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劉黎兒︰馬江對日強硬 台灣沒好處;台灣強烈抗議日本宣傳台北故宮展品的海報缺了“國立”兩字的糾紛,在日本並沒引起輿論廣泛重視。


劉黎兒︰馬江對日強硬 台灣沒好處

故宮國寶赴日展出意外引發「國立」爭端,日台各有疏失。資料照片
 
 
故宮國寶赴日本展出,因海報等是否標示「國立故宮博物院」而引起馬江都出面抗議,甚至一度說出要撤展,到底真相如何?台灣全盤得失該怎麼算?在日本熟知台日關係的人士不約而同地認為故宮標示事件,日台各有疏失,半斤八兩,而不撤展才對台灣最有利,馬江嗆日,只是讓日本國民再度確認馬是反日總統而已。

日方不論主辦的東博及同列主辦的7大金主的日本媒體都有過失,因為台日開了一年多的會最大焦點就是名稱問題,最後決議要把「國立故宮博物院」當固有名詞標示,雖然東博起初也不願意冠上「國立」,而是日華懇(日華議員懇談會)施壓,東博才首肯,東博以為自己遵守合約就好,其他定位為「民間廠家」日本媒體原本東博就管不了,認為日本媒體自行宣傳或印製海報、門票等即使不守承諾,大概也沒那麼嚴重,東博的政治敏感度過低。

日方最差勁的就是這7大媒體,當初為了促成故宮寶物展,各社都是社長等高幹到台北懇求拜託,但原本日本媒體早在1964年想派駐中國而跟中國訂了報導協定,原本是交換記者及保障採訪自由等協定,但事實上是日本媒體片面遭中國束縛,事事不敢得罪中國,束縛力非常強,因此半世紀以來,日本各媒體報導台灣時,有「絕不使用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措詞」的默契,至今從未使用「台灣政府」、「中華民国」、「台灣國民」等字眼。此次日本媒體若無法做到冠「國立」應先坦承做不到,不能先把生米煮熟再說。開始就約定的稱呼怎能隨便更改呢!

7媒體這次是分工來主辦故宮展的,有的印海報、有的製作影片,有的印門票等,據東博表示,7媒體是一起達成協議要用「台北故宮博物院」稱呼;日夲媒體的藉口是援用過去辦北京故宮展時用「北京故宮」因此這次也援用慣例稱「台北故宮」;但北京故宮原本就沒有冠「國立」,自我介紹也是「北京故宮」,跟台灣故宮原冠有「國立」的情形不同,不成藉口,日本媒體非常狡猾,只想挑揀好的吃;而且現在標示問題鬧大了,除了共同通訊社外,7大媒體都沒報導,不報導自己的疏失也是日本媒體的毛病。

但台灣方面也有很大問題,首先這並非東博搞小動作,而是日本媒體搞了大動作,日本媒體印製的「台北故宮」海報早張貼數周了,故宮也知道,不覺得嚴重,連帶也影響東博不覺得嚴重,早就可以處理完畢的事,要拖到開箱、開幕前才來抗議,台灣放置數周沒處理本身就理虧。

其次這是兩院間的事,拖了數周沒抗議,一抗議馬江都跳出來,日本政界人士表示「宛如小孩間的事,大人出面來管,只是證明馬英九果然是超級反日無誤,徒增日本國民反感而已!」日方人士認為這莫非是賴清德事件的蝴蝶效應,馬江養案而伺機對日本搞強硬?

日方因為對故宮寶物的長年渴望,才願意在展示時冠上「國立」字眼,這也是有史以來,台灣首次在日本能堂堂用「國立」登場的機會,如果撤展日本媒體本身不報導,現在幾乎所有日本人都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最後只會知道台灣撤展而已,馬江對日強硬是趁機對國內的演出,終究對台灣沒好處!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world/2014/06/140621_japan_taiwan_museum.shtml

