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

中央有权宣布香港进入紧急状态/ 香港「佔領中環」廣告戰/鄭樹森:香港保衞戰與主權之爭

 

官员发威:中央有权宣布香港进入紧急状态

中联办宣传文体部部长郝铁川出席一活动时表示,如果香港出现“控制不到”的情况,中央可以宣布香港进入紧急状态。香港学者认为,这显示出中共当局对“占领中环”运动的担忧。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香港《明报》、"有线新闻"等媒体报道,1月9日,香港中联办文体部部长郝铁川出席香港资深传媒人员联谊会午餐活动时,表示根据香港 《基本法》,如果香港出现"控制不到"的情况,中央可以宣布香港进入紧急状态。郝铁川向参与活动的人员介绍《基本法》第十八条中,有关中国人大常委会有权 宣布战争状态,或因香港特区内发生香港特区政府不能控制的危及国家统一或安全的动乱,而决定香港特区进入紧急状态的内容。
郝铁川在本次午餐会上还表示:"中央负责法律事务的官员乔晓阳和李飞,过去强调与中央对抗的人不可当特首,是因为这样的人担任特首,将挑战内地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宪法,破坏一国两制原则";德国之声早前曾报道,2013年3月24日, 中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 ,与香港部分立法会议员座谈时表示:"中央政府不能允许与中央对抗的人担任行政长官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中央不能接受与中央对抗的人担任行政长官"。 2013年11月21日至24日,中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飞访港,传达北京对2017年特首普选方案的底线,"爱国爱港"为特首标准之一。
香港在上周的元旦游行中,就特首普选举办民间投票,并在当天晚间作非暴力演练。有记者问到"不能控制"的事情是否包括"占中",郝铁川拒绝作出回应。香港 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在接受《明报》采访时表示,中共当局对"占领中环"运动甚感忧虑,郝铁川的言论意在阻吓持观望态度的中间派人士加入该运 动。
2013年1月,香港大学法律学者戴耀廷在香港《信报》发表《公民抗命的最大杀伤力武器》一文,表示感到香港"真普选"无望, 发起"占领中环"运动 。去年上半年,该运动的志愿者招募和商讨日活动已启动,今年商讨活动还将继续。
Hong Kong Leung Chun-ying Vereidigung 中共官员多次强调:特首必须"爱国爱港"
去年12月4日,香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在香港立法会宣布启动时间为五个月的 首轮政改咨询 ,但她在宣布活动中强调:"爱国爱港是对行政长官,不需要定义也可以明白的要求",对此戴耀廷当时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透过政府发布的政改咨询文 件,看到香港特区政府在北京政府和香港民众之间小心翼翼寻找平衡,因此不排除"民众动员",亦不排除在必要的时候实施"占中运动。"
香港立法会议员、社民连主席梁国雄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郝铁川此番言论背后并无法律支撑,即使是1989年发生在北京的"六四事件",也是由北京政府 而不是由中央政府宣布进入戒严状态。中央政府担忧的"占中运动",是香港公民为争取特区双普选的和平理性、非暴力运动,即使未来真正启动,也应该由香港政 府来判断此事件是否可控或不可控:"我看不出中央政府有权直接宣布香港进入紧急状态,需要特区政府向他报告,然后叫他去宣布。特区政府要是觉得有些情况无 法控制,当然是内部的事情不是外部的事情。'占中'是和平的运动,没有什么控制不了的。"
梁国雄也认为,多位官员的强硬表态,也显示中央政府对港控制的"决心",他们根据未细化的《基本法》不断放大中央的权力,因此香港立法会当考虑如何制定或 细化法律,假如"爱国爱港"的香港特首,认为香港发生"无法控制 "的情况时,立法会如何对"不可控的情况"进行判断。这也是阻止中央之手无法对香港民众争取普选、民主权利进行干扰的必要步骤。
作者:吴雨
责编:李鱼

 

香港「佔領中環」正反兩派大打廣告戰

更新時間 2013年9月3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4:57

香港中環
中環是香港的金融中心
香港能否公平公正公開地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問題,從口頭爭辯發展到廣告宣傳戰。
反對爭取民主「佔領中環」行動的新成立組織「幫港出聲」第三度在多份報章打廣告,批評「佔領中環」沒有作用之後翌日,大約300名香港人周二在香港兩份報章刊登廣告還擊,要求行政長官梁振英下台,又在台灣的《自由時報》登廣告,「提醒」台灣。不過,梁振英表示不明所以。
有關廣告的標題是「換特首是出路,還香港人一個家」,副題是「抗融合,拒赤化,反盲搶地」。
內容指梁振英的施政並非優先考慮港人利益,而大量自由行旅客「肆虐香港」和「破壞了香港的文明和秩序」,又不滿大量單程證人士到香港,認為香港特區政府應取回單程證審批權,減少輸入人口。
他們還指責中央政府干涉香港內部事務。
針對這個廣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回應說,對於有關人士在台灣刊登這則廣告,「令廣大香港市民及台灣人民不明所以」。
梁振英重申,他會繼續秉持以港人為優先的施政方針。
他又說,他支持行政長官普選,願意在任期內為香港帶來普選,而特別行政區政府對此也有承擔,會按照香港基本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規定及相關法律實行。
廣告發起人之一,「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早前說,在台灣的《自由時報》刊登是為引起國際關注,希望台灣引以為鑒,不要步香港後塵。

