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福田康夫:靠官員和民間已無法修復中日關係


福田康夫:靠官員和民間已無法修復中日關係
2014/04/24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4月22日在江蘇省揚州市接受日經中文網獨家採訪,對於陷入冷卻的中日、日韓關係,福田康夫表示光靠官員和民間人士無法修復,必須由政 治領導人碰面協商解決問題。福田康夫以日本團長的身份出席了在揚州市召開的東北亞名人會(由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新華社和中 央日報共同主辦)。具體訪談內容如下。

     記者:您在退任後頻繁訪問中國。

 
      福田康夫:
來了快20次了吧。我認為這是我的責任。

       記者:您頻繁出席博鰲論壇和東北亞名人會等政府間的「兩架馬車(政府間的官方渠道和民間、非政府級別的交流渠道)」會談,您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出席這些會談的呢?

      福田康夫:只有周邊國家實現了安定和順利發展,日本才能安全和安定。地區整體變好的話,日本也將變好。我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來出席會議的。

       記者:現在中日、日韓的關係並不好。歐美、中東和非洲等其他地區都覺得「亞洲這是怎麼了?」。

       福田康夫:的確如此。因為日本民眾過著安定和諧的生活,所以對日本與周邊國家關係惡化沒什麼危機感。但是,外國人卻抱有危機感,覺得現在或許正處於一觸即發的態勢。即使實際上局勢並非一觸即發,日本人也必須意識到外國人這麼想是有問題的。中國也是一樣。

       記者:您認為關係惡化是短期的還是將持續很長時間?

       福田康夫:希望是短期的就可以是短期的。但是如果將問題擱置不理,關係惡化將一直持續下去。現在的狀況 不是官員和民間人士可以調停解決的,這是政治領導人的責任。政治領導人必須承擔責任解決問題。3國首腦應該頻繁會面、坦率交換意見,通過長時間的交流來化 解誤解。相互批評指責毫無意義,這樣下去別説21世紀,就是到了22世紀事態也不會出現改善。

      記者:據説您在東北亞名人會上表示「日本政府應該對修改與歷史問題有關的過去的基本聲明持謹慎態度」是嗎?

      福田康夫:是的。馬上撤銷自己説過的話會喪失信用。

      記者:您認為領導人之間的信賴關係很重要嗎?可以談談您自己的經驗嗎?

       福田康夫:要構築信賴關係,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顯得至關重要。我與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建立了信賴關係。正因為如此,2008年胡錦濤訪日以及提倡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共同聲明的締結才得以實現。總之就是我説的話是否值得信賴,相互信任才能開展具體對話。

  (記者為 森安健)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美俄新冷戰,中國受益最大


President Obama at a state dinner in Malaysia, one of four stops on his Asia tour, with King Abdul Halim and Queen Haminah.

News Analysis

On a Trip That Avoids Beijing, Obama Keeps His Eye on China

By MARK LANDLER

Perhaps no country has more to gain from a new Cold War than China, which has historically benefited from periods of conflic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analysts say.

主要選挙控え 硬直化する台湾の政治


こうちょく‐か〔カウチヨククワ〕【硬直化】

 
    [名](スル)
    筋肉が収縮し固まって動かない状態になること。血管などの柔軟性がなくなること。
    ゆとりがなく、変化に柔軟な対応のできない状態であること。「財政の―」「組織の―を招く」「権威化し、―した高等教育」

主要選挙控え 硬直化する台湾の政治

2014.4.27 07:00 (1/3ページ)国際情勢分析
台湾電力第4原発建設中止を求めるハンガーストライキ開始前に、記者会見した野党・民進党元主席の林義雄氏(中央)。原発問題は議場占拠に続く台湾政界の“火種”だ=22日、台北(吉村剛史撮影)
台湾電力第4原発建設中止を求めるハンガーストライキ開始前に、記者会見した野党・民進党元主席の林義雄氏(中央)。原発問題は議場占拠に続く台湾政界の“火種”だ=22日、台北(吉村剛史撮影)
 馬(ば)英(えい)九(きゅう)政権を取り巻く台湾の政治状況が硬直化しつつある。中国との相互市場開放促進のためのサービス貿易協定に反発する 学生らの立法院(国会に相当)議場占拠で、馬政権に対する市民の不安が一気に表面化した。一方最大野党、民主進歩党はこれに乗じて今年11月29日投開票 の統一地方選を有利に展開し、その先に控える2016年次期総統選での政権奪回に結びつけたいところだが、政権攻撃の手法次第では「将来自縄自縛に陥る」 と危ぶむ声も出ており、混沌(こんとん)とした状況の行方が注目されている。
重なる陳政権末期
「今の台湾は陳水扁(ちんすいへん)政権の2期目とそっくりだ」
 与野党立法委員(国会議員)は異口同音の感想をもらした。
 2000年から08年までの民進党・陳水扁政権時代も、2期目は陳氏側近や身内から不祥事が続出。一方で強く独立志向を前面に打ち出して米国、中国の懸念や反発を招き、党内の批判や市民の大規模抗議デモにさらされた。
 「馬氏も同じように側近の汚職が相次ぎ、大陸(中国)と急接近する姿勢が目立っていた」(野党議員)
 事実、12年の馬政権2期目の発足直後には、行政院秘書長(内閣官房長官)だった林益世氏(45)の収賄事件が表面化。13年には与党、中国国民党の主席室主任だった台北市議も収賄容疑で逮捕され、馬氏のクリーンイメージを損なった。

 今回の議場占拠は、貿易協定の委員会審議の打ち切りがきっかけだが、馬政権は今年2月に中台所管官庁トップ(閣僚級)会談を江蘇省南京市などで行い、1949年の分断以来初の中台当局間直接交流を実現させたばかり。
 「年内の中台首脳会談の可能性も取りざたされていた。台湾社会の約85%は“現状維持”を望んでおり、野党支持者だけでなく、中間層にも不安が広がっていた」(野党議員)
引き続き「原発問題」
結局、馬政権は中台間協定を監視する法の制定など学生らの要求を一部受け入れ、学生らは4月10日に議場から退去したが、一部居残った市民を警察が強制排除したことで11日夜には台北駅前の警察分署を市民や学生ら約1000人が包囲する騒ぎも発生した。
  こうした中、民進党は16日、台湾北部で建設中の台湾電力第4原子力発電所問題に関し「年内終結」の方針を決定。21日には民進党の蘇(そ)貞(てい)昌 (しょう)主席(66)が江(こう)宜(ぎ)樺(か)・行政院長(53)=首相=と会談し、建設中止や民進党の住民投票特別法案への支持を要請した。
 第4原発は1998年に着工したが、工事過程のトラブルなどで工期は延期され、馬政権では2014~16年の商業運転開始を目指し、現在稼働中の第1~第3原発を順次停止させる漸減政策を掲げてきた。

