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就算中國人民不愛我:天安門 "啟蒙的藝術"展覽

新聞報導 | 2011.04.01
“我相信中國人民的理智,就算他們不愛我。”
作家史蒂曼(Tilman Spengler)


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已經開始了對中國為期三天訪問。但隨行的代表團中卻少了一個人。他就是德國漢學家史蒂曼(Tilman Spengler),中國政府已經發表明確立場表示拒絕史蒂曼入境。原因是“他不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


中國之行本早有安排


史蒂曼是一名作家兼記者。先後在海德堡、台北、慕尼黑學習漢學。曾撰寫《列寧的大腦》(Lenins Hirn)、《北京畫家》(Der Maler von Peking)以及一系列與中國有關的文學作品。作為德國筆會(PEN Zentrum)的成員,史蒂曼於2010年11月代表該筆會在向獄中服刑的中國作家劉曉波頒發該會當年的赫爾曼-凱斯滕獎(Hermann- Kesten-Medaille)時致頒獎辭。

史蒂曼向德國之聲透露,他的此次中國行早在5、6年前,時任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訪問中國的時候就初步定下來了。整體行程安排是基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將於2011年3月竣工。當時中國方面非常高興德國願意在新館開放之際組織一次以德國古典藝術為主題的展覽。

這次展覽也就是即將在新落成的中國國家博物館中開始舉辦的"啟蒙的藝術"展覽。史蒂曼於兩三年前獲邀組織與此次展覽有關的論壇活動,並參加開幕儀式。史蒂曼於近日向中國政府駐慕尼黑領館遞交了簽證申請。得到的答復是他"出於技術原因"無法前往中國。史蒂曼認為,這是"中國人所講的留'面子'的問題"。給他透露這個消息的是一位非常友好的中國駐慕尼黑領事館工作人員。 "可能他只是一個小官員,也沒有什麼辦法。他當時非常友好地沖我微笑,說他對此非常抱歉,但不能告訴我為什麼我被拒簽。只是跟我說是計算機的問題。"

德國政界全力調解

隨後史蒂曼向德國外交部反映了這個問題。包括德國駐華大使、前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以及德國總統在內的政治高層人物開始與中國政府就此展開交涉,但是中國外交部對此保持了強硬的態度。史蒂曼本來應該是跟隨主辦'啟蒙藝術'展的基金會代表團飛往中國。德國政府得知他被拒籤的消息後,外長韋斯特韋勒隨即邀請史蒂曼加入的隨行代表團。他指出,按照外交慣例來說,如果一位部長將訪問某國,他有權挑選隨行的代表團成員。但是中國政府這次明確要求韋斯特韋勒不能帶史蒂曼訪問中國。

史蒂曼感覺有些冤枉

史蒂曼曾經是施羅德政府的中國問題專家,也為其他多名德國政要寫過許多講演稿。而這次他為劉曉波獲獎所寫的講演稿,成為了他不能入境中國的原因。對這一點他本人表示非常清楚,但是同時也感覺有些"冤枉"。 "我清楚地知道,我在許多場合,包括在與德國之聲有關的討論中,對一些批評和抗議提出了質疑。因為我對一些事物的前因後果的看法不同。我在知道了這個消息的時候感到很震驚,因為像我這樣在德國輿論界經常為中國政府一些富有爭議的立場辯護的人卻成為了被攻擊的目標。"

對於中國政府提出的他"不是中國人民的朋友"的說法,史蒂曼認為這"與中國文學水平不相吻合"。因為"這是一種回歸到戰壕思想的語言表達方式,但是在今天的文明社會,這樣的說法顯然非常獨特。"

身居德國的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認為這是一件"相當嚴重的事情"。因為"中國政府不僅把它禁止言論自由的尺度放在自己國家裡面,來限制人民的權利。現在這個尺度甚至已經跨越了國境。

廖天琪表示:"中國政府應該心理明白Spengler先生不是中國政府的朋友,因為他不是中國政府的朋友,並不表示他不是中國人民的朋友。我認為他對中國發表的一些文章,包括他在媒體裡面發表的一些對中國的看法是相當公正,而且持平的。"

