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印度新希望/The ever-expanding middle cla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ever-expanding middle cla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past four years have seen a sharp contrast between recession-hit rich countries and buoyant emerging giants. Estimates from the Asian and African Development Banks, using a rather broad definition of middle class as living on $2-20 a day, confirm the picture. On this measurement, which includes many people who are only just above the poverty line, a third of Africans and three-quarters of Latin Americans were middle class in 2008. Meanwhile, the evidence that this progress will bring political demands that will reshape the developing world is mounting.




2007/12
最後的訓練課程可議
不過整體可知印度的前景不差
尤其是種姓制--文中與一般書說法不太同--可以改善


閱讀全文
lspacing="0" width="55">
WSJ
經濟騰飛托起印度新希望

2007年12月03日16:34



獨立以來﹐社會主義、貧困和以出身決定社會地位的印度教種姓制度一
直是印度社會的主要特徵。如今﹐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成百上千萬的印度人正在奔向祖輩們難以企及的理想:那就是比父輩過得更好﹐並為子女創造出更好的生活。

39歲的Sanjaya Sharma說﹐“如果是十年前﹐我的兒子就會接我的班。
”他在新德里亞穆納河(Yamuna)岸邊的火葬場工作。在那裡﹐露天火葬用的柴堆矗立在大約100個水泥平台上。Sharma的工作就是保證屍體完全火化。此外﹐如果死者的子女不能出席﹐將由他負責按照神聖的印度教儀式﹐用棍子刺穿死者的頭骨。Sharma的父親也是做這個工作的﹐作為印度社會最為卑賤的工作之一﹐這種工作每天的工資只有200盧比﹐約合5美元。

已是五個孩子父親的Sharma說﹐“我不希望孩子們走我的老路
。我希望他們進入商界、接受教育、獲得受人尊敬的職位、學習電腦並自食其力。”Sharma和妻子督促家裡最大的孩子、14歲的Khushboo取得好成績。Khushboo說﹐她希望能在孟買的私營企業中找到一份好工作﹐或是去美國。

印度人──其中有許多來自下層社會──感受到的這種新契機也正是這
個泱泱大國經濟再度覺醒對社會產生的最為深遠的影響之一。

印度經濟的平均增速在過去四年達到了約8.6%﹐如果這一速度得以保持﹐那麼印度國民的平均收入將在十年間增長一
倍。印度公司正在吞食著西方的競爭對手﹐與此同時﹐印度的專業人才也認識到了國內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紛紛回國創業。而貧窮的印度人也正從農村湧向城市﹐尋求新的工作機會和更好的生活。

印度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Indian Council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主席安德烈•博特利(Andre Beteille)說﹐人們有了心理上的突破。73歲的安德烈在印
度1947年脫離英國獲得獨立後不久就開始研究印度社會。“印度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群體認為﹐他們和其他民族相比並不遜色。”

從人口統計學方面來看﹐有證據表明﹐印度經濟的繁榮局面還將繼續
。印度約三分之一的人口都不滿15歲。10月份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印度將在全球勞動力人口增長中佔到近25%。與之相比﹐中國的人口卻在快速老齡化﹐世界銀行9月份發佈的另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勞動力人口將從2000年佔總人口的67%降至2050年的57%。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最近表示﹐按購買力平價計算
﹐印度在2006年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和中國。所謂購買力平價﹐是指根據不同國家商品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

印度重新煥發的活力和這片古老土地的悲慘一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約佔印度人口70%的農民中仍有許多生活在貧困之中。營養不良、嬰兒夭折和其他兒童疾患十分普遍﹐這種情況在農村尤為嚴重﹐原因在於印度幾屆政府在醫療保健方面投入不足﹐而且許多面向貧苦人民的公共和救濟資金都被腐敗蠶食了。

此外﹐印度也不是第一次感受到這種樂觀情緒了。在贏得獨立之後
﹐印度領導人認為﹐作為一個寬容、非宗教的民主國家﹐印度有能力獲得全新而獨特的地位﹐尤其是在國家政策向經濟發展傾斜的情況下。從那以後﹐印度的穩定與同年獲得獨立的鄰國巴基斯坦的動盪局面形成了反差。不過印度經濟的表現在獨立後的幾十年里乏善可陳﹐以至於這種速度被戲謔為“印度式增長。”

