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谷歌用戶做好“翻牆”打算
如果中國政府屏蔽谷歌的國際搜索網站﹐
中國商務部﹕谷歌決定不會影響中美關係
互動圖﹕谷歌中國路
投票﹕谷歌最終會退出中國嗎﹖
專題﹕谷歌在中國
維權人士Gmail紛遭入侵
北京稱管制措施符合國際慣例
【明報專 訊】Google聲稱因遭黑客襲擊可能撤離中國大陸後,內地維權人士昨日紛紛透露自己Gmail帳戶遭入侵,而所收發的郵件會被傳送至不明郵址。有維權律 師直言,「中國是世界上互聯網最不開放的地方」。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昨日強調,中國有關管理互聯網措施符合國際通行的做法。
記者昨日再將「六四事件」、「零八憲章」等敏感的政治字眼在谷歌(Google中國)搜尋,雖然網頁上能找到有關標題,但卻無法再搜尋到有關文章具體內容,情况跟前日差不多。
英文《中國日報》引述谷歌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發言人表示,高層決定關閉的在華業務僅僅是Google.cn,Gphone和Gmail不會受到影響,網民仍可繼續通過Google.com搜索中文內容。
電郵被轉發至不明地址
姜瑜昨日在記者會上並沒有正面回答中國政府對Google事件的看法,只表示「中國的互聯網是開放的,中國政府鼓勵互聯網的發展,努力為互聯網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她還說,中國的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黑客攻擊。對於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相關)要求中國解釋,她回應說「如果美方聯繫中方,我們將向美方重申這一立場。」
維 權律師滕彪則反駁,「這完全是赤裸裸的謊言,中國是世界上互聯網最不開放的地方。」他對本報說,他檢查自己電郵 (tengbiao89@gmail.com)設定,發現被人更改過,所有收到的郵件都已被轉發至另一個電郵 「tengbiao1989@gmail.com」,雖然名稱類似但並非他所有。此外,維權律師江天勇、維權人士胡佳的妻子曾金燕等人也表示,他們的電郵 被黑客動了手腳。
教授:削弱監督貪腐官員
而目 前正在台灣的六四學生領袖王丹說,他和民運友人的電郵過去也遭侵入,「所以我們平均每月換1次密碼」。他認為,如果Google退出中國大陸,會對中國政 府限制互聯網自由的作為產生一定壓力。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雅虎、Symantec及Adobe等公司昨日也聲稱自己受到黑客攻擊。
北 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認為,Google一旦離開,大陸互聯網就進入寒冬。屆時,大陸互聯網將會成為一個巨大的封閉的局域網,而未來在反腐、貧富分化、官 員特權等問題的監督亦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但北京大學教授賀衛方認為,「與其委屈求全,不如一走了之,Google作此決定不是壞事。」
明報記者報道
***
时事风云 | 2010.01.15
谷歌不是黑客攻击的唯一目标
米科·海伯尼(Mikko Hyppönen)是芬兰网络安全公司F-Secure研究部门的负责人。这位高高瘦瘦、绑着马尾辫、带着无框眼镜的首席研究员已经从事网络安全工作近 20年。海伯尼对谷歌事件的解释是这样的:"谷歌内部已被木马病毒感染。通常如果一个组织遭到了木马或病毒的袭击,这真的是运气很差--某个恶意程序在全 世界蔓延,然后碰巧就进入了某个组织的网络里面。但是此次事件不是运气差,这是一次有针对性的攻击。这个恶意程序很有可能只是寄到了谷歌内部的某个关键性 工作人员那里,其他什么地方都没去。而且这个恶意程序是在一封十分有针对性、十分确信的电子邮件里寄来的。"
记得在2007年时,德国政府就遭到过可能来自中国黑客的攻击,也和此次一样是通过十分有针对性的电子邮件夹带被感染了的附件寄出。一旦打开附件后,攻击者就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全部信息,包括电子邮件和硬盘中的文件。
