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igh price to pay
範文榮(Pham Van Vinh)在河內當出租車司機已有20年,在此期間,他學會瞭如何對付越南首都混亂的街道以及貪得無厭的交警。
但由於通脹的三重打擊,這位44歲的兩個孩子的父親正空前努力工作,越南5月通脹率同比飆升至19.8%,為全球最高水平之一。
自今年2月以來,越南汽油價格上漲30%;政府管理的出租車價格漲價嚇跑了顧客;過去一年期間,家庭生活成本大漲,一些食品的價格翻了一番。範文榮表示:“生活很艱難,為了讓家人每天有飯吃,我不得不每天工作12小時,一周工作7天。”
在新興世界,這種故事司空見慣。最近幾個月得到的同比數據顯示,增長迅速的金磚四國(Bric)——巴西、印度、俄羅斯和中國的通脹率分別為6.5%、8.7%、9.6%和5.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今年新興市場的平均通脹率將達到6.9%,而發達國家僅為2.2%。
問題是,這將在多大程度上對全球經濟增長構成威脅。畢竟,擺脫2008年至2009年的危機以來,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速度迄今遠超發達國家。 IMF預測,新興經濟體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將達到6%,是發達國家的3倍。考慮到新興市場對全球經濟的有力提振,6%至7%的通脹率肯定是值得付出的代價吧?
或許如此——如果通脹處在溫和水平的話。但新興市場的政策制定者們正在應對一系列通脹挑戰,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高技能員工短缺、基礎設施瓶頸、房地產熱潮以及美國、歐洲、中國以及其它國家央行為了讓全球經濟擺脫危機而製造的巨大流動性浪潮。正如中國總理溫家寶所言:“通貨膨脹就像一隻老虎,如果放出來就很難再關進去。”
儘管各國面臨著共同的危險,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它們各自做出何種回應。一些國家已吸取歷史教訓,通過持之以恆的抗通脹政策遏制住了通脹,包括嚴格財政管理和銀行監督。捷克共和國就是一個例子,該國通脹率僅為1.6%。
然而,財政、貨幣和銀行業政策長期寬鬆的國家正接近通脹危機。如在阿根廷,經濟學家預測,通脹率高達25%,這讓10%的官方數據成為笑柄。
對於政策制定者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學範疇的問題。過去一年,很多新興經濟體的食品價格翻了一番,這對窮人的打擊最為嚴重,加劇了貧困、不公平和不滿。最近幾週,印度、烏克蘭和中國都爆發了以通脹為矛頭的抗議活動,在上海,卡車司機舉行了罷工。
過去18個月,通脹的主要推動力是石油、食品和原材料價格的飆升,這源於中國、印度和其它新興國家日益增長的需求。在美國,食品僅佔消費者支出的8%。在中國和印度,這個數字分別為30%和45%。
5月,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緩和了各方的擔憂,布倫特(Brent)原油從每桶約125美元回落至約110美元;原材料價格從4月的峰值水平下跌10%。 IMF預測,明年新興市場通脹率將降至5.3%。
一些經濟學家將這視為恐慌結束。他們提出,在發達國家艱難應對增長乏力和巨額債務之際,新興市場真正的威脅在於產出放緩,而非通脹上升。美國銀行-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比爾•奧尼爾(Bill O'Neill)表示:“我沒有看到以往那種具有破壞性的通脹水平。”
但其他人仍感到擔憂。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約翰-保羅•史密斯(John-Paul Smith)表示:“投資者對於很多新興市場的通脹是一種結構性現象(而非週期現象)的程度估計不足。”
即便在最近價格出現回落之後,路透商品研究局指數(CRB)仍較2009年低點高出約72%,較自2006年以來的平均水平高出14%。要預測大宗商品價格是很難的,因為受益於寬鬆的貨幣政策,投機資金充斥市場。但鑑於中東進一步動盪對石油市場以及天氣對食品供應的潛在影響,沒有什麼事情能夠被當成是理所當然的。正如復興資本(Renaissance Capital)所指出的,未來幾個月至關重要。 “2011年至2012年食品價格面臨的威脅十分重大,但可能會在8月消失(屆時北半球將迎來收穫季節)。”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正在各國國內經濟產生連鎖效應,特別是那些供需緊張且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的國家,包括巴西、印度和中國。