 これに対し、安全性を疑問視する野党は、東日本大震災での東京電力福島第1原発事故を機に一般市民にも反対運動が拡大する中で、即時建設中止などを求めてきた。
 江院長は「行政院が一方的に第4原発建設中止を宣言することない」と語ったが、離党した民進党の林義雄元主席(72)が22日、台北市内で、第4原発の建設中止を求めるハンガーストライキを開始。
 23日には馬英九総統(63)が駆けつけ、「内外専門家による安全検査完了後、公民(住民)投票によって将来(の存廃)を決定する」との林氏あてメッセージを託すなど、議場占拠に続く“火種”への配慮をのぞかせた。
与野党内部でも思惑交錯
「この状況では馬政権は、残り2年の任期中、両岸(中台)対話だけでなく内政面でも足踏みを強いられるだろう」と、与党議員の一人は推測する。
 「統一地方選での牽引(けんいん)力にも期待できない」といい、「次の総統候補」をめぐるさまざまな思惑の中で、党運営も波乱含みだ。
 一方、野党では、5月25日投開票の党主席(党首)選を前に、現職の蘇主席らが不出馬表明し、前主席の蔡英文(さいえいぶん)氏(57)で事実上一本化されたが、党内からは「蘇氏は蔡氏が2年間もたない可能性も考慮していったん退いた」との分析も浮上している。
 学生らの議場占拠は、野党に対してもその力量に疑問符をつきつけたかっこうだった。
 中国との対話姿勢構築をはじめ原発建設中止など、民進党が馬政権攻撃の材料とする問題は、そのまま民進党が今後直面してゆくべき宿題でもあり、「解くに易しい問題とはいえない」との見方が大勢だ。(台北支局 吉村剛史)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福島核災在台灣


莊秉潔的相簿:福島核災在台灣




弟 之博士生最近完成了一個論文。她計算出如在台灣北部發生福島的意外,全年有八個月的機會,會造成台中以北包括大台北、桃園、新竹及台中市絕大部份區域全年 累計嚗露量達20 mSv以上,也就是相當於福島核災之30km 之撒離區 (如附圖)。日本前首相菅直說,「結局有可能要糟糕許多。我們差點失去半個國家。當時我們真的考慮過,可能要疏散整個東京。(2013/4/16)」東京,一個有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目前日本政府經過三年的除污,在>50 mSv/年的區域,至今承認了,居民回不去了。(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09/130913_japan.shtml)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729748)


而在台灣根據弟之學生之計算結果,應撒離全年累計嚗露量達20 mSv之區域。由圖中可以看出核一廠意外時,大台北、桃園縣、新竹及整個西半部沿海平原,甚至包括了屏東的山地門,都屬於日本之30km 之撒離區。

核二廠意外時,大台北、桃園縣、新竹及甚至包括整個台中市、南投仁愛鄉及屏東的山地門,都屬於日本之30km 之撒離區。

核四廠意外時,大台北、桃園縣、新竹、及台中市大部份地區、整個南投及宜蘭縣,都屬於日本之30km 之撒離區。

除此之外,大家可以留意核四廠意外時,其釋放之輻射塵直接沿雪山山脈及中央山脈以西,貫穿台灣,幾乎所有之輻射塵皆在台灣本島沈降,影響也最大,造成超過50 mSv之面積也最大。既永久回不去的區域最大。而核一及核二則不少輻射塵沈降在海上。

大家可能會問似乎與原委會之評估只有距電廠方圓數公里非常不一樣。這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原委會之對外公告之評估,是假設即使核電廠發生所謂福島意外時,圍阻 體還是未破裂,輻射塵僅由其煙囱正常釋出的情境。而我學生的評估,則是使用WHO (2013)評估福島意外之輻射物質釋出量,計算而得。使用之氣象資料為2011/3/11起全台之氣象局、環保署及台電測站之資料計算而得。而原委會核 研所內部亦有一份報告根據WHO之釋放量評估北台灣,其結果與弟之北台灣之研究一致。博士生所計算的項目,為根據WHO (2013)所包括的吸入(Inhalation)、地表照射 (Groundshine)及食入 (Ingestion)等三部份。而原委會之評估一般只有吸入(Inhalation)及輻射雲照射(cloudshine)等二項。 一般而言,吸入及輻射雲照射只有在輻射雲還在台灣時才會影響本地,一般只有7天。但這些輻射雲之輻射塵沈降(因乾沉降及降雨)在台灣本島。這時住在之上的 居民受地表輻射物質的照射及食入種植之作物,才會造成一年的影響。這影響更大,這也是核四廠意外時,永久回不去的區域最大的主要因素。

http://www.who.int/ionizing_radiation/pub_meet/fukushima_risk_assessment_2013/en/

另大家可能會問弟學生之評估,似乎比日本福島對當地之影響還更大?答案:是的。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福島屬於盛行西風帶,大部份之輻射塵皆沈降在其東側之海 上(Ten Hoeve and Jacobson,2012),因此對日本之本島影響較小。但台灣北部之核電廠位于東北季風盛行的區域所以對台灣之影響特別大。

How the Fukushima nuclear disaster affected health across the world Worldwide health effects of the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accident. John E. Ten Hoeve and Mark Z. Jacobson. Energy Environ. Sci., 2012,5, 8743-8757. DOI: 10.1039/C2EE22019A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2/EE/C2EE22019A)


另一個數字是台灣平均每人的用電量達10000度。但OECD主要國家(德國、英國、法國)及日本,其中最高為法國也僅每人每年7000度 (如附表)。弟常在想如果我們可以回歸到OECD目前國家水準的用電量、我們就可以不用擔心核災及PM2.5所造成的傷害、而對溫室效應氣體之減量,也盡 上世界公民的心力。

