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王尔山 与美国驻华大使聊天

2010 年07月07日 06:14 AM 与美国驻华大使聊天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王尔山

如果有机会跟美国驻华大使聊天,你会选什么话题?

6月22日,当这个机会摆在面前,正在深圳做为期两天访问的洪博培大使坐在对面,我发现,我们更多地是在谈工作——他的工作,以及我作为记者的工 作。 比如,我问洪大使怎么看驻华大使这份工作,美国外交官现在是不是更多地在外面跑,而不是坐在办公室看报告,毕竟我在这短短几个月已经第二次在广东看 到他,前一次在广州,现在是深圳,都是跟许多记者同行一起随行采访,而在他以前,我作为记者,只在2001年的广州见过一位美国驻华大使,并且十年里只见 过那么一次。

他以“每个大使都有自己不一样的工作方式”回避了做总结,说他在接受这份工作的时候,没有人给他一本rule book,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是他要自己做决定。


真的没有人看着吗?我感到惊奇。 没有……如果你说的是总统,他当然是在看着,国务卿也在看着,洪大使笑着说。 至于为什么经常在外面跑,他说,这是因为中国太大,跟新加坡不一样,那里很小,之前他在那里做大使,基本上只要在大使馆做新闻发布,电视台就会报 道,大家就会看到。但中国就不一样,那么大,你不可能指望在一个地方讲话而全国都会看到,你必须走出去,跟来自不同领域的人见面、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尽可 能地把你要传递的信息传递出去,并且看到对方的反应。 尽可能地把信息传递出去,这部分好像跟记者的工作差不多,我说。

是的,洪大使说,要尽量让别人看见你,让他们知道,美国人跟他们其实是很相似的,一样想要和平的生活,一样愿意投资于下一代,一样想要得到医疗保 障……以前,美国大使馆作为美国在国外的窗口,给人的印象首先是高墙和守卫,很吓人——他的夫人也说,那是一个冰冷的地方——他们要改变,要使它变得温暖 一些。 有一种看法认为我们跟别的国家不一样,我们还没准备好,因此不适合推行自由媒体,你怎么看?我说。 洪大使说,他作为美国人是信奉自由媒体的;在他看来,记者是社会最重要的公民群体之一,能够预防很多坏现象,比如不公正的政府和腐败。 那么,我们两国的关系现在到底怎样了,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我们有没有抓住重点,有没有误读了什么? 你指什么?洪大使反问。

比如贸易争议持续不断,比如刚才(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做演讲时)学生提到的两军关系,美国国防部长访华计划被中方取消。 Nothing new,洪大使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我们这两个国家那么大,有很多领域的很多issue要讨论,事实上,没有一个时期是没有的,而且我们跟法国、英国 这些国家也一样,这不是新闻。 当然,他说,他也理解记者想让自己的报纸有销路,想写“大”的新闻;在他看来,有些报道是准确的,有些不是那么准确…… 由此想起之前的一段问答:洪大使说,他喜欢大使这份工作,“中国那么大,人那么多,每天都能学到好几样新事物。” “举个例子?”我说。“荔枝,”他想了想,说,用的是中文。

“什么?” “荔枝,一种水果,”他说,原来,他最近刚刚知道这东西很好吃,“我以前不知道。” “能不能再举一个例子,要更有实质意义的?”我说,心想,荔枝这个答案算什么啊,那么“小”,谁要看?
“更有实质意义的例子?”洪大使反问,却还是想了想,提到自己前一天在香港访问,说他在那 里跟很多人聊天,也看了很多人的讲话,对香港这几天的一大热点——政改,从其实质到大家的看法,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个答案大概没人能说它太小,我这样想,决定“收货”,转入下一个问题。

然而现在回头看,不得不承认,洪大使对记者的观察是对的,我们是在找“大” 新闻,要让报纸更好卖;比如我,假如不是带着要找“大”新闻的想法,怎么会否决荔枝这个例子,毕竟我要大使举例说说每天学到什么新事物,而他恰恰就是这两 天才发现荔枝,发现荔枝很好吃,根本是一个对路的回答。 因为他在六月来到华南地区,正是这里荔枝成熟的时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