由於過去兩年的快速復蘇,很多企業正全負荷運轉。匯豐(HSBC)表示,在中國等多數東亞經濟體和巴西,產出缺口(實際產出和最高產能之差)已經消失。員工正獲得加薪,雇主正在轉嫁成本。匯豐表示:“這產生了一種風險,即在新興經濟體,通脹衝擊正演變為自我保持的通脹過程。”
這樣的例子正在增多。在中國,官方支持加薪,以幫助實現經濟轉型,一些企業的薪資已上漲20%至40%。在印度,酒店經理的薪資預計今年將上漲50%。在巴西,建築工人最近爭取到近10%的加薪。按照與通脹掛鉤的計算公式,該國已將今年的最低薪資漲幅設在6%。明年可能達到14%。
“巴西面臨的最大危險是工資指數化的回歸,”零售企業和批發企業協會Fecomércio主席艾布拉姆•史沙曼(Abram Szajman)表示。 “我們不想再看到這個惡魔,否則我們將看到薪資年年上漲,然後發展到每6個月上漲一次,然後是每3個月,每一個月,我們之前經歷過這種情況。”
成本上升正擠壓行業利潤率。在中國大陸工廠爆發罷工後,台灣電子產品組裝企業鴻海(Hon Hai)去年提薪30%,該公司最近宣布今年第一季度營運支出增加80%。營運利潤率則下滑一半至1.1%。
基礎設施也正面臨壓力,特別是在印度,該國的基建落後於其它金磚國家。道路、機場和電力供應無法跟上需求。印度雇主組織——印度工商業聯合會(Ficci)主任拉吉夫•庫瑪(Rajiv Kumar)表示:“我們必須解決供應方面的瓶頸問題。”
IMF表示,剔除大宗商品後的核心通脹已從2%升至3.75%,“似乎表明通脹的涉及面正在擴大”,超出與大宗商品相關的上漲。
多數新興經濟體央行做出的回應是加息和對銀行貸款進行量化控制。在越南,官方利率在6個月內已提高一倍,至14%。印度是去年率先展開加息行動的國家之一,該國利率已上調9次,達到6.75%。在中國,在4次加息後,利率目前為6.31%。
但這不足以阻止一波信貸創造以及炙熱的房地產投資。 IMF在4月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中表示:“問題是(包括中國、印度和巴西在內的領先新興市場國家)是否正在經歷將會不可避免以崩潰告終的信貸熱潮。在這方面,證據不那麼令人安心。”
在最大的4個新興市場國家(即金磚四國),信貸仍在以每年17%至20%的速度增長,只有中國在過去6個月經歷了信貸擴張的顯著放緩。曾增加信貸以抗擊衰退的政府官員(特別是中國政府官員)在遏制信貸擴張方面態度謹慎,唯恐損及經濟增長。在計入通脹因素後,俄羅斯和印度的利率為負,中國勉強為正。因此,借款者的實際資金成本很低,甚至為零。只有巴西的利率為明顯正值。
應該承認,新興經濟體的信貸是從較低水平開始擴張的。目前巴西和印度的信貸僅分別佔GDP的46%和60%。但在中國,這個比例已達到140%。這些都遠低於美國在2010年達到的360%,但差距正在縮短。
信貸推動的房地產熱潮,從孟買、里約熱內盧和中國城市的豪宅可見一斑。正如IMF報告所言:“在中國內地和香港,信貸和資產價格行為令人不安,它們顯示出類似於熱潮的規模……,各方對房地產價格大幅回調的可能性及其影響的擔憂日益上升。”整體而言,新興市場不會出現房地產崩盤。未來20年,全球城市人口將增加14億,使總數達到50億。因此,多數房子將找到買家,但這不包括定價過高的豪宅。
讓新興市場的政策制定者感到棘手的是,發達國家的寬鬆貨幣政策創造了廉價資金洪流。美聯儲(Fed)將於今夏結束量化寬鬆政策,但真正收緊貨幣政策預計要等到今年晚些時候或明年。
去年,新興市場政府不願讓其貨幣升值,這引發了匯率戰爭的擔憂。但今年,它們允許本幣有限升值,以應對不斷上漲的進口大宗商品的成本。
然而,由於擔心會損及出口,官員們迄今在控製本幣升值幅度。自去年夏季中國啟動二次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漲近5%。但國際清算銀行(BIS)稱,以貿易加權計算,2011年1月至4月,人民幣匯率下跌1.8%。印度盧比匯率下跌2.6%,土耳其里拉匯率下跌5.9%。巴西雷亞爾和俄羅斯盧布匯率分別上漲3.7%和3.4%。
總體而言,新興國家擺脫全球危機、走向快速復蘇是一項歷史性成就,它幫助阻止了持久的全球衰退。這些國家的經濟富有彈性,它們的企業可以與任何地方的最優秀企業競爭。對多數人而言,迄今為止,復甦帶來的GDP增長說明通脹上揚的代價是合理的。
然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至關重要。大宗商品價格的再次飆升,將給面臨通脹挑戰的國家(包括金磚四國)製造危險。有些國家已經陷入危險:尤其是越南。範文榮在斟酌家庭預算時,將不得不像他驅車在河內的車流中穿行時一樣小心翼翼。
譯者/梁艷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