而達成這目的其實也很簡單,對高污染產業,要求社會成本內部化就可以達到這目標。或要求這些產業之外銷產品,必須負擔社會成本。如水泥台灣近年產量約 1650萬公噸,但消耗量約1250萬公噸,尚有約400萬公噸的額度外銷,這是台灣1/3之使用量。少了這400萬的水泥外銷、加上如石化產品的外銷、 甚至面板的外銷都課以污染稅。我們就可以廢核減煤、讓台灣成為適合居住的地方。(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news/detail/fbb6d47b-c095-11e3-a617-ef2804cba

5a1/?uuid=fbb6d47b-c095-11e3-a617-ef2804cba5a1,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8624090.shtml)

至於台灣占製造業比重很大的電子業會否因此受衝擊?台灣經濟研究院楊豐碩所長之研究回應,用電占電子業製造成本比例是低的,電子業競爭力來自技術、行銷;受能源政策影響大的產業是石化、鋼鐵等。
(http://n.yam.com/cna/fn/20140425/20140425254522.html)
(http://n.yam.com/tlt/fn/20140426/20140426255267.html)

大家也許會擔心,石化、鋼鐵及水泥之外銷會有很大的影響。就我的研究。最好這些高污染產業如六輕可以從中台灣遷出。如此中台灣之農漁牧就會開始有生機,而 台中、台南、高雄三都才有機會成為適合居住的城市。也許少了一個高污染的產業、但可以帶動更多文創、服務、醫療等產業。這時再來簽服貿,農業就不再是弱勢 產業。我們有技術又有優質作物生產無污染的環境,這是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保護美麗島

大陸好友曾告訴我一個小故事:
他已派駐台灣三年,
也常常接待大票大陸人士來台洽商或觀光。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
有位來台旅遊的友人總結對台觀點成一句話,
「台灣太好了,不要被併入大中國架構,否則,這些可作為中華民族典範的文化遺產,很快就消失殆盡!」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
其中提到雷同概念,
口號更為清晰動人,
「保護中華民族最後一塊淨土」!
文章重點摘錄如下:
當然我說意識型態無法改變,其實是不對的。互聯網讓大陸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共產黨政府在這點上的確挺帶種,雖然屏蔽了部分國外的網站,雖然設立了網 路監管的各種機制,但你想想,十幾億人口在網路上交換想法、交換各地發生的事情,足以讓共產黨各種想要運用公權力屏蔽事實的努力,顧此失彼。於是,逐漸 的,大陸的網路上出現兩種極端的人群,一種叫做「公知」,公共知識分子也。一種叫做「五毛」,起源來自,部分中共宣傳機關聘用網路寫手,回一條微博,五毛 人民幣。
.
公知,發現並檢討目前中國大陸在體制上的各種缺陷並攻擊之,偶爾引用並傳播美國或台灣的先進典範,例如台灣可以常常上街散步,總統可以直選等等。
.
五毛,除了謾罵之外的,其賢者,認為現在的問題都是在改革開放中劇烈進步所不可避免的,需要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快刀斬亂麻的解決問題,推動建設,偶爾引用並傳播世界或台灣的糟糕案例,例如台灣選了總統又吵著要罷免,學生進攻行政院等等。
我在大陸幾年,我微博就玩了幾年。所以我兩邊的關注的對象,關注我的對象,完全是不同的兩群人。常常我覺得我就像個 Router ,在兩個 Subnet 之間翻譯封包,傳遞不同觀念的解讀。這種事情我幹了到今天第六年。
所以我比較深刻的理解,兩岸的人們,雖然都說中文,雖然都用差不多的字體,但由於教育背景、宗教信仰、生活習慣以致於政治制度,你以為你聽的懂他們在說什麼,事實上,你完全不懂。兩岸的距離,遠遠比你想像中的更遠。
所以我學到很多很重要的新觀念,其中一個,就是一定要把「中國政府」與「大陸民眾」清楚的切割開來。 中國政府 = 中國共產黨,其實也正在逐漸面臨改革的壓力,包括當前整肅貪官污吏的動作不可謂不大;而大陸民眾,尤其是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中上層白領,他們是會思考的, 他們對當前的體制也並不是十分滿意,但他們普遍都愛國,希望中國強大。
.
其中一部分大陸朋友拜近年來兩岸開放交流之賜,有機會來到台灣,開始了解他們教科書與官媒宣傳之外的台灣,網路上開始了「保護中華民族最後一塊淨土」的呼 聲,「公知」的舵手之一,青年作家韓寒,寫了一篇膾炙人口的「太平洋之風」,另一位知名「公知」媒體人李承鵬,為文稱讚台灣的垃圾分類與乾淨街道;許多人 開始了解,如果他們不喜歡眼前的日子,為什麼要台灣人民去過跟他們一樣的日子?許多人也同意,改變台灣現況,對中國也不是很有利。許多人更站在傳統文化與 習俗的保護角度,認為最好現在別去染指這個保存了中華文化的諾亞方舟。 深化兩岸交流,促進相互理解,這條路是台灣唯一的,可行的,和平的救贖之路。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中國通過新環保法 加大污染懲治力度

2014年 04月 25日 07:35

中國通過新環保法 加大污染懲治力度

更多中港台的文章 »
Reuters

國人大週四對環境保護法進行了25年來的首次修訂,批準了新的條款,為社會組織提供了更大的權利,同時規定對污染大戶加大懲治力度。

環保法修訂草案獲得通過為人大代表、專家和活動人士之間長達兩年的異常激烈的爭論畫上了句號。參與修訂工作的人員表示,修訂案將中共領導人去年在一次重要會議上作出的承諾寫入了法律。

據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環保法修訂案為頒佈新規定創造了條件,新規定預計將要求加強對國內空氣、水源和土壤的保護力度。新環保法將於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修訂案的具體變化包括,要求嚴懲非法排放的污染企業。修訂案明確規定對污染企業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而不僅僅是進行一次性的處罰。

新的修訂案也賦予一些社會組織向污染大戶提起公益訴訟的權利。最近幾年活動組織和環保律師在起訴污染行業方面一直面臨阻力,因為其中很多行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保護並且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Brian Spegele

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在媒體矮化,自我審查方面,香港媒體人認為此一「自閹現象」已經十分普遍,高達69%。