日本顯示解決故宮展品海報糾紛跡象

更新時間  2014年6月21日,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5:14
翠玉白菜
這次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展品在日本展出是去年10月16日簽署合同的。
台灣強烈抗議日本宣傳台北故宮展品的海報缺了“國立”兩字的糾紛,在日本並沒引起輿論廣泛重視。
到週六(6月21日)為止,主流傳媒只有《日本經濟新聞》和《西日本新聞》刊登了共同社發自台北的相關報導,此前朝日電視台週五深夜也簡要報導過。雅虎日本等少數非主流傳媒引用的則是一個叫做“The Page”的傳媒報導。
而對台灣對日發出必須在周日零點前撤換所有問題海報,否則將中止在日展出的通牒,預定6月24日起展出的東京國立博物館週六上午對BBC中文網記者說,“雙方正在磋商、調整,希望能來得及按時在24日展出”,他還不忘提醒記者關注這次展出,顯得頗具信心能解決糾紛。而記者周六在日本網絡上所見,東京和九州的兩個國立博物館海報都已改成在“神品至寶”​​的大字旁的紅色方塊裡簡單的“台北故宮”四個字。

萬眾注目的“菜”與“肉”

這次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展品在日本展出是去年10月16日簽署合同的,日方的主辦者是政府旗下的東京和九州國立博物館,而贊助機構、合作機構幾乎囊括所有主流傳媒。預定6月24日至9月15日在東京上野公園內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10月7日至11月30日預定在位於福岡縣太宰府市的九州國立博物館展出。
博物院海報
據台北故宮說,這次在東京展出的宣傳海報有兩種版本。圖為其中一種海報(圖片由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這一在日本原來定名為“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的展覽不僅是台北故宮展品首次在日展出,且更突破從不出門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也終於飄洋過海來到日本。“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分別是東京和九州展覽標榜的亮點,展期都只限在頭兩週。
為此,各地一些日本人不僅已提前購買了定價1600日元(約16美元)的門票,而且也已預購機票、車票等,準備捷足先登、一飽眼福,東京國立博物館最近也加強了海報等宣傳攻勢。

日本早設用辭措施

週六前,記者的確看到令台灣抗議的缺了“國立”字眼的海報,但日本對用不用“國立”兩字,以及今後如何平等區分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的問題卻早在8個月前已考慮。去年10月17日,作為這次展覽贊助的《讀賣新聞》和《產經新聞》分別在第21版面和16版面刊登“拒絕聲明”說,“有關故宮博物院展覽會的正式名稱記載是由東京國立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院、日華議員懇談會決定,有關台灣的報導本報編輯方針不變”。
另一個作為贊助的《朝日新聞》則在報導中說明,傳播、報導中用“台北·故宮博物院”和展覽的正式名稱用“國立故宮博物院”區分。
《朝日新聞》旗下的雜誌《AERA》編輯野島剛說,日媒對台北故宮展的特別說明背景是“因日本不承認台灣是國家這一規則下,日本有關台灣的報導必須採取用辭措施”。在日本出版了《兩個故宮博物院》一書的野島說,台北故宮的名稱過去已再三地出現在日本展出計劃的爭議中,這個問題本來最好由中台兩個故宮直接訂協議去解決,但現在麻煩反倒推給借展品的第三方,變成是中台雙方爭執“迂迴作戰”。

“中止展出只會兩害”

日本的中國研究所一名拒絕透露姓名的研究員也對BBC中文網記者說,“台北故宮30年前就有意在日本展出,日本人也都想看,但中國一直不同意。現在是台灣總統馬英九的政權與中國接近,中國才默許了。所以為了文化順利交流,本不應去計較細節以免節外生枝”。他說,稍微了解中台關係的日本人都知道台北故宮的藏品源自北京故宮,兩個故宮的問題實質是政治問題,日本不想也不必介入,日本的動機是基於人類文化交流”。
該名研究中台關係的研究員認為,“假如台灣一定要計較日本如何表現台北故宮的名稱,那8個月前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就該向台北報告日媒的聲明和說明,參與決策的日華議員懇談會與代表處也有來往頻密”。
他還指出,“8個月後馬英九政權才顯示剛獲悉局面且高調抗議,是讓自己騎虎難下。假如真的中止展出,不僅會背離原來日台文化交流的初衷,而且會傷害一般日本人對台灣的印象與感情”。
(責編:蕭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