还有所谓"幽灵网络"的发起者也采用过这种技术。这个"幽灵网络"在2009年4月时被发现,循迹来自中国,涉及约1200台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在 达赖喇嘛的办公地点、使馆、外交部还有驻中国记者的办公室。"幽灵网络"的发起者们可以完全掌握这些计算机,甚至能够在远程控制计算机的麦克风和网络摄像 开关。加拿大计算机专家纳特·维伦纽夫(Nart Villeneuve)曾在发现"幽灵网络"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维伦纽夫从技术上解释了间谍软件传播: "这是两件分开的,但事实上相互有联系的事件。像Adobe Acrobat, Word, Powerpoint, Zip等任何一个他们能染指的软件代码,都被安置了木马然后进入和控制服务器相连的系统,这通常会导致再次下载从而进一步感染。"
这种攻击的问题在于,很难把它归类为是入侵者。但专家仍然能够找出其踪迹:"如果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些攻击的话,事实上我们是可以证明所有这些针对不同目标的攻击,都是同一个来源。"
米科·海伯尼是一个谨慎的人。即便当一些踪迹表明攻击来自中国,他也并没有指控中国政府或是军队就是发起者。海伯尼只是列举了一些被攻击的目标,让 听者自己从中得出结论,"我们看到一些涉及军事领域的公司遭到攻击,政府、部委和使馆遭到攻击,还有最大的一个群体就是不同的活动人士,比如捍卫言论自由 权利的人士,或者一些支持西藏独立的非政府组织等。"
对于海伯尼来说,最近发生在谷歌的事件,或是2007年发生在德国政府的事件,都表明了一个十分古老的行业--间谍活动中的变化:"如今发生改变的 是,信息已经不再是物质的了。你不会再走007那样的路线,潜入某个组织内然后拷贝一些文件。如今,信息是资料。理论上你可以得到世界任何地方的资料。这 就是我们所看到,间谍活动变得数字化了。"
作者:Matthias von Hein/月洋
责编:乐然
中国 | 2010.01.15
香港公投倡议激怒北京官方
中国官方新华社本周五下午援引中国港澳办发言人的话,对所谓香港个别组织就香港未来政治制度发展,展开五区公投运动,表述严重的关注。香港 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郑宇硕对本台介绍了引起大陆官方警觉的这样公投运动的基本情况:"香港民主派的两个政党,公民党和选民联他们觉得要进行抗议,香港的民 主化停滞不前。所以他们就用这样一种方式,就是全香港分成五个地区性的选区,每一个选区有一个立法会的议员辞职,这样,整个香港就要进行一场选举。他就利 用这样一场选举,选民联的五个候选人用同一个政纲,要求真正的选举,反对还是维持功能组别。"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北京特别强调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没有规定"公投"制度
根据香港基本法,香港立法会选举一半议席由香港各个行业,按照行业组织提出候选人,然后认定。另外一半才是普选议席。这样的制度安排,在香港民主派 议员的眼里,被视为是对民主体制的嘲弄,因为按照所谓功能组别,香港民主党派无论在另外一半议席的选举中获得什么的压倒多数,都无法形成议会多数,来实质 性地影响香港政局。郑宇硕教授介绍上述发起公投的香港两个党议员的基本想法,他说:"这个倡议已经酝酿了三,四个月了,估计在这个月的二十七号,这五个立 法会的议员就进行实质性的辞职。根据选举法的规定,政府就需要在四个月内安排一个选举。估计应该在六月左右就要进行这个选举。"
新华社奉命发表的官方表态中,特别强调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没有规定"公投"制度。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无权创 制"公投"制度。据此,现在民主党派提出的倡议,就被北京官方视为是在悍然挑战基本法的行为。对此,本身就是香港民主活动家的郑宇硕教授尽管对公投前景并 不看好,但还是提出了辩驳:"他就是利用辞职,进行补选,变相地进行一场公投。你也可以说这是一场公民抗命的运动。主要就是大家觉得在目前的气氛底下,你 总要让全体选民跑出来表一个态,表示他们支持民主。一般的调查反映:不赞成公投的,达到百
分之五十;支持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八左右。所以要推动这个公投, 还得要花好大的力气。" 作者:一通 责编:乐然*****中国 | 2010.01.16
谷歌的举动应该让中国反思互联网政策
德国之声:有很多传言说,谷歌宣布考虑退出中国的决定是与美国政府协调过。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确在1月7日宴请了包括谷歌领导层在内的美国高科技公司管理高层,希望他们为推动互联网自由而努力。您是怎么看的?
