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9日 星期五

蘋論:驅散國際評比的迷霧:IMD全球競爭力報告指標矛盾

我們還可以補充:馬政府花錢買排名。

蘋論:驅散國際評比的迷霧

 
台灣因為是國際孤兒,對外國的眼光非常敏感,於是沉迷於任何國際排名,包括大學排名,進步了,手舞足蹈,如獲至寶;退步了,怨天恨地,如喪考妣。尤其是馬當局,為了反駁無能之說,任何排名只要有進步,都引以為全球競爭力報告傲,並廣為宣傳,唯恐百姓不知。
著名的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前天公布2015年,美國蟬聯第一,港、星分居二、三,台灣第11名,比去年進步兩名。前10名的國家╱地區除了香港,幾乎全為民主體制。中國22、南韓25、日本27。
這份評比根據4大類別計算成績:1、經濟表現:台灣由14名進步到11名。2、政府效能:台灣由12名進步到9名。3、企業效能:台灣從17名進步到14名。4、基礎建設:台灣從17名退步到18名。
就像大學排名,所有的排名都僅供參考。美國幾個電腦企業的開創人沒有名校畢業生;反而是名不見於經傳的學校畢業生人才輩出,大展鴻圖。所以這個那個排行榜只是虛榮的光環,落實到個人意義不大。再看這個競爭力排名,誰都知道中國經濟表現耀眼,但它只排第22;若問外國投資客願意去22名的中國投資,還是去11名的台灣投資?答案不問可知。 

IMD評比指標矛盾

這項評比漏洞百出。台灣政府效能排名第9,比去年進步3名,但基礎建設排名第18,退步1名。基礎建設是政府的重要職能,怎麼退步1名,政府效能反而進步3名?也許其他政府效能的項目很優異,提高了平均分數。但感覺上還是蠻矛盾的。此外,稅賦負擔越低,排名越高,但台灣稅賦已低到政府財政亮紅燈,很多事沒錢做,政府效能反而大有進步,豈不怪哉? 

民眾感受才是真

企業效能這一項比去年進步3名,諷刺的是企業工時越長,排名越高,台灣工時比他國平均每年多197小時,當然提升了企業效能的分數,意思是台灣企業把勞工管得乖乖聽話,無怨無悔,當然表示效能高嘛。
台灣歷次國際競爭力評比都贏過日韓,但是我們實質的生活感受卻不如日韓,這樣的評比有意義嗎?能反映實情嗎?政府不能自鳴得意,還是回歸經濟生活基本面,由民眾的感受當政策的依據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