「最黑暗的一夜」

爭取普選的活動人士刊登廣告似乎是要反擊反對「佔領中環」計劃的「幫港出聲」組織的一系列廣告行動。
周一,「幫港出聲」再度在多份報章刊登廣告,標題是「『沒有動亂』的民主,你同意嗎?」。廣告說:「香港等了近二百年,北京已承諾最早在2017我們可以一人一票選出自己的特首。在黎明來臨之際,為甚麼「佔領中環」要把它變成可能是史上最黑暗的一夜?」
廣告又質疑:「是否『佔中』寧為玉碎,不求瓦全?把苦難帶給香港,置我們於死地後,背後有人希望變身為救世主,重新建立他們理想的新秩序?」
梁振英上任一年多以來,與泛民主派緊張關係沒有任何緩和。雖然北京方面已同意香港可於2017年實行普選產生特首,但是需要有提名的限制。提出「佔領中環」行動的泛民學者及活動人士表示,如果2017年特首沒有「真正普選」,將會呼籲市民佔領中環。
撰稿:田耕 責編:李莉


*****

300市民聯署 台港報章賣廣告倒梁

09 - 03 05:00
【明報專訊】約300名市民於本港兩份報章和台灣《自由時報》聯署登廣告,批評特首梁振英施政並非優先考慮港人利益,質疑大量自由行旅客「肆虐香港」及「破壞了香港的文明和秩序」,又質疑大量單程證人士來港等,而中央亦干涉香港內部事務,要求梁振英下台。本報曾以電郵向特首辦查詢,截稿前未有回應。
一直協助新移民的社區組織協會組織幹事施麗珊呼籲社會不要「逢中必反」。她指單程證政策是為家庭團聚,行動發動人需認清歷史。她認為中港融合不一定是壞事,在中港融合同時,港人仍可堅守法治和爭取人權。

批自由行新移民 否認歧視

多 名社運人士早前發起「一人一百(元)換特首」行動向市民集資登報。早前呼籲集資的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說,約300名捐款人中,100人匿名,另兩人非港 人。聯署者還包括學民思潮成員張秀賢、社運人士周澄、保衛香港自由聯盟韓連山等,但他們均以個人身分聯署。譚凱邦昨說,活動最終籌得5萬多元,接近登廣告 成本,發起人只付出小量金錢「包底」。

稱登台報盼國際關注

聯署文章批評大量自由行旅客來港,破壞香港文明和秩序,又指梁振英「盲搶地」是錯判形勢,認為政府應取回單程證審批權,減少輸入人口。聯署者更質疑新界東北計劃「充滿中港融合的考慮」。
廣告今在本港《明報》(刊A11)和《都市日報》刊出,同日在台灣《自由時報》刊登,字眼稍有不同。譚表示,在《自由時報》登報是為引起國際關注,希望台灣引以為鑑,不要步香港後塵。
譚凱邦說不擔心廣告涉歧視內地人,指行動只是針對政府人口政策,認為若自由行和單程證數量並非這樣多,便不會引起市民不滿。


