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9日 星期日

中國用福建配台灣: 郝明義致習近平:別將反服貿者都當敵人郝明義:服貿不能忘記國家安全-提醒馬總統看看對岸的策略


點擊圖片可瀏覽相關圖片
前國策顧問郝明義致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別將反對服貿協議者都當成敵人。圖:新頭殼資料庫
新頭殼newtalk2014.03.09 林朝億/台北報導

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郝明義今(9)日發表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公開信「在越走越近與越離越遠之間」。他呼籲,中國大陸應該主動對服貿協議釋出可以調整的彈 性與善意。他主動說,自己就是反對現在服貿協議版本的人之一;如果兩岸和平發展的好處,可以讓人確實感受到不只是為權者、貴者、大企業所享,而能讓台灣更 多基層民眾享受到,他相信越走越近的同時卻又越離越遠的現象,也就有機會改善。

以下是郝明義的公開信全文:

在越走越近與越離越遠之間- 給習近平主席有關兩岸服貿協議的公開信

習主席:

您好。

冒昧打擾。

因為兩岸服貿協議在我們立法院進入關鍵時刻,並且讀了您二月份對台灣來賓的致辭有感,所以寫信給您。

服貿協議卡著沒過,我們執政黨一直歸因於在野黨特定政治意識的對抗。

這種說法,模糊焦點,也偏離事實。服貿協議在台灣激起巨大的反對聲浪,源頭主要來自民間人士及團體。在野黨的論述與行動,事實上屢屢落後於民間,甚至可謂在民間壓力下被動而為。

民間反對的原因,光譜甚廣。我只是其中之一,所言不足代表全部。但也因為我一向積極尋求也促進兩岸的合作機會,甚至還曾全家在北京住過五年,所以如果連我這樣立場的人都要為反對這個版本的服貿協議而發聲,其中或許有些觀點可供參考。

台灣很多人,不是反對兩岸服貿協議,而是反對政府簽下了一份問題如此之多的兩岸服貿協議。我是其中之一。

我們看到的問題,其大者有五:

一, 黑箱作業
我們是個行政與立法相互制衡的民主社會。兩岸之間的協議是何等大事,政府卻一直不肯接受合乎憲政程序的立法或組織來監督。這次服貿協議更是連執政黨立委都全部蒙在鼓裡。完全破壞我們民主社會的價值觀與信念。

二, 罔顧國家安全
例子很多,且舉其一:中國大陸這次開放「建築和相關的工程服務」,看不到開放基礎工程的空隙;但是我們開放的卻是「土木工程的一般建築工作」,把公路開闢與營建、橋樑與隧道管理、電力及電信管線、天然氣、水庫、自來水等數十項基礎工程服務都開放。

三, 忽視不對等競爭
兩岸許多產業規模、體制及企業運作的方式都不相同。我們政府不但沒有幫我們爭取到起碼表面上的對等,還更加深了許多實質的不對等。舉其最重要的代表,就是 「跨境支付」。照目前這份服貿協議的內容,全中國大陸任何行業的批發、零售業者,都可以在大陸境內就跨境做台灣的生意,而台灣只有一種做零售的「郵購」業 者,才可以在台灣跨境接大陸的訂單。

四, 忽略社會衝擊
服貿協議裡,我們政府很多「重大輕小」的盲點,重視為大企業爭取西進中 國大陸的機會,卻輕忽台灣小行業、小公司與大陸不對等競爭的劣勢與風險。更有甚者,還為台灣一些弱勢者的工作製造一些新的額外不對等待遇。

五, 虛應故事的公聽會
事前把大家蒙在鼓裡談回來的東西,先是同意辦公聽會之後由立法院逐條審查,現在卻又堅持不能有任何修改,證明辦了幾個月的公聽會根本是虛應故事。何況,兩 岸簽署ECFA,本來就是彰現兩岸特別的關係,有別於WTO或一般國際貿易協定。我們政府平時主張兩岸並非國與國關係,但是到了就服貿協議要逐條審查而修 改的時候,他們卻又強調這有違「國際」談判慣例,堅持不能有任何修改。

我們政府怎麼會如此行事,有其原因。只是以我的立場,在給您的信中不便多言。想您可以理解。

說過以上的背景,今天寫信給您,有三事以陳,請參考:

一, 中國大陸不應因為台灣有人反對目前的服貿協議,就視之為敵人。

您在致辭時說了一段話,說您了解台灣的歷史和社會環境,知道台灣的人珍視「現行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希望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並且「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我們完全理解台灣同胞的心情」。

