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阿里否認欲收購《明報》 華郵:阿里買《南早》或為中國控制國際輿論新招



阿里否認欲收購《明報》

阿里巴巴集團繼上週收購《南華早報》後,澳媒週四引述消息稱,集團有意"再下一城",目標是香港傳統報章《明報》,但阿里巴巴否認傳聞。有學者分析,北京政府控制港媒輿論不再單靠政治手段,以中資企業大渾資本收購,或會更為奏效。
Alibaba Börsengang
(德國之聲中文網)《澳洲金融評論》(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週四(12月17日)率先報導此傳聞,該報引述一名與中國宣傳部門有聯繫的知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早於今年7月已開始洽購《明報》,目前仍在商討中,阿里巴巴與《明報》高層均向他透露此消息。知情人士又指,此宗交易將較收購《南華早報》更複雜更費時,因此不會是短期內的事。
阿里否認洽購明報職工協會關注
阿里巴巴發言人回應時否認收購《明報》傳聞,但被問到過去一年內有否洽購《明報》,發言人則不作評論。消息刺激《明報》母公司世界華文媒體股價外,也引來《明報》員工關注。明報職工協會發表聲明極度關注有關報導,向公司查詢後得到回覆,指沒有跟阿里巴巴洽談業務。協會指繼續跟進事件,協會促請公司管理層確保編採自主。
《明報》於1959年由著名武俠小說大師丶筆名金庸的查良鏞,與其中學同學沈寶新創辦,是香港傳統主流中文報章之一,以公信力見稱,不時作出偵查報導。2012年香港行政長官選戰期間,《明報》先後揭發候選人唐英年及梁振英,其大宅均有違章建築物的報導,引起香港社會關注。目前馬來西亞拿督丶世界華文媒體董事會主席張曉卿為《明報》老闆,張與中方關係密切,與中資企業在內地投資合作。
換頭條有跡可尋 六四事件變阿里助港青創業
《明報》近兩年風波不斷,2014年初撤換時任總編輯劉進圖,其後劉進圖在街頭遇襲身中六刀受重傷,引來香港新聞自由受衝擊的恐慌。今年元旦日,《明報》正式委任馬來西亞籍傳媒人鍾天祥任總編輯。鐘被視為張曉卿心腹,上任一個月,就發生疑似審查事件。《明報》今年2月2日原以《加國密件記錄學生目擊六四開槍》為頭條報導,但鍾天祥卻推翻編輯部集體決定,改以《阿里巴巴10億助港青創業》為頭條,引來明報職工協會抗議,發起擱筆行動。
學者:收購港媒有信譽港媒圖控知識份子輿論
對於接連傳出中資企業入主港媒,有學者認為,是北京政府把控製香港輿論手段帶進另一個層次。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指出,《南華早報》易主前最大股東是馬來西亞大亨郭鶴年,《明報》老闆同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張曉卿,兩者向來與中國關係不錯,但信任仍然不足。"《明報》與《南華早報》讀者群都是中上階層的知識份子丶影響力大,如今要找更親近、更可以信任的人去管理,然後作出新聞調控。"
他指出,用政治手段去整治港媒始終有極限,因為香港不如中國內地的報館,直屬中宣部、社長或由部長級官員出任,自由市場情況下,惟有利用間接、有經濟規律的統戰方法,例如控制報章廣告收益和採訪權限,而利用中國資金收購港媒是其一方法。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則認為,北京政府已明了香港"遊戲規則",從經濟手段入手控制輿論。"它就是用你的遊戲規則,利用資金主義自由市場去做。其他媒體眼見20億元高價收購《南早》,會令他們覺得無法抗拒,認為有財路。透過中國資本投資,你也不能說有問題,因為基於自由市場方式,這是公平的。"
"不過,收購傳媒的始終是民營資金,不只為服務國家,也得看市場效益。"梁麗娟向德國之聲解釋,企業收購有公信力的媒體,就是看准其影響力,如果收購後作出審查而令公信力下降,就失去其影響力,對在商言商的企業家來說,都不願承擔"負資產"。





華郵:阿里買南早或為中國控制國際輿論新招
馬雲收購南華早報(美國之音合成圖片)
馬雲收購南華早報(美國之音合成圖片)

美國報紙《華盛頓郵報》星期二(12月15日)發表社論說,阿里巴巴收購香港英文報紙《南華早報》代表的或許是中國意欲限制全世界範圍內對中國的自由報導。
上週五,中國電子商業巨頭阿里巴巴宣布收購南華早報集團旗下的所有媒體業務。南華早報星期一宣布收購價20.6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7.2億元),遠高於分析人士的估價。
阿里巴巴此前表示,《南華早報》易主之後仍將保持報紙的編輯獨立性,但是一些分析人士對此表示質疑。
《華盛頓郵報》星期二的題為《中國不太軟的實力》(China's Not-so-soft Power)社論說,外界勢必會對《南早》未來的編輯獨立性感到擔憂,因為馬雲與北京方面關係密切。文章說,這份百年報紙一直是一家自由獨立的媒體,但是在中國收回香港的主權之後,迫於北京方面的壓力,這種獨立性已逐漸喪失,而如今,“有理由擔心,甚至是這燈塔發出的微弱之光也將要被掐滅”。
社論說,馬雲的副手,也就是阿里巴巴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並沒有反駁這種擔憂,而是一方面承諾編輯獨立性,一方面又說媒體應當怎樣報導中國。
蔡崇信此前表示,西方主流媒體經常是通過中國是共產黨國家這樣的有色眼鏡來報導中國的。
《紐約時報》此前報導說,阿里巴巴希望通過收購南華早報來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因為西方媒體對中國的負面報導對公司股票造成影響。
不過《紐時》指出,阿里巴巴如何能夠在不犧牲編輯獨立性的情況下,能夠實現對中國的更多正面報導。這份報紙認為,這兩者似乎是矛盾的。
《華郵》的社論認為,也許馬雲確實甘願冒惹惱母國當局的風險,或許也有意產出一些有關中國政府和企業的自由報導。但是,這篇社論指出,《南華早報》在易主之後更可能被塑造成中國政府透過私人企業層面展現“軟實力”的一種工具。但是這種“軟實力”並不“軟”,而是代表中國控制輿論的另外一步,也就是不僅要控製本國的新聞自由,還要通過控制媒體所有權、向海外記者拒發簽證等其他方式來限制全世界對中國的自由討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