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日 星期六

美參院:日美安保條約適用釣魚島/中國航母艦載機起降成功/中國不要低估美國/「再平衡」戰略下的中國/美核動力航母華盛頓號在南海巡航

 

美參院:日美安保條約適用釣魚島

更新時間 2012年12月1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3:34

美國參議院同意在2013國防授權法案中包括明確說明日美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的附加條款。
由弗吉尼亞參議員韋伯提出的附加條款重申美國承認日本對釣魚島的實際管制,並呼籲中日和平解決領土爭議。
附加條款同時再度強調美國在中日釣魚島爭議上並不採取任何立場。
而韋伯則發表聲明稱,這一附加條款強調了美日同盟的重要性,表達了美國對日本的支持。

 中國航母艦載機起降成功
據中國國有媒體和國防部說﹐中國首艘已入列航母“遼寧艦”的發展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中國國產殲-15“飛鯊”艦載戰鬥機實現了成功起落。

正在南海海域巡航的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邀請越南官員登上航母。

 

美核動力航母華盛頓號在南海巡航

更新時間 2012年10月20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5:36

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在南海巡航(16/10/2012)
核動力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將於10月24日抵達菲律賓。
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星期六(10月20日)正在南海海域巡航,這艘航母將於10月24日抵達菲律賓。
美國第七艦隊發言人法爾沃對美國媒體證實,以日本橫須賀為母港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華盛頓號目前正在南海巡航。
法爾沃說,這次巡航是整個巡邏任務的一部分,「美軍定期在亞太海域巡航,多年來一直在這樣做,今後也將繼續如此」。
美聯社說,華盛頓號航母在南海巡航是為了在有關海域展示軍力,因為南海已成為華盛頓與北京展開戰略競爭的一個焦點。
美國派航母通行南海的做法可能引起中國的不滿,因為中國與越南、菲律賓和其它一些國家在圍繞南海某些島礁的主權問題上存在爭議。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軍力的不斷增長,中國在與南海諸國就主權爭議討價還價的時候,採取更加咄咄逼人的姿態。美國航母在南海的巡航,可以讓那些在與中國角力的過程中感到緊張的小國感到放心。
隨著美軍的戰略重心從中東轉向亞太,美國正加緊與越南和亞太地區的其它國家建立更緊密的經濟和軍事聯繫。

南海巡航

與此同時,中國與美國在亞太的另一個重要盟國——日本,因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主權爭議而爭吵不休。中日釣魚島主權爭議持續之際,中國海軍於19日派出艦隊與海監、漁政部門在東海舉行聯合維權演習,以顯示中國有能力在爭議海域維護自身權益。
中國與多個國家在南海島礁主權方面存在爭議,越南、菲律賓和其它幾個小國都聲稱對部分南海島礁擁有主權。美國則堅持說,美方有責任維護南海航道自由通行的權利。
美聯社從胡志明市發出的報道說,美國海軍艦隻定期在亞太海域巡航,美國派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在靠近越南海岸的南海通行是兩年來的第二次。
報道引述美國中西方中心高級研究員羅伊說,「中國會將此舉看做美國想要主導該地區的另外一種表達方式。同時,美國也想要向該地區傳達一種信息,即美國將長期在此存在,力挺國際法。」
菲律賓媒體亦報道說,在抵達菲律賓之前,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將穿越南海以及「帕納塔格礁」(中國稱黃岩島),然後進入200海里的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對菲律賓展開為期四天的「友好訪問」。
美國駐馬尼拉大使館發表聲明說,喬治·華盛頓號航母的友好訪問旨在提升美菲兩國強勁的歷史關係。

2012.5 真高興台中雷虎公司的Kevin Lin周三傍晚來訪
(我記得去年還是前年 我們在臺大校園散步 巧遇某在澳洲做研究的中國學者---他來臺灣一日遊自由行 問起我的一些意見 我對他說不要盲目誤信中國的國力  類似 中國民族主義可休了 .....
Kevin 有更好的待客之道 就由他帶朋友去搭車
可惜找不到 當時的文字)





*****

李顯龍警告中國不要輕視美國

北京——新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罕見地公開討論了中國崛起帶來的戰略問題。周四,他警告中國,不應將美國看成一個衰落的大國,而是應該將美國看成一個具備創新能力和反彈韌性的國家。

李顯龍在中央黨校的演講還建議,中國應當通過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簡稱東盟)在地區內尋求解決南海海洋爭端的方法,而不是與單個國家交涉。著名的中央黨校是共產黨官員的培訓基地。

李顯龍的觀點在中國精英心目中有相當的分量。李顯龍之父李光耀曾長期領導新加坡,與中國和美國同時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並讓這個城市國家在中美兩國間成功地維持平衡。

李顯龍挑選中央黨校這個重要場合來表達這種尖銳的評論,可以保證他的話更有分量。中央黨校校長是副主席習近平,外界預期他將成為中國的下一位領導者。

李顯龍的講話直接討論了美國的世界地位,在官方媒體上,中國學者和作家都在沉迷於這個話題,他們中的許多人在最近幾個月都曾以挖苦的筆調,撰文闡述華盛頓的預算困境、政治僵局,以及他們看到的信心危機。

“儘管美國目前面對非常棘手的問題,但它並不是一個正走向衰落的國家。”李顯龍在評價美國時表示,“美國社會有巨大的韌性與創造力,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才,包括許多中國和亞洲的人才。”

李顯龍接着對中國作出了微妙的諷刺,他說,“歷來獲頒諾貝爾科學獎的華裔人士共有八人,他們先後都成為美國公民。”