與中國的距離

史蒂曼曾經說過,為了能更好的理解中國,他時刻注意與中國保持一定的距離。特別是在寫作的時候,他更願意在德國,並將此過程稱為"把他的中國印象帶入到他的真空世界裡"。

中國政府此次如此堅決地反對他到訪中國徹底地"保障"了史蒂曼與中國的這種距離。但是他仍然比較樂觀,不認為這種禁令會維持太久,因為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被中國政府拒絕入境。史蒂曼於中國領導人林彪1971年墜機後兩年發表了一份關於中國軍事政治的研究報告。其中兩次出現當時的中國政治敏感詞"林彪"。因此,他在之後的3年時間裡無法入境中國。

史蒂曼認為中國政府的寬容度與上世紀70年代末相比已經有所提高。 "但是許多人確實覺得中國現在的做法讓人想起了中國20年前的情形,也就是89天安門學生運動後的那段時間。" 如果中國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在政治上確實有向自由化方向發展的話,那現在發生的許多事情顯然是一種舊思想的反彈。儘管如此,史蒂曼仍然持樂觀態度。相信自己不久後將又能踏上中國的疆土。他說:"我相信中國人民的理智,就算他們不愛我。"

作者:任琛


****
北京天安門廣場邊側剛剛重新開放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將舉辦為期一年的"啟蒙的藝術"展覽。但是在這個20多年前,中國大學生抗議運動遭到血腥鎮壓的地方,能否展開關於啟蒙運動價值的對話?


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Bildunterschrift: 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

沒有什麼地方能比天安門廣場更能讓人感受到中國一黨專政的威力。在眾多的參觀者中,人們能夠看到許多警察、武警以及身穿便衣的安全人員。雄偉的國家博物館斜對面,掛著建國元首毛澤東的畫像。畫像的前面是長安街,也是1989年坦克以及軍隊對人民展開武力鎮壓的地方。

而就是在這個廣場上,德國柏林、慕尼黑以及德累斯頓的多家藝術館將在接下來一年的時間裡,展示450件歐洲啟蒙時期的藝術作品,讓參觀者能夠親身體驗這一文化底蘊十足的歷史時期。歐洲這一確定自由以及人權價值觀的時代。

儘管如此,主辦方負責人還是強調了,這次展覽不具任何鮮明的政治色彩。德國德累斯頓國家藝術博物館館長羅特(Martin Roth)表示:"藝術有兩個、三個、甚至四個層面。一個話題不應該太具招牌性質,停留在外表。人們應該深入到這個話題中去。這也是我們此次展覽想做的嘗試,希望人們了解到啟蒙時期方方面面的內容。我不認為所有的參觀者都能理解這個展覽的內容,在德國也是一樣。人們應該對這個話題感興趣,但也可以只是來看看的好看的畫兒。"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Bildunterschrift: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啟蒙的藝術"展覽一角

啟蒙的核心概念不被提及

但是啟蒙運動遠遠不止是一些好看的繪畫。此次藝術展通過9大題目展示啟蒙運動的內容,其中包括對歷史的新興趣,18世紀產生的現代科學研究以及現代自由輿論社會的形成,後者也是歐洲言論自由以及文多元化的基礎。主辦方希望能夠以此啟發人們展開討論。但是中國最著名的藝術家,艾未未認為現在這種可能性很低。 "一方面在300年前,17、8世紀。歐洲人已經完成的一些非常了不起的價值觀。知道今天中國仍然不敢正視。不敢面對,但作為一個油畫展覽,他們覺得是可以的。但是關於這方面的討論是不允許的。這是一個非常幽默的事情。"

過去幾年,中國公眾輿論的討論空間越來越小。有越來越多的話題變為禁忌話題。一些批評性討論的空間在過去30年中還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狹窄。哲學家、啟蒙學者徐友漁說:"這些價值還是需要肯定,就像歐洲啟蒙運動一樣。我們必須搞清楚人之所以為人這點。啟蒙有各種各樣的定義,我最喜歡的定義就是康德(Immanuel Kant)的定義。就是把人自己加給自己不(願)承受的狀況,要擺脫這個狀況。從康德的定義我引證出,在中國的條件下,有一個定義,啟蒙就是要恢復和捍衛人權。"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Bildunterschrift: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啟蒙的藝術"展覽一角

藝術展中展示的藝術

但是作為此次展覽的主辦方之一,中國國家博物館不會容忍人們對啟蒙運動產生的基本價值觀展開討論。該館的中文官方網站中,沒有將啟蒙運動崇尚自由的一面作為主要內容,而是更樂於將歐洲啟蒙時期的陰暗面公佈於眾:比方說也曾讓中國飽受摧殘的殖民地政策。

