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4月出口降幅超过预期,这突显出其经济最近在中国大陆需求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复苏的脆弱性。
台湾4月出口额同比下降34%,至149亿美元,连续第8个月下降,降幅也超过在昨日公布数据前路透(Reuters)访问的经济学家28.2%的预测。
4月也是台湾今年首次出现出口月度环比下跌的月份。台湾3月出口额为155亿美元。台湾当局财政部统计长林丽贞(Lin Lee-jen)表示,台湾正处于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但步伐缓慢。“我们还没有看到美国、日本和欧洲出现更为明确的复苏迹象,”她昨日告诉记者。
台湾的出口厂商大部分来自高科技领域,在全球经济危机去年10月爆发后,它们的订单就急剧减少。但最近几个月,随着中国大陆的紧急订单开始出现,这些出口厂商开始转向谨慎乐观的态度,中国大陆的5850亿美元刺激计划正扩大消费需求。
译者/力文
wsj
中
國正在著手改進其飽受非議的統計制度。眼下的經濟低迷使官方對這個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狀況的描述存在的差距面臨更嚴苛的審視。為 將來的統計打造更好基礎的任務落在馮麗君(音)這樣的一批人肩上。今年49歲的馮麗君是一名公務員﹐身著深色套裝﹐帶著茶色眼鏡。在這次的中國經濟普查中 ﹐她被選為一個調查小組的負責人。中國政府正在對從計劃經濟時期沿襲下來的粗糙的統計制度進行改革﹐這次大規模普查將是此項改革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
最近幾個月來﹐中國政府宣佈今年仍將實現8%的經濟增幅﹐從而使人們對中國統計數字可信度的擔心變得突出了。中國宣佈上述預期目標﹐就是希望描繪出一幅在全球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仍繼續前進的祥和景象。
一些外界經濟學家稱﹐中國目前的下跌態勢比那些重要數字描述的情況要嚴重得多﹕2008年四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較上年同期的增幅達到6.8%﹐而諸如建築、汽車銷售、稅收收入和電力生產等指標卻在下滑。
這方面的分歧讓人想起1998年經濟下滑期間發生的類似情形。統計部門最後宣佈當年GDP增長7.8%﹐許多體制外經濟學家認為﹐這個數字太高了﹐跟其他疲軟的指標不一致。
這個插曲讓中國官方統計數字的可信度蒙上了陰影。它顯示經濟數字的政治意義催生出篡改數字的動機。
中國統計部門官員在為他們工作的準確性辯護。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李強在接受採訪時說﹕人們有懷疑是正常的。許多人也懷疑美國政府的統計數字。但作為從事統計工作的人﹐我可以說沒有人在干涉我的工作。
在這次經濟普查中﹐馮麗君的任務是在她所在的北京西北部一個有20萬人口的地區﹐收集並檢查每家商業企業的詳細財務報告。她首先從稅務局和公用事業部門拿到了企業名單﹐不過﹐她手下的調查員們不得不一家一家地走訪分佈在大街小巷的許多小企業。
她在接受採訪時說﹐對有些公司我們得打10到20次電話﹐而且每天都要上門找它們。如果我們不停地打電話﹐這些公司最終能感覺到。
中國政府能夠組織起這項需要大量人員的行動﹐表明它具有可投入統計的資源。這項全國性普查計劃從大約800萬家企業和組織以及4,000萬個體經營者獲得完整的財務數據。
過去十年來﹐中國的統計工作已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要在一個有13億人口的國家辨別出趨勢是一項艱巨的挑戰。這項普查每5年才進行一次﹐而面對越來越複雜的中國經濟﹐即使更頻繁的調查仍會漏掉關鍵部分。官方在統計國有企業的產值方面仍比統計私有企業和家庭的相關數字更擅長。
去年﹐隨著經濟開始下滑﹐統計部門承受的壓力也在加大。在去年10月初的一次講話中﹐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對統計局官員說﹕我們的統計基礎仍很薄弱﹐統計數字的質量仍有待進一步改善。11月份﹐統計局就舉行了有關改善經濟分析、更好地為決策者提供參考的研討班。
這輪經濟衰退以來﹐中國國家統計局一直試圖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它更頻繁地發佈食品價格指數﹐並承諾提供有關產值、就業和工資的更詳細的數字。針對虛假統計報告的新的處罰措施現在也在實施。
但真正的考驗在於﹐上級部門是否允許發佈那些顯示中國經濟出現動盪的在政治上不合時宜的數字。
也有跡象顯示﹐中國政府對負面經濟消息的態度更開放了。隨著去年工廠開始出現倒閉現象﹐有關官員要求1月份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情況進行特別調查﹐最後公佈了令人震驚的數字﹕大約有2,000萬人失去了工作。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家、曾就中國統計問題有過著述的穆嘉(Carsten Holz)說﹐中國已經成為這樣的一個大國﹐我們期待看到一些常態和一些符合國際標準的情況。我會把它(中國統計部門)描述為一個相當專業的官僚機構﹐但最後階段是講政治策略的。
Andrew Batson
2009年 05月 15日 11:13
IEA Casts Doubt on China's Data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China is presenting a too rosy growth picture came from an interesting corner: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The IEA said Beijing's official 6.1% on-year growth in first-quarter gross domestic product didn't tally with a 3.5% drop in China's oil demand in the quarter and also cited 'inordinately weak' electricity demand.
