉。

德国之声:被取保候审的许志永的人身自由行动自由会不会受到限制?

滕彪:会受到一些限制。比如离开北京要汇报,经过批准才能离开。

德国之声:现在许志永是已经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还是随时有可能再遭到逮捕?

滕彪:现在看应该不会轻易再抓捕许志永,没有什么理由,凭感觉这样判断的。

德国之声:有人说,许志永取保候审是一个"各方相对满意的结果"。您对这一评价有什么看法?

滕彪:嗯,可以这样说。从当局的角度看,一方面他们取缔了公盟,但另一方面,当局也必须考虑到关押许志永所付出的代价,包括道义上的代价,国内的压力、国际的舆论,以及马上到来的60年国庆。所以综合考虑,还是让许志永暂时获得自由的代价最小。

德国之声:有一些参与公益事业的人在遭到政府打压之后性格会变得比较极端。您认为许志永会不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滕彪:他不可能。他更坚定了原来做事情的原则。许志永和公盟一直奉行的是法制建设性、理性、非暴力的原则。他一定会更加坚持原来的这些原则。

采访记者:洪沙

责编:叶宣

Asia’s Recovery Highlights China’s Ascendance

Asia’s Recovery Highlights China’s Ascendance

Donald Chan/Reuters

A bridge being built in Zhengzhou, in Henan Province. China’s economy is surging, helped by a nearly $600 billion stimulus plan.


Published: August 23, 2009

PARIS — In past global slowdowns, the United States invariably led the way out, followed by Europe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Bu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atalyst is coming from China and the rest of Asia, where resurgent economies are helping the still-shaky West recover from the deepest recession since World War II.

Skip to next paragraph

Related

Times Topics: China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Construction at an underground site in Eastern China.

Economists have long predicted that an increasingly powerful China would come to rival and eventually surpass the United States in economic influence. While the American economy is still more than three times the size of China’s, the nascent global recovery suggests that this long-anticipated change could arrive sooner than had been expected.

Such a shift would have significant ramif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est of the West, even after the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 takes hold.

“The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has been shifting for some time, but this recession marks a turning point,” said Neal Soss, chief economist for Credit Suisse in New York. “It’s Asia that’s lifting the world, rather than the U.S., and that’s never happened before.”

China’s government-dominated, top-down economy is surging after Chinese banks doled out more than $1 trillion in loan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in addition to a nearly $600 billion government stimulus program.

Though the benefits are manifest, some economists wonder whether China is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sustainable growth or just increasing its export capacity despite more frugal spending habits on the part of Western consumers.

“The big question is what happens next,” said Kenneth S. Rogoff, a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Harvard. “If the consumer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doesn’t come back, I’m not sure Asia has a Plan B.”

But robust demand among Chinese consumers and businesses is one reason oil prices have doubled to more than $70 a barrel since bottoming out early this year, and China is likely to keep buying American debt as Washington borrows heavily to finance its myriad stimulus and bailout plans.

The United States is also being shoved aside as the make-or-break customer for export-driven nations like Germany and Japan. China overtook the United States as Japan’s leading trading partner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9, while in Europe manufacturers are looking east instead of west.

“What we’re losing in the trans-Atlantic trade with the U.S., we are gaining in China,” said Jens Nagel, head of the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of the German Exporters Association.

In the near term, however,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benefit from a resurgent Asia, as the American economy finally begins growing again, as expected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09.

“Vigorous rebounds overseas, particularly in East Asia, suggest that U.S. imports and exports will soon improve,” Mr. Soss said.

Last week, Hewlett-Packard pointed to double-digit revenue growth in China as a rare bright spot in an otherwise lackluster earnings report. Meanwhile, overall American exports to China have already been picking up, rising to $5.5 billion in June from $4.1 billion in January.

“The numbers are volatile, but the trend is clear,” said Robert Brusca of FAO Economics in New York. “It’s a big contrast with Japan, where U.S. exports are still dropping, but China is different.”

Of course, other factors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helping the global economy begin to stabilize, including trillions of dollars in support from central banks for frozen credit markets, as well as bailouts and rescues of maj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surers and automobile companies.

But as the engine for future demand growth shifts from the government back to the private sector, and Americans remain wary of returning to their free-spending ways, Asian consumption is expected to pick up at least some of the slack. And if China does slow, as some experts fear it could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09, the United States’ effort to climb out of recession could be that much harder.

After the recession of 2001-2 and the slowdown in the early 1990s, the American economy served as the global locomotive, said Michael Saunders, head of European economics research for Citigroup.

Back then, he said, China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 lacked huge cash reserves that could buttress them in the event of recession. But in the last decade, China has enjoyed huge trade surpluses with the West, and it holds $2.13 trillion in foreign reserves, solidifying its position as a rapidly emerging economic power.

Citigroup recently increased its estimate for annual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to 8.7 percent in 2009 from 8.2 percent, and to 9.8 percent next year from 8.8 percent.

While economists like Mr. Soss expect that growth to spill over to the United States shortly, the effect is already visible in Europe.

Indeed, after the French and German economies shocked most economists this month by turning in positive performances for the second quarter, the normally conservative Deutsche Bank released a report titled, “Eurozone Q2 GDP: Made in China?”

For now, the answer seems to be yes. “It’s quite amazing, because usually Asia doesn’t play such a big role in European exports or output,” said Gilles Moec, senior European economist with Deutsche Bank in London.

French exports to China and other East Asian economies rose 18.7 percent in the second quarter, according to customs data, a sharp turnaround from the 16.2 percent drop recorded in the previous quarter. Overall exports to the region from the 16 countries that use the euro currency increased 6.3 percent in the second quarter, reversing a 6.2 percent drop in the first quarter, Mr. Moec said.

While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been more timid about embarking on big spending programs because of their already mounting deficits, and European banks took huge hits on their holdings of subprime American debt, Beijing does not face either obstacle.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9, Chinese banks lent a record $1.1 trillion in new loans, setting off fears that the lending binge might create a bubble over the long term.

China’s moves have also helped its neighbors increase industrial production sharply from recession lows. Since hitting a trough in late 2008 and early 2009, industrial production has jumped 28 percent in Korea and 26 percent in Taiwan. In July, American industrial production rose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December 2007, but it remains just half a percentage point above the bottom in June.

“Asia is still relatively small in the world, but it reflects how the world is changing, and economic power does translate, of course, into political power,” said Simon Johnson, a former chief economist for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nd now a senior fellow at the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You can use it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as the Chinese are already doing in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Nadim Audi contributed reporting from Paris.

Taiwan’s Leader Faces Anger Over Storm Response

Taiwan’s Leader Faces Anger Over Storm Response


Published: August 23, 2009

TAIPEI, Taiwan — Flags are flying at half-staff during three days of national mourning to honor those killed by Typhoon Morakot two weeks ago. But anger, not sadness, remains the prevailing sentiment across Taiwan as President Ma Ying-jeou grapples with his worst political crisis since taking office last year.

Skip to next paragraph
Reuters

President Ma Ying-jeou of Taiwan, second from right, showing respect for typhoon victims at a Taipei news conference Tuesday.

Related

Times Topics: Taiwan | Ma Ying-jeou

Theodore Kay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Chou Chia-Cheng, who voted for Mr. Ma, said the president’s rivals and the news media were magnifying his missteps.

Despite repeated apologies for a slow response to the storm — which left at least 650 people dead or missing after record rain caused huge landslides — Mr. Ma has been kept busy warding off the skeptical news media and his political opponents, and calming furious survivors.

“The government is sorry,” Mr. Ma said Saturday. “It failed to fulfill its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you.”

Political analysts and even Mr. Ma’s allies in the governing Nationalist Party worry that Typhoon Morakot could become his “Katrina moment,” a blot on his legacy and perhaps an irreversible turning point just 15 months into his administration. But while the post-Morakot posturing makes for great political theater in Taiwan, the outside world is watching to see whether the episode will affect Mr. Ma’s efforts to bring Taiwan closer to China.

Mr. Ma won office, in part, on a platform of improved ties to the mainland, but the pace of rapprochement has unnerved some voters who are mindful that reunification is the stated goa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in Beijing, even if it means sending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Since taking office, Mr. Ma has scored points by bolstering economic ties, starting direct mail service and liberalizing travel between Taiwan and the mainland. But those opposed to closer relations say the president’s inaction in the days after the storm, including an initial rejection of foreign aid, suggests that he is increasingly beholden to Beijing, a charge he and his political allies say is absurd.

Even Mr. Ma’s decision to accept emergency suppli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aiwan’s staunchest ally, produced hand-wringing among those who questioned why military insignia on American aircraft were masked.

To make matters worse, during a news conference on Tuesday Mr. Ma suggested that the main task of Taiwan’s army should be prevention and rescue. “But now our enemy is not necessarily the peopl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but nature,” he said, adding that an order for 60 American-made Blackhawk helicopters would be cut by 15, and the savings used to buy disaster relief aircraft.

Adding fuel to speculation over his true intentions was the government’s failure to apply last week for membership in the United Nations, a largely symbolic gesture that has occurred annually since 1993.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spectrum, advocates for closer ties between the two longtime enemies say that those aiming to thwart reunification are using the typhoon to their advantage.

Su Hao, an analyst at the government-run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 in Beijing, blamed CNN for publishing an online survey last week in which 82 percent of respondents said Mr. Ma should resign for his sluggish response to the storm.

Even though the poll did not claim to be scientific, Mr. Su accused the network of acting at the behest of the White House. “The U.S. government has always taken the stance of supporting the status quo in the Taiwan Strait,” he said, a reference to the ambiguous state that defines Taiwan, formally known as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its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Meanwhile, it was difficult to find anyone sympathetic to Mr. Ma’s predicament last week. On Saturday, during a memorial service for typhoon victims and a stop at a shelter for displaced residents, Mr. Ma’s remorseful bows and vows of speedy reconstruction did little to assuage the protesters. “How would you feel if your family members had died?” one woman yelled, according to The Taipei Times. “If you cannot do the job well, let someone else do it.”

Chao Yung-mau, dean of the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at Taiwan National University, said he was not hopeful that Mr. Ma could regain public confidence, especially if reconstruction and recovery efforts flag in the coming weeks. “I don’t have enough confidence to think he will bounce back,” he said. “I’m pessimistic about his situation.”

The opposition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has not been shy in exploiting Mr. Ma’s misfortunes. Last week, opposition legislators said they would consider introducing a vote of no-confidence. Members of the Control Yuan, an investigative branch of the government, have begun an inquiry into whether misconduct by high-ranking officials warranted impeachment. Mr. Ma has said he will consider shuffling his cabinet; three senior aides, including his defense minister, have offered to resign.

In interviews last week, even supporters described him as aloof, indecisive and inclined to technocratic language. Some suggested he was too proud of his law degree from Harvard and perhaps too eager to show his English fluency to the foreign media. “He’s had too much of an easy life and doesn’t really feel other people’s pain,” Chen Ping-hui, 50, said as she made dumplings at a Taipei restaurant.