印度也曾出現過短暫的經濟快速增長。上世紀90年代中期
﹐印度經歷過三年這樣的時期﹐不過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這一繁榮局面也終結了。

儘管如此﹐當時的情況與時下印度大部分地區正在發生的變化並沒有多
少可比性──今天發生的一切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印度國內的旅遊公司正為人數創新高的觀光客應接不暇。而在洗衣機、乾洗機和微波爐製造商IFB Industries Ltd.的廣告中﹐面帶笑容的年輕女士正注視著筆記本電腦上的數據表。廣告語是﹐“想著家務事?讓IFB解放你吧。”

和僅僅幾年前相比﹐如今印度年輕人擁有的機會要多得多
﹐早已超越了信息技術和呼叫中心的行業界限。而脫離國有制樊籬的全新行業為年輕一代提供了更為多樣化的選擇。

22歲的Sunil Ji Bhat說﹐“在我的圈子裡﹐你要麼從事工程﹐要麼從事製藥。
”他屬於克什米爾的“潘迪特”﹐也就是來自穆斯林克什米爾地區婆羅門中的一支。在古老但仍頗有影響的等級制度里﹐婆羅門是最高等級﹐依次向下分別是武士、商人和農民。“現在﹐新事物不斷湧現:保險、新聞業、酒店管理等等﹐而年輕人對這些新領域很感興趣。”

在1990年針對印度教教徒的大規模暴亂中﹐Bhat一家和許多人
一起被從克什米爾驅逐出來。他們在位於查謨和克什米爾邦南部的查謨難民營居住下來。曾經富足的一家人自此定居在那裡﹐在大多數時間里﹐他們一家都要擠在一個帳篷中。

從10歲開始﹐Bhat就希望成為一名新聞主播。當時
﹐一家人只能收看到一個國營電視頻道。他說﹐“我的父母十分擔心。他們認為播報新聞的人一定是通過關係得到這份工作的”。

Bhat目前在新德里印度大眾傳媒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攻讀碩士學位﹐而他的父母已經逐漸認識到﹐兒子可能會在電視業有所發展。眼下﹐印度共有200多個電視頻道﹐還有70多個在等待政府審批。Bhat經常提醒他的父母說﹐出現在一個頗受歡迎有線新聞頻道中的一名主播也是克什米爾的“潘迪特”。

這種變化在種姓制度的最底層可能掀起更大的波瀾。21歲的V.P. Gomathi在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的一個小山村長大﹐來自“達利特”家庭。所謂“達利特
”就是從前的“賤民”﹐位於印度教種姓制度的最底層﹐其地位是如此之低以至於被排除在了等級系統之外。

Gomathi的父親是個酒鬼。她的母親14歲結婚
﹐從未接受過教育。不過母親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於是她和其他家庭成員全力支持Gomathi接受良好的教育。

Gomathi先是進入了一所私立教會高中﹐後來又到大學就讀
。她說﹐“我媽媽認為﹐女兒不應該再面對這樣的處境。”如今﹐Gomathi正在孟買的塔塔社會科學院(Tata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s)攻讀社會服務的碩士學位。

Gomathi說﹐因為自己取得的成功﹐她在家鄉面臨人們的指責
。村民們說﹐“如果她接受高等教育﹐那麼我們就給她找不到新郎倌了。”不過她的成績也促使村里其他人認真看待教育。

正如Gomathi的經歷一樣﹐新的進步大多是在印度城市里出現的
。與之相比﹐印度的大部分農村地區卻不容樂觀﹐那裡不僅無緣於經濟增長﹐而且隨著窮人的不斷增多﹐還有可能走向繁榮的反面。

新德里市場調查公司IIMS Dataworks一項新的研究發現﹐2004年﹐83
%的印度農村勞動力年收入低於61,125盧比﹐約合1,540美元。到了2007年年中﹐18至59歲之間的農村勞動力人口中低收入人群所佔的比例增加到了86.4%。而印度城市地區低收入勞動力卻從三年前佔勞動力人口的79.5%下降到了73.2%。

