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中國政府“造城運動”獲利30萬億




吳敬璉揭政府“造城運動”獲利30萬億

中國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近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批評中國在過去推動的城鎮化過程中,政府部門獲取的土地價差保守估計在30萬億元左右,因此他認為需要改革土地產權制度。

(德國之聲中文網)323日,中國知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嚴厲批評了中國的"造城運動",指出在舊有的城鎮化過程中,近年來政府從徵購價格和土地批租價格間所賺差價最低估計30萬億元人民幣。他認為未來中國的新城鎮化應該改革土地產權制度:"農民土地私有化是指農民對土地使用權的私有化,不能忽視農民的土地權利。如果土地產權問題不解決,各級政府會繼續用舊有的辦法來支撐城鎮化,最後演變成大拆大建的造城運動。"

在中國多家門戶網站上,吳敬璉揭開的30萬億元土地收益引發網友討論,公眾再將焦點轉向"土地經濟"和近年不斷發生的大規模強拆事件。網友"遊刃有餘"表示:"所謂的征地,就是政府用極低的價格從農民手裏征走,高價賣給開發商,最後開發商轉嫁給買房人,說來說去錢讓政府給賺走了。農民沒了地,沒收入。城市居民打工賺的錢還是給了政府。所以土地政策是根源,這個解決不好只能是個惡性循環"。網友"感恩第一"表示:"那些官員們就盼望著大搞城鎮化建設,搞得越大橫財就發得更大,老百姓遭的殃更多。"

早在今年的兩會上,北京媒體《新京報》採訪了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回答媒體質疑"重慶因大力發展城市建設,是否背負債務危機"的問題時,黃奇帆透露重慶十年間賣地收入4000億元人民幣,一時引輿論譁然。20111月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稱2010年全年,中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2.7萬億元人民幣,他同時也承認,中國土地出讓制度導致目前利益分配不合理,社會矛盾突出。清華大學社會學者李楯認為巨大的收益和低廉的土地成本對比,這顯示出政府對公眾的一種掠奪。
Abriss Künstlerdorf in Peking. Avatar-Plakat in Dongyincun Yishuqun.T hema Abriss des Künstlerdorfs in Peking. Copyright by Kristin Kupfer, DW-World Chinesisch. Januar 2010, Peking. Das Plakat der Kunstveranstaltung „Nuan Dong“ in Peking Der thematischeZusammenhang: Abriss der Künstlerviertel in Peking 2010年北京畫家村遭強拆

"中國土地、房地產大躍進,農民遭殃"

201210月,人權組織大赦國際發佈《捍衛我們的土地》報告,報告調查了40個中國強征個案,其中指出,從1979年至2005年,農民僅收到開發商向政府買地所交付金額的5%,巨大的利益空間為政府所佔有。

一直致力於拆遷案件維權的重慶律師鄭建偉向德國之聲表示,儘管中國政府2011121日正式實施《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條例》規定,政府徵收房屋,要以保障"公共利益"為前提。但在地方政府負債嚴重,因而繼續依賴土地經濟的情況下,政府強征個案愈加增多,從中國兩會至今,他已經連續在江蘇、四川等地接到多起強拆案件的代理邀請。

鄭建偉說:"目前看不到減弱的跡象,象吳敬璉說出來的政府獲利30萬億,前10年左右,土地大躍進、房地產大躍進,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目前對農民利益的保障依然是缺乏的"。鄭建偉還表示30萬億這個巨額數字的背後,是無數失地家庭聚合起來的辛酸史,無不指向土地制度,但遺憾的是土地維權案件因為牽涉地方政府利益,難於被地方法院受理和立案。

"新城鎮化,農民如何不淪為社會底層?"

在此次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吳敬璉指出政府獲利30萬億後,並未否認中國推進城鎮化的方向,而是表示在推進新城鎮化過程中改革土地產權制度。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中國要推進土地所有制改革,讓農民工放棄土地,成為城市居民,實現居者有其屋,從而釋放中國勞動生產率,以達到高收入國家水準。"
Thema Abriss des Künstlerdorfs in Peking. Copyright by Kristin Kupfer, DW-World Chinesisch. Januar 2010, Peking. Der chinesische Künstler Huang Rui mit seiner Aktionskunst in einemKünstlerdorf in Peking. Der thematischeZusammenhang: Abriss der Künstlerviertel in Peking 藝術家身著寫有“拆那”(China)抗議強拆

對此網友"不知不覺"表示異議,他認為目前看不到改變土地產權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農民將再沉到社會底層:"如果要在全國推行城鎮化,中國的耕地面積將大大地減少,農民進城後,拿著看似不菲補償款,表面會生活的很好,可他們將永遠的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用不了多久,隨著貨幣的貶值,他們很快又處在了底層。那些現在到農村買地的官員、權貴及得利者的富翁們,成為獲利者,到時有很多的後遺症,最受傷害的就是我們底層的老百姓,我們堅決反對所謂的城鎮化,它將是殃民之路。"

對此鄭建偉也表示,中國在未來加快城鎮化進程,但後續的保障難以跟上,將會衍生出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很多"上樓"的農民已開始嘗到苦頭:"他們的土地使用權原來是沒有期限的,上樓後,有使用期限70年,還有其他的物管費,開發商、政府會補貼給農民嗎?雖然從舊的房子住到新房子,(但)顯然農民的經濟負擔增加了,他們怎樣增加收入維持開支,有什麼樣的技能立足、生存和發展?慢慢他們就會淪為低收入家庭,兩極分化就會越來越嚴重。"

