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中国通们”为何沉默?
研究中国的德国学者为什么保持沉默?对此,马凯(Kai Strittmatter)写道:"向汉学家们提出这个问题:一个人说,他与现代中国没有关系,另一个解释说大学的官僚主义让他忙得几乎喘不过来气,第三 个回答说'没有人问我们',第四个人说他没兴趣被咄咄逼人的中国流亡团体所利用。"
该文接着写道:"这些理由各有其道理。但是,它们加在一起能解释如此广泛战线的沉默吗?波鸿大学汉学家罗哲海(Heiner Roetz)认为,'表态并不难'。他在星期三举办了关于刘晓波的讨论会,这是德国汉学界举办的唯一与之相关的公开活动。"
该文说:"对于孔子被中共作为守护圣徒利用,慕尼黑的教授叶翰(Hans van Ess)写过睿智而发人深省的文章。他说他有个印象,北京现在觉得'外国的汉学界理所当然是朋友',对于这种印象,汉学界本身也许不无责任。近年来德国的 中国学界有过表态,比如关于德国之声的中国报道的争论,或关于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的轰动事件,他们主要有一个目的:就是为理解中国政府做宣传,称其感到被 '误解'或者觉得'受了委屈'(德国汉学协会主席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2009年在法兰克福如是说)"
作者认为,汉学家兼经济学家何梦笔(Carsten Herrmann-Pillath)上周在《法兰克福汇报》的文章堪称典型。"他重复专业中国通的许多惯用语:提醒欧洲人尊重'文化差异','不要将片面 标准'加给别人;开放使中国"不再是极权大国"(原文注:25年来已经没有人还这样断言);少不了的告诫不能让对方'丢面子'(原文注:中国政府自己在实 践中还从未有所顾忌过)。在指出中国的进步时,何梦笔竟然有这样的论点:'要是会说汉语,看到在中国可以获得西方的思想之丰富,就几乎看不出与西方民主有 何差别。' 何梦笔领导法兰克福的"东西方文商研究中心"(East-West Centre for Business Studies und Cultural Science),四所中国大学都授予他终生客座教授职位。"
现实的好处
马凯采访了作家戴晴,这位"自1989年天安门大屠杀以来就在本国被禁止发表文章的中国作家",早就抱怨"西方汉学界的扭曲"。"正处于软禁中的她 在北京通过电话表示,她特别不理解那些'美化这个政权性质'的汉学家,那些人总是把良好的愿望加给北京,而这里充斥的常常是赤裸裸的权力。那些人不再将独 裁称为独裁,而是更喜欢美其名曰'威权政体'"。
戴晴认为,汉学家的沉默"是人的弱点而不是缺乏才智"。她说:"中国的影响在迅速增加,中国有钱。作为德国学者,讨这个政权喜欢,可以过好日子:研 究经费和荣誉博士头衔,这里多的是。""戴晴觉得,欧洲人应该当心:'中国的当权者想把自己的世界观加给别人,每多出一个献媚者, 他们就前进了一步。'"
作者指出,"……个别汉学家已经担心部分同行替这个政权服务,正如柏林的汉学家屈汉斯(Hans Kühner)所言:'这方面已经有了质变,德国汉学界有一大群正在走向依附。'他认为许多人在所有会在中国引起反感的问题上都'有规则地克制自己'。"
该文说,路德维希哈芬的汉学家约克•鲁道夫(Jörg Rudolph)相信,在有些同事那里是‘奴性与屈从’使然。“……鲁道夫感到,北京在自己国家的作为或许对德国人来说无所谓,‘但是,当他们现在如此嚣张地代表自己的利益,让所有人都听它的,那就很危险。”
摘编:林泉
责编:石涛
以上文字摘自或编译自其它媒体,不必然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