農業改革毫無生氣﹐以至近些年來印度的農業經濟較整體經濟的發展速
度要緩慢得多。

上屆政府由奉行印度教民族主義的人民黨領導﹐它在2004年大選中
落敗的部分原因就在於其競選口號“印度大放光芒”(India Shining)在許多人──尤其是印度農民看來空洞無物。而目前由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任總理的國大黨政府依靠的是脆弱的執政聯盟﹐它在進行有望使更多人分享經濟增長成果方面的變革也一直顯得步履蹣跚。

確保印度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變革之一就是改革問題纏身的公共教育體
系。印度的許多教師經常缺課﹐原因是學校難以解雇這些教師﹐而且他們進行私人輔導能賺得更多的錢。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在25歲以上的印度人中﹐只有17%接受過中等教育。

如果政府希望發揮年輕人口眾多的優勢﹐而不希望因為教育落後背上更
大的就業包袱﹐那麼教育改革就極為關鍵。改革對於滿足印度本國居民更高的要求和願望也十分必要﹐因為即便是最貧困的印度人現在也將教育視為擺脫貧窮的金鑰匙。

印度政府、經濟學家和商界領袖們都已經意識到了提高教育水平─
─尤其是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必要性。不過許多人對政府的努力已失去了信心。這促使外界呼籲私營領域在促進私立學校建設方面承擔更大的責任﹐即便是在偏遠落後地區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印度聯邦政府正計劃大規模擴大高等教育機構的數量
﹐包括哪些屬於重點學校印度技術學院(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和印度管理學院(Indian Institutes of Management)的學校網絡﹐而這些學校在印度的地位相當於美國的常春籐聯盟。

印度能否讓更多國民在物質和社會地位上取得進步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
著印度的今天能否在歷史上被視為一個變革性時期﹐從而與美國藍領工人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大規模進入中產階級這樣的變革期相提並論。這也將有助於縮小縱橫交錯在這個性情乖戾、層級眾多的國家裡在宗教、種姓等級、南方與北方、城市與鄉村、發展與生存間的種種分歧。

有人說﹐穩定和凝聚力或許可以幫助新崛起的印度通過將民主和繁榮結
合起來在世界舞台上為一個動盪不安的地區樹立榜樣。而民主和繁榮正是這個地區所缺少的。

印度政府機構計劃委員會(Planning Commission)副主席蒙特克•辛格•阿盧瓦利亞
(Montek Singh Ahluwalia)說﹐“我們認為﹐如果擁有11億人口的印度繁榮富強﹐那麼世界也將成為一個更為安寧的所在。如果民主在印度不能發揮作用﹐那麼我認為民主也沒有未來可言。”這家機構在制定印度經濟政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追求改變人生的夢想在印度還是個全新的概念﹐即便對於那些20多歲
的年輕人這個概念也顯得有些難以理解。在不久前的一個週一﹐Home Town家具連鎖店的25名雇員在新德里北部的培訓機構里聚集一堂。他們的平均年齡在22歲左右﹐大多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

這個名為Gurukool的項目是公司為了激勵員工追求更好生活而
設計的﹐目的是使員工在工作中更為自信﹐並認識到開創事業的價值。

在第一天的一輪訓練中﹐這些員工拿到幾大張紙和筆
﹐要求他們畫上或寫出能代表他們理想的事物。在隨後的30分鐘里﹐這些參與者不知如何下筆。圍坐在一個桌子前的年輕人互相抄襲著各自的答案﹐拙劣地描繪著腦海中的美妙場景。

在五天的課程中﹐他們觀看了迪士尼的《小飛象》(Dumbo)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如何將自己的侷限變成機會。他們還進行了樹立自信心的訓練﹐目的是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在生活中需要什麼﹐以及如何達到目標。

Home Town的所有者Home Solutions Retail Ltd.學習發展部門的負責人Azhar Sohail說﹐“突然之間﹐他們意識到了自己沒有發揮出來的潛能
。在培訓的五天結束後﹐他們滿懷信心地走出了大門。”

Paul Beckett / Krishna Pokharel / Eric Bellma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