*****

鄭樹森:香港保衞戰與主權之爭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號日本偷襲珍珠港,同日以五萬二千人之壓倒性優勢(香港守軍約一萬四千)進擊香港。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香港總督楊慕琦(Mark Young)渡海,在半島酒店投降。
日 軍在進攻香港之前早有長期部署,情報收集細微至地方名流士紳居址,故能在攻下香港後立刻「邀約」粵軍居港耆宿許崇智等至半島酒店「商討」合作。相形之下, 英方對保衞香港則舉棋不定,而在戰與棄之間,倫敦之考量更與香港主權息息相關。防禦香港既是與日本帝國爭奪領土,同時是與民國政府爭奪主權。一場明戰,一 場暗戰。
民國以來國共兩黨均不承認不平等條約及隨之而來的租界及殖民地,名義上屬於大英帝國之香港,如一旦容許中方派遣友軍支援,日後不免陷入 「請神容易送神難」之局;英方因此三度峻拒蔣中正派軍聯防之議。民國外交元老顧維鈞在回憶錄追述,開戰前英軍代表Archibald Wavell元帥在重慶談判,態度強硬,毫不領情,決裂而還。八路軍香港辦事處由廖承志、喬冠華、夏衍三位代表,與香港英方會晤,表示東江縱隊可以協防, 但建議全無回應。而據史家簡又文追記,粵軍余漢謀將軍自述,國軍最終決定以三師馳援,牽制日軍之餘,伺機反攻廣州,先頭部隊在英軍投降前已抵廣九鐵路之樟 木頭,並在今深圳布吉發生遭遇戰。英軍在耶誕節棄守,寧可立成戰俘,也無意讓國軍南下,主權肯定是重要考慮。隨國民政府駐港代表海軍少將陳策成功突圍的英 國高級軍官透露,投降前楊慕琦最後一次與邱吉爾通電話,後者指示務必向日軍投降,避免國軍來港,以免日後無法取回香港。淪陷後,華府設法讓香港日軍遣回美 國俘虜,英方則無動於衷,表面上是無力兼顧,實乃深謀遠慮,冀在戰爭結束時有足夠人手馬上就地恢復管治。
今日回顧,英方對香港主權之步步為營,確 實「洞燭先機」。一九四二年以顧維鈞、宋子文為首談判的中英條約(主旨是廢除一百年來之不平等條款及英國在華租界),幾乎無法在一九四三年一月簽署,即因 中方要求收回香港而觸礁,最後在留待戰後商討之陰影下締約。同年三月二十一日邱吉爾發表「先歐後亞」演講,並全力排擠中國之戰後國際地位,蔣中正在私函及 日記中均極憤慨,三月二十四日讓行政院逕行訓令外交部:「英如交還香港後,我國可自動宣佈香港及舊九龍割讓地為關稅自由港」;而剛在美向國會演說的蔣夫人 更回絕英皇之訪英邀請,又拒絕與訪美之邱吉爾會晤;加上重慶聲援甘地獄中絕食、支持印度民族自決,雙方關係更無法彌縫。英方完全不理會先收主權、再議治權 之「自由港」方案自是意料中事。及至一九四三年十二月開羅會議,在羅斯福總統支持下,蔣中正向邱吉爾重提香港主權,後者悍然回應:「我出任首相不是來主持 大英帝國之瓦解」。在美方圓場下,香港主權之回歸又無寸進。
一九四五年二月雅爾塔會議討論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之權限時,邱吉爾為預防中方提案交回香 港,特別強調安理會不能強迫歸還香港。儘管邱吉爾在一九四五年七月底大選落敗,繼任的工黨政府沿承其強硬立場,蔣中正雖四度致函杜魯門總統,希望日軍投降 後能由中國戰區代表在港受降,但均不得要領。中方八月二十三號之方案,是蔣中正以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身份,授權英軍代表受降,但同時委任中、美將領參與。當 英國派出海軍少將夏慤(Cecil Harcourt)率太平洋艦隊自菲律賓蘇比灣趕赴香港受降,重慶當局又讓一步,同意以夏慤為中國戰區代表,勉力維持面子。而在八月二十四日,蔣中正下令 羅卓英將軍率第十三軍進入非永久割讓之九龍。張發奎將軍口述歷史(二○○八年鄭義譯校)提及,八月三十日自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處得悉,原有意以張就近受 降,但「屈服於美國的壓力」而不果。不過,外交壓力之餘,張將軍也許遺忘當日英、中軍力懸殊;夏慤率領之艦隊除巡洋艦四艘、驅逐艦六艘、潛水艇八艘、掃雷 艇六艘外,尚有三萬三千噸航空母艦二艘,三萬五千噸主力艦一艘(有十四吋口徑巨炮十門),實非二戰後既無海軍又無空軍之國軍可匹敵。最終蔣中正發出「渝字 第六六七三號特急密令」:「九龍羅卓英部,頃接白宮急電,速令所部第十三軍馬上撤離南北九龍,回原地待命」。至此,香港十八日保衞戰引起的主權之爭落幕, 英國重返香港。
香港的十八天戰爭文獻不多,中文尤少;而在八年抗日戰爭中,更是小戰役一場,與抗戰近二十場會戰不可相比,然而,小戰役牽動的香港 主權,是近世不少仁人志士曾經共同奮鬥的目標,故此是小戰役大問題,得在近代史框架中透視。十八天戰役本身一直缺乏綜合中、英、日三方材料、兼容三方觀點 之專著;二○一三年香港的兩本新書《圍城苦戰:保衛香港十八天》(邱逸、葉德平、劉嘉雯合著)及《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鄺智文、蔡耀倫合 著),相信會為香港史、中國戰區史添磚加瓦,填補重大缺口,在一九四三年廢除不平等條約已七十年的今天,尤其值得注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