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中國與日本的稀土尷尬/發起禁運等經濟戰爭的一方從長期來看將遭受損失

 

A worker alloys molten rare earths in a furnace in Tianjin, China.
China Tries to Clean Up Toxic Legacy of Its Rare Earth Riches

By KEITH BRADSHER

Export restrictions have done little to slow the devastation resulting from rare earth mining, including contamination that threatens the water supply of millions.

 

中國與日本的稀土尷尬

2013/06/28
 

日本仍未實現稀土採購來源多樣化。在2010年東海發生中國漁船與日本船隻的撞船事件後,中國曾經事實上停止了稀土的對日出口,日本的採購風險加劇。日本 貿易公司和磁鐵廠商開始從中國以外採購稀土,但在2011年以後企業不斷減少稀土使用量,日本國內需求出現減少。而中國國內則存在產能過剩,因此在日本進 口總量中,中國產稀土佔比在提高。

今年1~4月,日本稀土進口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9%,達到4300噸。其中,中國產稀土佔63%,比上一年提高11個百分點。在中國之外,進口量較大的 是法國和越南產稀土,而這些稀土多是從中國採購的稀土的加工產品,因此很多觀點認為實際上中國產稀土佔到日本進口總量的80%。

  中國產稀土佔比之所以上升,一家專門從事稀土貿易的日本公司認為是因為「背負大量庫存的當地生產者進行了低價銷售」。中國既是稀土生產國又是需求國,由於生產超過需求,正在擴大出口。

  釹(用於磁鐵)的中國出口價格在5底為每公斤77美元左右。而鏑(用於保持磁力)為每公斤575美元左右。分別比4月下跌4%,比2011年7月的高點下跌80%以上。釹創出2年零8個月以來新低,而鏑創出2年零3個月以來新低。

  通過採用替代品等舉措,日本國內的稀土需求停滯現象非常突出。據日本新金屬協會統計顯示,2012年日本稀土需求為1萬4470噸,比上一年減少31%。例如作為研磨劑的鈰,需求者減少了使用量。而家電馬達也不斷改用不使用稀土的磁鐵產品。

目前,也有觀點認為稀土需求已經復甦。例如用於磁鐵的釹,磁鐵合金廠商昭和電工稱「日本廠商的採購正在增加」。1~4月,進口量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9%,但相比頂峰時期的2008年,仍下降了65%。

  6月中旬有報導稱豐田通商將於今年秋季在印度啟動稀土試生產。對此日本稀土用戶說:「目前即使是印度產的稀土出來,也沒用」。

  印度是稀土新興生產國。豐田通商將與供應原料的印度政府所屬企業、印度稀土公司(Indian Rare Earths Ltd)合作。原來計劃在2013年的較早時間啟動試生產,但由於採購原料的價格未能談妥,預計投產時間將推遲至2013年11月。

  此外,美國鉬礦公司(Molycorp Inc.)也在事實上調低了生產計劃。當初曾計劃2013年將年產能提高至4萬噸,但該公司日本法人稱:「訂單並未增加,因此無法增加生產設備」。

  世界稀土需求依然在增長,日本不少觀點認為「增加採購來源的必要性並未改變」。根據行業推測,2013年的需求將約為10萬7千噸,比12年增長7%。

  為促進稀有金屬和稀土礦物資源的開發等,日本經濟產業省在2013年度預算中計提了88億日元,但在中國國內,2013年的供給預計仍將超過需求。日本的一家稀土貿易公司稱:「如果採購來源進一步增加,只會導致供過於求」。


中國應該從稀土和香蕉學到的

2012/12/12
 

 圖為中國的稀土礦
    日本經濟新聞(日經中文網)編委 後藤康浩:在中國的「反日」怒火熊熊燃燒的今年9月,內蒙古和江西的稀土礦山被迫進行了停產。原因是在世界高科技產業中被認為不可或缺的稀土的需求出現了 銳減,庫存堆積如山。各類稀土的價格在總體上已經降至最高點的3分之1以下,但各礦山仍在生產,不惜勒緊褲帶進行出口。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命令礦山 停產。在2010年9月東海發生中日撞船事件之際,中國曾經收緊稀土對日供應,日本企業一時間大驚失色,開始競相搶購。但如今中國稀土為什麼賣不出去了 呢?

    因為日本和韓國等稀土需求國家逐步推進了「擺脫中國」的戰略。日本轉向美國、加拿大、印度以及越南等地區尋找新的稀土供應來源,促使各地紛紛開發新礦山和 重啟老礦山。日本企業豐田通商和雙日參加了據稱稀土儲量居世界第3位的越南西北部的都巴奧稀土礦山的開發,該礦山將於2013年內開始生產。此外,替代性 材料的開發以及削減使用量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進展。東芝於今年8月宣佈開發出了完全無需使用鏑的馬達用高鐵濃度釤鈷磁鐵。

    想起石油危機

    看到這樣的情形想到了上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當時,沙特阿拉伯和利比亞等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OAPEC)為了打擊支持以色列的美國與荷蘭,宣 佈實施石油全面禁運,同時減少向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出口石油。對日本原油供應的減少雖然只是暫時的,但日本開始舉全國之力採取行動「擺脫石油」。除了擴大核 能和液化天然氣(LNG)的利用、重新評價煤炭價值等舉措之外,日本還大力推進節能戰略。結果,日本的石油消費從停止增長轉為了下降,世界石油需求也出現 了增長乏力的態勢。另一方面,產油國則因原油價格上漲而開始積極增產,到1986年上半年,原油價格發生了暴跌,這就是所謂的「逆石油危機」。在那之後截 至2003年,原油價格在長達15年的時間裏持續低迷。重新擴大一度減少的需求以及已找到替代物的需求是極為困難的。中國的稀土正在陷入同樣的結局。

由於中國不進口,而出口到日本的菲律賓香蕉大降價
    中國海關自今年夏季之前起停止菲律賓產香蕉的進口,結果原本要出口到中國的香蕉大量湧入了日本和其他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味道相對差一些的海南島等地的 香蕉開始在中國各地銷售。此舉的背景是,中國和菲律賓在黃岩島的領土主權問題上出現了對立。而中國禁止進口菲律賓香蕉的意圖是希望進一步打擊菲律賓的蕉 農。

    把經濟手段用在政治將受到打擊

  對於中國而言,無論是香蕉還是稀土,都成了解決領土爭端的武器,中國將經濟當做了解決政治和外交問題的手段。這樣的行為是否正當,有不同的意見存在,但重 要的問題是最終受到打擊的將是把經濟手段用在政治領域的始作俑者。不僅是引發石油危機的阿拉伯產油國。1973年美國尼克松政權實施了大豆禁運,結果主要 大豆進口國日本產生了豆腐和納豆原料不足問題。但是,這促使日本團結一致在巴西進行大豆種植。在那之後,雖然美國解除了禁運,但對日本出口受到限制。而如 今美國只能與巴西分享已成為大豆最大進口國的中國市場。美國的禁運成就了巴西。

  中國與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領土爭端雖然存在發展為軍事衝突的風險,但更容易走向經濟戰爭。但發起禁運等經濟戰爭的一方從長期來看將遭受損失,這是事實。中國應該了解這樣的事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