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輝煌過往難掩暗淡未來
中國輝煌過往難掩暗淡未來
2008年08月25日10:23
中
國剛剛舉辦了一屆發展中國家主辦過的最恢弘奧運會﹐將其一系列非凡成就推向了最高潮。自30年前開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讓許多民眾擺脫了貧困﹐人數之眾是近代以來任何國家所無法比擬的﹐中國很快將會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現在到了要啃硬骨頭的時候了。
擁有如此成就的中國卻令人驚異地有著一個並不甚光明的未來。推動中國前一階段經濟迅速發展的各種政策效應和社會趨勢大體上已不復存在。
經濟繁榮在很大程度上緣於政治穩定性和經濟自由化相對簡單的結合﹐這使得中國由科技落後的農業國一舉趕上了其他國家。隨著中國人口逐漸老齡化和城市化﹐同時其產業不再像以前那樣與外界隔絕﹐上述結合所產生的效力也逐漸弱化。
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學者、曾任世界銀行(World Bank)亞洲業務首席經濟學家的霍米哈拉斯(Homi Kharas)說﹐幫助中國從貧困發展到當前水平的政策未來將不會產生同樣的效益﹐中國需要適應這一現實。
Associated Press
奧運志愿者們在觀看“鳥巢”燃放的焰火
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無法延續自1979年開始改革以來的發展勢頭﹐但需要找到新的增長源泉﹐並應對新的挑戰。華盛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中國問題學者裴敏欣說﹐中國政府已經收獲了最容易實現的成果。
中國在北京奧運會上的強勁表現可能會提高其信心。為了回應對中國經濟增長可持續性的擔憂﹐決策者們已經著手實施他們所謂的“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中國在研發方面的開支每年增長20%以上﹐這應當會在創新和提高效率方面帶來回報。政府大幅增加了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數﹐而私營企業在經濟中所佔比重也越來越大。
中國上述努力成功與否將對全世界產生極大影響。中國的崛起令西方許多人焦慮不已──而且肯定會在美國總統大選的最後階段成為討論話題。但如果中國無法保持增長﹐也會損害許多發達國家的利益。
美國財政部長亨利鮑爾森(Henry Paulson)在上週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一些美國人擔心中國會超過美國﹐其實這是操錯了心﹐他們應該擔心中國政府可能不會實施關鍵的改革﹐或是中國將會面臨重大經濟難題﹔中國經濟一旦出現嚴重問題﹐將威脅到美國及全球經濟的穩定。
中國所面臨的挑戰十分廣泛﹐但有三大挑戰最為突出﹕就業人口的轉變、貧富差距擴大以及能源和環境資源方面嚴重的供應瓶頸。
人口
中國的先例可不那麼讓人振奮。拉美和中東的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在經歷了迅速發展的階段後變得停滯不前。經濟學家們有時稱之為“中等收入陷阱”﹐因為許多國家都未能實現可讓經濟更為繁榮的持續增長。
中國目前正處在一個發展的節骨眼上﹐雖然擺脫了貧困﹐但仍遠遠稱不上富裕。以人均收入計﹐中國在全世界排第100位﹐比納米比亞略高﹐但落後於哥倫比亞。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經常說目前是中國改革的“關鍵期”。
未來幾年﹐中國將成為城市人口佔多數的社會。由於城市工人的收入為農民的三倍以上﹐每年有逾1,000萬農村人口涌進城市﹐從而穩步推動了經濟發展。但城鄉人口的比例最終將會穩定下來。屆時人們就必須找到其他辦法來提高收入﹐比如學習新的技能。
除此之外﹐越來越少的勞動力還必須供養越來越多的老齡人口。聯合國預計﹐2010年以後﹐中國的工作年齡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將逐漸下滑﹐2015年後工作年齡人口的絕對值也將開始下降──上世紀70年代開始嚴格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終於要見效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統計學家王德文說﹐中國迄今為止四分之一的經濟增長可能得益於年輕且不斷增長的勞動力大軍所貢獻的“人口紅利”。但他和其他學者認為﹐中國未來的增長必須依靠以更少的資源創造出更大的效益﹐也就是說不僅要更努力地幹﹐還要更聰明地幹。
