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中国的现代化尚未完成"

媒体看中国 | 2010.11.30

"中国的现代化尚未完成"

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若没有社会的现代化和福利国家的支撑,中国的经济成就不可能持久。

德国《商报》11月29日发表前德国政府经济顾问、经济五贤人之一的贝尔特·吕鲁普的文章题为"中国的现代化尚未完成", 论述中国现代化的成果、问题与前景。

文章开头回顾说,三十年前,中国在毛的继任者邓小平领导下开始了"四个现代化","从此,越来越多的生产、商品分配和服务领域向市场经济的协调和决 策过程开放。198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排在第11位,位于阿根廷之后。三十年后,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国民经济实体。"

作者认为:"令人惊异的增长成就表明,民主的国家制度既不是经济现代化的前提,也不是其结果,市场经济的协调也可以在没有大范围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条 件下运行。因为,在大多数较大的企业中,依然是国家说了算。此外,中国证明市场经济原则是如何成功地用于贯彻民族的经济政策目标的,尤其是对外经济政策。 随着(中国)在世界市场的成功和货币储备的增长,其地缘政治的自我意识也在增强。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以失败告终,美国总统面子扫地便是一例。"


经济增长无法解决的问题

作者并不讳言中国现代化的缺陷,他写道:"但是,看看令人印象深刻的宏观经济数据的背后,就暴露出一系列通过经济增长本身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深受 农业影响的贫穷的西部省份与北部和东部的富裕省份之间存在着极大的贫富悬殊,导致强大的人口流动压力。这种压力要求10%的增长率,以便让失业能得到控 制。"

作者接着写道:"中国的贫困人口明显减少,粮食供给也已有了保障。但是,收入不平衡的现象增加了,因为低水平的就业者占就业人口的70%,他们的工 资增加地相对较少。农业人口的收入状况依然很不稳定,因为,在农村生活的人远远超过经营现有种植面积所需要的人口。持有农村户口的人,即使迁居城市并在那 里生活工作多年,仍然常常被城市提供的社会福利如医疗保险或社会救助排除在外。

"教育和科学制度还无法符合与与西方在科学和技术上平起平坐的要求。此外,还有一个危险,中国人在进入富裕之前就已经进入老龄。1979年起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后果是,人口结构在向很不利于增长的方式转移。"

作者最后明确地指出:"中国将不得不学会,若是没有社会的现代化以及福利国家的护持,工业化和整体经济的成就是不会持久的。或许也就会走向民权人士所要求的'第五个'现代化,即民主化。"

编译:林泉

责编:谢菲

(以上内容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不一定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