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中国为什么要害怕?/ 台電" 核一廠廢燃料棒池滲水 驗出放射性物質/中国的核电站是否安全?





***
台電核一廠廢燃料棒池滲水 驗出放射性物質

集水槽積水10CC 警報即響

〔記 者湯佳玲、魏怡嘉、林毅璋/台北報導〕理應滴水不漏的核電廠廢燃料棒貯存池,竟然會滲漏水?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管制處處長陳宜彬證實,台灣石門核一廠 兩座機組的廢燃料棒貯存池集水槽,從九十八年十二月八日開始出現漏水警報,最近一次則在今年三月二日,滲漏水化驗偶發現放射性物質銫137、鈷60、錳 54,原因至今不明,燃料池滲漏是可能選項之一。

滲水驗出銫137、鈷60、錳54

陳 宜彬表示,廢燃料棒貯存池是一個由水泥建造而成的大水槽,水泥內壁鋪上一層不銹鋼內襯,以防止水體滲漏;不銹鋼板內襯下方設有一個集水槽。正常情況下,集 水槽內不能有任何水體漏出,以防輻射外洩。核一廠三樓的牆面上就特別加掛了十五只洩漏偵測器,只要滲漏水量達到十CC,警報就會響起。

核一廠二號機偵測器從前年十二月開始響起警報,去年三月和九月亦曾出現,今年一月上旬又響了三次,台電修補用過燃料池溢流槽槽頂與周邊間隙縫後,三月二日又有一次出現警報。

核一廠一號機則是從去年三月廿五日開始出現警報,八月到十月更有五只偵測器出現警報,十一月中旬經修補隙縫後,仍有一只在今年一月再度發出警報。

陳宜彬解釋,燃料池內的水有一千噸,一年來漏了一百、兩百CC可說是極其微小,就算貯存池漏水,池內水位會自動補上,不會造成用過燃料棒暴露的危險。美國核電廠過去也曾發生相同的漏水情況,美國核能管制處做法是掌握漏水原因,及確保電廠做好污水處理,不會污染到地下水。

原能會:應非漏自燃料池

不過,原能會稍晚發給本報的解釋函則表示,初步從核一廠洩漏現象研判,應非漏自「用過燃料池」,而是地面樓板清潔用水及燃料池周邊設備冷凝水,經隙縫滲至旁邊之用過燃料池洩漏偵測系統之收集管路所致。但確實驗出了放射性物質銫137、鈷60、錳54。

原能會核管處核一廠小組張欣科長表示,台電評估可能是水電箱接孔的隔板鏽蝕滲水,或是包商清理不善而收集到的污水,才會在一號機和二號機都發生相同狀況。儘管曾偵測到微量放射性污水,但廠區有污水處理系統,過濾後所排出的都是乾淨的水,不會對民眾造成影響。

台電:例行清理後的污水

台電則解釋,核一廠地面與牆面原本就有各種的電線溝槽,例行性清潔後,廠區內會累積這些「現場沖洗的水」,不易清理完全,加上燃料池頂部四周出水孔的矽利康,會因時間而於表面自然劣化破損,因此也會卡有冷凝水,並滲入隙縫(非燃料池洩漏),累積至集水器中。

台電強調,後來在一號機出水孔打上新的矽利康後即未再發生警報,但是原能會回應本報記者的說法則指出,修補隙縫後警報仍曾再度響起。

台電強調,燃料池的水主要同時含有銫137、鈷60、錳54與銀110等輻射元素,但集水器中的水驗出的只有銫137、鈷60、錳54,不是完全一致,因此絕非是直接由燃料池裡所漏出。

一年找不出原因 學者批離譜

台大化工系教授施信民表示,微量的漏水顯示燃料池的水槽或管線已經出現裂痕,最壞的情況是冷卻水流失,不過台電花了一年的時間還找不出原因,有點離譜。

陳宜彬強調,廢燃料棒貯存池集水槽漏水狀況是核一廠「現在就要解決的事」,可以採用X光照射或超音波偵測,找出不銹鋼內襯的接縫處焊接是否有瑕疵,即可進行補焊作業。

***

"中国为什么要害怕?"

3月18日,德新社北京分社社长兰德韦尔(Andreas Landwehr)获得德语新闻界的"自由奖"(Liberty-Award)。这一奖项旨在表彰为新闻自由作出贡献的德语媒体驻外记者。

“自由奖”(Liberty-Award)由Reemtsma烟草公司设立,2007年首次颁发,奖金为15000欧元。兰德韦尔曾在汉堡和华盛顿但任记者,1993年起任德新社北京分社社长。获奖之际他在采访中谈到在华长期工作的感受和中国的媒体自由。

德新社:近一段时间在中国的外国记者更频繁地受到人身袭击,中国当局用这种方法能否达到阻止负面报道的目的?

兰德韦尔:对外国记者的拘捕和施暴恰恰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因为这使得中国作为警察国家的一面成为报道的焦点,这个警察国家正使用一切手段把任何抗议扼杀在萌芽状态。更糟糕的是,最近几周有数十位人权活动人士被警方拘押或软禁,或者受到威胁和袭击,其中有几位被控以"煽动颠覆国家"的罪名,只因为 他们向友人转发了集会呼吁。他们有可能被判处多年监禁。

德新社:您认为中国实现新闻自由的前景如何?