香港記協:媒體自我審查嚴重程度近7成
香港記協:媒體自我審查嚴重程度近7成
香港媒體人認為,新聞自我審查現象在香港十分普遍(網路圖片翻攝)
《香港記者協會》2月24日首度發布「香港新聞自由指數」調查,指出香港新聞環境令人擔憂現況。在0至100分的滿意程度範圍內,民眾和新聞從業人員對「新聞自由」的評分都低於50分(民眾指數為49.4分,記者指數42.0分)。尤其在媒體矮化,自我審查方面,香港媒體人認為此一「自閹現象」已經十分普遍,高達69%。
香港記者協會指出,這份調查中尤其引人注意的是關於媒體自我審查部分。在被問到媒體的自我審查是否普遍時,0分代表沒有出現,10分代表極為普遍;結果發現,無論是民眾方面或是從業記者的平均分數都高於5分;而新聞工作者對於媒體自我審查的嚴重問題,給予6.9的負評分數。
有關新聞從業員的問卷中,記協向他們提問,如何評價香港政府官員在回應媒體提問時的態度時(0代表絕對迴避問題,10代表絕對如實作答),數字趨向負面,有74%的新聞工者都給出4分以下的評分,平均分數為3.1,意即受訪新聞工作者,普遍認為政府官員回應傳媒時,態度虛應故事,一味迴避問題。此外,關心於香港新聞自由受到打壓時港府是否會挺身維護的問題,超過70%的被訪人都回答「多數不會」或「一定不會」。顯示,香港的新聞自由,已經每況愈下。
該項調查是香港記協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於2013年12月20至30日間,以隨機抽樣方式訪問1018位市民;記協也在2013年12月23日至2014年2月4日,另外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了422名新聞從業員,得出上述結果。記協指出,針對香港民眾意向調查資料,係在《明報》前總編劉進圖遇襲、商業電視台主持李慧玲被解雇等事件之前完成,目的在於突顯、反映香港新聞自由的真實情況;結果發現,縱使上述重大事件發生之前,香港新聞自由情況已經非常惡劣。
本次的香港「新聞自由指數調查顧問團」成員,包括記協前主席麥燕庭、記者新聞自由小組召集人雷子樂、中大新傳學院教授蘇鑰機、嶺大文研系副教授梁旭明、浸大傳理學院講師黃天賜、科大社科學部副教授成名及港大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Obama Lands in Tokyo On First Stop in Asia Tour 建構「亞洲版北約」 抗衡中國

日媒:建構「亞洲版北約」 抗衡中國
日本頗負盛名的《外交學者》(The Diplomat)雜誌最近指出,亞洲要形成一個類似北約(NATO)的多邊安全組織,
不如外界想像中困難,尤其當中國採取武力手段對付台灣或釣魚台問題時.....詳請點閱→http://bit.ly/PsMMu5
⋯⋯ 更多

Obama Lands in Tokyo On First Stop in Asia Tour


President Obama walks off Air Force One as he arrives at Haneda Airport in Tokyo, on April 23, 2014.
President Obama walks off Air Force One as he arrives at Haneda Airport in Tokyo, on April 23, 2014. Jim Watson—AFP/Getty Images

President Obama arrives in Tokyo on the first stop in a week-long tour of Japan, Malaysia, South Korea and the Philippines, aiming to both reassure allies and position the U.S. as a leader in the region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rrived in Tokyo Wednesday evening on the first stop in a four-country tour intended to reaffirm the United States’ commitment to its Pacific allies.
Obama will be visiting South Korea, Malaysia and the Philippines in addition to Japan, CNN reports, as the United States tries to position itself as a counterbalance to China’s growing economic strength in the region.
The President will seek to further progress on a trade deal with Japan, and will dine with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Wednesday at the famous Sukiyabashi Jiro, where food service lasts 20 minutes and costs around $292 per head. He will visit an innovation center in Kuala Lumpur and negotiate a new agreement that could boost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presence in the region in the Philippines.
Obama’s long-touted “pivot to Asia” ran into obstacles last year when the president canceled a trip to visit Pacific allies amidst the debt ceiling debacle. Since then, distractions including the Iran nuclear talks, the civil war in Syria and unrest in Ukraine have hampered Obama’s aim to exert U.S. influence in the region.
With the current transportation disasters in Asia—the sinking of the South Korean ferry,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Malaysian Airlines flight—Obama is entering a region engrossed with its own domestic problems. “The South Korea visit could really be overshadowed by the ferry,” an unnamed senior administration official told the New York Times.

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今日臺灣,明日香港?(張潔平)




香港來信
今日臺灣,明日香港?
張潔平為紐約時報中文網撰稿
現年25歲的林飛帆是這次反對兩岸服貿協議抗議活動的學生領袖之一。
Wally Santana/Associated Press

佔領立法院的第582小時,台大政治所的研究生林飛帆換上了一件全新的黑色T恤。這是落幕的時刻——3個小時後,持續佔領了議場 24天的太陽花學運將要宣告退場。全城媒體最後一次把鏡頭聚焦在此時此地這個25歲學生領袖身上。這時人們看清楚,他T恤上陌生而醒目的四個字是:和平占中
林飛帆沒有解釋為什麼換上這件黑色T恤,臺灣媒體也不以為意。仿佛電影進行到尾聲,埋下出其不意的伏筆,其實只有期待著續集的觀眾才會留意。
香 港人卻把這一幕深深看進了眼裏——林飛帆換上的是香港佔領中環的行動T恤。這件T恤,是香港公民党副主席、同時也是佔領中環義工組成員的陳淑莊, 在臺灣學生佔領立法院的第三天去到現場觀摩時,作為紀念品送給林飛帆的。她沒有想到,他會在這時穿上,讓太陽花學運的最後一個鏡頭,遙遙指向香港。
過 去一個月,在臺灣反服貿運動的論述中,香港一直是隱形的參照系:它首先被視為中國因素侵蝕下的負面教材,今日香港,明日臺灣成了太陽花學運中常見 的口號;另一方面,香港從去年初開始蓄勢的佔領中環行動,以非暴力公民抗命為原則,以爭取不設門檻的真普選為訴求,也給了臺灣公民抗爭以靈感。處 在各自不同的地緣政治與歷史進程中,臺灣與香港已經很多年沒有像現在這樣相互關切,並產生越來越強烈的共振。

