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起訴前總統李登輝

灣最高法院檢察署周四說,已對前總統李登輝及其擔任總統期間的經濟顧問劉泰英提出起訴,指控他們在1994年至1999年期間侵佔了國家安全局名下的資金。

高檢署在一份23頁的聲明中說,現年88歲、1988年至2000年期間執掌台灣的李登輝,和20世紀90年代掌管國民黨財政的劉泰英,從一筆1,050萬美元、本是用於外交活動的資金中侵佔了780萬美元。

這些指控提出的時間距台灣下一屆總統選舉只有七個月。分析人士說這些指控會對台灣和大陸最近解凍的經濟關系造成很大影響。

在 一份聲明中,台灣最高法院檢察署說,李登輝利用這筆資金建立了一個名叫台灣綜合研究院(Taiwan Research Institute)的私人智庫。據一份長達23頁的起訴書顯示,自2002年以來檢察官就一直在調查李登輝。當時一份經由媒體曝光的資料顯示李登輝涉嫌 侵佔挪用國家安全局內部公款。李登輝多次否認侵佔公款的指控。

李登輝的辯護律師顧立雄(Wellington Koo)在回應起訴書時說,李登輝5月31日已經受到檢察官的質詢,但檢察官証據不足,無法對李登輝提出相關指控。

顧立雄說,此外,在起訴書下來之前,檢察官從未給被告一個機會替自己辯護。被告的權利被完全忽視了。顧立雄此前也曾替被控貪污的前總統陳水扁辯護。

在2000年接替李登輝出任總統並成功連任的陳水扁目前在獄中服刑。2009年法院宣判陳水扁一系列貪腐罪名成立。

檢察官說,如果李登輝被定罪,可能被判10年有期徒刑到終生監禁。但鑒於李登輝的年齡,法院可能從輕發落。

台灣脫離蔣介石及其兒子蔣經國的威權統治走向民主,被普遍歸功於李登輝。李登輝於1988年接替故世的蔣經國擔任台灣總統,1996年成為台灣第一位直接選舉出來的總統。

李登輝在2000年卸下總統職務後被迫退出國民黨,他在台灣仍然是一個有實力的政治人物,目前是在野的民進黨的支持者。

李登輝的密友、台灣團結聯盟主席黃昆輝指責總統馬英九利用其影響力左右檢察官。黃昆輝將之稱作馬英九“骯臟的把戲”。

黃昆輝說,這是馬英九報復前總統李登輝的手段。李登輝曾呼吁選民投票反對馬英九以保衛台灣。馬英九知道李登輝的煽動性口號會在總統大選前極大影響選民情緒。

按照計劃,大選定於明年1月14日舉行,馬英九將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競爭總統職位。

台灣總統辦公室的一名發言人說,該部門隨後會發布一份聲明。

Aries Poon / Paul Mozur / Fanny Liu

****

蘋論:起訴李的政治社會效應

特偵組昨天起訴李登輝、劉泰英,所引用的條例是「侵占公有財物罪」,其法定刑度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到無期徒刑。

民主化逐漸到位

李接任蔣經國的黨國體制,無新規則可循,自然沿襲以前總統的用錢方式,結果觸犯法網。雖然如此,在國務機要費尚未如特別費一樣除罪化之前,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該起訴還是要起訴。這也顯示民主化逐漸到位,沒有人可以凌駕法律之上。
司法行為應否考慮審判特定人物與案件的政治社會效應?外國的某些案例是在對社會有立即和明顯的政治效應時,應該避免激烈的判決,以維持社會秩序或政治權威。


柯林頓總統任內發生與白宮工讀生陸文斯基的性醜聞案,根據當時美國的 法律,國會任命的獨立檢察官有權約談、偵訊總統。於是全世界觀眾,連續好幾天在電視上看見柯林頓尷尬狼狽地回答檢察官關於性細節的質詢,讓全美國人蒙羞憤 怒。事後國會認為不妥,不應該讓行政權的領袖如此受辱,遂於1999年獨立檢察官的法源自行終止後未再延續。這就是法界考慮政治及社會效應的案例。


起訴李登輝由於時機的巧合,立即讓人聯想到大選。李公開倡議「棄馬保台」,多次批評馬的親中政策,最近又同意為蔡英文站台助選,確實讓馬團隊傷腦筋。須知蔡的政治立場和態度並不強烈,年輕人固然喜歡她,但老一輩的綠色選民對她並不滿意,也不信任,認為她太軟弱;但若有李出面為蔡背書,使老一輩的綠色選民給了自己一個票選蔡英文的理由。因此不能說李完全沒有功能。

恐激自由派挺蔡

在這個時間點起訴李,固然讓藍色選民爽死了,但更能讓綠色選民團結對抗他們悲情想像中 的政治迫害;自由派的中間選民也會懷疑此時起訴李的政治動機而同情李,支持蔡。歷史告訴我們,恨才能使人團結,愛不能。司法先後起訴扁、李,不會激發綠營 的被迫害想像、而同仇敵愾地團結起來嗎?更何況李的律師顧立雄強調特偵組只約談李一次就起訴,予人草率隨便、程序不正義的印象。


如果司法確是獨立的,不考慮對馬、蔡選情利不利而只根據證據起訴李,才是法界所應為。既然起訴了,就要有抵抗來自藍綠各種壓力的準備,不可擔憂不利馬而放棄起訴;也不可恐怕有利蔡也放棄起訴。法界若問心無愧,政治後果就由政客去煩心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