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

台灣每人背債86萬元,誰在幫你欠債?

每人背債86萬元,誰在幫你欠債?
‧遠見 2009/12/14

【文/彭杏珠】

如果,你現在就覺得生活重擔已大到無法負荷,將來該怎麼辦呢?

目前,台灣每七位工作人口扶養一名老人,還算合理。到了2024年時,將降到3.5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再過32年,也就是2056年時,只剩下1.4人來照顧一名老人。

老人增加、出生嬰兒數衰退、工作人口減少,意味著將來賺錢的人變少了,花錢的人增多了。

如果依照目前政府的舉債速度,再加上稅收持續減少,雙重打擊下,財政只會更為吃緊。

根據許多學者的分析,公債問題將愈滾愈大,有可能形成一場風暴,讓各種社會議題,包括少子化、高齡化問題愈形嚴重。 現在,該是幫政府算算總帳的時候了。1990年前,台灣財政收支處於平衡狀態,債務並不多,但前總統李登輝主政時期,改變「量入為出、穩健財稅」的政策, 大舉投入公共建設,希望成為「大有為」政府,一口氣推出規模8.2兆、775項的六年國建(1991至1997年),其中高達6.3兆必須透過舉債籌措。

到了1994年時,不含潛在負債,一年以上實質負債就達9137億元。

後來雖縮小六年國建範圍,降低舉債,卻在1998年實施「兩稅合一所得稅制」,讓稅收頓時削減1000億元。加上最近十年來民粹政治當道,不斷減稅,政客大開選舉支票,更讓收支嚴重失衡,中央政府從此年年債台高築。

根據公共債務法對公債的定義,1988年,李登輝接任總統時,當時一年以上債務為1384億餘元,2000年交棒給陳水扁時,已增加到2兆4501億餘元,增加了近16.7倍。

陳水扁執政八年,到2008年5月19日時,債務更進一步累積至3兆6664億元。

馬英九上台至今年9月底止,累計實質負債為3兆9032億元,期間增加了2368億元。

光看2368億元這個數字,公債問題似乎不嚴重,但連同以後年度特別預算,舉債將高達7167.3億元後,馬政府當家後,短短16個月時間,就讓每位國民 又多了3萬元債務,這就是為何近期內公債會成為熱門話題的原因了。 誠如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者所言:「這種舉債速度也未免太驚人了吧!」

主權評等遭降 檢討財政漏洞

政府財政到底有多嚴重?從惠譽信評今年元月將台灣主權評等中的「本國貨幣發行人違約評等」展望,從「穩定」調降至「負向」就可以看出端倪。

惠譽信評亞洲主權評等聯席董事何永燊指出,台灣被調降的原因是政府債務升高、財政惡化、經濟成長不佳、出口衰退、內需不振及降稅政策影響稅收及償債能力。

惠譽亞太區主權評等董事總經理麥克名(James McCormack)9月時預估,台灣總負債在年底會提高到50%,負債比從去年的43%竄升7個百分點,成長速度驚人,創下負債新高,而且財政將連續三年惡化,打擊台灣主權評等。

他進一步指出,台灣過去四年總負債還算持穩,但今年以來,政府因應金融海嘯,將刺激經濟列為優先政策,但並未同時平衡中央政府總預算;而且台灣一向有「結 構化財政弱點」,就是政府收入基礎過於狹窄。今年起,財政部又推出各種降稅措施,包括調降遺產稅等等,讓收入基礎更為狹窄。

立委們也對公債問題多所關切。國民黨籍立委陳淑慧10月16日在立法院就政府財政議題進行質詢。行政院長吳敦義明白答覆,政府財政介於「不夠健全」與「尚可」之間,政府已在進行檢討中。

陳淑慧隨後將國家財政分為「良好、尚可、不健全、惡化」四大類,要求財政部長李述德予以說明。李述德回答:財政狀況漸趨困窘,財政結構有待改善。他並補充說明,這麼多年累積下來的財務、債務、財務效能問題,值得大家一起來改進。

從吳敦義與李述德的答覆中,不難發現台灣財政的「潘朵拉」盒子已經被掀起了一小角。然而,各界所擔憂的,不僅是財政部所公布的國債數字,而是政府財報完全沒有揭露的實際負債。

4大爭議中 3項應列卻未列

最近公債引起各界討論的爭議點計有四大項。

第1個爭議點:短期負債不列入公債。截至今年9月底為止,一年以下的國庫券與短期借款高達2650億元,卻被公債法排除在外,不計入債務。

學者私下戲謔地說,既然一年以上債務才算債務,所有機關錢借都只借到364天就好了,這樣負債不就是0了嗎?

第二個爭議點:非營業基金的自償性債務不算債務,和國際脫鉤。截至今年6月底為止,非營業基金自償性債務高達5897.44億元,也被公債法排除在外,而且這部分的舉債金額也居高不下。

光是短期負債與非營業基金的自償性債務兩項,加計就有8547.44億元不列入公債。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政稅務系副教授孫克難說,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定義,這兩項都算負債,各國也沒有自償性債務分類方式。顯然台灣未與國際接軌。

政府根據公債法的規定計算,台灣舉債占GNP比列確實很低,依據財政部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中央實際債務比為30.9%,與法定「不能超過前三年平均GNP40%上限」還有一大段距離,所以政府呼籲國民無須擔心。

但長期幫老百姓看緊荷包,負責評估中央預算、決算及相關法案的立法院預算中心則指出,台灣沒有與國際法規接軌,嚴重低估政府的負債,很容易造成中央盲目舉帳,預算運用效率不彰,蓋出一堆沒有用的蚊子館。

第三個爭議點:潛在負債未單獨列表揭露,政府債務難以控管。 潛在負債是指政府未來要支付的支出。根據IMF規定,潛在負債必須加以備註說明,才能讓財政透明化,國民才能知道政府還有哪些必須支付的項目,例如公務人員退休金、勞保退休金不足數等。

「台灣這一塊就高達9兆5860億元,完全沒有揭露在財政報告內,未來將成為政府財政的嚴重負荷,」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出,社會安全基金等預算不列入債務就 算了,總不能連備註都省了吧,以公務人員為例,先進國家都會足額提撥預算,台灣就算公務人員不是一次性退休,至少也必須要逐年提撥預算。

「這當然也算是負債啊!」一位不願具名的預算中心主管說,「政府借錢才算債務、欠錢就不算債務,這合理嗎?」例如公共設施保留地或已徵收的公園用地,政府都必須支付給老百姓費用,這些卻被列入潛在負債裡,難道還沒發出去的錢,就不算債務嗎?

連審計部審計長林慶隆接受立委質詢時,都對政府負債感到非常憂心,他認為,除官方統計近4兆的債務外,有關政府未來財政需求(潛在負債),基於資訊揭露原則,應該一併計算未來到期債務。

※延伸閱讀:
消失的主人翁競爭力/少子化,少掉的不只是孩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