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台灣人在香港看中國夢(馬維敏);Fighting for their future; 香港民主之路,未來更坎坷

蘋中信:台灣人在香港看中國夢(馬維敏)

 
 
更多專欄文章
《蘋果日報》總編輯
一九七七年六月三十日午夜,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的主權回歸儀式,我在現場先看著英國國旗冉冉降下,接著,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解放軍儀隊威風凜凜將五星旗升上旗桿。歷史在眼前交替,虛幻又真實。儀式結束,已是7月1日了,和當時同去採訪的《中國時報》同事走出會場,大家都很沉默。我們知道,香港已不是以前的那個香港。
和香港有很特殊的緣分。1980年代,我用筆名為香港一家報紙寫小方塊專欄,認識一些香港朋友,休假也最愛去香港,常常一年去好幾趟。六年多前,則進入港資的台灣《蘋果》工作。多年下來,旅遊、工作往來香港就算沒百趟,也相去不遠。
從港英到特區,香港當然有許多轉變。最明顯的是,我的香港朋友,或所接觸的香港人,以前見面的話題不外乎工作、投資賺錢、美食、購物種種生活層面的事情,沒人聊政治,政治這檔子事彷彿根本不存在。雖然我的職業病總害我不自覺會談及政治,他們最常見的反應是笑我好無趣,懶得搭理。即使到了前幾年都還是如此。

欠缺民主就是噩夢

但這一兩年來,明顯不同了。住在香港的朋友,在台灣的香港同事,都開始談論政治,有時看他們慷慨激昂的樣子,我會暗中嘲笑這些曾對政治冷感的朋友,「你們以前不是說政治很無聊嗎?」
今年7月1日,我又到了香港。這天有51萬香港人走上街頭爭取真普選,由於《蘋果》在這場運動中的立場鮮明,《蘋果》網站還遭到網軍猛烈攻擊,我曾半開玩笑地問香港朋友,陳為廷遭拒絕入境,我會不會也被趕回來啊?香港朋友說,「不會啦,香港還是比較文明的」。可見他們對一國兩制中的「兩制」猶存些許信心。但當我後來兩天觀察香港很多媒體對於7/1大遊行的冷處理或只做反面報導、評論,我又明白,「一國」的陰影籠罩。51萬人頂烈日淋大雨遊行抗爭,其實是無奈且悲苦的掙扎,特區政府的反應無關緊要,北京的態度才是關鍵。
儘管許多人對香港的未來頗為悲觀,我卻仍抱持著期待,也努力想從北京官方與媒體的反擊中,設法找出進步與理性的蛛絲馬跡。畢竟,倘若蔣經國20多年前能夠認清潮流所趨,只不過提早半步願意開啟台灣的民主之門,就換得在歷史上截然翻轉的評價,以北京今日的實力與條件,以中國今日諸多方面實質開放程度,面對香港民主議題,肯定不會比上世紀80年代蔣經國在台灣的處境困難,若願意接納民意,並非挫敗與讓步,而是勇敢與進步,反而海闊天空。
對北京抱持期待,以當前的氛圍,是政治不正確的愚蠢,然而以今日北京領導者的智慧與視野,豈會不知「中國夢」,倘若欠缺民主這一塊,還有什麼資格稱為夢?就算是夢,也是噩夢。香港人擁有基本民主,才是「中國夢」的起點,我寧可被嘲笑,也不得不有所期待。 
  1. 香港民主之路,未來更坎坷

-------

今年7.1遊行有51萬人上街爭普選,之後又有預演佔中,警方事後不停搜捕佔中參加者及7.1遊行組織者,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今期《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以「為他們的未來而戰」(Fighting for their future)為題,報道7.1遊行及佔中行動,指北京對香港的警告,未有嚇倒港人,反促使51萬人上街,認為代表中、港矛盾嚴重。

文章認為這種對峙,源於港人及北京對香港、中國前景的衝突:港人希望爭取更多民主與自由,認為是《中英聯合聲明》保證的權利,但中國領導人不想香港有西方式民主,認為是「不受中國歡迎的榜樣(unwelcome example for China)」,國家主席習近平為鞏固權力,對港採取更具侵略性政策(aggressive line),結果令更多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人上街,文章更引用一名7.1上街的年青人說不怕對抗,「我們正為自己的未來而戰」。(We are fighting for our future.)

參與7.1遊行人士,亦無懼北京及特區政府以警權打壓,工黨及民主黨近20名成員昨到警署「自首」,抗議警方以莫須有罪名拘捕7.1遊行組織者,工黨主席李卓人斥警方「白色恐怖」及「惡人先告狀」,如警方要向市民全面開戰,又斥警方才是阻礙順利遊行的始作俑者,以莫須有罪名拘捕組織者「是濫捕、喪捕、狂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