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2日 星期四

紀念誰的抗戰勝利(江春男)

司馬觀點:紀念誰的抗戰勝利(江春男)

 
國際上都拿德國對納粹的道歉,來比較日本的不願正視歷史,日本卻堅持兩國不能相提並論。最近,德國總理梅克爾訪日,以德法和解經驗,大談歷史認識的問題,惹起日本人的反感。中國今年盛大紀念抗戰70周年,這題材一定鑼鼓喧天地搬上檯面。
中國是同日本作戰最久,犧牲最慘重的國家,日本也向中國投降,讓中國立刻變成五強之一,但這個戰勝國只是空有其名,美英蘇三國密商戰後分配日本利益時,居然拿中國領土權益做了交換,戰勝國的領土損失比戰敗國還大。
其實,8月15日,日本向中國投降那一天,仍然控制大半中國領土,南京、上海、北平和武漢等大城巿,都在日本控制下,還有一百多萬日軍駐紮中國。日本並沒有戰敗,只是奉命投降。
早幾天,日本即將投降的消息傳到重慶,百萬巿民湧到街頭,鑼鼓鞭炮聲徹夜不絕,蔣介石變成民族救星,聲望達到天上,但他心情極為沉重,他在日記中說,「心但存憂懼與恥辱,毫無快樂之感」。果然,4年後,蔣介石丟掉大陸,倉皇逃來台灣。
德國投降和日本最大不同是,納粹政權被盟軍徹底消滅,戰後的東西德都跟納粹切斷關係,切得乾乾淨淨。納粹被定位為邪惡政權,是歷史的變種,是異形的人類。而日本的天皇和政府都保留下來,歷史並未斷裂,不久,冷戰爆炸,美日同盟為亞洲秩序的基石。這樣過了幾十年,歷史圖像變得更加模糊。 

二戰經驗兩岸不同

二戰期間,德國和蘇聯血戰的慘烈,比中日戰爭有過而無不及,歐洲戰後的和解對中日關係是重要啟示,一般人看到德國不斷悔罪,日本人卻做不到,其實,德國道歉的對象是猶太人,是種族大屠殺,而不是其他侵略行為。但是如果連南京屠殺和慰安婦都不承認,一定得不到和解。
有關抗戰的客觀研究有限,70年後仍然真相未明,國共可以各說各話各自紀念。但在台灣,二戰時反被美軍轟炸,戰爭經驗完全不同,兩岸如要勉強連結起來,必是一番徒勞,不過,認識自己的不同,有助建立自己的史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