安替:这个传言其实已经在Twitter上传了一个多月了。现在美国政府比较高调地支持谷歌作出这个决定,我觉得这是因为谷歌的这个决定也正好和美国政府的关于推动互联网自由的政策是一致的,我想希拉里宴请他们也的确有这个意思。
德国之声:谷歌可以说是全球互联网业的老大,它现在打出了底牌,说你们不让步我就走人。假如中国有关方面不让步,不在乎谷歌的留还是走,那么 以后会不会形成这个局面,那就是中国互联网管理机构会想,谷歌这么重量级的我都不在乎,那么对小的网站和个人网站更会肆无忌惮地想打压就打压,想封杀就封 杀?
安替:我要澄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是,谷歌中文和谷歌英文是两个东西,他们之间的衔接一直是非常有问题的,譬如google.com和gmail 的帐号,都没有办法登陆谷歌中文的服务。这次谷歌想退出的,是谷歌的中文部分,是谷歌2006年开始的谷歌中文业务。因为谷歌觉得,如果继续在中国按照这 样的潜规则去做事,可能会威胁到它的全球战略,比如与"不做恶"原则的冲突,反而会在更大程度上伤害它的经济利益。所以经过了这样的计算,它选择了退出中 国。但这不等于说它要关掉google.com和gmail。但是中国政府会不会做比较强烈的反应,比如作为惩罚去关掉它们,这就是我们还在观望的。我不 认为会到这个鱼死网破的地步,而是回到了2006年前的状态,我觉得这还不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特别大的灾难。
德国之声:那么可不可以说,谷歌在中国失败的是其试图进行中国本土化的努力?任何国外互联网企业,似乎都没有在中国本土化政策上有过很成功的先例。
安替:您说的很对,很多谷歌的专家都给出这样的评论,我也非常赞同。谷歌就是挑战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跟中国做事,得用妥协换得市场。谷歌在过 去四年里与全球市场相比在中国没有得到什么,它在中国搞特区,换得的是非常少的东西。但它终于说现在不想再这样继续下去了。这一例子告诉我们,这一不成文 的潜规则也许不是那么有效。比谷歌做得更妥协的是雅虎,但它在中国得到的市场份额也非常小。
德国之声:谷歌的这一行动会不会也给国外的其它大型企业竖立一个榜样,开一个风气,这些企业会效法谷歌,在中国做出了种种妥协仍难有作为后,就选择离开中国?
安替:几个互联网世界的巨头,不是都不在中国市场吗?例如Youtube,Twitter,Facebook这几个新近互联网贵族,不是都不在中国 市场吗?他们在世界上不是都活得满好的吗?中国人不都还是在用不同的方法去使用这些吗?谷歌当然是一个老大,它的作为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恰恰因为如此, 我觉得对于整个中国的投资环境来说,中国政府应该跟谷歌好好去商量一个妥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把事情闹到摧毁投资环境的地步。外交部发言人说的,"中 国互联网是开放的",我觉得应该改成:"中国的互联网应该是开放的!"我们应该把外交部发言人的话,当成是对未来的期许。
德国之声:我们看到,当中国政府在不只是政治领域与西方发生冲突和对抗时,因为经济崛起带来的实力的增强,态度越来越趋于强硬,谈判中妥协的 意愿越来越少。比如在互联网行业,它号称拥有3亿多网民。我们看看中国网民的结构,就会发现,中国互联网即使跟世界互联网脱轨,网民也继续能自得其乐,仍 然能使用QQ,能玩游戏,能种自己的虚拟菜园。普通网民好象也并不关心谷歌对信息自由的意义。这个会不会使中国政府产生这样的判断:没有你谷歌,我们中国 的互联网照样兴旺?
