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菲律賓窮人不受惠 /馬英九、宜蘭漁民與釣魚台(加藤嘉一)


For Many Filipinos, the Good Life Is Still Scarce
The Philippines has the fastest-growing economy in East Asia, but unemployment is still rising and the number of people in poverty has barely changed in six years.



三國+1

馬英九、宜蘭漁民與釣魚台


「我們正在與台灣方面密切協商如何簽訂有關漁業協議。」去年10月,我在台中參加「2012第四屆釣魚台列嶼議題國際研討會」後,離開台灣的前一天,一位駐台灣的日本外務省官員對我說。
當時,日本政府剛對尖閣諸島(中國大陸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台灣稱釣魚台列嶼)實行國有化不久。中國大陸爆發了日中邦交正常化以來最大規模的反日遊行。雖然不像中國大陸那樣痛罵日本,台灣當局也對日本表示了不滿與批評,並重申「釣魚台列嶼是中華民國固有領土」。
我問一位台灣外交官,「請問,在台灣最精通釣魚台問題的是哪一位呢?我想去採訪他。」這位官員微笑地,卻認真地回答:「那肯定是馬英九博士了。」
時隔半年,我再次來到台灣,第一次見到了馬英九。
此行的目的與上次一樣,我出席了「2013第五屆釣魚台列嶼議題國際研討會」,與來自台灣、中國大陸、美國、韓國的學者們共同探討「東海和平倡議與釣魚台列嶼爭端解決之意義」這一主題。
「我個人參與釣魚台這個議題已有40年以上,這段時間,每次向大家報告也沒什麼新的內容,但這一次很高興終於能夠與各位分享新的進展了。」馬英九在研討會的開幕致辭中說道,他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主題就是釣魚台。
眾多記者在會場里佔位,聚焦這一場面,不僅是因為關注馬英 九在他所擅長領域的戰略表達,更因為此前不久,日本與台灣經過長達15年共16輪的談判,終於簽署了《日台漁業協定》,劃定了雙方漁民能夠在不受對方政府 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捕魚的範圍與界限。這一外交成果正是馬英九感慨闡述的新進展。
一名駐台北的日本記者對我說:「我觀察日台關係這些年,實在沒想到雙方真的能簽署漁業協定,簡直是奇蹟。」我突然想起上次離開台灣前那位日本外交官的話。
台灣方面對《日台漁業協定》格外重視,借研討會的場合努力 推廣日台間達成的共識。「東海和平倡議」是馬英九親自提出的,共五點:一、相關各方應該自我控制,不升高對立行動;二、相關各方應該擱置爭議,不放棄對話 溝通;三、相關各方應遵守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處理爭端;四、相關各方應尋求共識,研訂東海行為準則;五、相關各方應建立機制,合作開發東海資源。
我贊同馬英九的觀點。他的提議與2008年5月7日胡錦濤 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期間,與時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簽署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中「共同努力,使東海成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異曲 同工。兩者都是為維護東亞地區的穩定,向其他利益相關方呼籲攜手維護和平的倡導。我認為,馬英九基於「地區主義」(regionalism)和「功能主 義」(functionalism),將「東海和平倡議」與「日台漁業協議」結合,體現的正是台灣的獨特角色。
馬英九在演講中還提出,「目前,日中之間已經有漁業協議 (1997年簽署),日台之間也有了漁業協議,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也有防災方面的合作。接下來的對話目標是從三個雙邊走向一個三邊。」在我看來,這個想法 為時尚早——日中之間圍繞尖閣諸島持續摩擦,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圍繞主權持續爭議——三邊中各個雙邊都存在難以解決的難題。
次日,與會者一起訪問了台灣東北的宜蘭縣。我之前到過一次宜蘭,那裡靠近大海,是個美麗的地方。當地寬闊的水田與緩慢的生活節奏,使我想起家鄉日本伊豆。或許宜蘭碧綠的樹木與蔚藍的天空,成就了當地人對平和生活的追求。
「釣魚台是宜蘭漁民的傳統漁場」。我曾從不同的台灣朋友口 中聽到這句話。我們到達宜蘭縣頭城鎮,參加「釣魚台列嶼議題之與民有約座談會」。會場里除了來自中華民國外交部的官員、研討會參會者,還有與釣魚台直接相 關的宜蘭頭城、蘇澳兩鎮的官員、議員、漁會代表,以及台灣島內外的媒體。
外交部政務次長石定先生主持座談會,並向與會人員說明這次簽署日台漁業協議的具體內容,強調這一成果必將給宜蘭當地漁業從業人員們帶來切實的利益。接下來,宜蘭縣的幾位地方官員對此表示感謝和欣慰。
座談會接近尾聲之際,始終保持客氣的宜蘭人終於開口說出了真心話。「釣魚台不是中華民國的領土嗎?我們的捕魚一直以來受到日方的干擾,現在才這麼一點點進展算什麼?」
「我們知道這次外交部取得了成果,但希望進一步的努力,擴大我們漁業的範圍,維護漁民的利益。」
坐在台上的台灣外交官們顯得有些尷尬,石定次長禮貌謙虛地回應說,「在釣魚台主權問題上沒有退讓,這次協議是高度智慧的安排,各自表述立場,台日對主權各有主張,彼此尊重,未來政府堅持釣魚台主權,毫無動搖。我們將繼續努力,謝謝大家的寶貴意見。」
座談會結束後,我主動找宜蘭縣一名女鎮長吃飯,聊釣魚台問題。她說:「我在宜蘭從政有20年,釣魚台問題始終是讓我尷尬,困難的事情。你替我想一想,沒有主權,哪有漁權呢?」
我問,她答:「當地百姓怎麼看目前的漁業狀況?」
「很糟糕啊,經常被日本公務船阻攔,甚至罰款。
「哦,那那時怎麼與漁民溝通?」
「沒法溝通,我們無法對自己的領土行使行政權。」
「您對台北的期望是什麼?」
「希望它硬一點。」
短短半個小時,談話輕鬆卻又嚴肅,讓我了解到許多台灣中央與地方之間、官民之間的矛盾。這種狀況與日本和中國大陸沒什麼兩樣,我隨便想就能想到相同的例子。
女鎮長站起來,禮貌地說,「抱歉加藤先生,我一會兒還有公務,要走了,與您交流得很開心,其實,我很喜歡日本的,也希望在敏感問題上互相尊重,合作的。希望台日友好。」
我也站起來,走到外面。沿着傍晚的海邊散步,偶然碰到一名 來自大陸的與會者,我問他感想如何,他心平氣和地說收穫很大,兩岸之間的學術交流頗有意義。不過,他也表達了兩點困惑,「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總是說中華民 國,說台灣不就行嗎?」;「台灣方面與日本簽署漁業協議,為什麼不提前與大陸溝通,協商呢?」
在中國大陸生活過九年的我,懂得他的困惑。圍繞一個無人島的鬥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望着宜蘭的大海,想着看不見,摸不着的釣魚台,直到日落。
加藤嘉一(Kato Yoshikazu)是「80後」日本作家在中國學習、生活近十年,著有《中國的邏輯》《愛國賊》《日本鏡子》等,現在美國哈佛大學訪學。「三國+1」是加藤嘉一在紐約時報中文網的專欄,記錄他對日本、中國、美國三個國家及其互動的觀察與思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