如上所言,我們許多人站出來監督政府在服貿協議上的問題,正是如此。大家之所以反對目前這個版本的服貿協議,主要在於無法坐視一個民選政府竟能如此罔顧民 意,又短視及懈怠至此;更不甘於自己的未來可能被少數政治人物的私心所綁架,所以不能不盡公民與納稅人應有的權利來鞭策他們。

然而,有一位台灣出版同業,在大陸長期耕耘,進出二十多年從沒有問題,最近要申請台胞證加簽參加會議,卻被簽證部門告知短期內不覺得他有去大陸的需要而婉拒。究其原因,我們無法不認為這是針對他去年服貿協議發言而來。

同樣的,我也接到提醒,說大陸有人因為我在服貿協議上的立場,已經把我歸類為台獨派。
我為之莞薾,也有感觸。

台獨,是中國大陸一直最敏感的議題。聽您最近的談話,也特別再次提到「兩岸雙方要鞏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基礎」之重要。

近五年來,誠如您所言,兩岸選擇了和平發展之路,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但也就在這兩岸達到最好的和平交流的同一時間,台灣選擇承認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的比例,卻也從 2008年的48.4%而高漲到2013年的57.5% 。

為什麼兩岸在越走越近的同時,卻有更多的台灣人選擇越離越遠?值得兩岸政府深思,非我所能竟言。

接下來,台灣民間各種監督服貿協議的聲音和行動,還會繼續。如果中國大陸政府更多涉及實際事務的官員,也能有像您對台灣的理解,知道這都是我們對台灣生活的價值觀與信念之堅持,那會是一件比較好的事情。

二, 服貿這麼簽,不只對台灣不利,對中國大陸也不利。

兩岸過去主要以砲彈來相互敵對,今天主要以銀彈來彼此較量。不論是以砲彈或銀彈,台灣都有資源較少的侷限。

過去兩岸砲彈相對的時候,很多人就說拿下一個廢墟的台灣有何用。同樣的,今天銀彈相爭的時代,一如上述分析,這個版本的服貿協議如此容易讓台灣被中國大陸 所淹沒,其實不但不利於台灣,也不利於大陸。如此被沒入中國大陸的台灣,將不過是一個相當於大陸三線省市的台灣,不如雞肋。

去年我寫過一篇文章,談到「台灣很小,大陸很大,雙方真要長久和平,需要透過實力的較勁來進行相互的合作。這裡的較勁,不是為了敵對,而是為了讓雙方彼此 知道對方的實力與價值。對台灣來說,只有較勁而沒有合作,會形成無謂的衝突;只有合作而沒有較勁,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倚賴而被淹沒。只有通過實力的較勁而 相互合作,中國大陸才會我們,需要我們。」

我也相信:中國大陸如果真正尊重一個「通過實力的較勁而相互合作」的台灣,那我們也可以提供中國大陸任何其他省市都無法提供的資源和動能。

中國大陸近來的經濟發展,確實在全球都發揮了千年一遇的作用和影響力。所以我還相信,如果照您所言,中國大陸「願意首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讓台灣公開、公平地參與發展,這千年一遇的機會還會有更不同的發展。

三, 中國大陸應該主動對服貿協議釋出可以調整的彈性與善意。

很多大陸官員一直在說,不明白為什麼對台灣讓利如此之多的協議,台灣人卻不領情。
這封信前述的說明,希望有助他們理解。

您二月的致辭裡,說了一句話:「讓廣大台灣同胞特別是基層民眾都能更多享受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的好處。」很感謝您特別提到對台灣「基層民眾」的注意,尤其當天的台灣賓客還都是一時權貴。

的確,這個版本的服貿協議對台灣廣大基層民眾的衝擊和影響,正是目前我們最在意的問題之一。

所以如果真為台灣著想的話,中國大陸政府不妨多耐心等待我們自己把問題釐清。

當然,如果中國大陸能主動表達願意調整的彈性,更好。

目前還有人一直催促的理由,是說台灣錯過這次服貿協議,可能會讓一些競爭國家在大陸搶佔先機。但是如果當真「兩岸一家親」,這個問題應該不難解決。

如果兩岸和平發展的好處,可以讓人確實感受到不只是為權者、貴者、大企業所享,而能讓台灣更多基層民眾享受到,我相信越走越近的同時卻又越離越遠的現象,也就有機會改善。

感謝撥冗閱讀此信。並祝

政安

郝明義 謹上

又及:去年七月,我們台灣的出版產業上下游,針對服貿協議做過一次完整的調查及公聽會報告。不論和我們政府還是民間其他各產業所做的相比,這一份都是比較完整的。在此也附上,並請參閱。http://savetaiwanreading.com/?p=121

