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紅色行動方案:紅色資本併吞台灣媒體也勢在必行?內地公安到香港執法將無法避免嗎?

牆外文摘:紅色行動方案

內地公安到香港執法將無法避免嗎?紅色資本併吞台灣媒體也勢在必行?
China Polizei Symbolbild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律政司長袁國強認為容許內地公安在港執法"無法避免",否則西九龍總站無法做到"一地兩檢"​​。《明報》發表文章《一地兩檢:別在港人傷口灑鹽》, 作者黎廣德認為,"即使從未看過《基本法》的香港人,都明白容許內地公安在港執法等同赤裸裸踐踏一國兩制" ,"容許內地公安在港境執法,必然要扭曲基本法"。
黎廣德說,此例一開,內地公安初期限於西九總站內執行內地法律,有了所謂"法律基礎"後日後擴權便順理成章--為了方便通關在紅磡直通車站和中港客運碼頭要執法,為了保護領導人安全在中環解放軍碼頭和中聯辦大樓要執法,以至內地政要經常到訪的央企寫字樓,都沒有限制公安執法的理由。"最終中港界線模煳,國際投資者視香港風險為中國風險,試問香港豈能保住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年輕人更不甘於被操控?
時評家李怡在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認為, 雨傘運動後,香港社會在某程度上陷入香港人不再相信自己的低潮。好像任何努力甚而犧牲,都無法挽救社會在中共國侵凌下沉淪。但部份年輕人不甘心,他們奮起求變,從參選求取選民給予他們信任中,尋求恢復自信。這是對社會敏銳、有政治觸覺的年輕人的自主表現。
李怡認為,本土化除了堅持本土優先之外,更重要的是不要事事向北望。"儘管我們都知道,中共掌控香港是政治現實,但去年傘運提出的命運自主、自己香港自己救,以及在港中球賽中市民與特府的兩極表現,都說明香港人的本土化就是不甘於被操控。更何況寄望一個專制政權明智無疑緣木求魚"。
紅色資本所向披靡?
台灣《蘋果日報》發表論《紅色資本亂並台灣媒體》,作者戴瑜慧認為,中國DMG集團的東森電視收購案,涉及的資本家從黃面孔的台灣資本家,換成白皮膚的美國紐約客Dan Mintz ,此舉顯示中國的海外媒體擴張新的策略。
文章認為,由於資本無形無色,不管是短期套利還是為了政治目的前來,都不利台灣媒體文化產業的長久發展,更造成台灣媒體產業的日趨惡化。東森電視購併案是重要機會,只有讓台灣社會重新檢視現行法規,以及對資本無能檢視的行政當局,反思該如何讓人民對媒體產業的發展重新取得發言權,才能製止這些年來媒體在各色各大資本之間反覆轉手的亂象。
Jack Ma / Ma Yun Auftritt beim WEF in Davos 23.01.2015
馬雲
更多媒體將成中共宣傳工具?
台灣《自由時報》也發表社論,評論東森收購案。社論說,中國黨政軍勢力對台灣媒體有興趣,只要把東森與六億美元放在天平的兩方,市場上多認為是天價,並不是在商言商。但問題是,台灣社會同意讓號稱亞洲最大的華文頻道網,成為專制中國的宣傳工具?對台灣其他國內頻道形成不對稱競爭?進而衝擊整體言論自由的視聽環境?甚至造成台灣生活方式與內容的改變嗎?
社論說,媒體絕對是敏感產業,加以這些年受到政府不當政策影響,台灣的媒體環境日益沉淪,給與外力可乘之機,也新生更多挑戰;這樁中資買賣東森電視疑案,可以視為是治理失能的產物,業界這麼多的繪聲繪影,全是空穴來風?
馬雲背後的錢權關係
台灣傳播學者羅世宏在香港《端傳媒》發表評論《這些年,台灣人怎麼看馬雲?》認為,相對於外媒和陸媒,除了立場鮮明的《自由時報》之外,台媒通常對馬雲和阿里巴巴的報導基調是揄揚多於貶抑,負面的批評報導更是相當少見。
羅世宏說,若沒有中國大陸這樣特殊的錢權恩​​寵體系當作靠山,沒有政治權力幫忙開道,馬雲和阿里巴巴不可能有今天,而馬雲已經如何、未來又將如何知恩圖報呢?可惜的是,關於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集團,台灣媒體或許不會太熱衷於揭露或探討更多像這樣的真實狀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