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中国谋求地区霸权

美国不容中国谋求地区霸权

《世界报》8月27日发表日本前防卫大臣小池百合子的文章,高度评价美国国务卿克林顿不久前的亚洲之行。《明镜》周刊认为,中国鼓励创新,打造精品,力图成为高技术大国,但并非易事。

《世界报》的评论写道:“希拉莉•克林顿的亚洲之行,有一天会被看作亨利•基辛格1971年7月秘密访华以来,美国外交官对该地区的最重要访问。… 克林顿之行发出了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信号,即美国不愿容忍中国咄咄逼人的谋求地区霸权。”

评论说,希拉莉•克林顿反对中国外长杨洁篪关于南沙群岛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说法,建议建立一种机制,以便调解主权要求的冲突,提出要求的目前有中国、台湾、菲利宾、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文章指出:亚洲的普遍担心是,中国将其在南海水域日益增强的海军战斗力用于控制那里的航线,那里是世界上航海最繁忙的地方。因此,当克林顿后来亲自观看美韩在朝鲜半岛的海空联合演习,以此来强调美国对中国周围海洋的安全责任心时,得到积极的反应。在克林顿的访问期间,中断了40年之久的美国和印尼军队中最精锐部队之间的军事联系得以恢复。

评论最后写道:"中国必须证明,它在与邻国的主权争端上是能够达成和平协议的,否则,其'和平崛起'的宣称就不会让人信服。40年前,美国向毛的中国开放,让日本和整个亚洲为之震惊。而克林顿的访问作用相反:让中国震惊,但愿能让它在该地区的行为收敛些。"

创新的障碍

《明镜》周刊报道说,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二,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简单产品。迄今可以在国际上站住脚的商标,如海尔、联想和华为,还少而又少。

报道写道,中国的大学每年都培养出来许多毕业生,在国际科技刊物发表的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而专利的申请也"为数可观"。"可是,外国专家和商人说,开创性的革新十分稀有。常常只是对现有技术的细化和改善。"

《明镜》引用前欧盟商会主席约尔克伍特克(Joerg Wuttke)的话说,在中国的大学,巨额投入与少量产出之间还有着"巨大的不相称"。

文章指出,中国要成为精品的产地,还得解决许多问题,比如: "只有少数私营企业负担得起研发部门。经理们更感兴趣地是尽快获得利润,或者倾向于向新生产业投资。此外,银行给私营企业贷款仍旧犹豫不决。", "学校和高校鼓励学生创新不够。国家的科研机构太官僚主义,常常太腐败,无法与国际智库相比", "大学对1966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还记忆犹新",仍然受其后果影响。

文章还批评说,中国当局不是推动研究,而是简单地要求外国企业公开它们的专门技术,除非他们不想在中国投资。外国工厂主和商人虽然抱怨知识产权被盗,但也不愿撕破脸。

编译:林泉

责编:潇阳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