兰德韦尔:从政治上,官方的管控还会收得更紧。互联网会受到更严格的监控,并被暗中操控。中国记者的自由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现在他们每周都收到一张 单子,列有禁止报道的题目。中国正在自我封闭,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像其他无数的网站一样被封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能 形成一种公众舆论,那靠的是互联网的新技术手段,靠的是微博和钻防火墙的空子。我在同一些政府高官的私下谈话中,常常吃惊地发现,他们对互联网上形成的公 众舆论非常害怕。中国取得了很多成就,他们为什么要害怕?

德新社:您获得"自由奖"会不会给您带来麻烦?您今后谈到中国,说话的时候是不是要谨慎地再三斟酌?

兰德韦尔:我不会为此伤脑筋。我们不能给自己设禁区。18年来我一直写文章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这是我作为记者的任务,这是我在报道这个充满矛盾的 大国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时的工作的一部份。中国的发展也有许多积极的方面。这个奖项的颁发是对所有驻华记者的一种鼓励,鼓励他们在受到压力的情况 下,继续为那些只能梦想拥有自由和民主的中国人写作。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因此锒铛入狱。

德新社:自1993年担任德新社驻北京分社的社长以来,什么事让您感触最深?

兰德韦尔:中国的政治环境让我感到压抑。这对我个人有很直接的触动。我在这里经历了一些具有不寻常的勇气的人,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个人代价。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对于德国人来说都是理所应当的事,因此很多人已经不懂得去珍惜。

德新社:哪些事情您不愿再次经历?

兰德韦尔:我最不愿看到我在工作中结识、他们的理想也让我赞赏的人突然被关进监狱。比如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后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刘晓波被捕 入狱。现在我们又看到律师滕彪和其他一些人权人士在经历同样的命运。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都会感到愤怒,我只能把这些事写出来,希望这个世界不要忘记这 些人。

德新社:在问一个有关日本地震灾难的问题,中国媒体是如何报道灾害和核事故的?

兰德韦尔:中国媒体的报道很专业,实事求是。尽管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有历史造成的不睦,但我们在中国媒体上看到的也都是关于人道苦难和破坏的报道。 对核事故也有详细的报道,尽管人大会议就在这个星期一通过了大力扩建核电的规划。不过在官方媒体里,也出现了淡化以前发生的核事故的报道,也许是为了让中 国人不要对本国雄心勃勃的核电计划过于担忧。

翻译:叶宣

责编:雨涵


---

媒体看中国 | 2011.03.18

中国的核电站是否安全?

德文媒体纷纷报道中国政府决定暂停审批核电站项目,认为核电站的诸多安全问题依然没有答案,其讨论也还局限于专家的小圈子。

《明镜》周刊3月17日认为,日本的核电站灾难,"对于中共来说,是个棘手的问题。核能发电在中国被视为干净而且可靠的能量来源。政府的经 济计划刚刚在全国人大这个名义上的议会得到了认可,打算大力扩建核电站,已经运行的有13座,到2020年核能发电能力将从现有的10万兆瓦扩大到80万 兆瓦。

"到了星期三,政府至少作出了部分妥协。据新华社消息,北京政府暂停审批所有核电站项目。已经运行的核电站虽然没有关闭,但是将对所有正在运行的核反应堆和正在建造的反应堆进行安全检查。"

报道指出:"可是,迄今为止,关于中国的核反应堆的安全问题、关于救灾计划以及到底在何处并且如何存储燃料棒的问题,在中国只是在专家圈子里讨论。这个题目被视作政治上的棘手难题,而且还有国家机密的味道。"

"官方的宣传重在稳住公众,称中国的核电站是最现代化水准,所以没有被危及,也没有危险。"

报道认为,"可是,政府现在必须顾及更为警觉的公民。一些大学和环保论坛匆匆将核能与安全的题目列入计划。

"因为,在中国,众多的核设施位于地震多发区。比如,2008年5月四川的灾区就差一点发生核高危事故,那里有很多科研用的核反应堆以及军用核设施。"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哈钦森(IAN HUTCHINSON教授奥地利《标准报》(3月16日)的专访中表示:"中国和印度都对核能非常感兴趣,肯定不会因为(日本的)灾难而放弃的,这是一个战略上的长期决策,要想避免环境污染,他们没有其它选择。

"大部分中国的核反应堆是在西方设计的,很新,因此在许多方面要比美国和欧洲的核反应堆更好。当然,安全不仅取决于技术,而且取决于规章和工作进程。至于这些在中国如何,我无法判断。"

核泄漏一再发生

《法兰克福汇报》(3月16日)认为:"在全世界正在建造的65个核反应堆中,有27个是在中国,主要在急需电力的沿海,现在都将被检查。过去有过 个别对自然灾难危险的预警,尤其是地震。核废料的最终存储也没有解决。在香港附近的大亚湾核电站,不久前出现两个较小的核泄漏。……"

《世界报》(3月17日)也对中国核电站的安全表示怀疑:"中国快速推动核电站项目,速度之快超过所有的其它国家……

迄今为止,在中国还没有发生过较大的核灾难,可是,核电站总是一再泄漏,比如去年在中国南方的海岸城市深圳。"

编译:林泉

责编:雨涵

(以上内容摘译自其它媒体,不必然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