In an interview, one of his advisers, Lin Hou-Wang, described Mr. Ma as intelligent and hard working but at times too conciliatory. “All his life he’s been so civil and so polite, a Mr. Nice Guy well liked by everybody,” said Mr. Lin, a philosophy professor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who also helped Mr. Ma during his successful campaign for mayor of Taipei. “You could say he does not have enough training dealing with adversity.”

Chou Chia-cheng, 70, a retired banker who voted for Mr. Ma, said Taiwan’s politicized media and power-hungry opposition were magnifying his missteps. “I’m not sure I’ll vote for Ma again, but we should let the man finish the job,” he said. “The truth is, it rained a lot. I just think Ma got unlucky.”

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災後重建工作 大前研一論 CNN 頗偏頗


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國內外民眾也發揮無比愛心。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陳長文上午宣布,迄至21日止,該會募得各界捐款超過38萬筆,金額超過 25億元。由於緊急救援工作已告一段落,將把民眾善款全力投入災後重建安置,預計至少援建臨時住屋1800戶,永久住宅1600戶。

陳長文表示,災後重建工作也會加強災區的軟體建設,包括災區心理、衛生、文化、醫療、保健、教育等,是紅十字會一次全面性,也是歷年規模最大的援建計畫。

紅十字總會上午召開理監事會議,匯集各方意見後,決定災後重建工作分成硬體與軟體二方面進行。硬體方面,組合屋預計在高雄縣杉林鄉杉林國中援建200戶, 安置木林村災民。桃源、三民、那碼夏、六龜、甲仙鄉約500戶,興建地點在六龜天台山。新開、新發部落約100戶,地點由鄉公所提供。

台南縣預計在南化水庫淨水廠閒置員工宿舍,建25戶安置玉山村姜黃坑災民。潮州忠誠營區安置屏東來義鄉約510戶、太武鄉210戶災民。嘉義縣援建200戶,地點未定。

永久住宅方面,高雄縣將興建300戶,包括小林村200戶,新開、新發部落100戶。屏東縣1145戶,包括來義、太武845戶、太源農場300戶,嘉義 縣援建100戶。紅十會預估,搭建臨時住屋約需7.2億元,約1至2個月即可完成。永久住宅16億元,約18至24個月完成。軟體重建也分多項進行,紅十 字會決定,以一億元進行社區與生活重建,時間持續六年。另外也將花三億多元,以六年推動生計改善、文化教育成長、災區急難救助、備災救災能量強化及教育推 廣等。




大前研一論 CNN 頗偏頗


馬政府這次救災動員緩慢,飽受民眾批評,但國際媒體批判的火力也讓台灣各界大吃一驚,當中又以CNN最引人側目。在總統馬英九召開中外記者會後,CNN主 播在報導時甚至表示,「『這個人』已經道歉又道歉,為莫拉克颱風救災慢扛起所有的責難跟責任,你現在看到的是台灣總統為他自己跟政府的作為做解釋。」遣詞 用字與標榜客觀中立的風格完全相反。

除了稱呼馬總統為「這個人」之外,CNN甚至還在網路上舉行台灣領導人是否該為延誤救災下台的投票,引發部分網友反彈,認為CNN管太多,因為馬英九也沒犯國際公罪,下不下台應由台灣人民決定,CNN在得知後趕緊將投票撤下,就怕引起更大公憤。

大前研一的新書《美國,再見?》在7月底8月初出版,當中寫到有關CNN亞洲新聞報導偏頗的評論;大前研一在新書指出,「他在家工作時習慣將電視機開著,固定在CNN或BBC,持續20年的結果,發現CNN的報導有9成都是垃圾。」

大前研一表示,CNN關於亞洲的報導,就像是陸續播放的幻燈片一樣簡短,關於亞洲的新聞根本微不足道,「CNN的世界觀僅止於萬花筒般,播報各種奇聞趣事,但看在當事國的人民眼裡,還不如不報。」

大前研一直批「CNN新聞充斥以美國為中心的『CNN世界觀』,讓人認為CNN沒資格報導亞洲的新聞。」他並指出,「美國媒體往往出現對美國歌功頌德,卻以尖銳口吻批判世界的態度,報導趨於偏頗。」

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

中国铅中毒儿童数量已超过2000

中国 | 2009.08.21

國媒體週四報導﹐在1,300名兒童受到一家錳加工廠所排放污染物的侵害後﹐兩名工廠管理人員被拘留。此前幾天剛剛有報導說﹐另一省份的一家鉛冶煉廠所排放污染物導致數百人血鉛超標。

這兩起事件都導致騷亂局面出現﹐並激化了中國民眾對公共安全醜聞的憤怒﹐在這些醜聞事件中﹐兒童一直是主要受害者。被污染的嬰兒配方奶粉以及去年四川地震後校舍的大量垮塌也曾激起過廣泛的社會不滿情緒。

最新一起污染物排放事件涉及湖南省武岡市精煉錳廠。這家工廠2008年5月在未獲得當地環保局批准的情況下開業運營﹐在該廠週邊500碼(約457米)的範圍內分別有一所小學、一所中學和一家幼儿園。

據國有媒體新華社報導﹐7月初﹐對中毒的恐懼開始在工廠附近的村民中蔓延開來﹐當時許多孩子得了感冒﹐出現了發燒和其他癥狀。

新華社報導說﹐對居住在武岡市精煉錳廠附近兒童的體檢發現﹐有1,354名兒童血鉛超標﹐約佔接受體檢兒童的近70%。

當地政府上週以涉嫌“引發嚴重環境污染”為由﹐關閉了這家冶煉廠﹐並拘留了工廠的兩名管理人員。

本週早些時候﹐居住在陝西省長青鎮東嶺冶煉公司附近的村民與警方發生衝突﹐他們抗議這家公司繼續運營。村民們還用石塊襲擊了試圖往這家冶煉廠運煤的卡車。

在這場騷亂發生前﹐東嶺冶煉公司附近兩個村落居住的731名兒童中至少有615人被查出血鉛含量超標。該廠附近其他六個村庄的兒童目前正在接受體檢。

(本文譯自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中国铅中毒儿童数量已超过2000

据德新社报道,在陕西凤翔和湖南武冈两地,由于工厂污染造成铅中毒的儿童数量已经超过2000人。在受害儿童家长的强烈抗议之下,两家污染源头-武冈市的 一家精炼锰厂和凤翔县的铅锌冶炼厂被关闭。地方官员责令对这些地区的其它污染型冶炼工厂进行检查并分类。有报道称,受害儿童的数量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

德新社报道说,今年7月,在湖南武冈市文坪镇生活的居民带领家中的儿童在医院检查时发现,一些孩子血铅浓度超标。一位母亲说,她带着儿子去 医院检查时,医生问他们一家是不是住在冶炼厂附近。当地的环保局经过监测找出污染源企业就是该地的精炼锰厂。随后,在这家企业附近几个村子居住的儿童普遍 接受了铅中毒检查。据新华社报道,截至到本周四,武冈地区查出铅中毒儿童数量已经高达1354人。70%接受体检的儿童的血液中都是铅含量严重超标。

7月底,这家精炼锰厂被责令停产。8月中旬被实施关闭。企业两名负责人被刑事拘留,还有一人在潜逃中。据报道,这家企业从2008年5月建成以来一 直在没有获得当地环保局许可的情况下运营开工。一名在附近居住的村民说,工厂开工的时候,他们可以看到浓烟排出来,空气中有很多尘埃。据悉,这家工厂周围 数百米之内就建有三家中小学和幼儿园。

另外陕西省凤翔县也发生大规模儿童铅中毒事件。造成当地儿童铅中毒的污染源东岭冶炼公司长期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据中新社报道,目前接受过检测的儿童中,已经发现851人血铅超标,其中174名重度中毒儿童需入院接受排铅治疗。

按照环保规定,污染厂东岭冶炼公司周围1公里以内不宜居住。但是在当地居住的本应搬迁的581户村民中目前仍有425户原地未动。地方政府拿出的搬迁计划为一年搬迁100户。将所有涉及污染危害的居民全部搬走需要4年多时间。这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强烈不满。

过多的铅元素长期蓄积于人体,将会严重危害神经、造血系统及消化系统,对婴儿的智力和身体发育影响尤其严重。

作者:洪沙(综述)

责编:石涛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高檢署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重啟調查偵察報告」公聽會

轉型正義週訊 No.59 (2009/8/20)

本會召開「高檢署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重啟調查偵察報告」公聽會

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是台灣威權統治時期的指標性政治案件,受到社會高度重視。馬總統今年三月間表示不排除重啟調查後,法務部旋即組成專案小組開展工作。此舉令受難者家屬與民間關心轉型正義的人士充滿期待。但調查報告出爐後,高檢署僅在網站上悄悄地公布結果,並未與家屬及社會大眾有所對話。報告絕大部分的內容僅是以當年調查結果為基礎,並未回應歷年來各界提出的諸多疑點。以推動轉型正義為職志的「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以下簡稱真促會),與長期關注民主運動的管碧玲立法委員,決定召開公聽會,邀集專案小組代表,與關心此案的家屬、律師、社會團體,針對兩案報告進行討論。

真促會一直認為,這兩個案件如果能在國民黨執政期間,獲得重大的突破,將對促成社會和解有很大的貢獻。因此各界對專案小組充滿期待,但結果卻相當令人失望。本會吳乃德理事長以林案為例,指出全案最關鍵的因素在於釐清當年情治機關所扮演的角色。在特殊的時空背景下(包括江南案殷鑑不遠),外界對情治人員涉案的疑慮相當合理。但專案小組卻在未能積極徹底追查的情況下,即傾向於認定「林宅並24小時受人監控」。辦案人員雖無充分理由,卻過早排除情治機關涉案的可能性,並以此引導偵察報告的寫作,令人遺憾。

專長刑事案件的尤伯祥律師,在閱讀本案報告前對兩案並無太多理解,也未持成見。但閱畢後則認為報告充斥諸多疑點,官方的調查顯然無法說服社會、得到公眾信任,因此他呼籲政府應該公開所有原始卷証,而非壟斷歷史,要讓這些資料成為社會共有資產,讓全民共同檢視這段歷史。

在陳文成命案方面,「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的兩位代表謝穎青律師與林世煜先生,則分別提出對於專案報告的諸多質疑,例如陳若曾赴證人鄧氏家中進食,為何驗屍是空胃;為何皮帶異常的繫於胸腹之間;陳在命案當晚的確切行程;或監察院調查報告也曾指出屍體曾遭移動等異狀,在本次專案報告隻字未提也未查證等。可惜專案小組之代表,在回應時除歷數辦案過程的艱辛與努力外,皆未能具體地回應這些疑問。

