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天下:乞丐政府黃金十年/ 林全: 台灣總預算案凸顯財政困境

國庫空,2016恐成乞丐總統2013-09-04 天下雜誌 530期

.......
換言之,誰選上,誰將可能是中華民國近幾十年來最窮、做不了什麼事的乞丐總統。
根據預算書推估,明年底一年期以上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將高達五兆二一七二億,距離舉債破表的上限,只剩二七七一億。
以台灣過去十年年平均新增債務一八五三億推估,二○一六的預算就會編不出來。
睽違五年再度賣祖產
事實上,中央政府預算捉襟見肘的窘況,早已上演多年,只是每況愈下。
表面上,明年中央政府歲出一兆九四○七億,較前年成長一.七%。關係台灣未來的公共建設支出成長一成;為了支應十二年國教、技職教育等重大政策,教育科學與文化支出,也成長九十九億。
但其實,明年政府稅收比今年還不樂觀,為了軋平預算,行政院需出售總金額高達四四一億的兆豐金、合庫、中鋼等股票。這是台灣睽違五年,再一次得賣祖產度日。
更可怕的是,即使賣了祖產,明年中央政府入不敷出的赤字金額將達二○九九億,創十二年新高。
赤字年年的政府財政,讓台灣的體質變得愈來愈脆弱。
這種預算 沒人敢執政
過去台灣遭遇的重大天災,九二一地震、莫拉克風災特別預算都高達一千億。○八年金融海嘯,台灣花了兩千億發消費券、擴大公共建設,經濟成長率才勉強守住,沒有跌破負二%。
如今,政府舉債額度愈來愈逼近上限,「台灣再經不起任何一點風災、水災或全球經濟不景氣,」一位財稅學者警告。

脆弱財政早已影響政府各部門施政。八月二十二日行政院院會上,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舉科技預算為例,過去四年,主計處要求各部會分別以負五%、負六%、 ○%、負八%,編列預算。敲敲計算機,國科會如果乖乖照做,四年下來施政經費將減少近兩成:「這種預算,沒有一個人經營得下去。政府這樣每年嚇唬人,誰敢 做長遠的科技政策規劃。」
每一年,中研院院長、科技政委與國科會主委聯合求見總統,已成為固定戲碼。要求很卑微:預算不要負,只要零成長就好,但這已是令其他部會眼紅、不平的特別待遇。
資產活化 只是朝三暮四之計
令人憂心的是,這次中央政府總預算顯示,政府再度走回賣祖產籌錢的老路,迴避台灣租稅負擔率過低的真正問題。
台灣租稅佔GDP只有一二.八%,是世界最低的前幾名,遠比歐美、中國、韓國都要低。相對而言,台灣政府支出也遠比競爭鄰國都低。
經建會主委管中閔對外提出公股釋股活化、資產活化、資產證券化或有效運用特種基金等四方案,在財政學者眼中,並沒有解決真正問題,只會使情況更糟。
因為一旦把國營企業或高速公路等有益收入的資產活化、證券化,短期內雖然可以拿到一筆錢投資公共建設,但不論股票是賣給勞退基金或郵局,這些國營事業的盈餘或過路費等規費,未來就得付給勞退基金或郵局,而不再上繳國庫,長期政府的歲入一樣減少。效果跟賣祖產沒有任何差別。
「政府不該去動這種腦筋。還不如花時間解決稅收不足的問題,」一位財經學者說。
歷史顯示,過去二十三年,不分藍綠政治人物都該為「減稅救台灣」的謬誤財經政策負責。
數字顯示,再不面對稅收不足的問題,二○一六不論誰選上,在中華民國的歷史上,他(她)注定只是一位乞丐總統。(完整系列報導,請見最新出刊530期天下雜誌



林全/總預算案凸顯財政困境

◎林全/台大經濟系教授
台灣的財政赤字嚴重,已經是社會共識。但赤字到底嚴重到甚麼程度?或者何時或是否會出現失衡危機?往往眾說紛紜。我們從日前行政院通過的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內容,也許可以看出端倪。
這次通過的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入減少,歲出增加,財政赤字由今年的一七四三億元增加為二○九九億元。但更嚴重的是,實際的財政赤字並不只表面的二○九九億元,還應該包括政府釋股給政府代管的郵政儲金、勞退基金及勞保基金等三大基金,共計六二一億元的釋股收入。
這些釋股收入,等於自己賣股票給自己。這種預算編列方式,應該史無前例。姑不論其適法性如何,但已足以顯現國家財政惡化,開始邁入另一階段。
為什麼政府要釋股給三大基金,而不透過市場釋股。表面的理由是洽特定人釋股,可以避免衝擊股市。但洽特定人釋股的對象,可以是其他法人機構,為什麼要鎖定政府掌控的三大基金,這才是關鍵重點。
政府欲售不宜出售的持股
原因是政府釋出的股票,是台積電、中華電信、中鋼、兆豐金、合庫金與台肥等,都是策略性持股。政府在這些公司的持股足以影響公司經營權,甚至整體經濟安定。所以這些股票都是目前不宜出售的持股。
政府不宜出售的持股,如果非要出售,當然只好出售給自己掌控的三大基金。如此既可以取得出售收入,又可以避免經營權受影響。
這樣的安排看似巧妙,但卻凸顯幾個問題。首先,按照證券主管機關的規定,投資法人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應以投資為目的,不應介入公司董監事選舉。但目前 除了台積電,其他前述出售持股的公司,都是由公股掌控經營權。未來如果政府成為小股東,卻依賴三大基金持股在公司董監改選時維持公股經營權,則明顯不符合 現行規範。屆時主管機關要如何自處?
基金管理人面臨利益衝突
其次,三大基金的投資操作目標,應該是保障基金受益人的最大利益,而不是保障政府持續掌控所投資公司的經營權。因此就算是長期投資,也不能保證三大基金不會視外在因素,隨時有出脫持股以保障受益人利益的需要。故政府做為基金管理人,難免面臨利益衝突的質疑。
最後,政府預算編列已經到了不宜出售的持股,也要設法出售的地步,其山窮水盡的程度可想而知。會走到這步田地,其實和近年來政府支出大幅擴張,但稅收卻未相對成長有關。
下年度的總預算案雖然宣稱規模微幅成長,但總支出已高達一兆九四○七億元。與二○○八年開始執政時的歲出決算一兆六一七六億元相比,增加了三二三一億元。 但同一期間的稅課收入,則由二○○八年的一兆二四二九億元,到下年度稅課收入預算為一兆二七一三億元,僅增加二八四億元。稅課收入與支出差距惡化,約達每 年三千億元。
主計總處和財政部要在這樣的困境下編列預算,想必已是無計可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