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最新數據﹐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
這一 里程碑反映中國十年來經濟強勁發展﹐以及作為工業大國快速擴張的未來需求。國際能源署表示﹐去年中國消費了22.52億噸油當量﹐較美國高出約4%﹐美國 消費了21.70億噸油當量。油當量代表消費的所有形式的能源﹐其中包括原油、核電、煤炭、天然氣以及水力發電等再生資源。
數據部分顯示 ﹐全球經濟衰退對美國的打擊力度較中國更加嚴重﹐並損及美國工業活動和能源使用。多年來中國總體能源消費呈兩位數年率增長﹐因中國工業基礎龐大。10年前 中國總體能源消費僅是美國的一半﹐當前數據說明中國能源需求增長有多快。
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比羅爾(Fatih Birol)在接受採訪時說﹐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標志著能源史上新時代的開始。
他說﹐二十世紀初以來﹐美國一直是全 球最大的整體能源消費國。國際能源署是向世界多數最大經濟體提供能源顧問的機構。
中國經濟崛起需要大量能源﹐尤其是因為2000年以來的 10年經濟成長不是像美國那樣是由消費者需求帶動的﹐而是由能源密集型的重工業和基礎建設推動的。
中國經濟增長改變了全球能源市場﹐並使 中國消費的每樣能源﹐從石油到鈾再到其他自然資源的價格居高不下。中國一度曾是石油和煤炭的主要出口國。中國更加依賴進口提升了全球能源價格﹐並支持了非 洲、中東和澳大利亞資源部門的繁榮。
目前中國對能源快速增加的需求肯定有重大地緣政治意義﹐因其尋求各種方式滿足能源需求。中國進口不斷 增加已改變了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中國石油和煤炭企業是首先向海外尋求能源供應的行業﹐它們將中國旗幟插在了蘇丹等地區﹐而蘇丹是西方企業基於國際壓力已大 致放棄的國家。
最雄心勃勃的希望獲得海外能源供應的努力是2005年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油)企圖收購加州的優尼科 (Unocal Corp.)﹐但政治家和競爭對手雪佛龍公司(Chevron Corp.)以更高出價180億美元﹐使中海油空手而歸。但中國企業不斷成功向海外擴張﹐在中亞、非洲、南美和加拿大買入資產﹐甚至在墨西哥灣買入少量股 權。儘管相較於大型國際石油公司﹐中國企業的總體海外版圖較小﹐但他們成長迅速﹐而且能通過中國國有銀行獲得低息貸款。
中國龐大的能源需 求幫助解釋了中國為什麼在2007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國家。中國多數電力來自煤炭﹐煤炭是礦物燃料中最不清潔的能源。
比 羅爾說﹐美國仍高居人均能源消耗的榜首﹐普通美國人每年消耗的能源為普通中國人的五倍。比羅爾從事現在的工作已經有六年時間了。美國也絕對是世界上最大的 石油消費國﹐每天平均約消耗1,900萬桶石油﹐而中國每天只消耗約920萬桶﹐遠遠地排在第二位。不過﹐很多石油分析人士認為﹐由於美國能源利用率的提 高和更嚴格的汽車節油規定﹐美國的原油需求已經達到了最高點﹐在今後不太可能增長太多。
中國的崛起也幫助轉移了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簡稱:歐佩克)成員國的關注點。多年來﹐主要歐佩克成員國都把美國的石油消費作為增加產量的理由。不過﹐隨著近年來美國石油需求持續下滑﹐沙 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歐佩克成員國在亞洲已經建成或正在建造新的煉油廠和儲油設施﹐以便滿足中國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國沙特 阿拉伯目前出口中國的石油比出口美國的石油多。
在衰退發生前﹐人們一直預期中國會在大約五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不過比羅爾說﹐ 美國的經濟低迷和節能計劃把這一里程碑的時間提前了。
美國經濟單位GDP能耗的降低是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等投資者越來越多地把中國作為未來增長引擎的一個重要原因。比羅爾說﹐未來20年內中國需要在能源領域共投資約4萬億美元﹐以便為經濟提供動力﹐ 避免發生停電和燃料短缺。
比羅爾曾是歐佩克的一位經濟學家。他說﹐預計未來15年中﹐中國將新建約10億千瓦裝機容量。這約相當於美國現 在的總發電量﹔而美國的發電量是用數十年才建立起來的。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階段﹐由於製造業不發達﹐中國的單位 GDP能耗實際上是下滑了。不過﹐九十年代初﹐情況開始發生變化──由於中國的石油需求超過國內供應量﹐中國首次成為石油淨進口國。2001年﹐中國加入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後﹐能源需求再次激增。
據能源分析人士羅森(Daniel Rosen)和豪瑟(Trevor Houser)說﹐2001年後﹐能源需求增速上升到13%。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前﹐包括國際能源署在內的大部分國際機構預測﹐2000年至2010年 ﹐中國的能源需求將增長3%至4%。然而﹐能源需求的增速卻比預測的增速高出了四倍。
中國的單位GDP能耗可能會放緩﹐就像其他發達國家 發生的情況一樣。幾年後﹐不會有太多的基礎設施需要建設。城市化將繼續﹐不過步伐會放緩。高能耗的重型工廠工作可能會開始轉移到其他國家﹐部分原因是中國 的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條件和提高工資。不過﹐可能會將工廠工作轉移到其他國家的力量──不斷提高的收入──也可能會帶來更大的能源需求﹐因為更富裕的中國人 開始消耗更多的能源。問題是﹐中國是將效仿日本和歐洲等地走低能耗道路﹐還是將效仿美國的住大房子、開高油耗車的高能耗生活方式。
Spencer Swartz / SHAI OSTER
****
中国昨日否认了自己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的说法,称国际能 源机构(IEA)的最新估计“不可信”。
国际能源监督机构周一披露,根据初步估算,中国在能源消费方面已经超越美国。这条消息——以及中国 的快速反应——突显中国庞大能源需求的敏感性,尤其是鉴于中国政府正付出艰辛努力,争取在年底前达到雄心勃勃的能效目标。
中国国家能源局综 合司司长周喜安否定了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他表示:“前两天国际能源机构到中国发布能源技术展望,也把中国能源消耗的数据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数据估计得比较 高。我估计他们对中国的情况不甚了解,特别是对中国这些年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的情况不了解。”
国际能源机构对能源使用量和需求的估算,在 初步预测和最终数据之间可能会有变动,有时变动的幅度很大。该机构曾在2004年低估了能源需求,结果促成了全球油价飙升。
中国国家能源局的官员以前也曾预测,中国在能源消费量方面很快会超越美国。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中国日益旺盛的能源需求是由经济快速 增长引起的,尤其是重工业的增长。
北京方面在鼓励提高能效和禁止向工业用户提供电费补贴方面取得的成就非常有限。它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将能 源强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所消耗的能源)从2005年的水平降低20%。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实现,最后期限的日益临近给官员们带来压力,要求他们 约束能耗大户。
在6月份的一次采访中,中国气候变化高级谈判代表提议对某些行业实行用电上限。据《中国日报》(China Daily)报道,中国央行上月指示国内各银行停止向能源密集型行业放贷。
中国自己的2009年能源消费数据低于国际能源机构。但即使是这 些数据也表明,中国和美国在能源消费方面几乎不相上下。
国际能源机构估计,中国2009年消费了22.65亿吨石油当量的能源,而根据中国 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数据,同期中国能源消费量为31.0亿吨标准煤。粗略算来,那相当于21.70亿吨石油当量,低于国际能源机构的估算,但几乎与美国同期 的能源消费量相同。
译者/和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