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南山標售案 一場心中沒保戶的戰爭:天下雜誌

南山標售案 一場心中沒保戶的戰爭

作者:丁筱晶.陳一姍  出處:天下雜誌 436期 2009/12

南山標售案,隱身其中的港股爭議人物,挑動台灣最敏感的陸資話題,牽動政府最脆弱的神經。是誰讓保戶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外商保險公司大撤退,台灣會成為炒家天堂嗎?

「誰來保護南山的保戶?政府有沒有能力保護南山?」五十五歲,台中的劉先生一家四口、十一張保單都是買南山。

十七年來繳了七、 八百萬的保費,面對南山得標者的中資、炒股掏空等諸多謠傳,電話中仍舊掩不了劉先生心中的無奈與焦急。「有兩張儲蓄險保單後年就要期滿了,我怕風險,很想要解約,」劉先生一語道盡擔心。

超過一年了,從去年九月中,南山排隊解約事件開始,南山四百萬保戶的心就懸在空中。但是,眼前新聞不斷上演的「南山股權」大戲,卻沒有任何一方把這些保戶放在心裡。

南山業務員爭取完公積金,接著把勞委會紀錄裡,一度和解的舊勞資爭議拿出來吵,重新提出申請,為的是自己的權益。南山新買家,從中策、博智,到後來的程咬金中信金,在乎的也是怎樣通過金管會這關。

承諾要「長期經營」南山的中策,得標一個月後,竟宣布要把三成南山股權賣給中信金,改買九.九五%中信金股權。也就是說,剛買下南山四百萬保戶的港資金主,將在三年內,讓中信金在南山的持股過半,保戶再被轉賣一次。

「這群人都說為了保戶,但有時候,他們心中都沒有保戶,」一位保險局官員憤憤,案子愈拖延,南山與南山保戶都是受害者。

AIG最急著拿錢、走人

事實上,這棚歹戲中,最想趕緊踢走保戶的,是美國AIG後面的美國政府。以儘速拿錢走人為最高指導原則的美國政府,挑上有錢,沒有經營紀錄的香港買家,不僅挑動台灣社會最敏感的陸資神經,更挑戰台灣政府的監理能力。

一位參與投標案的買家高階主管說,AIG欠美國政府一千八百億美元,儘速處理海外資產還錢,成為AIG最高指導原則。到了競標末段,AIG非常看重速度,要買家訂出明確時間表,確定何時可以拿錢走人。


博智中策能「勝出」,就是因為博智中策承諾自行處理員工爭議事項,而中信金要求點交。

十月十三日,AIG與中策博智注資成立的博智南山控股簽約後,就再也沒有出面。

到底買下四百萬保戶的新東家,是什麼樣的人?他們懂得經營保險嗎?

金管會主委陳冲表示,中策原本是家做電池的香港上市公司,現在雖找了些外資圈的「名人」進來,卻不表示這家公司有專業經營保險公司的能力:「我們已經去函對AIG提出質疑,為何他們認定其(中策博智)有專業經營能力?」

陳冲所謂外資圈很有名的人,是指十一月十日上任,前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現任中策集團非執行董事兼主席馬時亨;以及未來南山董事長,前恆生銀行行政總裁及副主席,現任中策副主席兼行政總裁柯清輝。

在香港商界與金融界素有清譽,馬時亨與柯清輝宣布加入中策時,曾讓中策股價一度飆升到每股一港元。但中策與博智南山多位董監事裡濃重的投機味,卻令人不安。

令人不安的董監事名單

根據中策與博智的規劃,中策未來將出資八成,博智金控二成,注資進入博智南山控股,買下南山人壽,南山是中策的孫公司。

根據香港證交所公告,馬時亨、柯清輝目前只在中策當董事。中策與博智合資的博智南山,七位董事中博智佔兩席,分別是出身花旗的麥睿彬,與前任富邦金 控策略長吳榮輝。中策五席董事,分別是李新民、許銳暉、趙晶晶、周錦華及莊友堅。而南山董事會規劃,除了董事長柯清輝,其餘不明。

而中策指派的董事莊友堅,在香港,是涉入股市人頭案的問題人物。

莊友堅是香港中南證券的大股東,今年四月香港喧騰一時的「電訊盈科」私有化案,證監會調查出,他涉入協助李澤楷尋找人頭戶。莊友堅案發後,把股權轉讓。

四月二十二日,香港高等法院上訴庭第八十五號判決書,裁定○八年底的香港電訊盈科私有化無效。

稍早在四月六日判決書第六十八、 七十二、一○六段,披露了證監會的調查。莊友堅透過不尋常的分批配股方式,將電訊盈科股票以高於市價的價格,配給威利國際、越南控股二個子公司中,無經 驗、不知情的投資人,使他們贊同私有化的表決。另一個異常是,這些配股的現金收入,沒有流入中南證券正常的公司戶頭。第三個異常是,莊友堅以個人名義,於 年初提領五十萬港幣,未能合理解釋資金去向。

