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蘋論: 台灣大選標誌大中華主義崩解(李怡)


蘋論: 
台灣大選標誌大中華主義崩解

台灣總統和國會選舉今天投票,在昨天行政院的記者會上,儘管包括陸委會主委的幾位講者都說投票結果還不知道,但其實他們和所有記者都知道,蔡英文當選已無懸念了。有人稱此為「變天」,或指是另一次政黨輪替。這雖是事實,但不足以說明這次選舉的意義。選舉結果,不僅總統實現政黨輪替,而且國民黨在國會都有可能慘敗,國民黨最樂觀估計所得席次,也少於民進黨最悲觀所得席次。也就是說,經前年底九合一選舉及這次大選後,國民黨第一次從中央到地方都成為少數派,淪為全台灣的在野黨。有人認為,經這次潰敗,十年二十年都無法翻身。

偉大民族必然向前看

本月初,國民黨發佈這次選舉的影片廣告,主打五年級生(即公元六十年代出生的族群),一開頭就問「我做錯了甚麼?」結尾還強調「我沒有做錯甚麼」,要求這五十多歲的一代投票給「堅信的價值與國家」。另一段電視廣告是「假如沒有了中華民國」,台灣會是甚麼樣子呢?說辭是:或被中共統一,或走向台獨而導致中共動武。

國民黨退居台灣後,在抗拒中共守護台灣,以及在建設、給人民有限自由、逐步開放民主、開放報禁黨禁等方面,成績不容置疑。但誠如邱吉爾在領導英國戰勝納粹、贏得「最偉大的英國人」稱號,卻隨即在大選落敗,他當時引用古希臘作家普魯塔克一句話:「對政治人物無情,是偉大民族的標誌。」成熟的政治、成熟的選民,對曾經給他們帶來好處的政治人物或政黨,都是無情的,因為偉大的民族一定不會抱着舊皇曆看世道,一定會向前看。而偉大的政治人物,也必然明白這一點,而不會數着過去的功勞叫選民不要忘本。
黨有功有過。國民黨做錯甚麼,今天不必細數。沒有中華民國,台灣也真的可能沒有今天。問題是,國民黨或許多台灣五十多歲人「堅信的價值與國家」,已不是年輕一代「堅信的價值與國家」了。

過去國民黨執政八年,總統馬英九最引以為重要政績的就是處理兩岸關係。經濟上以促進合作及開放陸客來台而創設兩岸和平氣氛,政治上以「九二共識」即不挑戰一個中國原則來降低兩岸的敵對。然而,台灣人對此並不感恩,反而累積不滿。從2008年馬英九以歷來最高得票當選總統並在國會佔多數席次的好景,民望一路下滑,以至今天任何立委候選人,都避免與馬英九沾邊而影響選情。

兩岸八年合作沒有促進台灣經濟發展。台灣經濟去年全年負成長,平均工資長期停留在22K。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經濟、住房、老人照顧、食品安全、兩岸關係等十大議題的關切,對兩岸關係的關切只有8.3%,排在倒數第四;在兩岸經濟發展中自認是受害者的多過受益者;認為應該強化與大陸經濟關係的佔16.22%,應強化同其他國家經濟關係的佔62.66%;目前台灣的大陸觀光客每年約400萬,相當香港的十分一。但台灣民調認為陸客太多的佔44.5%,認為剛剛好的佔33%。另外有67%的人擔心陸客太多會影響台灣的旅遊品質。

新世代和微權力興起

國民黨當局堅持兩岸關係須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所謂「九二共識」,中共的解釋就是一個中國的原則,國民黨的解釋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即兩岸都宣稱只有一個中國,但台灣的中國表述是中華民國,大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事實上,一個中國並非現實,各自表述只是自欺欺人、滿足兩岸政權的自我感覺而已。

民進黨的蔡英文對九二共識,故意採模糊態度,一方面不想刺激中共,另方面也看到台灣人特別年輕一代對一個中國說法的虛偽感到厭惡。蔡英文主張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就是現在的國號。但年輕一代在民主自由的社會長大,沒有經歷過戒嚴時期,他們自有意識開始,生活的國家就是台灣,台灣的獨立是天然的,是不證自明的。他們對蔡英文的「台灣就是中華民國」、模糊九二共識,都覺得毫無意義。

這次選舉的另一看點是新世代和微權力的紛紛興起。2012年有16個政黨410個候選人角逐立法院113個席次;今年16個政黨有6個消失了,但新增了19個政黨、共有29個政黨556人角逐113個立委席次。其中被認為是太陽花一代的「時代力量」極有可能取得5至9席,成為立法院中頗關鍵的少數。

雖已放棄光復大陸但仍然有大中華意識扭結的國民黨,這一次選舉結果將標誌着走向沒落;受獨立意識主導但昧於形勢故意模糊九二共識的民進黨,是當前台灣選民的主流選項。但新世代和微權力都不再有任何大中華的羈絆,這將會是台灣的未來,也是對香港的一個啟示。(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