在幾無交集的對話過程中,管碧玲委員指出,專案小組顯然未就監察院報告或外界對陳案之重大疑點進行調查或釐清,遑論提出解釋或說明,卻能逕下「不排除意外墜落之可能性較大」的結論。但在外界質疑的他殺可能性上,卻以「無積極(具體)證據可資推斷」即予以排除。同樣過早、片面地排除他殺可能性的偵察方向,無怪乎招致外界的質疑與不信任。

在經過數十年後,如此重大的案件要重啟調查確實有其艱辛之處,我們不否認專案小組之辛勞與其專業。但誠如也到場關心的林案重要證人田秋堇立法委員所說,這些案件的真相只要一天沒有水落石出,就不會成為過去的歷史,而會一直刻印在家屬與當事人的心上,也永遠會是台灣社會衝突對立的深層根源之一。雖然民間對於本份偵察報告充滿質疑,對專案小組的回應也未臻滿意。但我們不會停止追尋真相與追求正義的腳步,也以此期許政府與專案小組,能再接再厲,以更周全、詳盡的態度來追究真相,以此治癒許多人尤其是家屬心中的創傷,也用真相來促進台灣社會的和解。

時間:98820日(四)10001300

地點:立法院群賢樓101

主辦單位管碧玲立法委員辦公室、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

主持人管碧玲立法委員
出席者

吳乃德(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長)
謝穎青(陳文成基金會董事)
林世煜(陳文成基金會志工、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
尤伯祥(律師)
陳鑾旂(陳文成家屬)
田秋堇立法委員(林宅血案證人)
黃和村、游明仁(台灣高檢署檢察官)
林錦村(台北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
司徒元炎(法務部調查局國家安全維護處副處長)
程曉桂(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鑑識中心主任)
侯東輝(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偵二隊隊長)
陳建龍(警政署公關室警務正)
黃壬聰(台北市刑警大隊偵八隊隊長)

公聽會兩篇參考資料可於本會網站首頁下載。
專案小組偵察報告可在檢署網站下載。

Taiwan and China :Reunification by trade?



Taiwan and China

Reunification by trade?

Aug 6th 2009 | TAIPEI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A plethora of free-trade deals is driving Taiwan closer to China


Illustration by Claudio Munoz

FREE-TRADE agreements (FTAs) are often contentious but rarely would one have as much strategic significance as that proposed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On July 29th Taiwan’s president, Ma Ying-jeou, elected last year on a platform of liberalising business restrictions and easing military tensions with the mainland, said a China-Taiwan trade pact should be signed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two sides have quietly concluded months of unofficial negotiations and Taiwan’s economy minister, Yiin Chii-ming, says he wants formal negotiations to start in October. The island is in a hurry.

Mr Ma is willing to take the political risk of tying a self-ruled democratic island economically to its giant authoritarian neighbour because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s craze for free-trade deals. Taiwan has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23 countries. Most nations recognise China and fear to sign FTAs with Taiwan lest they incur China’s wrath. Already, says Huang Chih-peng, the director general of Taiwan’s Bureau of Foreign Trade, the world’s 230-odd bilateral or multilateral trade pacts are harming the export-dependent island’s economy.

Mr Ma is even more worried about what will happen next year when trade agreemen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so-called ASEAN+1—take effect. Taiwan’s exports to China face tariffs ranging from 5% to 15% and its government fears that, unless they are lowered, the island will be left at a competitive disadvantage in the giant Chinese market. This disadvantage would greatly worsen if a planned ASEAN+3 were one day signed, embracing South Korea and Japan.

Economic benefits, political costs

A think-tank commissioned by the government said the proposed pact could increase Taiwanese GDP by 1.65-1.72%—more if services and investment were included. In addition, it argued, the pact could increa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y $8.9 billion in seven years and create around 260,000 jobs (though other economists said this was too high). The president wants an outline agreement in place before ASEAN+1 comes into force, with the details worked out and implemented bit by bit after that. An incremental approach, officials say, is needed because an immediate FTA would be too disruptive to Taiwan’s economy.

Disruptive is right, but not perhaps mainly to the economy. China still asserts that Taiwa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Many Taiwanese, including the pro-independence opposition party, fear that the proposed accord is really a ploy by China to bring about unification by stealth. They also argue that once the pact is signed, there is no guarantee that China will not lean on members of other FTAs to keep Taiwan out anyway. In contrast, Mr Ma insists that the proposed pact would make it easier for Taiwan to sign free-trade accords with third parties.

“It is a suicidal policy that makes Taiwan locked into China,” says Huang Kun-huei, the chairman of the pro-independence Taiwan Solidarity Union. In a sign of the popular unease raised by the pact, the opposition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which has virtually no parliamentary clout, still managed to collect over 120,000 signatories to a petition asking the government for a referendum on it (though Taiwan’s high threshold for referendum participation means that such a thing may not get off the ground).

In fact, dramatic political shifts seem unlikely in the short term. Mr Ma has promised that when the deal is negotiated, the wording will not compromise the island’s political stance. And China-watchers think the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government in Beijing is not likely to make heavy-handed political demands in case this rebounds on Mr Ma and he is voted out of office in 2012 (the Chinese much prefer him to the independence-minded opposition). Nevertheless, in the long run China hopes that economic interdependency and goodwill will eventually encourage the island to return to the fold. The trade pact will be a test of whether that hope can be fulfilled.

2009年8月19日 星期三

活動板房/國營機構進口的做法違反了世貿規則/ green


台灣方面到目前為止仍另有考慮,只要求大陸提供2000套活動板房救助。

“板房質量合格”

大陸對台捐贈的首批100套活動板房星期二(18日)運抵台灣,隨即轉送屏東縣佳冬鄉,不過卻發生了受贈對象臨時拒收的尷尬場面。

台灣標準檢驗局人員在屏東佳冬鄉檢查中國贈台救災板房(台灣中央社圖片18/8/2009)
台灣民眾對大陸捐贈救災板房的質量存有懷疑。

此前台灣有報道稱大陸的活動板房含致癌物甲醛,台灣當局也表示將檢查這些板房是否含有污染物。

路透社引述屏東縣副縣長鐘佳濱說,儘管這些活動板房是人道捐贈物品,他們也得安全第一。

范麗青星期三回應說,運抵災區的100套活動板房是按照台灣提供的設計要求和標準製造,可抵禦七級地震和十級強風,同時符合台灣和國際環保標準。

范麗青稱,大陸已獲得台灣海基會告知,早些時候部分拒絕使用大陸制活動板房的災區,目前也開始使用這些板房。

范麗青同時透露,大陸方面原本希望星期二隨北京救援物資專機抵達高雄的海協會副秘書長馬曉光能視察災區。

“但是根據大陸瞭解,由於種種原因,馬曉光的災區之行可能難以成行,這很可惜。”

BBC

近几天歐美報章有關中港台的報道和評論:(2009年8月18日)

英國報摘

《國際先驅論壇報》在星期二刊登一篇文章說,中國將就世貿組織的裁決提出上訴。上星期,世貿組織裁決中國規定美國音像製品、圖書、雜誌等必須經由其指定的國營機構進口的做法違反了世貿規則。

文章說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表示世貿組織聽從美國的投訴是不適當的,但他沒有說明中國上訴的理由和細節。

文章說這一案子對北京比較敏感,因為中國政府利用其權利來控制電影、音樂、書籍等文化市場以確保自己的政治目的。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還試圖通過建立國有的電影與媒體公司在國內外來宣傳共產黨的觀點。文章接著評論說北京和華盛頓的持續爭端將會進一步加強兩國貿易之間的摩擦。

而奧巴馬總統在9月17日必須要決定是否要限制從中國進口的汽車輪胎以及輕型卡車等,文章說如果奧巴馬決定這麼做的話,那麼美國其它行業必定也會提出同樣的要求。

而本周的《經濟學家》雜誌報道說,這是在一年多時間以來世貿組織第三次作出對中國不利的裁決,而最新的一次裁決則是觸及了中國市場最敏感的領域。

它可能會迫使中國澄清它極力想控制外國文化和宣傳產品背後的種種動機。文章說雖然中國的文化音像市場近年來放鬆了許多,但信息產業仍然非常特殊。

文章繼續說美國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就外國文化影視產品所作的規定主要有兩個目的,其一是控制進口產品的內容﹔其二是保護本國的行業。

但文章說雖然世貿此次的裁決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勝利,但是如果美國認為從此就可以削減與中國的貿易赤字,那還要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中國"變綠"

周末的《金融時報》報道,中國的高層氣候變化政策制定人士告訴《金融時報》,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將於2050年開始減少。

這是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首次給出這樣一個時間表。據文章報道,中國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說,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50年後不會繼續上升。

在年底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化會議之前,中國是否同意某種程度上的溫室氣體排放限量是個關鍵問題。文章評論說,蘇偉的言論顯示北京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變的更加靈活,但同時也表明,中國仍堅持在短期內不會接受一個排放的上限。

周一《金融時報》對中國在溫室氣體排放量問題上態度的變化發表評論表示,僅從數字上看,中國發出的聲明並沒有特別的令人驚喜之處。但直到現在,中國一直強調的是西方國家必須做什麼而不是自己能貢獻什麼。

文章評論說,中國在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上立場的變化不見得是反應了其對地球健康的擔憂。剛剛起步的綠色能源對北京來說顯然非常有吸引力。北京已經把綠色能源的發展放在了其工業政策的中心位置。

北京以提供補貼和貿易保護的做法,希望能夠搶先佔據世界綠色能源市場。目前來說,中國在這方面很成功。中國太陽能電池生產工業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國的"清潔煤"技術已經吸引了外國客戶。

《金融時報》的文章評論說,北京對氣候變化協議所能帶來的商機看得很清楚。因此中國目前在這一領域的工業政策是最有戰略性的。

評論指出,一些人認為北京在溫室氣體排放上"變綠"的做法只是其為了在未來最有發展的工業領域佔主導地位的一種手法。

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這種手法也應該受到歡迎。想一想,如果中國不是用其出口刺激西方消費繁榮而是向西方出口有助其可持續性發展的綠色能源產品,那不是很好嗎?

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兩不要臉

699 兩不要臉
中國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表示﹐中國政府絕對不會在個人電腦上強制大規模安裝互聯網過濾軟件﹔這是中國官員迄今就綠壩軟件問題作出的最明確讓步。
----
馬英九總統18日將舉行八八水災的國際記者會,新聞局發函給外籍記者聯誼會,要求參加記者會的外國記者事先將欲提問的問題告知新聞局,引發外籍記者聯誼會的強烈抗議。對此,新聞局除了去函表示歉意外,也解釋這樣的要求已經行之有年,是為了提供媒體更詳盡的解答才做的 ...