中國在實現產業升級方面正取得一些進展。學者們說﹐中國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要比同等收入的國家高很多﹕中國機電產品佔出口產品的比例與富裕程度是中國兩到三倍的國家大體相當。繼續以這種勢頭發展有助於保持中國的競爭力。而北京奧運會的宏偉規模則顯示出﹐中國領導層正努力使中國經濟實現如下轉變﹕把經濟增長的基礎更多建立在成熟的消費者和跨國服務業上﹐減小對農村勞動力和廉價出口商品的依賴。
資源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另一個壓力來自於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能源和原材料的巨大消耗﹐以及對國內空氣、可耕地和飲用水資源的破壞。如果不提高經濟增長效率﹐中國的發展終將因這些生產要素的供應出現瓶頸而受到抑制。事實上﹐中國最近幾個月一直為汽油和電力短缺所困擾﹐這表明中國對資源的消費不能是無限度的。
中國人已經在為此做出調整。26歲的邱家新(音)是上海一所學校的管理人員﹐一年前剛剛買了一部別克凱越(Buick Excelle)轎車。但自從政府被迫上調燃油價格以來﹐他上個月一天也沒開過這輛車。邱家新說這輛車現在成了自己的負擔。他現在改乘公共汽車上班了。
中國的年人均能源消費量折合1.4噸石油﹐這個數字還是比較低的。如果中國的人均能源消費量達到美國的水平﹐即每人每年相當於消耗7.82噸石油﹐那麼屆時中國的能源消費量就會相當於目前全世界所消耗的能量。雖然中國要達到美國現在的人均能源消費量遠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即使是現在的全球石油消費量已經使石油公司們難以應付了。
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教授許小年說﹐結論是顯而易見的﹐要麼中國的經濟增長會因能源瓶頸而在某個時段停滯下來﹐要麼中國就必須降低能源消耗或大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在降低單位GDP能耗方面一直未能實現預定目標。今年上半年中國單位GDP的能耗量僅下降了2.9%﹐降幅不及去年全年的3.7%。包括許小年在內的經濟學家們說﹐中國應改變政府將能源價格人為定在低水平的現狀﹐更多地由市場來決定能源價格﹐這樣才能形成節能壓力。
社會不平等
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僅僅30年﹐以貧富差距指標來衡量﹐中國已經成了世界上最不平等的社會之一﹐比超級資本主義的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首先應該承認﹐貧富差距拉大是有其益處的﹐毛澤東時代強制實施的平均主義妨礙了人們勞動積极性的發揮。但中國目前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正日益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那些因興建工廠和其他設施而被拆遷的人往往心懷不滿﹐有時還會發起暴力抗議行動。
解決這一問題則需要修補已遭破壞的社會保障體系。雖然中國政府已在著手這方面的工作﹐但工作力度還有待加大。
中國人在挑戰政府權威方面正變得更加大膽。執政的中國共產黨需要拓寬人們表達對政府不滿的合法渠道﹐否則就有可能加大政府與人民間的矛盾衝突﹐從而增加政府應對各種挑戰的難度。
中國共產黨還需要使黨和政府為那些未能從經濟繁榮中獲益的人們擔負起更大責任﹐這是一項艱巨任務﹐因為它需要那些從當今體制下受益最大的權勢階層主動改變現行制度。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裴敏欣說﹐共產黨需要盡全力解決這一問題。他說﹐解決社會不平等問題不僅僅涉及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利益調整﹐還會在統治精英內部造成意見分歧。
Andrew Batson / Jason Dean
相關閱讀
中國再度上調電價凸顯能源形勢嚴峻 2008-08-20
中國成立特別工作組應對能源危機
中國通脹緩解 憂慮猶存 2008-08-13
2008-08-19
民間融資威脅中國金融調控 2008-07-24
中國經濟政策短期內似難調整 2008-07-23
中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 2008-07-17
反通脹還是保增長﹖ 2008-07-15中國如何更好地應對通脹 2008-07-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