法院認定,莊友堅設計的人頭戶手法,扭曲了電訊盈科股東會的投票結果,無法代表多數股東利益。

除了中南證券,此次擔任中策可轉換債經銷商的金利豐證券,也參與了電訊盈科的弊案。最近,莊友堅與中南證券又捲入在審訊階段的豐德麗人頭戶配股事件。

「中南人脈集團」是南山大股東

前香港證交所非執行董事,知名的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在網站評論中策股價泡沫化的文章中,花了很長篇幅談莊友堅與中南證券為首的「中南人脈集團」。此集團將持有中策近四分之一(二三.八三%)的股分。

根據中策揭露博智南山控股的四十五位可轉換債認股者,包括此次認股最多的張松橋(渝港國際主席)、楊明光(福方控股主席)、Seekers Master Fund(民豐控股子公司)、鄺啟成(漢基控股主席),以及結好控股,都是Webb定義的「中南人脈集團」成員。

根據各公司年報,「中南人脈集團」成員公司,過去在香港常投資中南證券母公司Hennabun Capital Group Ltd.的股票或可轉換債,這些股票多數由中南證券進行配售。

不過,Hennabun已連續虧損六年,所以這些投資Hennabun的公司往往在投資一、兩年後,就會以「投資減損」的名義,在會計帳上沖銷這筆資產。

Webb統計,五年來中南人脈集團的公司累計損失已達八億美元。

Hennabun公司許多貸款是借給董事、股東等關係人。

易言之,投資中策的中南人脈集團,旗下公司都在虧錢。他們的錢從哪來?未來要如何運用南山的資金?令人不安。

莊友堅之外,更令人擔心的是,中策與博智南山的董事中,趙晶晶、楊國瑜、許銳暉,也都與同屬中南人脈集團的中國科技關係密切。此三人是中國科技主席趙渡的親戚。而中南證券持有中國科技二四.五一%的股權。

台灣法規的三大漏洞

柯清輝曾表示,這些股東是由承銷商金利豐找的,不是博智找的。

他接受《天下》訪問時,並不否認中策的確有「香港雞蛋水餃股」的股東存在。有些股東可能會賣掉股票,也不是壞事。但他強調,董事會還會改組:「我不認為,應該要求他們出示財力證明。」

南山人壽能否順利交割,隨著美國政府、前恒生銀行行政總裁,與香港高階官員的加入,成為台灣金融監理能力與遊戲規則的檢驗場。

一位大中華區投資銀行高階主管說,金管會如果在AIG選出得標者後,拒絕交割,必須證明「依法新買家那裡資格不合」,絕不能只用道德性字眼。否則,將影響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觀感。

陳冲也坦承,金管會現今最大的兩難,一方面,絕不容許不適當的經營者介入金融業;一方面,也不容許外國人認為,台灣是沒有遊戲規則的地方。

南山案暴露出,台灣面對全球資本遊戲,法規上漏洞百出。


漏洞一:對於保險公司大股東無審查機制。

去年,全球人壽出售給國內建商美孚建設,在大股東立下增資切結書後就過關。但對於大股東資格的法源,卻付諸闕如。

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說,在與柯清輝談判時,他曾告知,當得了南山金控大股東,不見得當得了中信金控的大股東。這位前恆生銀行行政總裁一臉狐疑地說,保險公司不是與金控、銀行一樣重要嗎?

柯清輝的質疑,凸顯出台灣長期金融監理不同調,與國際脫軌的實況。以至於面對有疑義的買主,金管會只能用行政指導。

漏洞二:對於私募基金態度搖擺。

政府對私募基金態度向來搖擺,為了解決體質弱的金融機構問題,如:萬泰、大眾、安泰轉手時,金管會張開大手歡迎,經營權百分之百移轉也無所謂。

但到了南山又突然轉變,一下要求「長期經營」的空泛承諾。一下又說因為股權百分之百轉移,要比照新設保險公司,嚴審發起人,驟然改變遊戲規則。

「要符合金管會『形式』上的要求都不是難事,問題是監理要抓到重點,」一位前投資銀行大中華區主管批評。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博智明明就是私募基金,為了投標,又趕快改名博智金控。結果博智金控是小股,有問題的中策反成了大股。

這位投資銀行家認為,金管會如果要審查發起人,或者審查大股東資格,應一開始就清楚告訴AIG,而不是突然改變:「否則以後國際級私募基金不會來,台灣要解決銀行過多,讓金融機構退場,這些人都不敢來。」

一位參與多起金融業併購案的大型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也說:「博智南山的關鍵不是中資,而是倉促成軍的問題。」

漏洞三:對於中資的管理能力。

多位法界與投資銀行界專業人士指出,資本無國界,商場瞬息萬變,中策可以一個月內,決定將南山出售給中信金,意味股權是可以隨時買賣的,賣給中資也不無可能。

「大家是不是該討論比較長遠的事情,一旦中資擾亂金融秩序,掏空金融機構,台灣政府如何有法規工具,勒令其退場,並讓他付出代價,」一位熟悉金融的律師質疑。

他舉例,應該比照保險法、銀行法裡問題金融機構退場機制,犯罪情節在什麼情況下,金管會可以沒收陸資財產:「台灣要有防衛機制,才能讓存戶與保戶放心。」

補起這三大漏洞,金管會與立法院才真正能告訴全民,政府的所作所為,是心中有了「保戶」。中策與博智必須重組專業有信譽的董事會與經營團隊,重建台灣社會的信心,才是心中有保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