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馬英九不倫不類假改革

 馬英九不倫不類, 林益世



半套改革 充滿政治算計

記者林恕暉/特稿
研議了三個月,馬政府推出的軍公教退休制 度改革方案,其實是考試院將早已備妥的方案,改貼標籤重新上市,卻只改半套。退撫基金不調高提撥率,財務困境未解,降低軍公教退休金,更要拖到下次總統選 後才實施,顯示馬政府既要「改革」美名,爛攤子卻讓繼任者承擔,充滿政治算計,卻讓下一代人受害。
退休制度的改革,重點在於各行業退休所得差距大,政府本應將各行業社會保險、退休基金進行制度性整合,除縮短退休所得差距,也應顧及人民轉業、年資的整合,確保人民工作轉換權益,也能活化各行業,為亟需人力的農業、軍職等行業注入生力軍。
儘管各界殷殷期盼,馬政府卻無力因應,各部會只拿出早已備妥方案宣讀,各唱各的調,毫無整合規劃。
軍 公教退休所得太高、提撥費率不足、基金營運效益不如預期,是導致退撫基金面臨破產問題的三大因素,改善財務才能避免債留子孫,精算報告也早已提醒政府應調 高提撥率,時間拖得越久,財務黑洞越大。但這次馬政府提出改革方案,雖降低軍公教所得替代率到八成,卻是三年後才「逐年實施」,使退撫支出持續擴增,退撫 基金仍有破產危機,下一代仍須承擔財務壓力,連考試院長關中都坦承這波改革,沒顧及世代正義。
明知財務問題迫在眉睫,馬政府卻要等到下次總統選後、本屆總統任期接近尾聲,才開始砍軍公教退休所得,擺明了是政治考量重於一切,不僅想要軍公教「鐵票」繼續支持,還想博得改革的歷史美名。
相 對於勞保逐年調高費率,勞工、雇主增加負擔,馬政府對於軍公教退撫基金改善營運績效問題毫無方案,既不提出提撥率調漲時間表,不讓軍公教大幅增加繳費,放 任退撫基金財務黑洞擴大,也沒設法改善基金營運方式,一再稱「不要挑動階級對立」,其作法卻背道而馳。等於是繼續陷軍公教於不義,只圖享受改革美名。


*****
 

年金改革 沒解決的3大問題2013-02-06
天下雜誌 516期 ......經過一○一天的煎熬,一二四場的座談、一萬一千人的參與,由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銜命領軍的年金制度改革小組,和掌管公務員退撫基金的考試院,在馬總統拍板後,端出年金制度改革規劃,預計二○一六年上路。
要解決經費不足、世代不均、行業不平等三大問題,並由政府掛保證,改革後的年金制度,三十年不會倒。
改革沒解決的三大問題:
改革從來無法討好全民。但這樣大規模,足以動搖國本的改革,卻必須注意到對各面向的影響。

1.制度邏輯,缺乏一致和公平性
 
首先,近千萬人都必須比過去的制度多繳、少領或是延後退休,制度邏輯卻缺乏一致性。雖然勞保屬於基本保障年金,軍公教退撫卻是職業年金,各有不同目的,但社會更關注的是公平性。
以提撥率來說,出現立足基準不同的問題。勞保費率將從今年的八%,在二○三六年提高到一九.五%。相較之下,公教人員退撫費率卻仍為一二%,雖預計要提高,卻沒訂下明確時間表。
「我們會視未來財務狀況逐年調整,若投資報酬率能像去年六.二%,紓緩潛藏性負債,就不需要(提高),」銓敘部長張哲琛說。但根據考試院所提供資料,退撫基金近十年平均投資報酬率,只有一.八六%,長期來看並不可靠。
而雙方的所得替代率,也未如預期拉近。未來,軍公教人員可領的每月退休金,和在職薪俸相比,約為七到八成,但勞工卻是以投保薪資為基準,平均為三至五成,年資得延長到三十五年,才有七成五的可能(勞退足額提撥)。
勞師動眾的改革,所換得的延緩效果卻相當有限。雖然總統信誓旦旦、保證三十年不倒,但按照銓敘部的算法,軍公教退撫基金在二○二六年,將再度出現支出大於收入,不過比原先預估延緩六年,並在二○四一年破產。