刘开明:谈中国劳工情况及工会问题

中国 | 2009.08.17

刘开明:谈中国劳工情况及工会问题

8月16日,河南林钢数千名工人集体抗议劳资问题,导致这家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暂停。几周前,国企吉林通化卖给民营企业建龙遭到工人反对,前总经理甚至被殴 打至死。就在8月14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才刚刚发出了《关于在企业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中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国企依法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 与权等。那么,中国频频发生国企职工维权抗议的原因何在?本台记者谢菲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位于深圳的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劳工情况及工会问题专家刘开明 博士。

德国之声:刘开明先生,我们今天的话题围绕中国国有企业职工利益。前一段时间吉林通化事件,还有昨天河南林钢工人唯堵事 件,这些事件的背景都是国有企业进行重组或是卖给民营企业,或是宣布破产。而工人要求获得相应的合理的补偿,领回拖欠的工资,以及医保养老金等等。中国的 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破产的高峰应该是在上世纪90年代。那么为什么在10几年后,接连发生国有企业工人大规模的社会泄愤事件?

刘开明:应该说大规模的改制是在99年到2003年这段时间是高峰。现在应该说都是以前比较好的企业,这几年经济不善,所以继续推进。就国企整个机 制来说,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以在去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有许多国有企业,包括过去风光一时的钢铁企业也面临亏损的大问题。所以之前一直在推进 的国企改革,特别是把亏损企业推向市场的工作就在去年底到今年进一步加速。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实际上一直是政府主导。所以在企业转制的过程中,没有真正关 注到利益相关群体,特别是受到企业转制影响的工人的利益。

德国之声:8月14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了《关于在企业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中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改制中依法依规地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 权等的落实。现在发出这个通知是否能起到什么作用?

刘开明:我觉得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因为按照有关法规,国有企业改制和重大思想都应该是向职代会公开的。也就是职代会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有权得到有关 信息,同时有权参加有关转制。但在中国过去60年时间,工会并没有以工人的代表进入到利益博弈中,而只是扮演了搞文艺活动啊,福利等的组织者或视劳动动员 者角色。并没有去代表工人利益谈判。所以虽然我们有工会,在国企里有职代会,而且有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去保障工人的执行权,参与权,但是工会和职代会的角色 一直是不明确的。现在虽然强调职代会的参与,但由于工会并不能真正代表工人的利益,所以据我的观察,不会有太大作用。

德国之声:您刚才说,企业里的工会更多的是组织文艺活动,发些福利物品等。那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保障劳工权益上一直以来起的什么作用呢?

刘开明:中华全国总工会主要起的是政治的作用。在国家层面代表工人阶级的群众团体,所以作为国家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在中央层面,在政策法律的制定方 面,它也扮演一个政治角色。但是政治角色,在中国是讲政治顾大局,首先是政府的政治决策,党的有关政策。所以工会的任何决策必须是配合党和政府的决策实行 的。所以它不是代表工人去跟改制决策的执行者谈判,而是配合地方党委来说服动员工人来符合政府的有关利益。这个时候,应该说工会是缺位的,它并不能代表、 真正关心工人的利益

德国之声:中国社科院的于建嵘教授发表过许多有关中国劳资关系,劳工利益等问题的文章,其中认为"社会泄愤事件不能算破坏社会稳定",您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刘开明: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有政治取向才能导致社会的崩溃,仅仅是泄愤的话,是因为老百姓心中有不满,有不平,他宣泄出来了,就会趋于平和了。所 有的泄愤事件都有具体利益,所以它没有超过具体经济利益的政治企图,它对整个社会并不会构成一个大的破坏。所以最重要的是有关的决策者,应该顾及到工人的 利益,工人的不满,让工人的不满有宣泄的渠道,同时照顾工人的利益

德国之声:那要做到就像中华全国总工会发的通知中说的,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等,您认为应该从什么地方做起?

刘开明:非常简单。就是落实中国有关的法律。包括从宪法,到劳动法到工会法有关的规定,让工会真正代表工人。当政府决策跟工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不 应该代表政府游说工人,而是代表工人同政府和资方协商、沟通和谈判。它只要代表工人的利益,就会获得工人的信任。这实际上并不难,只要回归法律的规定,落 实法律的规定就可以了。

作者:谢菲

责编:乐然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孔夫子的教导与今日中国的腐败/中國地產市場浮現泡沫憂慮

德语媒体 2009.08.11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子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今年上半年,中国共有9158名干部和官员被绳之以法。不久前,中石化集团前总经理陈同海因贪污近2900万美元被判死刑,缓期执行。但严刑峻法并不能阻止贪官污吏前赴后继地从事这场危险游戏。《南德意志报》在报道了以上中国腐败现状后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促使这些人贪污受贿并非因为他们总是具有犯罪的巨大能量,而是因为中国社会中,黑箱作业根深蒂固,这种做法从来不会受到唾弃。虽然今天收取贿赂会受到严厉惩罚,但行贿的人却往往不受控告、安然无恙。

一些人认为,影响力很大的中国古代哲人孔子对这一状况也应负有责任。虽然他在2500年前就对腐败官员十分不满,但他同时也强调忠诚的重要性。对'父攘羊,子证之'一事,孔子教导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意即儿子不应举报父亲偷羊的行为。所以,批评家们说,孔子要人们容忍非法阴谋诡计,从而助长了腐败泛滥。"

甚至中国官方报纸《中国日报》也指出:"许多干部认为,不向他们送钱是大不敬,他们把送钱视为对他们办事的一种报酬。"由于中国贿赂成风,外国在华企业进退两难:

"一面是防止腐败的国际规定,另一面是按照中国文化,理所当然要向商业伙伴表示大大小小的'意思'。外国企业在这两者之间玩大劈叉。所以,许多企业在与中国伙伴碰头之前,就精确地说好准备赠送的礼品大小和价值。对方要求价值过高的'小意思'可以在会谈前就予以拒绝,以免对方感到丢脸带来严重后果。

在腐败问题上,西门子集团对地方惯例有一些经验。将近两年前,它解雇了20名受贿的中国员工。但西门子中国分部不想谈论这个问题,据说它已达到某个敏感的级别。德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厂家蒂森克虏伯以西门子的丑闻为鉴,对中国腐败员工发起了新攻势。

但蒂森克虏伯也不得不按照地方风俗行事。为了吸引中国记者出席记者会,它向每名记者分发200元人民币红包,这相当于中级记者月薪的百分之五或更多一些。当中国分部总管维卫尔斯向德国总部的法律处通报这一做法时,法学人士惊诧得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他们要求结束这种做法。但中国分部坚持这样做。'要想在中国介绍自己,就必须这样做,否则没有人来参加',维卫尔斯说。"

文章最后引用国际经济伦理中心负责人罗特林话说,"中国人在认识这一问题过程中已取得显著进步。中国39%的商业学校开设了经济伦理课,有些是必修课。六年前,罗特林写了一本书,用英文和中文列出了18条经济伦理规则,至今已售出五千本,供不应求,所以他在做第二版的准备工作。"haha!

摘译:王羊
责编:谢菲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realestates
2009年08月05日09:52

中國土地價格再次走高﹐因寬鬆貸款推動地產市場逆轉了去年的回調走勢﹐但也引發了對另一個泡沫可能正在形成的擔憂情緒。
去年中國房地產熱潮驟然中斷﹐開發商為建設新樓盤的土地購買活動隨即開始萎縮。但今年﹐中國開發商的拿地面積逐月增長。最近幾週﹐隨著住房銷量的回升勢頭繼續增強﹐地產開發商再次大舉投資在中國主要城市購買空地。
上個月﹐中國深圳住宅開發商金地集團令人吃驚地以人民幣30.5億元(約合4.465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上海青浦區一處21萬平方米的地塊﹐成交價是拍賣底價的3倍以上。
數週之前﹐方興地產通過公開拍賣以40.6億元的價格拿下了北京主要商業區一塊15.6萬平方米的土地。按照可開發的總面積計算﹐這塊地樓面價高達每平方米14,500元﹐成為了樓面單價的“地王”。
分析師認為﹐最近幾月湧入中國經濟的大量寬鬆貸款是導致地價走勢扭轉的主要原因。
Associated Press上海一處住宅樓附近的工地﹐攝於今年5月美國偉凱律師事務所的上海合伙人、專攻銀行和地產事務的Karen Tang表示﹐大城市的土地銷售已經瘋了﹐北京尤為嚴重﹐監管部門懷疑其中很多資金來自於銀行。
地產中介戴德梁行(DTZ Debenham Tie Leung)駐深圳的大陸地產業務主管蔣尚禮表示﹐地產泡沫正變得越來越大。他指出﹐這種趨勢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鼓勵﹐因為政府靠賣地獲得收入﹐他們希望地價回升能帶來大筆財源。
對中國地產領域的憂慮主要集中在推高中國地價和股價的大量現金上。上證綜合指數今年上漲了91%﹐最近幾天的兩筆首次公開募股(IPO)也較上市首日價大幅飆升。
中國開發商支付高峰價格收購土地的速度已經激起了中國決策者和分析人士對地產泡沫的擔憂。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公司負責中國地產行業的主要信用分析師符蓓警告稱﹐很多開發商仍然有可能冒險擴張和收購土地﹐這主要受到了一種激進的資產文化的推動。符蓓警告稱﹐如果這種勢頭延續﹐那麼倘若政策風向扭轉﹐經濟普遍下滑﹐開發商的資產負債狀況可能就會遭受重創。
儘管如此﹐開發商對更多土地的渴望反映出了對中國城市長期前景的看好。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Royal Bank of Scotland Group)駐香港房地產分析師David Ng說﹐2010年地價有可能會更高﹐這是一種提前計劃的的戰略。
整個夏季﹐開發商和國有企業繼續以飛快的速度買地。房地產經紀商中原集團的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前10大開發商在買地上耗資約人民幣107億元﹐較上個月增長74%。香港上市的中渝置地(CC Land Holdings Ltd.)等企業都在增股融資為買更多的地提供資金。
據最新官方數據﹐2009年一季度﹐全國土地交易價格指數較去年四季度下跌1.3%﹐二季度反彈2.3%。
眼下的買地熱與2007年的情況類似﹐當時很多開發商專注於擴大土地儲備﹐以鎖定未來收入。很多大型房地產開發商過度擴張﹐瀕臨崩潰的邊緣。
如今﹐當初那些開發商中又有一部分重新回到了市場中。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Jones Day)駐北京房地產律師艾浩利(Ashley Howlett)說﹐這值得注意﹔在其他很多經濟體中﹐這樣的公司早就碰壁、撞得粉身碎骨了。他說﹐現在的地價和2007年的水平相當﹐甚至還要高。
監管機構的立場很微妙。他們不願扼殺這樣一個能刺激建築和建材等其他行業增長、同時也是中國財富增長基石的行業的復蘇。另一方面﹐上輪房價的飆升將很多買房人擠出了市場﹐把開發商的資產負債狀況拉伸到了危險的水平。
不過﹐儘管房價已經開始上漲﹐短期內漲勢卻有可能會受到大量庫存的制約。如果買房人的需求沒有迅速上升﹐開發商的利潤率將從去年市場暴跌之前的30%、40%有所萎縮。
中國市值最大的開發商萬科週一表示﹐過去幾年的高土地成本使公司毛利潤率從2007年的30.6%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6%。
Jonathan Cheng