今日香港,明日臺灣
和 林啟驊通話的時候,他正在立法院,充滿熱情地向我即時直播院內的情形:佔領的時間紀錄牌剛剛換成了560小時學生們正在籌備一個行為藝術,燈光音 響正在調試很多學生在打掃衛生,再過兩天就要退場了不是嘛”……“香港?這裏幾乎每一天、每一個演講都會聽到人講香港啊。
林啟驊是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從佔領行動的第一天就在立法院,一直到最後一天。除了在場內幫忙,他還和40多名臺灣各大學教授一起,在立法院周圍的街道上擺開 流動課堂:街頭的民主教室。他在馬路上給通識課​​學生講民主法治,也加入那些臨時起意的廣場演說。有一次演說,我問場下有多少香港朋友,我看 到三四百人裏舉起了十幾隻手,林啟驊說。

太陽花學運中香港的影子讓他印象深刻。“‘今日香港,明日臺灣這口號不是空穴來風,不止臺灣人這麼說,這麼多天你看到很多香港朋友專門飛來臺灣,關心和支持這運動,他們跟你說,香港已經死了。

立法院門外的空地,有香港女生徹夜坐著,身旁的橫幅寫著:我是香港人,不要有第二個香港。還有男生脖子上掛著紙板,給人拍照,紙板上寫:我是香港人,請臺灣踏在我們的屍體上想你們的路。

照片在臉書上傳開,引發海岸那一邊,更多香港人的唏噓與悲歎。
不過,林啟驊並不同意香港已死,臺灣挺住這一論調。但他理解說這話的港人的情緒。而正因為這真實存在的悲觀情緒,才催生這一邊的臺灣,喊出今日香港,明日臺灣這樣看起來退無可退、必須背水一戰的運動口號。

我 在臺灣看著香港,有點像看著一個更接近黑洞的小星球。林啟驊說,這個星球有自己的價值,而我看著它在不斷瓦解,瓦解的速度和形態非常觸目驚心。我也看 到反抗,他們在反抗這種自我價值流失的過程。我開始研究香港的秩序怎樣被另一套秩序取代,香港人怎麼看待自己的命運。就在這個過程裏,剛好臺灣也開始面 對,危險也來到我們面前。他說自己所​​講的黑洞不單是中國,而是中國夾帶的經濟秩序。它不光衝擊港臺,也衝擊整個世界。
臺灣中研院社會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用一套中國因素論述,更具體地描述了這個比喻。很多人認為,這套論述,正是近年兩地共振的青年運動的基礎。

吳 介民提出,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以及國民黨在臺灣重新執政,以國共平臺為媒介在兩岸形成的跨海峽政商集團正在變成一種准制度化(卻不民主)的機制,令中國因素可以借資本力量達到政治目的,比如給予某些台商特殊優惠,而使其改變政黨傾向,或使之成為中共代言人;或運用中資、親中台商、或其他白 手套組織,在臺灣進行企業購並、恩寵交易’”,進而影響臺灣政府決策、媒體輿論、乃至政治秩序

2008年他在學界首次提出這個觀點, 但並未進入大眾視野。直到2012年,大陸台商蔡衍明所掌控的旺旺中時集團欲並購新的電視頻道,遭到媒體與知識界的強烈抵制,反對者認為並購案後,蔡的媒 體勢力不僅會形成壟斷,更可能影響新聞自由——《中國時報》2008年被蔡收購後立場已急速轉向親中。

20127月青年學生發起反媒體巨獸運動,呼籲抵抗中國借台商資本壟斷媒體、干預新聞自由,中國因素自此一下成了坊間熱門詞語。
就在臺灣青年反媒體巨獸兩個月後,香港爆發了反國教運動,高喊我要思考,不要洗腦的中學生,要求政府撤回必修的德育與國民教育科
反國教運動12萬人包圍香港政府總部的第二天,臺灣各界召開記者會聲援,參與聲援的就有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的總指揮林飛帆——是的,反媒體巨獸的核心成員,如林飛帆、陳為廷,正是兩年後反服貿運動的核心。
在 與香港學民思潮召集人、當時才15歲的黃之鋒等人連線時,林飛帆說,在台港兩地的公民運動中,他看到了本質的相似性:反對思想鉗制臺灣是透過 資本家和媒體來鉗制思想,而香港則是透過國民教育。他還呼籲,香港和臺灣的公民社會,特別是學生的部分,應該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這一個2012年,吳介民撰文稱之為中國因素元年,他說臺灣的總統大選、旺中事件、壹傳媒交易中顯現的中國政府與親中資本的身影讓人意識到中國因素此一龐然巨物。他說要警惕臺灣香港化,但香港的反國教運動,則給了臺灣許多靈感。
這 個語境裏的香港,是在中國因素的取景框中呈現的香港:大陸客擠佔本地資源、逼爆香港,以廉政公署為代表的廉潔香港受到內地官場腐蝕,親中資本入主 的新聞出版界念起審查與自我審查的緊箍咒……香港正爆發的深層次社會、政治危機,順理成章成為負面案例,令臺灣反觀警醒自己。
和仍有殖民記 憶、曾試圖以民主回歸推動解殖的上一輩知識份子不同,沒有歷史包袱的新一代香港年輕人,很快就接納了中國因素論。從新界區搶購奶粉的大陸媽 媽、廣東道街頭豪擲千金的自由行遊客,到中環高層的太子党富二代,再到越來越強勢插手香港事務的中聯辦,這些回歸以來,香港面臨的不同層次的來自中國的沖 擊、影響,都很容易被放進中國因素這個朗朗上口的詞筐裏。有些時候,中國因素甚至似乎在用詞上都嫌寡淡了,香港輿論為此起了個更有荒誕喜劇色彩的 名詞:強國人”──比更早前的蝗蟲還多了一點對權貴的解釋力。

這一整套在台港兩地迅速流行起來的論述,未必是吳介民中國因素論的 原貌──因為這個辭彙本身的模糊性,它的意涵很容易被擴充為無所不包,比如從最初只針對權貴政商轉向包括普通市民,遊移性很強,複雜性則可能被抹殺──但 它在兩地社運界與知識界,都引發了相​​​​當激烈的爭議與分化。