而這樣的改革,不僅勞工不滿,公務員也不以為然,「再怎麼算,我們都算輸政府,」一位十二職等的高階文官苦笑著,從七五制改到八五制,現在又要改成九○制,連他都算不清自己可以領多少。
2.對總體經濟衝擊,缺乏評估
再者,對總體經濟層面的衝擊,必須有更詳盡的評估。
以勞保每年費率增加○.五%的速度,勞委會估算,以二○一六年為例,當年政府支出保費將增加三十二億元,而雇主負擔也驟增二二四億元,並逐年成長。

年金問題不只是退休問題
但更長遠的未來,對經濟層面會造成多大幅度影響?會不會影響產業發展,甚至國家競爭力?「方案未確定前,經建會都還沒有做出評估,」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坦承。
勞保基金與退撫基金管理及運用諮詢委員,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語重心長地說,大家不應只片段當成退休金問題處理,「因為這是整體經濟的一環。」

3.對政府財政效應,缺乏連動評估
缺少評估的,還有對國家財政可能產生的效應。
一八%優惠存款(十八趴)改革,從一六年開始啟動降到一二%,再逐年降一%,二○一九年起,以九%為上限,「當年可以節省二七○億元,而制度調整後所提撥出去的退休金,一年約可減少五十二億元,」銓敘部退撫司長呂明泰解釋。

但隨著政府人事規模不斷擴大,受到高齡化影響,退休的人勢必愈來愈多。制度變革後,對國家財政歲出變化,「目前我們還沒有做這樣的評估,」手裡捧了一堆資料的張哲琛,面對《天下雜誌》的詢問,搖了搖手。
事實上,連動財政的,還有江宜樺承諾,平均每年撥補兩百億元挹注勞保基金,以及隨著勞保費率增加,雖然多少產生拉近國家資源,投注在軍公教和勞工的差距,但政府的支出負擔,也隨之年年遞增。
改革就如同體制建構,剛開始必然增加支出,「在過程中要討論財政並進行調整,把所有參數和帳簿都攤開來,」親民黨立法院總召李桐豪說,要給期限、設目標,並清算手中握有多少資源。
政策環環相扣 須同步檢討
更要問的是,一次的改革,對個人和國家能產生多少綜效?而國家大費周章,改革背後的整體藍圖又是什麼?
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在管理學界公認經典的著作《第五項修練》中提到:今日的問題,經常來自昨日的解決方案;我們要學習看系統背後的結構,觀察變化的全程,才能看到全新的景象。
誠然,所有政策都是環環相扣,必須評估對各領域的影響深度及廣度。「年金制度的改革,不能只著重在財務面,」政大公共行政系教授陳敦源指出,而是要找到所有相關問題,進行系統性思考。

舉例來說,「如果有其他稅源來補退休金的財務缺口,提高費率的壓力就會較小,」吳中書提醒。伴隨年金制度改革,財稅制度也要同步檢討。
顯而易見的是,年金制度改革,不應只尋求年金財務健全、永續發展,還有經濟、財稅、勞動乃至於教育、人才政策等,必須一併考量,甚至牽動整個國家的架構。
政府應展開實質的溝通
但擺在眼前的是,要解決社會各階層引發的憤怒情緒。可預見的是,在一二四場的座談會後,實質的溝通才正要開始。

後續的反彈和不同職業間的角力,是關鍵所在。「以我個人來說,多扣我一毛錢都不能忍受,」一位上校說。他從國中進入軍校,做一輩子軍人,放假不能回家、奉獻一輩子,「我們只求退休有平穩生活。用政策吸引我們進來,但國家被搞垮,又要這些人犧牲,有正義嗎?」他反問。
面對這個攸關千萬人的問題,在國會場域之外,還有更多問題待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