中國和俄羅斯關係/ 中國的人口問題

周末版的《觀察家報〉發表一篇關於中國和俄羅斯關係的長篇分析文章,文章說長期以來俄國一直擔心來自它東部的鄰居中國的軍 事入侵,但隨著北京經濟力量的增長,克林姆林宮的態度也開始緩和。就在不久前,中俄剛剛進行了兩國歷史上最大的聯合軍事演習,而北京和莫斯科也正在準備慶 祝雙方建交60周年。

文章說在經歷了冷戰時期的緊張關係後,兩國現在的戰略伙伴關係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樂觀。

文章說中俄兩國都面臨伊斯蘭激進主義以及穆斯林分離分子的困擾,中國有新疆問題,俄國則面臨印古什、車臣等問題。

然而,中俄兩國也存在著顯著的分歧,首先是莫斯科的政客對中國的擔心,尤其是對來自中國的包圍。俄國的電視最近聲稱中國正在制定一項秘密的計劃,中國決心奪回在俄國遠東的大片領土。

俄國的遠東地區可以說是莫斯科戰略上最薄弱的環節,這一地區離莫斯科有8個小時的飛行距離,該地區還有著豐富的礦藏、森林、漁業等資源。

中俄軍事演習
中俄現在的戰略伙伴關系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樂觀。

與此同時,最近俄國還關閉了莫斯科最大的切爾基佐夫斯基市場,導致數千名中國人失去了工作,同時還有大約150名中國人被遣送回國。

但文章說也有很多專家認為中國的戰略計劃中並不包括俄國的遠東地區,因為對中國來講它內部的穩定以及與台灣的發展和統一似乎更重要。

根據總部在倫敦的智囊機構歐洲改革中心的一位中俄關係專家的觀點認為,中國人知道將來世界上最新的超級強國是中國而不是俄 國,因此,中國不會允許俄國成為它與華盛頓戰略伙伴關係的障礙,因為華盛頓仍然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可缺少的戰略伙伴,儘管莫斯科認為中國是它的一個重要戰 略伙伴國,並希望利用中國來制衡美國。

中國的人口問題

《每日電訊報〉和《泰晤士報〉近兩天都登載了同中國獨生子女政策相關的文章。《每日電訊報〉的報道說,中國幾十年的獨生子女政策造成了人口中男性比例大大多於女性。然而現在情況開始有了變化。特別在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父母希望他們的唯一孩子是女兒。

《泰晤士報〉周一的文章則從另一個角度談到中國獨生子女政策帶來的問題。文章的題目是,中國的未來將受累於老化的人口。文章說,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給它帶來了同富國同樣的問題:迅速老化的人口。

中國兒童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給它帶來了同富國同樣的問題:迅速老化的人口。

文章說,出生率下降和人的壽命延長意味著有更多的老人需要照顧,而提供養老金的就業人口卻更少。到2050年,世界將有20億人口年齡在60歲以上。它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勞動力短缺,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稅率上升。而中國面臨的人口危機遠遠超過西方富國。

《泰晤士報〉的文章指出。中國嚴厲的計劃生育政策的確收到了成效。減少了3億到4億的出生人口。但是這一政策也導致了急速的人口老化。中國在富裕之前就產生了一個富國特有的問題。

目前中國的人口問題表面看起來似乎並不那麼嚴重。中國似乎有著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無盡的勞動力。但《泰晤士報〉的文章說,中 國的勞動人口在6年後就將開始減少。20年內老齡人口將要超過兒童的數量。而到本世紀中,勞動人口將減少23%,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將在60歲以上,超過 美國的全國人口。

文章最後說,中國沒有什麼選擇只能是盡量有序的走進老齡社會。但在勞動人口減少之前,養老的負擔就可能減緩經濟的發展。所以21世紀也許並不會是"中國的世紀"!

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奧運一年後北京空氣仍乾淨

英媒: 奧運一年後北京空氣仍乾淨
大公報
英國廣播公司(bbc)8日發表文章稱,北京奧運會大大改善了北京的空氣品質,在一年後情況仍是如此。 在北京奧運會之前,北京的空氣品質一度受到質疑,但隨著北京採取的一系列反污染措施,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稱,去年8月北京奧運會舉行時,北京空氣 ...

陳錦煌 ︰中央失能 八掌溪翻版

2009-8-10

《星期專訪》陳錦煌 ︰中央失能 八掌溪翻版
前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總指揮陳錦煌(記者林正堃攝)

記者鄒景雯、謝文華/專訪

莫 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曾指揮納莉、桃芝颱風等十三次重大災害救災的前政務委員陳錦煌受訪直言,屏東縣長曹啟鴻向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求救無門打電話給行政院長 求助,宛如八掌溪事件重演,顯示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完全失能;馬英九總統昨天在嘉義自行打手機給北市消防局調抽水機,他認為這是破壞救災體系,沒看到他做好 總統高度該有的視野與擔當。

陳錦煌擔任政務委員期間,兼任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副召、執行長,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總指揮,之後並擔任九二一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他在二○○○年七月災害防救法頒佈後的草創階段,負責督導災害防救基本計畫、業務計畫,建立緊急通報系統、空中救護大隊。

救災應知輕重緩急

問︰截至目前為止,你對中央救災有何提醒?有何評價?

陳錦煌︰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是救災,首先要了解災情,這次是全面性的災害,不是點的災害,因此輕重緩急一定要清楚,其次要知道救災的能量,包括抽水機、救生艇等工具以及人力在哪裡?

現在救人第一,必須要把受困者,以及還未被發現、無法對外聯繫的「孤島」,優先處理。

其實中央不了解地方,對地方最了解的是縣市政府與鄉鎮層級,當初中央防救法的設計就是中央與地方各有各的職責,這次的災害是全面性的,當然中央的角色就很重 要,要負責所有的指揮調度,而且要在第一時間做最好的救災工作。搶救生命,分秒必爭,這次莫拉克災害應變,沒有比五十年前八七水災進步,仍是竹竿接菜刀!

馬劉不應當兵來用

問︰為什麼這麼說?

陳 ︰總統與行政院長是國家的最高層級,不能當做一個兵來用,也不應干擾整個災害防救的體系,他的視野與思考要拉到最高的擔當來看,我看到馬總統週日先要去台 東,因機場關閉又改去嘉義,這是緩不濟急,他在嘉義勘災時說,他推想劉揆及內政部長正在高鐵上,於是他直接先調北部抽水機支援。總統自己到第一線當小兵兼 總指揮,是破壞救災體系,哪裡有抽水機?該從哪裡調?調哪種類型?調到災區有沒有電?總統一無所知,他應回報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由中心總指揮統籌調度、發 揮功效。而擔任總指揮的內政部長則應二十四小時坐鎮中心督導,怎能擅離職守跟著去勘災,造成群龍無首?

對於未來可能要發生的事,要由中央災 害應變中心負責整個通報、指揮、人員調配、救災處置,總統則要看大的事情,從預防、減災、緊急通報、應變、到災後重建,要檢查哪裡有不足的地方趕快來彌 補,例如曾文水庫一直在放水,台南縣現在也開始出現訊號,總統必須去看到其他部屬看不到的,一小時、兩小時、明天可能會增生的局面才對。

淹水之後,災民的安置以及傳染病的預防首當其衝,必須調度衛生署、環保署去做消毒、垃圾處理,甚至確認消毒水在哪裡?而後是災後重建,道路與橋梁整建,與後續補助。這些政策性的宣示,才是總統該關切的,而不是去執行救災細節,這會搞得應變中心不知要聽誰的?

還 有一點很重要,總統要鼓勵救災的將官與士兵,因為救災是很痛苦的事情,例如納莉風災那次,我幾乎連續四個禮拜沒睡,當時馬先生在當台北市長,因此對於公部 門、支援部門、救難協會的人,真的要鼓勵他們,這是一次很大的災難,如同作戰,站在統帥的角度,必須對你的將、你的兵、通訊系統確保沒有問題,而不是跑去 當兵,在那越俎代庖,這是很不好的。

看到劉院長還在罵人,我感觸很深,我們的消防人員在第一線與水搏鬥,他沒顧及受災的社會大眾感受如何,自己的方向、步驟又不對,效率也沒做出來,這對災民來說真是情何以堪。

通報系統形同瞎眼

問︰國民黨立委批判中央應變中心像殭屍,電視都報出災情了,但七、八個小時像殭屍,問題出在哪裡?

陳︰這說明通報系統完全沒有功能。我在當總指揮官時曾要求,如果媒體獲得災情消息時,我們要比SNG車更早抵達災區救難,包括新聞局都在我們的救災團隊中,隨時在掌控所有的訊息,甚至地方縣市也不一定知道災難的地方,因此需要訊息統整。

當 時我們並發展出一套系統,我們必須比一般人更早知道災害會發生的地方,因此與氣象局合作,利用氣象雷達及早知道雷雨包在什麼地方,這次大概在八月六、七 日,他們很早就在講西南方有很多雷雨包,會下很多的雨,氣象局早就做出這個警告,雖然這次一開始說這次颱風對北部比較會有影響,但下雨是在屏東、台南、高 雄山區,那麼中央一開始就應該注意。在幾個小時前獲知要下雨時,提早在這些地區做準備。

這是中央應變中心很重要的工作,雖然這次氣象預報的 改變很快,但我們的指揮系統,包括疏散、救災物資的整備,要依據氣象可能的預報預做籌謀。現在反而是顛倒過來,媒體第一個知道,中央完全不知道,我看到受 災的人數出現很大差距,表示中央完全不知道狀況,這要如何做指揮?如何把救災的載具做最快速有效的分配調度?根本是不可能的,當通報體系失靈時,等於眼睛 瞎了,不知道戰場上的狀況,沒辦法擬定策略,也沒辦法調兵遣將,把最重要的物資送到嗷嗷待哺的災民手上。因此當我看到一些悲慘的畫面,以一個做過救災指揮 官的人,我內心真的很痛苦。

預報失準不是重點

問︰有監委提到氣象預報失準問題,你怎麼看?

陳 ︰我不認為這是重點,地球暖化之後,很多的變數我們不可能由電腦完全模擬出來,都有其誤差,因此必須從各個角度來觀察,我們有個系統,日本有個系統,美軍 在沖繩有個軍事用的系統,預測歸預測,重點是我們的動作,一個總指揮官,要讓所有訊息進來,我們當時除了這些,也參考香港、中國他們算出來的可能,我們的 指揮官就要判斷。

同時我們的通報系統要很清楚,水一定是從腳開始淹的,你不能等淹到鼻孔了才開始喊,怎麼會有用?從地方有小災開始,這是你最重要的根據,事後再去講什麼氣象一千二百公釐,這些都是藉口,經驗告訴我們,自己的通報系統比氣象更重要。

因 為颱風瞬息萬變,氣象局確實很難預估十幾個小時後的各地降雨量,上修降雨量很正常,但必能掌握兩小時後雨勢會集中在哪裡,則中央就應該通知地方警戒、撤離 居民、主動調度機具前往,而不是像這次得知水淹了,才被動等地方求援;當一一九、一一○打不通,民眾自然打到了電視台。

去年卡玫基颱風時,地方已經一級開設,地方淹到不行,災害已經發生,中央還在二級開設,這是很令人失望的,我不知道中央應變中心到底是怎麼樣了?

