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蘋論2015年08月01日:孩子們 留住你們的青山; 幸有學生捍衞香港的自由和自主

蘋論:孩子們 留住你們的青山


一名高中生因為反課綱以自殺明志,這種心理壓力與道德虧欠不是任何一位教育部長所擔得起的,吳思華去職只是早晚的事。他現在還不走(或沒法走),已非戀棧或社會壓力不夠大的問題了,而是牽涉到複雜的政治因素。課綱微調的爭議讓統派與深藍全出來表態,這顯然讓民調滿意度僅有兩三成的馬英九很心安,馬怎麼可能會在此時此刻宣布撤回課綱?
課綱本身是個行政命令,即便這個行政命令因為行政部門在形成與發布的過程中,因為程序黑箱不透明、聘請核定的專家不夠多元有重大瑕疵,遭到高等行政法院宣判教育部敗訴,它依舊是個行政命令。除非透過立法院取得立法授權變更,或做出不同的立法院決議(讓課綱爭議變成行政立法兩院爭議),馬英九政府要執意硬幹,的確沒人奈何得了它。
由立法院召開臨時會來改變「課綱微調」政策,是現階段唯一可行的途徑。但別忘了,國民黨立委仍在立法院居過半多數,他們豈可能就課綱議題向學生舉白旗?君不見臨時會之議一出,朝野那套互綁法案討相罵本的手法又出現了?這種緩兵之計,不可能改變課綱微調的現狀。
真要改變課綱政策只有一條路,就是選民手中的選票。半年後,總統與立委選舉將合併舉行,新的立法院民意甚至將在明年2月走馬上任,在新課綱木已成舟,於今天正式上路的情況下,透過選出新的國會或執政者是改變課綱唯一可能的方式。
課綱不應該隨著執政者史觀不同而不斷變動,不過,馬政府這次橫柴入灶,以非專業人士硬修課綱的作法實在令人怵目驚心,所以我們認為有必要再經由一次公開審議的程序,甚至透過法律授權的方式,來完備課綱調整的內容。換句話說,要支持馬英九的現行課綱,或由重新再走一次公開聽證審議的課綱程序,明年初的選票可以做最後的裁奪。 

拉長戰線耗損戰力

面對一個高中生之死,馬英九除了冷冷一句「一切依法」外,別無其他,顯示他根本無意再回應學生訴求;在法律途徑已經窮盡(假處分被駁回),立法途徑也緩不濟急的情況,執政者將輕易地透過拉長戰線耗損光學生們的熱情與戰力,這殘酷的政治現實,是學生們即將面對的網羅。
孩子們,台灣的未來是你們的,來日方長,只要留住你們的青山,隨時都可以再重啟戰場,在未來持續綻放出屬於你們的火焰。

蘋論:
幸有學生捍衞香港的自由和自主

 香港大學全數10個學院院長罕有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為高等教育基石,「大學的所有事務均應貫徹秉承這些原則,尤其在最高決策層則更為關鍵」,聲明第二段筆鋒一轉,「不能縱容任何企圖擾亂大學正常運作的不文明行為」,又稱對擾亂校委會行為深感不安。
對同一聲明有不同反應。校委會主席梁智鴻「深深認同」各院長感受,對校委會遭擾亂深感不安。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強調學生窮盡所有表達方式,才會走到衝進會場這一步,「係個制度迫出嚟」。公民黨主席余若薇發表公開信,質疑10院長聲明指校委會會議秩序被擾亂,卻對任命副校問題損害大學正常運作不置一詞,聲明令學生受壓。袁國勇昨日辭校委會職,辭職信表示對「擾亂校委會會議秩序的行為」痛心,但記者會上又說學生單純,對他們要「公道些」。
大家都說維護院校自主和學術自由,學術自由何以如此重要?院校自主和學術自由又有何關係?「等埋首副」又是否違背院校自主?在維護院校自主和擾亂校委會秩序之間,我們要作怎樣取捨?

無自主即無學術自由

不久前,讀到94歲中國著名學者何兆武的訪問。他說他1956年到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職,當時歷史所的組織關係是屬於中宣部的,歷史所領導人都到中宣部接受命令。中宣部是宣傳機構,不是研究機構。研究機構的結論是研究的結果;宣傳機構的結論是研究的前提。比如蘇聯是不是修正主義?作學術研究可以有不同的結論,是、還不算是、不是,都可以是研究結論;但宣傳機構屬下的研究,蘇聯是修正主義已是結論,研究就只能是蘇聯修正主義的特點,它為甚麼及如何成為修正主義。對美國是不是帝國主義的研究也一樣。
宣傳又因政治環境的變化而不同,比如文革時講「把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學術研究就不能說可以「半途而廢」。但其後中共把文革定性為「一場浩劫」,研究就不能說「進行到底」啦。
文革後,歷史研究所儘管在組織關係上改掛在社會科學院,但在中共一黨專政下,一切學術研究也都是以黨的政治結論為前提,甚麼北大、清華的法律教授,講到香港普選就以國務院白皮書和人大8.31決定為前提,而不是以《基本法》的文本為依據。一黨專政之下,沒有學術,只有政治。
這就是院校自主和學術自由的關係。何兆武說,抗戰時期他在西南聯大上學的7年,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時刻。儘管戰時局勢動盪,面臨民族危亡,生活物質匱乏,但在學術自由的學習環境下,出了17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在中共建政後,學術機構和大專院校,在黨領導下沒有了自主,也就沒有學術自由,65年來出過甚麼傑出人才?有過甚麼學術成果?
擔任港大校委近9年的文灼非說,校委會過去一直尊重物色委員會推薦,校委會對之前兩名新副校長任命並無經過討論,校長馬斐森獲聘,校委會都一如以往毋須投票決定就通過任命。任命陳文敏則兩次投票並以「等埋首副」拖延,這不是應有程序,而是對程序和機制的踐踏。
原因顯然與去年左報瘋狂攻擊陳文敏有關。文灼非和大多數支持程序正義的人士,都認為有關任命問題須跟程序,不能因接受捐款事件及與政治組織有聯繫而影響人選。顯而易見這是梁振英以政治因素破壞港大的自主傳統。當以政治作為校委會處理校政的前提,黨領導對學術自由有何影響,看大陸院校的面貌就知道了。

倘學生對此不聞不問

許多正人君子出來批評學生衝擊校委會,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學生對於以政治介入院校自主的事不聞不問,港大和香港各大專院校會淪落到何種地步?當學術自由不保,香港人的其他自由還有保障嗎?當學生用了各種表達意見的方式而校委會仍置若罔聞,校委會多數仍堅持以一個荒誕可笑的理由去拜倒在強權的意志之下時,我們還忍心去譴責任何為香港人的自由而出頭的衝擊行動嗎?還是,我們其實應該慶幸香港有這樣的學生呢?他們為了大學的自主、為了學術自由以及為了整個社會不致被強權政治操控,甘冒被一些正人君子指責以至影響個人前途的風險,起而勇敢抗爭,這正是我們社會的微茫希望所在。當脆弱的大人先生們被左報一嚇就放棄原則,學生們衝進會場就軟倒,一次擾亂就辭職,我們難道不應該為香港有這樣的年輕人而驕傲嗎?
為社會而勇敢承擔的年輕人,請大人先生們不要在他們背後扔石頭,因為年輕人的保守等於敲響我們這個城市的喪鐘。(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