他接著說,“我們不應低估美國恢復活力、重塑自身的能力。”
新加坡被認為是美國在亞洲軍事存在的重要位置,美國航空母艦和其他戰艦使用新加坡港口,這裡面朝南海。去年,新加坡同意了美國四艘瀕海戰鬥艦使用新加坡設施的請求。瀕海戰鬥艦是一種新型快速戰艦。

與此同時,新加坡還與中國維持着緊密的關係。新中兩國的良好關係始於鄧小平1978年對新加坡的訪問。鄧小平當時發現,李光耀維持嚴厲的統治風格,而同時新加坡又能實現經濟繁榮,他對此印象深刻。

李顯龍在中央黨校發表演講之前,中國事實上剛剛打破了東南亞國家在應對南海爭端這個問題上的統一立場。中國的做法讓美國和新加坡都十分吃驚。

今年7月在柬埔寨舉行的一次會議上,中國阻止了東盟國家之間就南海問題達成的共識。一些東南亞國家官員表示,他們認為,中國將美國視為衰落的大國, 缺乏維持東盟團結的影響力,這種看法為中國帶來了信心。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羅德姆·克林頓(Hillary Rodham Clinton)也出席了那次會議。

李顯龍在演講中指出,“東盟不應該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必須採取和表明一個中立的和具有前瞻性的立場,同時鼓勵各方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

李顯龍還說,“如果東盟諱而不言,它的公信力必將受到損害。”此外,李顯龍還提出,希望中國能夠與東盟儘早啟動南海行為準則的討論,這個準則將有助於解決爭端。
以上立場正是克林頓國務卿本周訪問北京時提出的觀點,而到目前為止,中國拒絕接受她的觀點。

李光耀在回憶錄中寫道,他曾告誡中國領袖鄧小平,亞洲國家更害怕“中國龍”而不是“俄羅斯熊”。其子李顯龍周四的演講,似乎是在位高權重的中國聽眾面前,間接地呼應與此類似的信息。李顯龍把俄羅斯換成了美國,暗示說,亞洲國家更害怕中國,而不是美國。
翻譯:王童鶴


*****這是中國的舞劍說法


美國「再平衡」戰略下的釣魚島

更新時間 2012年9月18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7:22
帕內塔訪問駐日美軍
被擱置的釣魚島問題如今成為中日關係「雷區」。美國敦促中日妥善解決。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週年。中日兩國之所以在1972年實現邦交正常化,與美國的世界戰略考量密切相關。
尼克松的所謂「越頂外交」對中日關係的強烈衝擊,成為中日恢復邦交的「催化劑」。由此,美國實現了在遠東以中美日構成的「犄角之勢」來「平衡」蘇聯一極的有利態勢。
40年之後的今天,美國「重返東亞」,實施所謂「再平衡」戰略。在美國的棋盤上,中國這次成為「被平衡」的對象,與40年前的角色恰成相反。
平衡與再平衡
釣魚島問題在40年前被擱置,如今成為中日關係的「雷區」和「火藥桶」,在某種意義上說與美國的「平衡」、「再平衡」戰略密切相關。
一方面,中日之間由於擱置釣魚島爭議從而實現邦交正常化,40年間雖也常有齟齬,但總體來看取得了巨大 成就。經貿關係從最初的10億美元到去年的3429億美元,擴大了340多倍。雙方人員交流從最初的1萬餘人,2011年高達528萬人次。雙方互結友好 省市的也多達250對。
這樣的一種雙邊關係,不僅兩國人民受益匪淺,進而也對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繁榮,起到了關鍵性促進和推動作用。對這一過程中、主要是冷戰時期美國的「平衡」作用,不僅日本,中國大體上也給予積極和正面評價,即便有台灣問題的存在。
美國的失分
保釣的中國和台灣民眾
「再平衡」背景下的釣魚島客觀上促進大陸與台灣的認同感。
然而,這次所謂的「再平衡」所帶來的結果,到目前為止,至少有以下數端:
第一,中日間就東海問題本來已經形成使其成為和平之海、友好之海、合作之海的共識。但由於美國並不願看 到這樣的結果,它的再平衡戰略肢解了上述中日間的原則共識,原本東海問題趨於解決的方向發生逆轉。從2010年的釣魚島撞船事件,再變為今天的嚴峻局面。 石原慎太郎的「購島鬧劇」為什麼在美國開鑼上演,應該是最好的注腳。
第二,東亞、東南亞本來已經形成區域間良好的經濟互動關係,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大力提倡和推進「東亞共同 體」建設,擬通過區域間的經濟合作,進而促進集體安全,最終希冀以歐盟的形式,和平解決諸如釣魚島一類領土爭端。但這引起美國的不滿,伴隨著其重返亞太的 再平衡戰略,另起爐灶,搞起所謂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攪亂了原本政治平穩、經濟合作不斷深化的東亞秩序。
第三,在道德和信義方面,美國的「再平衡」戰略,使中國人看到美通過南海、東海問題挑撥離間,意在的漁翁之利。中國覺得這次美國的手法低劣,美國所鼓吹的價值觀與其實際行動之間落差巨大,美國對中國的「軟權力」將大打折扣。
此外,「再平衡」背景下的這次「釣魚島危機」,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民族認同感的加深和政治談判的步伐。美日對此雖有所意料,但顯然對其嚴重性估計不足。
歐洲深陷債務危機,北美經濟回復、增長乏力,東亞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釣魚島危機給東亞的安全和經濟繁榮發展帶來衝擊和不確定性。這樣的情形,美國所謂重返東亞、「再平衡」戰略不能辭其咎。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