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大戲落幕後的兩岸關係(杭之)



蘋中信:大戲落幕後的兩岸關係(杭之)

2017.11.14
最近1個月內,幾場事關世局發展的政治大戲陸續上場。先是中共十九大登場,標誌中共黨史上習近平新時代的開始;接下來,美國總統川普展開長達12天的亞洲5國之行,包括對中國的國是訪問;最後是APEC重頭戲的領袖會議。這幾場大戲,台灣都不是主要焦點,但是,其發展都將關係著台灣的利益,使人不得不高度關注。
中共十九大雖然是例行的制度性權力調整,但很清楚的,它開啟了一個新局面。在一些主客觀因素的牽引下,經過十八大後這幾年的集中權力,從此次政治報告的內容,以及「習思想」寫入黨章來看,習近平已牢牢掌控大局,並將中共的權力體制注入新的特質,集體領導制向「沒有主席的主席制」傾斜,其治國理念混合著中國儒法傳統思想、現代馬列主義、左右翼思想並陳、毛鄧交錯,突出地集中強調「黨的領導」。所以在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14條基本方略時,劈頭就說「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這個毛時代語言的提法,讓人想到毛體制。所以有人歸納「新時代中國」的特色是:集一黨之權、舉國之力,統一意志和步伐,壓制異見,清除路障,高效建設美麗新世界,朝富國強兵的百年中國夢前進。具體落實就是兩個百年的歷史使命。
在這有民族主義色彩的毛式旗幟下,跟台灣最直接相關的對台政策論述,就被放到一個更長時間的國家發展之基本方略下來論述,「促統」即此方略的重要一環,並且只強調基本方針原則,而不太提短時間的當下政策措施。這從總體看,固然有其靈活性,但更多的是其嚴峻性。這是關注這報告不能不著意的。 

陷入不確定的猜忌

從歷史經驗來看,在中美台不等邊三角關係中,華盛頓的對華政策及中美關係的發展,關鍵性地影響著兩岸關係的發展和台灣的利益。川普上台以來的一些言行舉措,讓一些人對相關形勢的發展有一些樂觀的想望,但從川普這次的北京行,北京所下的功夫以及白宮事後所發的聲明,都說明在一段可預見的時程內,台灣議題不會是兩國的主要關切,雖然北京宣稱台灣是其事關重大的國家利益。天平結構並無向台灣傾斜的跡象。
在這樣的大結構下,從1年來兩岸的冷和發展,以及中方持續推動的一些單邊作為,乃至剛落幕的APEC領袖會議中宋習幾乎無從「自然互動」,跡象顯示,北京會以上述政治報告中的基本方略,單邊推動其認為有助達成其基本方略之對台政策,這樣的單邊主義,是否會使30年來有一定互動的兩岸關係,往「對台政策+大陸政策」發展?也就是,兩岸互動僵凍,北京的單邊作為與台北的大陸政策無交集地各自發展。
如果這樣,30年交流帶來的一點點脆弱互信將流失,兩岸再陷入不確定的猜忌。事態的發展總是辯證的,任何單邊的作為或靜態的不作為未必能隨心所欲。這是兩岸都要謹記的。 

新評估找最佳方略

新的形勢時時在變化,階段性的總結是必要的。各方是否該就形勢的發展有新的評估,在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之間找出最佳的方略?曾經因分裂而隔絕的兩岸,要形成命運共同體,需要更大的共利和共識,這要經由異中求同的共同認知,才能心靈契合地建構未來共同的榮景。單邊作為不足以言此。 
政論家、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