在臺灣,有學者批評它簡單化,如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趙剛:中國因素的 概念掩蓋了中國崛起給地區帶來的歷史性與結構性變化的複雜性,這種擬人化的處理,只是在把我們自身的真實苦悶越過結構與歷史,短路地找到一個立即宣 泄口而已;更多批評,如活躍於社運界的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胡清雅認為把社會中原本動態、複雜的矛盾歸結到臺灣VS中國框架,容易在多元的 社運光譜中,誘發出原本隱而不宣的統獨分歧,令議題失去焦點。
臺灣統獨左右爭拗多年,而在香港,中國因素所引發的站隊和 歸邊尤為劇烈。偏向捍衛本土自治的,對兩制的淪陷焦慮不已,偏向以香港特色貢獻中國發展的,對一國的動搖憂心忡忡,兩派互相譏笑對方為本土膠大中華膠;輿論迅速兩極化,站在反蝗蟲愛國愛港兩個極點中間,幾乎很難找到一個不被標籤化的立足之地。
與此同時,一個新的青年世代在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現形。對他們來說,身份認同的變化已經不是假命題,在臺灣和香港皆是如此。

台 灣《天下》雜誌200912月的民調顯示,1829歲的臺灣年輕世代認同自己僅是臺灣人的比例高達75%;香港大學2013年上半年的民調顯 示,1829歲的香港年輕人中,只有14.6%的人認同自己是廣義的中國人(包括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比97回歸時低了一半都不止。

本 土認同的升高與對形象糟糕的中國因素的排斥,究竟哪個是因,哪個是果,在年輕一代身上已經很難辨析清​​楚。但可以確信的是,這內因和外力促使年輕 世代政治覺醒,他們不甘被權貴政商或主流言論擺佈,關注本土議題,捍衛本地生活方式(臺灣)和核心價值(香港),並以網路連結成相互支援的共 同體,以社會運動的手段,大聲地表達訴求。
從臺灣的反媒體巨獸、香港的反國教、到今年的太陽花反服貿,都是在這樣的語境下發生。在這樣的語 境下,或許便容易理解,為什麼一個在兩岸經貿合作的ECFA框架中早已言明的後續協定,會遭到臺灣年輕人這麼大的反彈。反全球化與新自由主義經濟、反馬英 九政府(黑箱操作、程式不正義)、反中國因素捍衛民主,是反服貿運動同時具有的三個面向。而當林飛帆穿上佔領中環T恤,他對香港彰顯的,顯然是 台港共振最強烈的第三個面向。