'Admittedly, pinpointing China's oil demand with accuracy is an exercise fraught with difficulties, given the lack of data and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s analysts must make regarding stocks and refinery output from independent producers,' the IEA said in its latest report on the global oil market (available here, subscription required).
'Still, one would have expected stronger, positive oil demand growth commensurate with the reported economic resilience, unless income elasticities had drastically changed.'
The IEA floated another possibility: Real GDP data aren't accurate and shouldn't be taken at face value.
It cited analysis by one research firm: London-based economic consultancy Lombard Street Research, often found on the lower end of estimates of China growth. On China's first quarter, Lombard Street said growth was 'probably slightly negative or nil at best.' That's a minority view, as many economists think that while growth in the fourth quarter of last year was likely overstated by official GDP figures, that's less true of the improving first quarter.
And extrapolating from a volume indicator like oil or electricity use to GDP — a value-added measure — is not a straightforward process. Many economists think the disconnect between China's measure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reflects a sharper slowdown in energy-intensive sectors than in the overall economy.
'This analysis … is of course one set of opinions among many,' the IEA said. 'However, its conclusions regarding China's real 1Q09 GDP growth seem more consistent with oil demand estimates.' The agency said it was sticking with its forecast of a 0.9% decline in 2009 in China's apparent oil demand.
China's statisticians have defended the accuracy of their work.
David Winning
國
際能源署(IEA)對中國經濟數據的可信度提出了質疑﹐認為中國官方公佈的經濟增長數據過於樂觀。國際能源署表示﹐中國官方公佈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較上年同期增長6.1%﹐但這一數據與中國當季石油需求下降3.5%的情況不符﹐與異常疲軟的電力需求也不相吻合。
國際能源署在其最新的全球石油市場報告中說﹐不可否認﹐鑒於分析師難以從獨立生產商獲得有關庫存和煉油產量的數據和基本假定﹐準確估算中國的石油需求相當困難。
但是﹐要與中國政府公佈的經濟增長水平相符﹐中國石油需求的增長應該更為強勁才行﹐除非收入彈性發生了巨大變化。
國際能源署給出了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中國實際GDP數據不準﹐並未反映真實情況。
國 際能源署還援引了總部設在倫敦的經濟諮詢機構Lombard Street Research的分析﹐該機構給出的數據通常處於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的較低端。Lombard Street認為﹐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很可能略有下滑﹐最多也只是持平。這是個少數派觀點﹐因為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雖然中國官方GDP數據可能高估了去年 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速﹐但今年第一季度GDP增幅可能未被高估。
而且﹐也不能簡單地用石油或電力消耗這樣的數量指標去推算GDP那樣的“增值指標”。很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能源消耗和GDP數據之間的脫節主要反映了能源密集行業更為顯著的放緩﹐不能說明總體經濟狀況要比官方數據顯示的差很多。
國際能源署說﹐Lombard Street的分析當然只是諸多觀點之一。不過﹐這一分析有關中國GDP第一季度實際增長率的結論似乎更符合人們對中國石油需求的評估。該機構表示﹐仍預測2009年中國石油表觀需求將下降0.9%。
中國統計部門則堅持說他們的數據是準確的。
David Winning
(“中國日誌”(China Journal)關注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的發展變化﹐《華爾街日報》獲獎團隊數十位記者傾情獻稿﹐Sky Canaves主筆。歡迎讀者發送郵件至chinajournal@wsj.com或在下面評論欄中發表評論和建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