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 2010.06.30
中国推特政治:反对威权的抗争
在年会6月29日的讨论中,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学者 吴强作了题为"中国推特政治的共时性"发言。所谓"推特政治",吴强解释说:"主要是自08年以来,中国推特用户所发展出来的一个反威权的文化,以及在这 种反威权文化支撑下的抗争行动,汇总起来成为一种抗争政治。这也可以叫做推特政治,或推特民主。"
推特政治的影响力
吴强认为,在中国被封锁的推特形成了一个互联网审查之外的政治空间,并出现了一些"推特异议人士"。根据不同的调查,中国推特用户大概在10万至 20万之间,其中活跃用户约在2万至5万之间。与中国四亿网民相比,这一数字显得十分微小。尽管如此,吴强仍认为,推特政治对主流社会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力:
"在推特的活跃用户当中,某种意义上讲,聚集了中国目前大部分的政治活跃人士。包括各行各业,比如说媒体,还有专门从事社会运动的,海外的异见人 士、民主活动家,还有国内对现行政治体制有独立见解的人。推特能够聚集起这样一些运动领袖、舆论领袖、异见领袖,通过这些人以及他们言论的传播,影响到中 国其它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
吴强还介绍了推特政治"共时性"的含义,即通过发表推特信息,把抗争现场与网上讨论现场共时地联络起来。同样是推特用户的艺术家艾未未不久前在接受 中山大学教授艾晓明采访时,也谈到了这一点。今年2月,艾未未等多名艺术家为抗议强拆艺术家区在长安街游行,并即时通过推特传播游行的信息。艾未未在艾晓 明采访中表示,"当然我推特一发,很多媒体记者都能看到。我觉得,这就成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个游行。我拍摄像和发推特;这个事也就算完成了。我们不通知一 家媒体,因为我觉得我们本身就是媒体;我们本身就是发声,我们本身就是传播。所以这个本身已经完全化解了过去的一种结构体系,我觉得漂亮也是漂亮在这 儿。"
吴强表示,在欧美主要作为社交网站的推特,在中国、伊朗、摩尔多瓦等不够民主的国家,恰恰因为封锁而成为自由的政治空间,这是一种独特的现象。
年会的与会者主要是长期关注和研究互联网的人士。中国知名博客作者安替也是其中之一,在有关推特政治的讨论环节中,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指出在公 民社会2.0的时代,官方审查也同样进入2.0时代,尽管在技术上可能滞后,但仍值得关注。
学术讨论的自由
安替表示,这次年会上所体现出的学术自由令他感到喜悦:
"很不容易。前七届互联网研究年会都是在中国大陆之外。第八届是在大陆举行。虽然会议大部分是用英文进行,但讨论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敏感的题目。我 觉得至少表现出一个学术的底线,那就是学术并没有禁忌。这次年会提交的论文并没有曾经担心的自我审查,那种导致学术研究变质的情况。年会至少表现的还是一 个相当有自由度的讨论。这很难得。虽然可能有一些语言上的自我保护,但讨论的还都是真问题。"
在30日的讨论中同样有一些敏感的题目,比如北京大学方可成“中国互联网表达自由的法治现状研究”。他在发言中谈到福建三名网民因言论获罪的事件。 《中国防火长城——互联网审查的法律经济学》一书的作者赵克诚也作了发言。赵克锋编著的这本书中提到中国互联网审查的法律依据、所涉及的国际公约、所采取 的技术手段等问题。
作者:苗子
责编:石涛
*****
媒体看中国 | 2010.06.30
基督教在中国:面临压力仍急速发展
2001年至2007年在北京任福音新教社区主教,2007年起在北京神学院任教的德国福音新教神学家格罗尔德•海因克(Gerold Heinke)在《新苏黎世报》上发表文章说,中国基督教教徒人数的急剧增加说明基督教在中国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兴旺发展。文章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推动这一 发展趋势的原因:
"首先,作为意识形态基础的毛主义在中国已经过时,而基督教信仰超越家庭,具有万众一心的集体精神。中国社会十分以家庭为中心,但经济发展迫使千百 万农民充当农民工在中心城市打工,打破了家庭结构,教会社区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替代家庭的生活方式。
第二,中国的基督教社区以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方式提供精神解脱。例如教会集体为病人进行祷告,按照新约全书的方式把手放在病人额头上给予祝福或者通过 教会社区关心帮助那些往往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病人。
中国基督教社区增长的第三个原因是人们追求理想方向、与神的精神相遇,也追求人生的意义。在这方面,基督教社区也可以为中国当今社会提供与众不同的 内容。中国的传统宗教中,老年男子说了算,而在基督教社区,70%新入教的教徒是妇女,妇女可以在基督教组织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在中国加入基督教仍有“麻烦”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文章观察了中国官方"三自"爱国教会之外的家庭教会,发现"即使巨大压力和迫害也不能迫使这些独立教会融入官方机构,它们或多或少受到压迫,但是仍 然在地下活动,传播福音。"文章说,"在中国成为基督教徒仍然有风险":
"四世纪末,基督教就成了罗马帝国的国教。与欧洲不同,基督教在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社会权力结构的一部分。中国人成为基督徒总是意味着成为少数群 体,会给日常生活增加麻烦,他们不得不忍受迫害。在中国,成为基督徒也是逆潮流而行。但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基督徒才富有活力:因为只有活鱼才能逆流而 上。
中国的基督教社区只拥有最小量的教会房屋和教会组织,他们是'没有教堂的教会'。家庭教会运动在自己成员的家中聚会。甚至官方承认的'三自运动'也 没有足够的教堂,以适应教会不断扩大的需求。中国的教会就象其使用的称呼一样,更多是一场信众的'运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会。'运动'这个概念表明 基督教在中国仍然有很大的活力,教会在继续壮大。"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编译:王羊
责编:石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