【最新上線】郝明義:服貿不能忘記國家安全-提醒馬總統看看對岸的策略


兩岸服貿協議涉及的行業太多,其中涉及的知識也很多,一般人很難掌握重點。過去兩個月,我除了參加出版上下游的產業調查和公聽會之外,也花了些時間參與許多學者和其他產業的觀察與討論。
我一面體會這個協議對台灣可能產生的衝擊,一面想怎麼用最簡單、最容易讓一般人了解的角度,把我看到的和大家分享。
所以我開始寫一個系列,題目就叫<用常識來看服貿>。
第一篇題目定為 <服貿不能忘記國家安全>。仍然用寫給馬總統的公開信來表達。分析對岸怎麼設計他們的攻防策略,分析人家的做法,可以相對應檢查我們到底疏忽了什麼。
之後,每一篇針對一個細部、針對性的議題,來談我們如何重新面對,彌補這些問題。
馬總統:
聽 說您要和在野黨主席辯論兩岸服貿協議。我個人認為,在政府還沒就服貿協議違反民主程序的黑箱作業說明背景和經過之前;在政府還沒有因應社會要求而提出產 業、社會及國家安全衝擊報告之前,您就要自己上場,拿一個整體行政團隊都沒說清的政策來辯論,可能會模糊焦點,也難見效果。
服貿協議說來複雜,但還是可以從常識的角度來談幾件事情。知彼知己,我們不妨分析對岸在服貿協議上的策略和方法,再來比對一下自己。
首先是國家安全的議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說,談雙邊貿易協議,「商業利益不能凌駕國家利益之上」。對岸顯然很相信這件事情,劃了幾道紅線。

第一,情資**。他 們不只對涉及思想的出版絕不開放,任何服務和「信息」(資訊)相關,都嚴加看管。譬如,他們雖然開放「環境服務」,但註明「不包括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檢 查」。雖然開放電信的「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但只限「經營性電子商務網站」,並且是在福建省設立比例不超過 55%的合資企業。
相對於對岸的滴水不漏,我們政府對資訊及其背後的價值之漠視,令人驚奇。讓陸資來投資「地質、礦物及其他科學勘察服務」(可擁有多數股權)、「郵寄名單編輯服務」(可獨資),已被許多學者所批評。
在資訊及電信領域,和對岸對我們的諸多提防和限制比起來,我們既有和即將開放的項目,卻讓陸資參與入口網站經營、資訊處理、網站代管等項目,對台灣的通訊隱私、網路中立性造成嚴重威脅,民間責難尤多。
至於出版業上下游,不對等地開放了三個環節給對岸,危及言論自由的可能,您可以讀出版同業的調查採訪及公聽會報告,就不再多言。
第二,基礎工程。對 岸這次開放的主要是「建築和相關的工程服務」,看不到開放基礎工程的空隙。但是我們開放的卻是「土木工程的一般建築工作」,把公路開闢與營建、電力及電信 管線、天然氣、水庫、自來水等數十項基礎工程服務都開放給陸資參與。在公路運輸上,還明指要他們參與公路橋樑與隧道管理。
這些到底有沒有國家安全的疑慮,也不難用常識推論。
第三,關鍵民生產業。對岸也特別看管。台商如果是做多品牌的「農藥、農膜、化肥、糧食、植物油、食糖、棉花等商品」批發或零售,一旦店舖數超出三十家,就不能獨資。我們政府?沒有看到他們注意這方面。
工作方法上,對岸也至少有兩大重點。
一,「有關規定」。他們不只用是否准許你獨資,或合資的股權比例來管理你,很多行業還要求必須另按「有關規定辦理」。甚至,有這些要求也不明言。譬如印刷業在大陸要印刷書刊,就必須另有「書刊准印證」等特許。
相對而言,我們政府對陸資參與某些行業,目前卻一味迷信只要佔股比例不超過50%,就可以限制對方發揮不了作用。民間再三提醒「人頭股東」可能使這些門檻形同虛設,政府要有其他「規定」,也充耳不聞。
二,「試點」和「限地」。對岸即使很有優勢的行業,也毫不放鬆警戒,只先讓你「限地」經營。譬如,「港口裝卸、堆場業務」,限制在福建省。
我們政府?卻一開就把「港埠業」、 「船舶貨物裝卸承攬業」、「拖駁船業」等相關六個行業一古腦全開,也完全不考慮「試點」、「限地」的可能。
兩岸政策,事涉國家存亡。中國大陸幅員如此之大,資源如此之廣,擁有的產業優勢如此之多,對於給台灣的任何開放,卻謹慎從事,步步為營。我們幅員、資源、優勢都不足,一開放就打著自由市場的旗幟大開閘門,毫不防範沒頂之災的風險,至少以您身為中華民國總統,不應如此。
以上,是再一次提醒。

政安
郝明義 謹上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八月二十六日
*本文數位版發表於<獨立評論>@天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