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食品"毒害"婴儿/ 香港超級惡菌NDM-1

由印度傳入多個國家的超級惡菌NDM-1被公諸於世後,香港衛生署8月12日公佈了一例病例。該病人早在去年10月就已被證實染有NDM-1病菌,但香港方面直到10個月後才予以公佈。專家警告,這種末日細菌幾乎無藥可治,一旦進入血液更可奪命。

香 港衛生署在聲明中稱,患者是一名66歲印度男子,他於去年10月在公立醫院普通科門診求醫,其尿液樣本顯示帶有含NDM-1的大腸桿菌。但該男子服用了常 用於治療尿道炎的抗生素後已康復。但是衛生防護中心並沒有就為什麼10個月後才公佈結果做出解釋,也沒有交代病人家屬是否有相同病徵。

香 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柏良先生認為,末日細菌已殺入社區,可能在過去10個月悄然擴散到整個香港地區,並已傳入零星個案。香港衛生署正與英國衛生 部門瞭解情況,並呼籲市民做好個人衛生措施。有微生物學專家建議政府加強監察曾在印度、巴基斯坦和英國入住醫院的入境人士。

據醫學專家介紹,這種抗藥基因一旦依附在病菌上,會令病菌產生嚴重抗藥性,變得不可滅殺。它可依附不同的細菌,最常見的是大腸桿菌家族,可引致病人出現尿道炎;手術後感染惡菌更可引致血中毒或敗血症而致命,如果依附在其他細菌身上,無藥可醫的惡菌便會越來越多。

據 悉,這種末日細菌起源於印度和巴基斯坦,全球首宗個案於前年在一名瑞典病人身上被發現,該病人曾在印度新德里的醫院接受治療。細菌至今傳入最少七個國家, 其中美國有3宗,英國有50宗、加拿大有2宗,荷蘭及瑞典也有出現,當中不少病人曾在印度或巴基斯坦接受過整容或器官移植等手術。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記者海倫報道
----



新闻报道 | 2010.08.14

食品"毒害"婴儿,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

中国媒体曝出盛元奶粉含有性激素,导致婴儿性早熟丑闻之后,城市社会舆论再度掀起食品安全讨论。旅居德国慕尼黑的,熟悉中国食品卫生发展的专栏作家周勍提出新视角:

都是工业化惹得祸?

截止到发稿,中国卫生部对于媒体报道的盛元奶粉的真相,保持不置可否的态度,只是通过官方媒体承诺彻查此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官方答应彻查关涉儿童 健康的食品丑闻。上一次奶粉中掺有三聚氰胺一事,到底是谁最初动议此事,动机怎样,社会传播渠道是什么,迄今没有定论。在周勍看来:仅仅从行业道德和政治 社会监督的角度,已经无法解释涉及数万人的食品安全丑闻为什么一发再发。这位研究食品卫生问题的专栏作家对德国之声指出:

"整个工业化过程中,把人的口感,口味和人的饮食习惯都改变了。人就希望吃东西味道更重,成本更低;为什么会出现性早熟的问题,一个原因就是厂家给里面添加激素类的东西。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改变人的口感。会让奶喝起来更香,就是上瘾。激素让人上瘾,这是常识。"

靠政府靠不住?

为印证自己的看法,周勍特别举出德国食用奶的特点,那就是一旦开封,很容易变质变味。但在中国,因为滥加食品添加剂,因此奶制品保鲜程度很高,却丧 失了自然食品对人体的健康有益的特点。尽管中国卫生部和质检部门前不久也出台了食品添加剂管理方面的法规,试图遏制食品丑闻的泛滥。周勍却认为:依靠中国 官方来治理食品丑闻,实在不牢靠。他举出现实的实例说:

"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政府。这个不是说禁止不了。共产党要要禁,他禁不了什么?他要禁言论自由,哗哗就给禁了。和三鹿(事件时候)的政府运作,那是 一模一样,就是一个搪塞舆论,糊弄老百姓的一个手段。上海已经有三万儿童(受害),上海儿童有三百万,相当于百分之一。中国有多少儿童?其他地方你就更可 以想象了。这个事情出来以后,中国政府的答复是说:疑似,不确定。"

洋标签:免除责任与追求时尚并举

在食品卫生丑闻的处置上,中国各地乃至中央政府要面对的,还有一个责任认定和赔偿问题。三鹿奶粉因为掺入三聚氰胺,导致婴儿肾结石,至今各地要求赔 偿的案子不断,许多家长不但没有得到赔偿,反而因为得罪地方当局,不断受到刁难和压制。相比之下,此次婴儿奶粉导致性早熟事件披露之后,来自中国几个大城 市的报道称:地方有关公司和政府部门已经开始拒绝检查产品,以免参与承担责任,特别是参与承担赔偿责任。对此,中国卫生部在本周四给予确认。周勍指出:现 在企业和政府推卸责任的办法,是借助所谓"洋标签"。比如盛元奶粉就称自己的产品是符合欧盟食品卫生标准,云云。除了要证明自己可信而外,还有所谓积极促 销的作用:

"我有一次在一个小饭馆,脏得一塌糊涂。它上面贴了一张用毛笔写的一张破破烂烂的黄纸,上面:本饭馆经过什么行业认证。一个商品是商品的时候,它永 远是一个有限价值。当把一个商品引导成为时尚消费的时候,这个价钱就是天价。中国的资本,通过媒体,通过明星代言,来引导,把每一个产品都引导成不是商 品,而是时尚消费。"

作者:一通

责编:达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