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

首爾北爆炸--二十五年前的印度毒气泄漏事件/印度洋海域及中国海军

國首爾北部一個炮彈試驗基地周四發生,目前官員們正在報告傷亡人數。

據韓國聯合通訊社(Yonhap)報導,爆炸是由試驗失敗引起的,已經導致三人死亡。韓國YTN電視台最初報導有60人受傷,但隨後將人數下調至6人。

韓國政府的國防科學研究所(Agency for Defense Development)一名發言人証實了爆炸事件。該發言人說,爆炸導致5到6人受傷,目前無人死亡;爆炸原因目前還未查明。

該有政府背景的研究所在首爾北部30英裡的抱川郡基地進行炮彈試驗。

(本文譯自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


為何不敢寫出那家美國公司

Bhopal disaster: poison gas emission from Union Carbide pesticide plant in Bhopal, India, killed thousands of people in arguably the worst industrial disaster ever (1984)

社会 | 2009.12.03

二十五年前的印度毒气泄漏事件

在印度,震惊世界的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发生已经过去25年了。1984年,美国一家跨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德一家生产专治危害小麦害虫的化学农药的农药厂发生毒气泄漏事件。超过30000博帕尔人需要直接或间接忍受毒气泄漏事故的后果。

人们在市场上看到的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许多贴了欧洲商标的纺织品是在孟加拉或者印度尼西亚生产的,高级足球是在巴基斯坦缝制的,壳牌公司的 汽油来自尼日利亚。显而易见,许多跨国型集团企业都把生产基地迁至亚洲和非洲,在那里由于人力成本低廉,企业获得的利润也就可以一翻再翻。但是这些跨国集 团在发展中国家开办的工厂,不但员工工资低廉,就连生产条件、工作环境往往也达不到应该遵循的环境标准。

"即便是发生了像博帕尔毒气泄漏那么大的事件,但是到今天仍然没有过硬的安全防范措施。在印度,每天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新的'博帕尔'事件。每天我们都能听到一些造成两三个工人死亡的安全事故。"

在印度"科学与环境中心"工作的环保工作者浦杉跟记者交谈着。他说,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过去已经25年了,但是印度的环保安全问题还是令人担忧。虽 然人们肯定从这一不幸中吸取了一些教训,但是在涉及到立法的问题上,国家本来还应该做得更多,"事故发生后国家当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更严格的法律法规,但 是真正贯彻执行的却很少。事故本身是一种失败,而法律的懈怠则是另一种失败。还有一点就是当时发生这么大事故的企业的责任没有得到追究。像博帕尔毒气泄漏 这样大规模的灾难发生之后,企业的负责人应该追究他的刑事责任。但是很多小规模的事故发生之后责任人都没有受到追究,所以他们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践踏法 律。"

跨国企业将厂址选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那里的生产成本低廉。美国非政府组织"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的古罗夫说:"博帕尔事故不断提醒我们的,同时也是让人感到格外沉重的就是,有很多大型企业向这样的市场进行投资,因为在那 里反正本来规定就少,而且又不重视维护人权。他们通过利用生产安全保护条文上的漏洞,将生产成本最低化,同时也就保持了利润的最大化。博帕尔事故过去25 年后的今天,不断有民间组织将这些跨国集团的做法公之于众,让这些企业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受到惩罚。"

跨国企业方面常常标榜,他们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不仅仅是给企业本身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他们也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通过支付合理的工资以及 为工人提供技术培训,相当大程度地帮助发展中国家战胜贫困和失业问题。古罗夫说,这一理由当然有其道理。但是到跨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以及工人之间真 的实现平等关系,那么还需要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真正的挑战在于,每一个跨国集团都设有一个负责社会责任的部门。但这样的部门往往只是一个门面摆设。很 多企业在这样的部门花大钱,好像真的是要努力寻求一种转变。但问题是,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塑造一个环保的形象似乎比解决因为生产他们的产品而造成的环境问 题更重要。"

古罗夫说,企业必须承担起应负有的责任,这同时也意味着必须承认自己的错误。另外,人权问题不是放在嘴上谈的,而是应该落实在实际中的,这才是最高的目标。

作者:Priya Esselborn / 洪沙

责编:乐然


******

德语媒体 | 2009.12.03

全球关注印度洋海域及中国海军的崛起

德国海军退役上将乌尔利希·魏塞尔曾任德国国防部规划参谋部部长。这位现年71岁的老将军最近在《南德意志报》上发表文章谈到中国海军的崛起。文章认为,就象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重视地中海一样,今天的印度洋成了全球关注的海域:

"世界贸易总量的90%经由海路,其中一大部分途径印度洋,每年有两万五千艘轮船驶过这一海域。对今后亚洲、尤其对印度与中国之间的权力架 构来说,印度洋也起着决定作用。印度想使自己的舰队现代化,以此提升保卫本国海上利益的能力。由于印度摸不透中国的政策和战略,也因为中国非公开地在印度 边境集结部队、尤其围绕印度次大陆加强了海军活动,所以印度忧心忡忡。

“中国在印度洋实行所谓的串珍珠战略,目的是把印度周边越来越多的港口和基地串起来,为自己提供保障。它正在巴基斯坦的瓜德尔建立一个具有远程侦察 能力的重要海军基地,使用巴基斯坦的伯斯尼港和孟加拉国的集装箱港口吉大港,还在斯里兰卡获得一个储存站。缅甸政权从中国获得大量金钱和武器援助,中国则 在那里建造供商船和军舰使用的港口设备,通过石油管道和公路把孟加拉湾与云南省连接起来。此外,中国还计划在马来半岛上泰国一方开辟一条连接印度洋和南中 国海的运河。"

魏塞尔上将说,中国正在按照新的战略要求扩建海军,除了核潜艇外,正在建造的航空母舰"在不远的未来将大大扩大中国海军的活动范围"。这一切"使印度政府精神紧张":

"位于印度东西两侧的中国基地以及中国向印度洋沿岸国家提供武器使印度产生了被包围的感觉,不得不比过去更为明确地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印度与中国 在印度洋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的重叠虽然为经济合作提供了空间,但两国的海上争夺也越来越多地凸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对维持战略平 衡起着决定作用。"

文章认为,"21世纪的安全将首先是海上安全",文章呼吁北约和德国联邦政府应更多重视海域的自由航行:

"冷战时期,北约为应付东方的坦克部队做好了准备,也就是应对地面攻势。现在许多迹象表明,北约需要具有海上特色的战略。世界上有这样一个简易的法则:在所有可能出现危机的地区中,80%的地区距离海岸很少超过二百公里,我们正面临全球战舰政策复兴的新形势。

“对于英美来说,这样观察问题的方式理所当然。而世界出口冠军德国最终也会明白,为了海上运输安全及获取原料和能源,必须有新的战略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的海上利益很重要:我们的进出口取决于海上交通,我们的利益要求我们必须保证海上交通安全 。"

摘译:王羊

责编:乐然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