今日臺灣,明日香港
香港的大學生會心地接下了這一棒。他們在學校裏貼出支援臺灣佔領行動的標語、口號,其中一句尤其耐人尋味:今日臺灣,明日香港
台 灣說占就占了,你看我們,講了這麼久也沒有行動!大學四年級的Eric(化名)悻悻地說。他任職香港學生組織,也是佔領中環行動組的成員,因此要求 匿名。當占中還在漫長的商討日裏逐個討論枯燥的普選方案時,他難以掩飾自己對這個運動的灰心:民間對占中越來越沒有信心,他們擔心三子(指 佔領中環運動的三名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不會去占,只是一個幌子。你問我,我雖然是成員,我現在也覺得他們不會去占。他們拖的時間太久,太多 商討,我覺得就是給政黨多一些時間跟中央去談判。
我覺得,占中必須要提前發生,”Eric說。
323,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宣佈,將發動各界人士71日佔領中環。這個時間比占中原本的計畫提前了很多。
學 聯秘書長陳樹暉坦承受到臺灣學運的鼓舞,他說,臺灣學運的論述和行動準備證明學生都可以帶領社會走得更前,而香港學生,亦不必要等待占中帶領,學生本身都有自主性,我們可以隨時有理據,有時機就行動。”“政府已經拖了30年,不用等到他們給我們一個爛方案,我們才發火!
陳樹暉和同學在臺灣學生撤出立法院前一天,去到臺北觀摩學運的組織及分工安排。學聯並表示,短期內就將成立行動組,在各院校動員學生及展開論述工作,預料一旦佔領,人數不會少於八千人。
但另一方面,臺灣學生佔領立法院之後,持親中立場的民建聯在香港所做的調查顯示,反對占中的香港民眾比例一度攀升至66%,是去年至今最高。
雖 然自我定位在理性激進,但占中運動從一開始就面對著兩種沒有停止過的質疑:一是有沒有必要搞這麼複雜?說占就占咯!難道你想妥協?;另一是有沒有必要搞這麼激?有商有量嘛。難道你要搞亂香港?(根據浸會大學政改調查報告,支持採取佔領中環手段追求真普選的民意平均在38%上下,反對 則有54%。)但臺灣學運的發生,同時刺激了香港激進與保守力量。一方面,臺灣學生佔領立法院的畫面令不少香港市民對占中望而卻步;另一方面,香港學 生團體受到直接鼓舞,希望占中提前登場。兩個方向的撕扯,讓占中第一次面臨分裂的危險。
佔領中環的發起人是兩個大學老師和一個退休 牧師。他們平均年齡逾50歲,歷經香港民主運動30年至今的各種坎坷。因為太知道香港這城市的體質與先天不足,所以2013年初投下占中這劑猛藥時, 他們也設置了一個普通社運經驗難以理解的超長療程——先商討,後佔領,待一切道理都講盡、合法手段都窮盡仍無法達致真普選時,才施行公民抗命,採取違 法手段佔領中環。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態香港2017可以普選行政長官。但具體怎麼選,香港市民並沒有真正的話事權。人大規定的普選 方案出臺流程是:特區政府提出普選方案、立法會2/3票數通過、報全國人大批准。而因為目前無論特首或立法會均不是普選或直選產生,所以在這個過程裏,方 案的選擇實際並不由民意決定。而正因為這個漏洞,讓香港民主派人士與他們的支持者(根據過往立法會直選席次的票數分佈,約占選民6成)強烈擔心北京最終會 給香港一個假普選:通過控制普選方案的設置,給候選人設立門檻,讓不受北京喜歡的人無法入閘參選。
香港的民主派為爭取民主政治改革已經 走了30年。占中希望凝聚民主派力量,發動全民商討,在政府開放諮詢期間提出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真普選方案,並通過電子公投的方式獲得民意授權。 如果北京屬意的方案不符合國際標準(比如設置候選人門檻),即要通過談判迫使北京接受符合民意的真普選方案。若北京不允,堅持一錘定音,則以公民 抗命的方式佔領中環。與其說這是一個佔領行動,不如說更像一場亮出底牌的談判綱領──佔領,是事先張揚的底牌、最後武器,而非叫價。
因 此,過去一年在香港各社區團體辦了多場商討日後,他們計畫在2014622日發起民間電子公投,選出市民想要的普選方案,呈交政府參考。等政府公 布最終的方案時,若方案不符合國際標準,市民不接受,再發起佔領中環。而坐不住了的學生則認為,622日公投出一個方案,即沒有再等待和談判的餘 地,應該用行動逼政府接受,所以71日就是占中的日子。
教授們應該知道,這不是學術論文,不是project,這是運動!”Eric說。
教 授們顧慮重重。他們擔心在政府沒有給出一個很壞的方案之前,民意難以真的凝聚。占中發起人之一、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說,在香港做公民抗命,若 沒有民意支持不可能持續;而民意需要相當大的社會壓力才能調動。另一位發起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陳健民則對我說:從政治判斷上來說我們覺得這不 是最好的時機,政府並沒有給出一個很壞的方案出來。但我們不會說你去占吧,不關我們事,肯定是要共同進退的。
他們更清楚不過的是,占 中是孤注一擲,恐怕再沒有比這實力更懸殊的對抗了。在普選這張傲慢的談判桌上,香港市民原本連席位都沒有。即使集結民主派政治力量、獲民意加持、強 行登上談判桌,並亮出佔領中環的底牌,堅持真普選的這一邊清楚知道,面對中國,他們除了不放棄,沒有別的籌碼。
這也正是香港和臺灣最本質的不同──對香港來說,不管台​​港共振多麼強烈,中港矛盾有多嚴重,在治權上,中國從來不是一個可以置之身外的因素
1984 年的《中英聯合聲明》決定移交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不光是香港的主權,還有立憲權。《基本法》決定了香港特區的所有權力來自中央下放及授予,換言之,即便 是自治,也並不是本質性的,自治邊界的最終決定權在中國政府手中。從去年開始,親北京力量不斷放出話來,要重啟基本法23條,甚至要《國家安全法》在 香港落地,都被視作威懾式的提醒:自治與否,我說了算。
很多人說不用等什麼方案,先佔領了再說,用廣場政治來逼迫中央。我說我們不會 這麼做。廣場政治是革命,香港不具備革命的任何可能性,就這麼簡單,陳健民說。但中國大陸和香港之間,從政治管治到民間交流,越來越緊張的張力真實存 在,因為不可能一拍兩散,所以必定要訴諸制度去解決。陳健民說:我們不是反中,更不是亂港,只是要求在一國兩制的框架裏,落實一個中央已經承諾的普 選,要求它是真的,不是假的
北京一直以來扼住了香港社會自我修復、自我更新的最重要咽喉:民主政治的發展;同時,又以功能組 別設限的小圈子選舉,制度性地大力扶植工商界力量。這兩者給香港的長遠發展帶來致命影響,一方面令香港經濟結構單一化,無法孵育多元力量與金融地產霸權 抗衡;另一方面,也讓特區政府認受性極低,即使有改革目標也難以推動執行。
這種憲政架構的安排,給兩地的權貴資本主義搭了一個最好的溫床,亦令溫床之上,香港貧富懸殊、腐敗初現、政策失範等問題難以解決。
諸 多中港矛盾的源頭都來自於此。一方面,簽訂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開放自由行,地產商和大企業賺個盆滿缽滿,但擠垮了 本地小商家;政府觀光廣告大力吸引來的遊客逼爆了本地人的生活空間,甚至引發民間的驅除蝗蟲行動。香港政府在規劃與配套上低能低效,進退失據,卻 無從問責。另一方面,香港中環的投資銀行金融機構輕而易舉地成了中共官二代南下或者海歸的集散地;而港式地產霸權在擠垮了各路本地中小企業之後更是大 舉北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無一不在又快又好地學習這香港特色的地產經濟模式。
中港富人聯手數錢,兩地窮人頻頻對罵的場面令人心碎。
2013 年初宣佈要占中時,陳健民曾說,為什麼這時候必須要占中因為今天我們的政治制度已無法治理這樣一個多元開放又充滿矛盾的社會……如果這一次政 改失敗,你只會看見更激進的力量在這個社會生長,更多年輕人沖向員警,更多自由行客與港人吵鬧……”“我們希望在更激進的力量走出來之前,先站出來,守住 香港。
而到了2014年,占中還未發生,年輕人已經坐不住,覺得教授們太保守,要提前行動了。
今日香港、明日臺灣,曾是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時的心裏話。那時北京期待香港成就一個資本主義光輝都市的樣板,成就一國兩制系統工程裏率先垂範的第一站,而這個統戰工程的目標站就是臺灣。
然 而,30年後,香港的年輕人在臺灣街頭哭泣,告訴臺灣人不要有第二個香港。臺灣年輕人則反過來,勸誡香港:你們要向我們學習,你們要獨立。(臺灣學運 領袖林飛帆在接受香港媒體《壹週刊》採訪時說:香港當然要有普選,不只要普選,香港要獨立。我覺得香港很有獨立的條件。
30年前繪製中港臺發展理想藍圖的總設計師,會想到今天的結果嗎?今天在台港之間積極共振的年輕人,又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歷史發展的進程?
我 曾問幾個香港學生會會長、學聯負責人,他們從臺灣佔領立法院的事件中學到什麼,最想知道什麼。一個學運經驗豐富、曾任職學聯前秘書長的男生想了很久,回答 我:原來門是可以撞破的,玻璃是可以打碎的。打碎了也沒什麼。是不是一定要和理非非(香港流行的政治術語,全稱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我覺得香 港人有時候太乖了。
另一個頗有號召力的新秀人物、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張秀賢想都沒想,飛快地回答:我最想知道,他們是怎麼沖進去的?
張潔平為自由撰稿人,現居香港。
本文內容版權歸紐約時報公司所有,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或翻譯。