國軍應納應變中心

問︰這次國軍應變也被抨擊慢半拍,你看到什麼問題?

陳 ︰國軍應該是在中央應變中心的指揮之下來做事,過去我們是由國防部派個連絡官在中央應變中心,例如有次颱風,是蘇嘉全當縣長,我們派蛙人去林邊把閘門補起 來,或一營的海軍陸戰隊到屏東,當時很容易,不知道現在為什麼這個樣子?這次曹啟鴻已經通報中央應變中心廖了以,中央應變中心好像沒有動靜,後來他們的立 委也出來、縣長又打電話給行政院長,這個情況就好像當年的八掌溪,當時第一線的消防人員救不到那三人,於是請求支援,打給嘉義海鷗部隊,但是海鷗部隊的調 動有一定由上而下的程序,未能掌握時效,因此在中央應變中心,軍方一定一開始就要納入體系,視需要即刻調度國軍,我不知道這次為什麼又會這樣?實在很不應 該。

應設防災專責機構

問︰從制度面,有何建設性建議?

陳 ︰八掌溪事件後,我們開始做這套災害防救體系,累積了十三次經驗,我一直在呼籲要成立專責機構,民進黨執政時有很多原因,我們的預算被卡在立法院,行政院 的總額管制下要成立新機構不易,現在行政立法都在國民黨手上,前幾天在九二一的十週年活動上,我就當著劉揆面主張要從九二一檢討,不能政府再次失能,應該 學習美日,將中央防災委員會變成專責機構,要讓災防會的專業人才不要流動,才不會每次都像這次從新手幹起。

同時在層級上,過去我是以政務委 員身分兼,可以跨部會協調,可以從防災就開始督導起,但現在由內政部當副召集人兼執行長,內政部長本身業務就很忙,他只好交給消防署,做為一個平常在救災 的單位,他對預防的部分,除了防火之外,其他的他們不熟悉,也不是他們的業務,無法協調交通部、經濟部、農委會等各部會事前做好各種天然災害預防減災的工 作,過去我們是行政院災防會,現在是消防署下的災防會,看到這點,我非常難過。

預防、減災、緊急通報、緊急應變、災後重建,這要一體的,不能被切割,要由災防會來控管,我們現在被切割開了,發生緊急事變時就沒辦法統合,平常也沒辦法做好災害的預防與管理,一發不可收拾,因此我們是整個體系都出了問題。

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

严家其:解决中国民族问题,联邦制之路非走不可

中国 | 2009.08.08

严家其:解决中国民族问题,联邦制之路非走不可

中国学者严家其是80年代中国政府智囊团的重要成员之一。89年北京当局镇压天安门民主运动后,严家其被指控为所谓的"六四黑手",被迫留往海外。在日内 瓦举行的汉藏对话中,严家其作为海外华人学者代表在开幕式上发言,再次呼吁政府放弃对流亡藏人的排斥立场,尽快同意达赖喇嘛回到中国。德国之声记者在会议 的间歇采访了严家其。

德国之声:严家其先生,您参加这次汉藏讨论会报着一个什么希望?

严家其:我抱着一个非常大的希望。通过日内瓦, 也通过你们德国之声, 要把这个会议的几个声音传到中国,甚至也可以说传到全世界。这个会议已经引起很大的注目。是什么声音呢?声音都是很简单的声音。第一个声音是, 达赖喇嘛是一个伟人,还是一个好人。他的心地是善良的。他的心是为了西藏民族,也为了汉藏和解,也不愿意伤害中国,他也不要独立。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 实。要让中国国内的一般人认识到这点。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看到中国大陆对达赖喇嘛批评的很厉 害。而且不客气,称他为达赖集团,诽谤他,污蔑他。这很严重的事。是对整个西藏民族,藏人一种不公正的做法。这点我们作为汉人不知道。这是一种宗教信仰。 因为我们汉人总体来讲都是相信孔老夫子一套,是无神论者。而且不知道宗教对藏人的,对整个世界政治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在这个世界上 的作用是非常之大。而且我在中国国内的时候,20年以前,我也不太知道这点。

(当时)我自认为我是一个科学主义者,是非常坚 信科学力量的。所以我看到中国谈科学,科学发展观,科学当然非常重要,我今天也是一个从事社会科学,政治科学研究的,还是有科学态度,而且对待藏人,佛 教,对待比较宗教,也是用科学态度来看他们。但是我很清楚的知道,在藏人,世界很多的人类群体中间,宗教的力量是无可估量的。很多分歧,冲突,往往更宗教 有关系。而我们中国大陆对达赖喇嘛居然能那么不客气,称他为达赖集团。他说我认为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我希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构架下面,追求高度自治, 中国共产党就发表评论说,你达赖集团就是要 (分裂),你说他怎么说话呢? 所以我是抱着这样一个心,来参加会。我希望能真正的打开这个西藏的结,(西藏问题)打了一个结,要解开它。这个解开也是为了西藏,流亡藏人,也为了汉人, 为了我们汉人。

我的讲话很简单。第一我要为达赖喇嘛讲话。我要 为流亡藏人讲话,有10多万人,他们流亡不是3年,5年,我流亡了20年,他们流亡了50年。50年这样长的流亡,在全世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本来这个事 情好解决,但是50年都放不过去了。所以我20年的流亡生活啊,对这个是深有体会。

德国之声:您通过自己20年的流亡生活对达赖喇喇嘛50年的流亡生活有共同的感受。我想问您,6.4之前,你作为一个体制内的知识分子,您对中国政府的运作有一定了解得。您能不能想象现在中国政府为什么排斥和达赖喇嘛对话呢?

严家其:实际上说,我觉得中国领导人缺少自信 心。像这种事情邓小平就很能解决,他说"来吧。到舞台上去吧,明天就可以去。"他马上就会说这个话。但是中国今天的政治体制要开书记处研究一下,可能会不 会引起动乱呢? 它(中国政府)想,万一引起什么问题呢?它会反复考虑,仔细研究,结果拿到政治局常委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非常坚决地反对,就通不过了。所以有些政治局常 委认为,这个意见是合理的,他说这是一个异见分子提出的,他同6.4有关系,同赵紫阳有什么关系,不安好心。

说实话,我是好心,为中国的民族和解。我看到新 疆问题发生,这个病根简单的找呢,国外的三股势力,治不好病。你治好了,真把三股势力解决了,也好。你治不好啊。西藏问题,民族和解不能再遭到达赖喇嘛头 上说。他天天讲非暴力。这种传播在藏人间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在世界有影响力。所以我今天在记者会上还讲了一句话。这很重要,我可以重复。"我之所以能到 这,完全没有别的原因。我感到我必须来,义不容辞,因为达赖喇嘛伟大的人格,和他崇高的精神感动我来。"

他有三个精神,我想这个也应该通过德国之声让中 国的听众知道。第一个精神就是无私。他无私,他为了西藏人民,为了流亡藏人,包括国内的西藏人民,也为了汉藏团结,真是为了团结,也为了中国,也为了世界 和平,他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他没有个人。第二个是慈悲精神,包容,公正,正义,平等,平凡而伟大的精神。第三点,他提倡非暴力主义。这非常伟大。在今天 这个充满暴力的世界,他提倡这个对整个中国,对西藏,对整个世界有非常大的影响。

德国之声:我能听出来您个人对达赖喇嘛是非常的敬仰,崇敬的。我们看到在中国除了政府,官方的媒体,普通老百姓对达赖喇嘛排斥的心理也是非常普遍的。很多人认为达赖是残暴的,封建农奴主。您怎么解释达赖喇嘛在西方那么受到敬仰,而在中国受到那么广泛的排斥吗?

严家其:这个和中国的控制宣传,控制舆论有关 系。这完全是由于中国新闻不自由造成的。我接触过达赖喇嘛很多次,我感到他就跟我们普通人一样。而且你要当他面夸他,他不接受的。但我还是真心夸他。我不 原意去夸人的,这个夸人是不好的,吹牛拍马,这东西是很坏的。我感到我现在说话越来越用右脑说话,有种情绪讲出来,我是自然流露出来的。我心里有这种想 法,在接受你采访的时候就讲出来了。中国的政治家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改进的话,对中国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对整个中国都有好处。因为现在都很简单化,有问题 就采取镇压,采取武力,而且一节管一节,下面当官的也害怕,害怕出事。那怎么办呢? 就镇压。

德国之声:据我所知,在70年代末的时候,您提出来领导人要废除终身制,还有后来的要公布财产的阳光法案,您当时是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的智囊成员之一。如果今天的中国政府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征求您的意见的话,您会给他们提出什么意见?

严家其:民族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人提 出要取消民族区域自治,这是不对的。好像是和共产党讲的意见不一样。这个民族区域自治写到宪法里面,也是共产党推行的政策。它本身是对的,问题是没有很好 地执行。问题不出在政策本身,而是在于实际上没有很好地执行。民族问题,实际上人类世界的首要矛盾,国内的,国际的都和人群的区分有关系,分成我们,你 们。藏人就说,我是我们,你是汉人是你们。这个隔阂和语言有关系,和距离有关系,和宗教信仰有关系,和他们经过的历史有关系。发生一次镇压,他们整个民族 就记在心里,6.4就记在我心里。

1959的事件对藏人就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日本 的大屠杀也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一部份。这种东西就把人群拉开了。所以我们对日本不承认屠杀是通不过的。这些因素加起来,就造成世界政治上的我们和你们。中 国国内也有。而且宗教在这里面-宗教,语言。语言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不沟通,都会造成非常多的问题。而且这几年汉人,大量移民到新疆,到西藏移民比较 少一些。大量的移民,实际上这样很多维吾尔族人的工作,生计,都会困难。这个是潜移默化的,而且一传十 ,十传百,造成这个新疆的维族的困境。这个困境他们要反抗,找不到办法,不用说申诉了。当官的反正是要追求高度稳定的。他不问这些问题,这个怎么能这样 呢? 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一个警察和一个受到警察逮捕的黑人之间的纠纷,还要请他们喝啤酒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民族,占据了那么大的一个省的地方,那么多城市的 事情,怎么能够简单采取镇压来解决呢。政治本来就是要花力气的,是要为人民服务,某福利的。但是我们的官僚都没有这个想法。所以我今天来,很简单,我作为 一个在美国,在法国,在西方生活了那么多年的人,我已经了解到宗教,民族的重要性。我感到我要为藏人,为中国能够出力。

德国之声:您在90年代初的时候,就提出过要用联邦制的方法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您现在还是坚持这样的观点吗?