作者:吳雨

責編:洪沙




吴敬琏揭政府“造城运动”获利30万亿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批评中国在过去推动的城镇化过程中,政府部门获取的土地价差保守估计在30万亿元左右,因此他认为需要改革土地产权制度。
ca. 80 Demonstranten aus Changsha, Provinz Hunan, protestieren gegen ilegale Zwangsumsiedlungen. Foto: Su Yutong, am 27.09.2010 vor dem Büro für Justiz und Rechtswesen des Staatsrates in Peking, China Protest gegen "ilegale Zwangsumsiedlungen"
(德国之声中文网)3月23日,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严厉批评了中国的"造城运动",指出在旧有的城 镇化过程中,近年来政府从征购价格和土地批租价格间所赚差价最低估计30万亿元人民币。他认为未来中国的新城镇化应该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农民土地私有化 是指农民对土地使用权的私有化,不能忽视农民的土地权利。如果土地产权问题不解决,各级政府会继续用旧有的办法来支撑城镇化,最后演变成大拆大建的造城运 动。"
在中国多家门户网站上,吴敬琏揭开的30万亿元土地收益引发网友讨论,公众再将焦点转向"土地经济"和近年不断发生的大规模强拆事件。网友"游刃有余"表 示:"所谓的征地,就是政府用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里征走,高价卖给开发商,最后开发商转嫁给买房人,说来说去钱让政府给赚走了。农民没了地,没收入。城市 居民打工赚的钱还是给了政府。所以土地政策是根源,这个解决不好只能是个恶性循环"。网友"感恩第一"表示:"那些官员们就盼望着大搞城镇化建设,搞得越 大横财就发得更大,老百姓遭的殃更多。"
早在今年的两会上,北京媒体《新京报》采访了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回答媒体质疑"重庆因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是否背负债务危机"的问题时,黄奇帆透露重庆十 年间卖地收入4000亿元人民币,一时引舆论哗然。2011年1月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称2010年全年,中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人民 币,他同时也承认,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导致目前利益分配不合理,社会矛盾突出。清华大学社会学者李楯认为巨大的收益和低廉的土地成本对比,这显示出政府对公 众的一种掠夺。
Abriss Künstlerdorf in Peking. Avatar-Plakat in Dongyincun Yishuqun.T hema Abriss des Künstlerdorfs in Peking. Copyright by Kristin Kupfer, DW-World Chinesisch. Januar 2010, Peking. Das Plakat der Kunstveranstaltung „Nuan Dong“ in Peking
Der thematischeZusammenhang: Abriss der Künstlerviertel in Peking 2010年北京画家村遭强拆
"中国土地、房地产大跃进,农民遭殃"
2012年10月,人权组织大赦国际发布《捍卫我们的土地》报告,报告调查了40个中国强征个案,其中指出,从1979年至2005年,农民仅收到开发商向政府买地所交付金额的5%,巨大的利益空间为政府所占有。
一直致力于拆迁案件维权的重庆律师郑建伟向德国之声表示,尽管中国政府2011年1月21日正式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条例》规定,政 府征收房屋,要以保障"公共利益"为前提。但在地方政府负债严重,因而继续依赖土地经济的情况下,政府强征个案愈加增多,从中国两会至今,他已经连续在江 苏、四川等地接到多起强拆案件的代理邀请。
郑建伟说:"目前看不到减弱的迹象,象吴敬琏说出来的政府获利30万亿,前10年左右,土地大跃进、房地产大跃进,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目前对农民利益的保 障依然是缺乏的"。郑建伟还表示30万亿这个巨额数字的背后,是无数失地家庭聚合起来的辛酸史,无不指向土地制度,但遗憾的是土地维权案件因为牵涉地方政 府利益,难于被地方法院受理和立案。
"新城镇化,农民如何不沦为社会底层?"
在此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吴敬琏指出政府获利30万亿后,并未否认中国推进城镇化的方向,而是表示在推进新城镇化过程中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新加坡国立大 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中国要推进土地所有制改革,让农民工放弃土地,成为城市居民,实现居者有其屋,从而释放中国劳动生产率,以达到高收入国家 水平。"
Thema Abriss des Künstlerdorfs in Peking. Copyright by Kristin Kupfer, DW-World Chinesisch. Januar 2010, Peking. Der chinesische Künstler Huang Rui mit seiner Aktionskunst in einemKünstlerdorf in Peking. Der thematischeZusammenhang: Abriss der Künstlerviertel in Peking 艺术家身着写有“拆那”(China)抗议强拆
对此网友"不知不觉"表示异议,他认为目前看不到改变土地产权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农民将再沉到社会底层:"如果要在全国推行城镇 化,中国的耕地面积将大大地减少,农民进城后,拿着看似不菲补偿款,表面会生活的很好,可他们将永远的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用不了多久,随着货币的贬 值,他们很快又处在了底层。那些现在到农村买地的官员、权贵及得利者的富翁们,成为获利者,到时有很多的后遗症,最受伤害的就是我们底层的老百姓,我们坚 决反对所谓的城镇化,它将是殃民之路。"
对此郑建伟也表示,中国在未来加快城镇化进程,但后续的保障难以跟上,将会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很多"上楼"的农民已开始尝到苦头:"他们的土地使用 权原来是没有期限的,上楼后,有使用期限70年,还有其它的物管费,开发商、政府会补贴给农民吗?虽然从旧的房子住到新房子,(但)显然农民的经济负担增 加了,他们怎样增加收入维持开支,有什么样的技能立足、生存和发展?慢慢他们就会沦为低收入家庭,两极分化就会越来越严重。"
作者:吴雨
责编:洪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