日對美讓步 TPP換釣島協防

日對美讓步 TPP換釣島協防

編譯中心 2014年04月21日 10:02 326 點擊數
A A A A
日對美讓步  TPP換釣島協防
美國總統歐巴馬本周將進行亞洲四國訪問。(美聯社)
根據日本《朝日新聞》19日的報導, 安倍政府近期在《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free trade pact, TPP)談判中對美國立場鬆動,可能會在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本周訪問日本期間做出重大讓步,以換取美方協防釣魚島等安全承諾,同時修補因日相安倍晉三去年參拜晉國神社而導致的美日緊張關係。

據稱,日本原本在農產品進口問題上態度相當強硬,堅持不讓步,但安倍去年參拜靖國神社引起的軒然大波導致日美關係緊張,反而給了美國出手機會,要求安倍對TPP協商做出讓步。

歐巴馬上月底在荷蘭所舉行的全球核子安全峰會(NSS)期間,便在美日韓三方會議後與安倍單獨討論,對安倍提出上述要求,安倍內閣幾經考慮後,決定在TPP談判進程中讓步,但也要求美方承諾將協防釣魚台島( 日稱魚釣島,うおつりしま)。



日本防衛省日前才在與那國島成立監視部隊與部署空中預警機,以強化對釣魚台島的監偵與防務,與那國島為日本最西端的島嶼,屬沖繩縣與那國町,距離釣 魚台僅150公里,中國今年所舉行的第14屆太平洋海軍論壇年會和多國海上聯合演習已排除日本參與,中國海軍上將吳勝利20日也於記者會中表示,不會安排 和日本海上自衛隊領導單獨會面。

全文網址: 日對美讓步 TPP換釣島協防 | 國際 | 新聞 | 風傳媒

2 Charts That Put the Chinese Pollution Crisis in Perspective


2 Charts That Put the Chinese Pollution Crisis in Perspective
No one now alive has experienced anything similar in North America or Europe, except in the middle of a forest fire or a volcanic eruption.
More
A NASA satellite photo of a smog episode in northern China ( NASA via Atlantic )
Everyone "knows" that China is badly polluted. I've written over the years, and still believe, that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 all forms is China's biggest emergency, in every sense: for its people, for its government, for its effect on the world. And yes, I understand that the same is true for modern industrialized life in general. But China is an extreme case, an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one because of its scale.
Here are two simple charts, neither of them brand-new but both easily comprehensible, that help dramatize how different the situation is there. The first, by Steven Andrews for China Dialogue via ChinaFile, compares official Chinese classifications of "good" air conditions with those in Europe or North America.
Here is the point of this graphic: The green and yellow zones in the left-hand column, showing official Chinese government classifications, are for "good" or "OK" air—while those same readings would be in the danger zone by U.S. or European standards. When you're living in China, it's impossible not to adjust your standards either to ignore how dire the circumstances are, so you can get on with life, or to think that any day when you can see across the street is "pretty good."
The scale for all countries stops at 250 (micrograms per cubic meter). Everyone who has spent time in Beijing or other bad-air cities knows what it is like with readings of 500 or above. Even Shanghai had a 600+ "airpocalypse" this past winter. No one now alive has experienced anything comparable in North America or Europe, except in the middle of a forest fire or a volcanic eruption.
Here's the other chart, comparing the 10 most-polluted Chinese cities with the 10 in America. It is from The Washington Post a few weeks ago:
The U.S. readings on this chart show something about challenges in the Central Valley of California, which is where six of the seven most-polluted cities are. (And the other is Los Angeles.) More on that shortly, in our American Futures series. But the scale difference of Chinese pollution is sobering. Even the worst American cities would be in the tip-top most excellent bracket in the chart at the top.
More sobering still: Air pollution, while the most visible (literally), is not the most serious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ater pollution, and water shortage, are worse.

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

永遠的異鄉客?公民身分差序與中國農民工階級 (吳介民)

台資廠裕元在中國被罷工,這波罷工潮的起源是社保問題,趁機「推銷」這篇幾年前的論文:
中國的資本主義生產模式,與身分制度緊密結合:公民分等級,城鄉戶口區別、本地vs.外來人口,福利待遇落差很大。公民身分差序,是國家政策的制度後果。
農民工在工作城市是二等公民,享受不到城市的福利待遇,因此也「節省」資本家的勞動成本。背後是資本與國家的結盟與合謀。
中國的剝削,結合了階級剝削與身分剝削的雙重性質。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經濟鬥爭與民主抗爭兩條戰線同步進行。
若只有對資本家經濟剝削的鬥爭,而沒有對政治專政(犧牲民工以成就國家財富與權貴資本)的抗爭,則這種工運最終被國家利用來作為其調整發展策略的工具。

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

四名新公民運動成員被判2至3年半刑期

新公民運動主張教育平權和公佈官員財產,訴求和手段極為溫和,這樣還是被鎮壓,主要成員都被判刑。這就是今天中國的政治和人權狀況。


四名新公民運動成員被判2至3年半刑期

更新時間 2014年4月18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8:09

丁家喜
丁家喜被判刑三年六個月
丁家喜等四名新公民運動參與者星期五(4月18日)被北京海澱區法院判處2年至3年6個月有期徒刑。
丁家喜、李蔚、趙常青和張寶成四人均被控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根據法庭裁決,丁家喜被判刑3年6個月、李蔚被判刑2年、趙常青被判刑2年6個月、張寶成被判刑2年。
丁家喜以及趙常青和許志永一樣,都是是北京新公民運動的主要組織者和協調人。
新公民運動的訴求主要包括教育平權以及要求官員公開財產等。
丁家喜的律師隋牧青星期五被拒絕進入法庭聽取判決。
隋牧青稱,他在星期四接到法庭通知,稱因他在4月9日庭審期間提前退庭的舉動被視為拒絕辯護,其辯護人資格被剝奪。
隋牧青表示,他在4月9日退庭是為了抗議法庭不公。
他在微博質問:「海澱法院,我已聲明我不拒絕辯護,只是退庭抗議法庭不公。你們對我罰款還不解氣,還要剝奪我一審辯護人資格,太無恥了吧!」
新公民運動的發起人之一許志永對其一審被判四年監禁的上訴上周五遭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駁回。
中國從去年開始鎮壓新公民運動以來,已有數十名該運動參與者被當局關押、起訴以及受審。
國際人權組織以及美國和歐盟均對中國打擊新公民運動的做法提出嚴厲批評。
(撰稿/責編: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