中國國家博物館想把啟蒙運動哪方面的內容作為主題?這個問題似乎已經得到了無言的解答:數週前,博物館北門入口處矗立著一尊巨大的孔夫子雕像。這個最具中國色彩的哲學家不僅僅提倡人們應該重新挖掘自身文化根基。他也是中國政府提倡個人應該服從國家思想中的代表性人物。

作者:Ruth Kirchner / 編譯:任琛

責編:洪沙

新闻报道 | 2011.04.01

天安门广场旁边的启蒙

北京天安门广场边侧刚刚重新开放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举办为期一年的"启蒙的艺术"展览。但是在这个20多年前,中国大学生抗议运动遭到血腥镇压的地方,能否展开关于启蒙运动价值的对话?

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Bildunterschrift: 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天安门广场更能让人感受到中国一党专政的威力。在众多的参观者中,人们能够看到许多警察、武警以及身穿便衣的安全人员。雄伟的国家博物馆斜对面,挂着建国元首毛泽东的画像。画像的前面是长安街,也是1989年坦克以及军队对人民展开武力镇压的地方。

而就是在这个广场上,德国柏林、慕尼黑以及德累斯顿的多家艺术馆将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展示450件欧洲启蒙时期的艺术作品,让参观者能够亲身体验这一文化底蕴十足的历史时期。欧洲这一确定自由以及人权价值观的时代。

尽管如此,主办方负责人还是强调了,这次展览不具任何鲜明的政治色彩。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博物馆馆长罗特(Martin Roth)表示:"艺术有两个、三个、甚至四个层面。一个话题不应该太具招牌性质,停留在外表。人们应该深入到这个话题中去。这也是我们此次展览想做的尝 试,希望人们了解到启蒙时期方方面面的内容。我不认为所有的参观者都能理解这个展览的内容,在德国也是一样。人们应该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但也可以只是来看 看的好看的画儿。"

中国国家博物馆内Bildunterschrift: 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启蒙的艺术"展览一角

启蒙的核心概念不被提及

但是启蒙运动远远不止是一些好看的绘画。此次艺术展通过9大题目展示启蒙运动的内容,其中包括对历史的新兴趣,18世纪产生的现代科学研究以及现代 自由舆论社会的形成,后者也是欧洲言论自由以及文多元化的基础。主办方希望能够以此启发人们展开讨论。但是中国最著名的艺术家,艾未未认为现在这种可能性 很低。"一方面在300年前,17、8世纪。欧洲人已经完成的一些非常了不起的价值观。知道今天中国仍然不敢正视。不敢面对,但作为一个油画展览,他们觉 得是可以的。但是关于这方面的讨论是不允许的。这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事情。"

过去几年,中国公众舆论的讨论空间越来越小。有越来越多的话题变为禁忌话题。一些批评性讨论的空间在过去30年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狭窄。哲学 家、启蒙学者徐友渔说:"这些价值还是需要肯定,就像欧洲启蒙运动一样。我们必须搞清楚人之所以为人这点。启蒙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我最喜欢的定义就是康德 (Immanuel Kant)的定义。就是把人自己加给自己不(愿)承受的状况,要摆脱这个状况。从康德的定义我引证出,在中国的条件下,有一个定义,启蒙就是要恢复和捍卫 人权。"

中国国家博物馆内Bildunterschrift: 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启蒙的艺术"展览一角

艺术展中展示的艺术

但是作为此次展览的主办方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不会容忍人们对启蒙运动产生的基本价值观展开讨论。该馆的中文官方网站中,没有将启蒙运动崇尚自由的一面作为主要内容,而是更乐于将欧洲启蒙时期的阴暗面公布于众:比方说也曾让中国饱受摧残的殖民地政策。

中国国家博物馆想把启蒙运动哪方面的内容作为主题?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得到了无言的解答:数周前,博物馆北门入口处矗立着一尊巨大的孔夫子雕像。这个最具中国色彩的哲学家不仅仅提倡人们应该重新挖掘自身文化根基。他也是中国政府提倡个人应该服从国家思想中的代表性人物。

作者:Ruth Kirchner / 编译:任琛

责编:洪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