严家其:联邦制这个路实际上是非走不可。胡锦涛 现在提出要两岸签订和平协定。这个和平协定签订之后,实际上是一个联邦制的格式。两岸之间,人民之间没有敌对关系,要结束敌对关系,人民之间没有。在共产 党,国民党,民进党之间也没有敌对关系。那这个和平协定是谁和谁互相敌对呢,要有主体,这个主体就是北京政府和台北政府。首先,你得承认台北政府的存在, 它在管着那里,这是一个事实。它同国际承认是两回事。不是说美国政府要承认这个台北政府。它实际上管理着那里,它有它的法律,中华人民国和国的法律,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行政权力在台湾不起作用。承认那里有个政府在运作。所以签订这个和平协定的前提是,要承认一个国家有两个政府,两个互相不联系得政府。这个问 题不是简单批判两国论,批判两个政府就能解决的。

国际承认和政府承认是两回事。而这些问题不去讨 论,不去研究,你怎么可能签订和平协定呢。西藏问题也是一个简单问题,不是一个复杂问题。而且中国的经济还处于上升时期,在这个情况下,完完全全能把西藏 问题,新疆问题,台湾问题,也包括三反问题,中国各种困难问题,以及6.4问题妥然解决好。但是中国现在的政治构架,政治体制就僵在那里。谁要提出来,当 然一是不敢提,提出来了怕政治局常委里别的人反对,反对之后造成自己下台。因为有前车可鉴,胡耀邦下台了,连赵紫阳都下台了。那随便说话是不是要下台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你报着一个为了整个中国的心,为了整个中国人民的心去做事,根本不会下台的。问题就是越怕下台越会下台。

采访记者:达扬

责编:乐然

台灣中南部重創

50年前87水災 重創中南部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莫拉克颱風八月七日襲台,連兩日豪雨重創中南部,讓人聯想到五十年前同樣造成中南部重大災情的八七水災。水利署長陳伸賢表示,當時累積雨量約八百到一千兩百毫米,但因水利工程不完善,主要河川漫過河堤,淹到家戶,所以才造成嚴重災情。

民國四十八年八月七日,艾倫颱風僅是從台灣旁邊擦身而過,卻引進西南氣流,八月七日至九日連下三天豪大雨,苗栗縣、台中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南平原各鄉鎮到高雄縣市都受創,受災居民達三十餘萬人,死亡人數達六百六十七人,還有近千人失蹤。

全台76道路斷 封28條橋
南縣山區豪雨,溪水暴漲,多處過水橋緊急封橋。(記者王涵平攝)
莫拉克颱風帶來豐沛的雨量,造成阿里山森鐵23公里350公尺崩坍處災情加劇,約15公尺路基滑落山谷。(記者謝銀仲攝)

〔記者李文儀、謝銀仲/綜合報導〕莫拉克颱風威力驚人,至少造成全台七十六處公路受災中斷,為避免危橋、斷橋的憾事重演,其中有二十九座橋梁緊急封閉。多處路段、橋梁可在今天前陸續搶通、開放,但全部搶修完成得等到十五日。

公路總局統計,至少六十四處受損路段無法在昨天搶通,多數可在今天完成,但部分路段明天後才能陸續開通,其中最慢的是縣道一九九線屏東壽卡路段,因路基流失長達四十公尺,預計十一日傍晚五點才能搶通。

強風大雨重創嘉縣山區鐵公路,阿里山森鐵二十三公里三百五十公尺路基再崩落十五公尺,災情加劇。

颱風帶來的豪雨造成許多河川水位暴漲,包括宜蘭牛鬥橋、屏東新埤大橋、里港大橋、楓港橋、林邊大橋、高雄六龜大橋、高美大橋及台東大橋等至少廿九處橋梁,因達警戒水位或橋基裸露而緊急封橋。



撤村遭沖走 2警生死未卜
民眾順利脫困,與親友相見恍如隔世,抱在一起大哭。(記者張存薇攝)
江文祥的岳母吳玉美,不斷向上天祈禱,希望女婿平安歸來。
(記者張存薇攝)

家屬罵救援不力「把親人還給我」

〔記 者張存薇、陳賢義、王秀亭、陳怡靜、鄭淑婷、廖雪茹、黃美珠、王述宏、蔡文正、張聰秋/綜合報導〕昨天是八月八日父親節,也是台東縣太麻里分駐所警員江文 祥的生日。有四個孩子的他,在執行太麻里洪水救災任務時,跟著同行警員許金次沒入洪水中,至今失聯。員警家屬痛斥救援不力,哭喊:「把我的親人還給我!」

江文祥的岳母吳玉美說,江文祥是恆春人,在台東服務十五年,沒想到去上班就沒了人影,他一定是為了先讓民眾逃離災區、為了救人,自己才來不及逃出。

江文祥的太太洪梅芳手拿一袋要給先生換洗的衣物,無助地說,早上快十時接到通知,根本無法承擔,「天色越暗越救不到人」,四個孩子才分別就讀國中、國小,不知道未來到底該怎麼辦?

江文祥的小舅子黃裕祥痛批,他們一早從台東市區趕到太麻里,風雨沒有比下午大,為何直昇機不飛?早上明明還看得到人,沒有在第一時間出動救援,讓家屬怎麼接受。

在一旁等待的許金次太太楊惠媛說,根本不知道丈夫會去執行撤村任務,是高雄的家人看到電視說太麻里有警車被沖走,她才發現是自己的先生。她平靜地表示,許金次做警察近廿年,兩個小孩還在讀幼稚園,如今再怎麼抱怨都沒有用,只希望先生平安回來。

台東縣大武分局表示,兩員警據報前往太麻里撤村,警車在八點十分遭溪流沖走,最後一次和員警通話的時間是在早上八點半。特搜人員表示,兩警受困在防汛道路電線桿旁時,由於找不到地點可供發射拋繩槍,原本打算強行駕駛橡皮艇前往救援,但因溪水太過湍急而難以成行。

師大學生校友攀大霸尖山 5人失聯

與員警家屬一樣期待親人平安回來的,還有師範大學登山社學生梁之婷及校友等五人的家屬。三女兩男一日從新竹縣尖石鄉養老部落,擬溯溪後攀登大霸尖山,預計昨天晚間下山,但上山後就一直失聯至今,海鷗直昇機因天候不佳未能成行,搜救隊今將持續待命。

中 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迄昨晚九時,莫拉克造成一死八失蹤十九人受傷。本報記者調查,死亡至少有兩起,包括彰化縣和美鎮八十三歲婦人陳林素,疑遭莫拉克颱風 夾帶強風吹襲倒地撞及頭部,經送醫後仍不治;高縣六十七歲婦人林王月珠,前天騎車外出被強風吹倒,跌至水溝受傷送醫不治。此外,台北縣三重市忠孝橋清晨六 點半左右發生民間救護車擦撞前車後翻覆,救護車上準備到醫院洗腎的七十七歲婦人,被拉出時已無生命跡象。


中央槓屏縣府 互嗆救災不力
屏東縣林邊鄉遭遇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水患,地方亟待救災之際,無奈爆發中央與屏東縣政府互相指責救災不力的口水戰。(記者張忠義攝)

〔記 者王述宏、李立法、林毅璋、蘇永耀、盧賢秀/綜合報導〕屏東縣佳冬鄉及林邊鄉遭遇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水患,危機尚未解除,中央與地方為救援問題互槓。行政院 長劉兆玄認為屏東縣在與中央的聯繫上,應該改進;副縣長鍾佳濱則說,縣府一大早就向中央請求支援救難機具,是中央反應太慢。

撤離通報 人數各執一詞

劉兆玄昨天下午主持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工作會報,對各縣市上報的「應撤離人數」大為不解,尤其屏東縣僅列廿一人。他說,救災首重情資,行動偏差的結果就是錯過最佳救災時間和浪費救災資源,屏東縣應改進。

總統馬英九晚間指出,前一天廖了以部長就已請各縣市盡快疏散,可能是有些縣市覺得情況沒那麼糟,沒立刻採取行動,導致大雨來時被圍困。

屏東縣副縣長鍾佳濱反彈指出,屏東縣降雨量破表,縣府已動員全縣救災能量投入災區。消防局表示,到昨晚八時為止,救難人員已經從林邊及佳冬等地撤離三百三十四名遭洪水圍困的居民,撤離二十一人是誤傳。

鍾佳濱並強調,縣政府早上八時零五分就向中央請求支援,但直到晚間,未見中央派出機具到場,連增援的通話紀錄都沒有。

救災動員 軍方挨批遲緩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聲援說,受災最嚴重的屏東縣從前晚就向軍方請求支援,但截至昨日,救援裝備及人員仍未完全到位,批中央救災工作遲緩、延宕;發言人鄭文燦指出,屏東縣長曹啟鴻向黨秘書長吳乃仁反映,前晚八時就在縣級防災會議上請求軍方支援。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支援調度組的國防部官員表示,昨天上午八時二十分,屏東縣向八軍團申請五輛V-150救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上午十時五十分接到屏東縣傳真申請。

國 防部作戰計畫次長室次長王世塗中將指出,第八軍團昨上午八時二十分接到支援要求,救災部隊九時半抵達現場,發現V-150在水勢過深的狀況下沒辦法行駛, 與屏東縣政府協調後改派膠舟,並從台南縣工兵群調度而來,且於中午十二時二十分抵達,而下午二時,後續兵力膠舟十七艘及AAV-7兩棲突擊車四輛也陸續投 入災區救援。

記者觀察,根據現場狀況,軍方的救援車輛約在晚間進入林邊鄉投入救災工作。



台灣將在一個月內公佈財政穩定計劃
2009年08月07日07:38



灣行政院長劉兆玄週四表示﹐為抑制財政狀況的惡化﹐台灣將宣佈一項中期財政穩定計劃﹐並稱﹐在海峽兩岸經貿往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的情況下﹐台灣可以考慮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範圍。

劉兆玄在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的專訪時表示﹐財政部預計會在未來一個月內公佈上述計劃﹐最終目標是控制財政赤字﹐台灣已經計劃從明年開始削減每年的常規預算。

台灣行政院7月30日稱﹐2010年政府預算開支將減少3.8%﹐至新台幣1.74萬億元﹐預算收入將減少7.3%﹐至新台幣1.55萬億元﹐按此計算﹐意味著2010年台灣的預算赤字將為新台幣1,891億元。台灣政府早些時候預計的2009年預算赤字為新台幣1,247.8億元。

今年4月份﹐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 Poor's)將台灣的“AA-”評級的前景下調一檔﹐至負面。標準普爾表示﹐他們擔心未來兩三年台灣政府的財政狀況將會明顯惡化。今年年初﹐台灣政府曾斥資新台幣857億元向公眾發放消費券以刺激居民消費

