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

城市中自行车的兴衰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徐博)记者28日从国家认监委获悉,我国已有2000多个政府部门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强调过程方法的ISO9000 ...

德语媒体 | 2009.11.28

中国医改将给瑞士医药业带来福音?

本周德语媒体关注中国政府投资医疗卫生事业给瑞士医药行业带来的机遇,以及中国人的“自行车发展史”。

中国政府宣布将大力投资医疗卫生事业。今后三年,流向这一领域的国家经费将达到8500亿人民币。《星期日新苏黎世报》认为,中国的这一计划给在全球医药开发生产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瑞士带来了福音。

"据说今后几个月,中国国家医疗保险将首次公布六百种医保专用药品目录,这些药品的生产厂家就不必再担心销路问题。瑞士信德公司专门经营医疗卫生市场设备,公司负责人齐默尔曼刚从中国回来,带来了有关信息。

几天前,瑞士诺华制药公司宣布在中国投资十亿瑞士法郎建设科研中心。按照目前市场发展状态,这是合理的决定。几年前,这家公司就在上海设立了一个小 型研究所,与当地的大学和医院建立了联系。现在巴塞尔的这家公司进行了一次更大的跃进,把上海提升为与美国同等的第三大科研地点。

诺华公司的这一决定使自己走到了不久前谨慎开始的运动前列:在中国的各外国制药公司集团都建立了正规科研机构,不再只是廉价购买一些部门的服务项目 或进行临床调查。它们明白,要想夺取这个市场,与3500家地方制药厂家竞争,就必须在当地广泛建立网络。开设科研中心不仅可以使用中国科研人员的技术, 也可以与在药物使用问题上做决策的医院和政府部门建立联系,施加影响。"

*****

"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属于青年人结婚必须具备的三大件。今天,中国早已不是'自行车王国'。在首都北京的城市交通中,骑车人成了弱者。"在这段话后,《星期日法兰克福汇报》谈到了中国城市中自行车的兴衰:

"八十年代时,北京的红绿灯前满是等候的自行车,私人汽车很少。此后,中国开始了机动化革命。现在,北京的街道上每天增加一千辆新汽车,1700万 人口的首都不久将有四百万辆汽车在污染环境。这不仅因为人们追求舒适和机动,也因为许多北京人迁往郊区或被大型建筑项目排挤出了市区。

1979年,中国的自行车产量首次超过一千万辆。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汽车产量也达到一千万辆。带有加宽行李架、黑色车框的'飞鸽'和'凤凰'加 重自行车几乎消失,三轮车也只用于旅游观光。但今天还有三分之一的中国人拥有一辆自行车,自行车联合会估计全国约有四亿七千万辆自行车。

有环保意识的中国人努力在北京恢复中国的自行车文化,毕竟自行车仍然是了解城市的最佳和最清洁的交通工具,骑车可以穿梭于北京城内弯曲交叉的胡同。不过,这里的自行车要不断重新购买,北京有句老话:外来的人在被偷了两辆至三辆自行车后,才能成为真正的北京人。"

编译:王羊

责编:石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