安替: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我不认为是中国政府在经济崛起后自己的谈判价码高了。以前,譬如中国在入世谈判上,还是由国家权力高层和精英主导。但现 在,中国已经成了世界上非常重要的经济体,在与世界全面接轨。中国现在不是一个谈判部门,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在面对国外的投资者。这样就造成了良莠不分的局 面,有些根本就不懂世界规则的人,在管理着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光互联网这一行业,就不是一个单位在管,而是有十几个单位在争抢着管,形成了一个老虎分食 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只要一个小的部门,出于一个小的利益,甚至它不考虑中国的利益,不考虑中国互联网的投资未来、经济未来和国际形象,它就会作出一个荒 唐的决定。譬如,连小小的作协,都可以欺负谷歌。
德国之声:也就是说,这次的谷歌冲突的背后,没有一个统一的、来自中国政治高层的意志?
安替:谷歌在发表这次声明之前的四年里,遭受了很多压力,而压力来自很多部门。只要你有利益,觉得你有利益去沾一把,有些部门就可以伸出它的手。但 是谷歌发明声明后,决策就要变得单一了。因为这的确是个重大的事情,会有比较高的部门去决策。我反而觉得,这个时候的决策能看出中国在比较长远的未来是怎 么对待国外公司,怎么对待互联网和投资环境。多个部门分食这块蛋糕的结果是,使得谷歌问题今天它变成了一个政治决定。这个声明当然是政治化了的一个决定。
德国之声:以谷歌事件为分水岭,中国互联网的管制会不会变得更严格?网民的自由会不会越来越被剥夺?
安替:如果你指的是2009年,我说会。2009年整个一年,几乎所有的能沾得上关系的部门,都开始染指互联网,几乎不可能在中国互联网谈什么创 业、成就和投资。但我觉得由谷歌事件来判断中国互联网的走向还为时尚早。我们需要等待谷歌事件将是以什么方式解决的。但是我想说,整个2009年,我们能 看到的是多部门在一个"政治正确"的去占领互联网舆论战场的政策的带领下,把互联网当成了一个可以分食的蛋糕,进行了一种扼杀式的作业。我期待谷歌事件能 给很多人一个警醒,做一些稍微改善互联网环境的事,对谷歌要善待一些。
德国之声:刚才谈的更多是从决策者的角度看问题。那么现在再回到中国网民构成这个话题:精英网民对网络自由的需要是非常强烈的,他们想自由使 用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等平台和工具。而普通网民似乎对这些工具以及这些工具带来的信息流通自由不是有很强烈的需求。即使这 些互联网工具被封杀,也不影响他们对互联网的消费。对这一现象,您是怎么看的?
安替:如果三亿网民,每个人都在乎Twitter被封,这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大部分人只关心QQ游戏是不是能继续玩。但是在2009年,这条底线, 即不要干涉普通网民的普通的互联网使用,已经被突破了。比如说著名的网络游戏魔兽争霸(Warcraft)因为管辖权的问题,在中国已经被封了,看美剧的 一些站点,都被封了。包括现在讨论动漫的QQ群组,都在面临灭顶之灾。这些已经牵扯到非精英的普通网民。在2009年,很多原来都不关心政治的人,例如游 戏玩家、动漫爱好者和美剧爱好者,他们谈的也是"河蟹",也是网络封锁。这对于统治者来说,这不是聪明的做法,它让大家都意识到了网络审查的存在。我觉得 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那就是:"最好"的审查,是让人意识不到的审查。但是2009年,已经让每个人都意识到河蟹和审查的存在了。
作者:潇阳
责编:达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