由於該中期財政穩定計劃目前仍在制定過程中﹐劉兆玄不願透露該計劃的具體細節﹐

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

中国军队并非直接为人民服务,而是无所不在的共产党的工具

德语媒体 | 2009.08.04

德语媒体看中国军队

"直到今天,中国军队尽管冠有人民二字,但它并非直接为人民服务,而是无所不在的共产党的工具。所以其最高机构隶属于党的中央军委,而不是政府,军委主席是党和国家元首胡锦涛。"瑞士《新苏黎世报》这样向读者介绍中国军队后,把目光转向中国军队近年来的变化:

"最近,胡锦涛同时提升了好几名较为年轻的上将,他不仅想以此巩固自己的影响,看来也是有意识地加强军队最高领导层中海军和空军的分量。直 到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面向陆军,陆军保持的兵员数量很大,但装备差。由于陆军士兵薪饷很低,所以他们主要来自较为贫困的农民家庭。

今天夏天,人民解放军准备招收12万大学毕业生,先服役两年。由于许多大学毕业生因经济危机难以找到工作,这一计划来得正是时候。中国军队领导人显然看到,操纵高技术设备或进行国际行动需要受过更高教育的士兵。定期聘用的技术职业军官人数也将大幅上升。

今年年初公布的白皮书证实,现正进行的改革至少要使一部分军队配备更多的现代设备和电脑技术,使军队能更好更快地投入国内救灾任务。此外,因经济发 展而强大起来的中国领导人看来也愿意使部分海军、空军和陆军特种部队具备在中国大陆和海岸以外采取行动的能力,以便今后履行联合国使命时能起到更积极的作 用。

一些人士猜测,中国军队加强发展的目的也在于更有力地宣示自己在资源丰富的亚洲大陆架上有争议的领土要求,从长期来看,这也是为了在世界海洋上应对美国海军无可争议的主宰地位。但对于规模较小和装备不良的中国海军部队来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在中国建军节之际,德国《新德意志报》报道说,中美北京防务磋商会期间,中国要求两国军队"克服障碍,建立互信":

"中国政界和军事战略家强调中国军队的防卫特征,但美国及其在东亚和东南亚的盟国对此一再表示怀疑。中国认为,中美双方就象'两个中世纪的骑士,互相尊重,但双方都知道,对方是竞争对手'。

所以,如果双方在各自军事和战略目标上能建立积极互信关系的话,将有利于在军事高层建立稳定关系,海军和裁军问题的协商渠道也一样。此外,有人也主 张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世界上经济最强的国家不久在外交和安全政策规划部门的层面进行商谈。北京也反对朝鲜进行核试验,但中国领导人主张,为了防止朝鲜 半岛形势继续激化,应象俄罗斯和韩国一样保持与平壤通话的渠道。"

摘译:王羊

责编:石涛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中國挑戰美國制造業霸主地位

2009/08/03 16:05:49
中國政府的“製造業原教旨主義”

劉罡

中、美兩國的製造業近來可謂冰火兩重天。最新公佈的7月份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採購經理人指數和里昂證券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都顯示﹐中國製造業活動7月份繼續擴張。而美國製造業卻正在萎縮﹐從業人員不斷減少﹐在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之後﹐製造和出口都明顯下滑。


據美國經濟預測機構IHS/Global Insight預計,2015年之前中國將在實際工業增加值方面超過美國。 對於美中製造業的這種此消彼漲﹐美國國內有兩種看法。很多經濟學家認為﹐美國製造業的收縮是一個正常的經濟發展過程﹐強行逆轉這一進程﹐比如給製造業人工 “增肥”﹐會使美國經濟開倒車。但在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家Peter Morici等美國的“製造業原教旨主義者”看來﹐美國有必要全面加強從紡織品到輪胎等各個行業﹐因為不能讓美國成為一個“非製造社會”﹐否則會導致美國 文明的土崩瓦解。

要讓中國政府給這兩派觀點做一個評判﹐中南海無疑會支持前者而抨擊後者﹐因為正如美國經濟學家Nariman Behravesh所言﹐各國經濟總會經歷從農業到製造業再到服務業的發展過程。換句話說﹐美國製造業逐漸萎縮是美國經濟演進的自然結果﹐並不會削弱美國 經濟的總體實力。

然而中國政府支持的這一邏輯卻似乎並不合乎它自己的產業政策。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曾說﹐國有經濟對基礎性和支柱產業領域的 重要骨幹企業要保持較強控制力﹐這些產業包括裝備製造、汽車、電子信息、建築、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勘探設計、科技等九大行業。從李主任的的這一表態看 ﹐中國製造業但凡有點科技含量的行業﹐政府都要“保持較強控制力”﹐否則就會失去對國家經濟命脈的掌控﹐中國的社會主義就會改變顏色。如果我們對照一下 Peter Morici等美國“製造業原教旨主義者”的觀點﹐會發現國資委的產業政策其實也是一種製造業原教旨主義。因為李榮融與Peter Morici一樣﹐都認為製造業、甚至製造業的各個行業﹐其對於國民經濟的重要性是持久不變的。Morici說美國製造業削弱會導致美國文明土崩瓦解﹐而 在李榮融看來﹐政府對中國製造業的控制力減弱﹐會威脅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根基﹔Morici認為從紡織品到輪胎﹐美國製造業一個都不能丟﹐而在李榮融繪 就的控制圖上﹐鋼鐵行業這一傳統製造業的重要骨幹企業仍需繼續掌控在國家手中。

於是我們看到﹐由於政府對鋼鐵等行業的重點國有企業不肯放手﹐這些行業的“國退民進”﹐只能是民營企業去接手通化鋼鐵集團公司這樣被政府丟棄的包袱。其結果是﹐大量夕陽行業的所謂“重要骨幹企業”繼續躺在政府身上睡大覺﹐既不能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增加活力﹐又浪費著國家的政策和財力資源。中國之所以難以從經濟刺激政策中退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府要用大量資金來給“砸”在手裡的眾多夕陽產業、僵屍企業“催長”和“催生”。而那些被當作包袱甩出去的中小國有企業﹐則要麼將接手的民營企業拖垮﹐要麼成了引發社會騷動的亂源。

北京的“製造業原教旨主義者”們該醒醒了。

(本文作者劉罡是《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編輯兼專欄撰稿人。文中所述僅代表他個人觀點。)

本文內容歸道瓊斯公司所有,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

中國挑戰美國制造業霸主地位

2009年08月03日09:43



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可能會提前數年時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制造業國家。問題是,這個重要嗎?

以實際規模來衡量,這不重要。但如果規模是衡量每個國家行業相對健康的標準的話,那答案是肯定的。

任何逛過美國零售商店的人可能都會認為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商。但實際上,美國在這方面仍然遙遙領先。根據目前可獲得的最近數據,2007年美國佔全球制造業的比重為20%,高於中國的12%。

不過,這一差距正在迅速縮小。據美國經濟預測機構IHS/Global Insight預計,2015年之前中國將在實際工業增加值方面超過美國。以實際工業增加值為衡量標準,這可以避免累加漫長的生產過程中每個階段所創造價值從而出現的重復計算問題。

僅僅兩年前,Global Insight預計中國會在2020年之前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制造業國家。去年該機構又將這一時間提前到了2016年或2017年。

Global Insight首席經濟學家貝拉維什(Nariman Behravesh)表示,美國制造業近期陷入深度衰退,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提前數年實現趕超美國的目標。

美國制造業正在萎縮,裁減人員;在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之後,美國的制造和出口都明顯下滑。而中國制造業則保持了繼續增長。如果兩國制造商都保持興盛的話,那麼也沒有理由出現異議。但鑒於兩國之間巨額貿易逆差,以及圍繞著美國制造業何時復蘇以及能否復蘇到什麼程度的不確定性,中國的崛起已經成為了一個日益引發摩擦的問題。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盟上周六公布,7月份中國制造業活動繼續較上月增長。7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小幅走高至53.3,高於6月份的53.2以及5月份的53.1。

很多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制造業的收縮──不管是從就業規模還是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權重來說──都是一個正常的經濟發展過程,這個過程早在中國成為全球制造業強國之前就開始了。他們認為,美國制造業的收縮不管怎樣都會發生,而且實際上是一個健康的跡象,表明制造業並不需要規模很大才能有生產力,並且正在減少低技術含量工作,創造較高技術含量的工作崗位。

Global Insight的貝拉維什等人認為,中國的制造業崛起是個正常現象,甚至是一個健康的信號。他表示,正常情況下,各國經濟總會經歷從農業到制造業再到服務業的發展過程。他說,向制造業提供補貼,會使美國開倒車。

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浙江一個制衣廠內,工人們正在工作。
不過另外一派觀點認為,美國的下滑是不正常的,必須加以逆轉以保持美國的經濟實力。這派觀點有個拐彎抹角的名字──制造業原教旨主義者。他們認為,有必要對抗中國刺激低成本出口的政策,從紡織品到輪胎等各個行業全面出擊。

馬裡蘭大學經濟學家莫裡西(Peter Morici)說,那種認為我們能成為一個非制造社會的觀點是愚蠢的,是一種偽科學,會導致文明的土崩瓦解。

奧巴馬政府在這一“雷區”中謹慎行事。在上周為期兩天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雙方幾乎沒有討論中國嚴格控制的匯率政策,盡管這是很多美國生產商和工會工人非常關心的問題。他們說,中國低估了人民幣,為其出口商品帶來競爭優勢,因為在美國銷售的中國產品價格可以更低。中美對話是旨在加強兩國合作關系的一種新的機制。

代表美國制造商的美國工商業協會(U.S. Business and Industry Council)指責奧巴馬政府迎合中國。政府今年早些時候軟化了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當時它拒絕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簽。

美國全國制造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會長恩格勒(John Engler)說,他認為中國在2020年前不會超過美國。他說,中國可能會繼續以如此快的速度增長,也可能不會;中國對美國的挑戰其重要性取決於我們如何作出回應,比如實施鼓勵國內生產商擴張業務的稅收和投資政策。

該協會本身面臨著一個有關中國的微妙問題:很多實力雄厚的成員企業在華進行生產,它們迫切希望能避免貿易問題上的爭端;而為數眾多的小成員企業則常常公開批評中國。

即使是在削弱了的狀態下,制造業仍在美國經濟中佔有令人吃驚的巨大份額。制造業對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超過13%,比零售貿易、金融和醫療業都要高。在中國,制造業佔了GDP的34%。

盡管如此,對如今受到經濟低迷打擊的美國制造商將永遠無法復蘇的擔憂仍揮之不去。印第安納州家庭經營的鑄造廠Bremen Castings Inc.的總裁布朗(J.B. Brown)說,去年出現了令人鼓舞的趨勢,工作有望從中國返回到美國,但經濟低迷讓這種走勢停了下來。

他說,我看到很多人又開始打算到海外去生產,原因之一是即使是在衰退的深淵中,美國的成本仍在不斷上升。他說,舉例來講,今年他的工廠的電價比去年漲了17%,而且已經被警告說,明年有可能漲得更多。像這樣的鑄造廠要消耗大量的電來加熱金屬。

Timothy Aepp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