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近四成高校校長為女性
報道 2012年11月29日
Jes Aznar for 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菲律賓大學前任校長埃默爾琳達·羅曼(右)和該校DNA分析實驗室負責人瑪利亞·科拉松·德溫格利亞(左)。去年,菲律賓39%的高等教育機構的領導為女性。
吉隆坡——去年結束任期的菲律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女校長埃默爾琳達·羅曼(Emerlinda Roman)並不孤單。在菲律賓,有很多的高校都有女性擔任高層職位。
羅曼援引高等教育委員會的數據說,2011年,在菲律賓超過2100所高等院校中的39%,即850所高校,都是由女性當校長。
“在菲律賓,女性擔任領導職位的能力已經得到了普遍的接受和認可,特別是在高等教育領域,”菲律賓的首位女大學校長,63歲的羅曼博士說,“男人不再因女性擔任領導而害怕。”
但在亞洲,能在學術界身居高位,羅曼和她的女同胞們是相對罕見的例子。在這一地區,女性參與管理和研究工作的水平相對較低。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 Pacific Studies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主任張妙清(Fanny M. Cheung)說,在一些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女性甚至在考博士學位之前,就可能會猶豫再三,因為她們擔心如果接受更好的教育,她們未來的配偶可能會認 為她們缺乏吸引力。
“要接受一個所謂地位高的女人做妻子,這個男人必須得非常有自信。因為有高學歷會被認為是高出對方一頭,”她說,“在亞洲,這仍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
香港擁有不少在亞洲排名前列的大學,本科生中女生的比例超過一半,但香港的大學還尚未出過一名女校長。
據2010年的數據,香港教師中有三分之一是女性,然而女性副校長的比例不到10%,女性系主任的比例不到6%。
心理學教授張妙清博士說,獲得博士學位的女性人數,在近幾年來才開始上升。
“女性若想得到晉陞,還得再等上一段時間。”她說,“在一些西方國家的大學,你可能會發現會有更多的女性身處高位,這部分是因為這些國家中女教師的比例增加的時間要比在亞洲國家早。”
但在許多亞洲國家,女性在本科中的入學比例已經超過男性,研究人士稱,大學領導層和研究機構中必將有更多的女性面孔出現,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今年公布的報告,在亞洲,女性只在研究人員中佔18%,而在全球範圍內則佔到了29%。
菲律賓和泰國是亞洲地區的亮點,在這兩個國家,科研人員中女性的比例超過45%。
儘管亞洲地區在增加高校女學生數量方面已經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績,學者們表示,這方面的進步還沒有帶來更多女性在科研或管理領域擔任領導職位的結果。
馬來西亞在大學女性領導人數方面略勝一籌,然而,吉隆坡的學者們表示,仍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自從2006年以來,有四名女性擔任過大學校長,其中 包括馬來西亞國民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Malaysia)校長沙麗法·哈普薩·賽義德·哈桑·謝哈布丁(Sharifah Hapsah Syed Hasan Shahabudin)。
65歲的謝哈布丁博士把大學女性管理人員少歸咎於傳統的男女觀念。她說,“如果有條件相當的兩位候選人,男候選人將會勝出。如果非得選擇,他們會選男性。”
謝哈布丁博士補充說,自信和強勢被認為是男性領導人的優勢,但在女性身上,這些品質卻被視作缺點。她說,“人們仍然期待我們順從一些。”
但謝哈布丁博士指出,女性研究員以及女性學科負責人人數的增長帶來了希望。她表示,在她的學校里70%的本科生為女生。
雖然不論在什麼地方,兼顧工作和家庭通常被視作阻礙女性事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但這也可能是一些亞洲女人勝過西方女性的一個優勢。
在西方國家,兒童護理的費用通常很高,但在香港、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方,找一個費用合適的保姆還是比較容易的。
很多亞洲國家還有一種很強的家庭文化——家人會給予更多支持,老人通常會幫忙照看孩子。
但張妙清博士表示,在許多情況下,女人們仍然承擔照料小孩的主要責任。
她表示,女人的生育年齡通常也是學術事業上的“黃金時期”。“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多產的研究員,你真的需要想辦法平衡好作為母親和一個活躍的研究員這兩個角色。
羅曼博士認為,菲律賓女學者成功背後的秘密,部分在於社會能普遍夠接受女性領導人。
她說,“在菲律賓,女性佔據領導者的位置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人們已經學會了欣賞女人們的工作和表現。”
羅曼援引高等教育委員會的數據說,2011年,在菲律賓超過2100所高等院校中的39%,即850所高校,都是由女性當校長。
但在亞洲,能在學術界身居高位,羅曼和她的女同胞們是相對罕見的例子。在這一地區,女性參與管理和研究工作的水平相對較低。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 Pacific Studies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主任張妙清(Fanny M. Cheung)說,在一些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女性甚至在考博士學位之前,就可能會猶豫再三,因為她們擔心如果接受更好的教育,她們未來的配偶可能會認 為她們缺乏吸引力。
“要接受一個所謂地位高的女人做妻子,這個男人必須得非常有自信。因為有高學歷會被認為是高出對方一頭,”她說,“在亞洲,這仍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
香港擁有不少在亞洲排名前列的大學,本科生中女生的比例超過一半,但香港的大學還尚未出過一名女校長。
據2010年的數據,香港教師中有三分之一是女性,然而女性副校長的比例不到10%,女性系主任的比例不到6%。
心理學教授張妙清博士說,獲得博士學位的女性人數,在近幾年來才開始上升。
“女性若想得到晉陞,還得再等上一段時間。”她說,“在一些西方國家的大學,你可能會發現會有更多的女性身處高位,這部分是因為這些國家中女教師的比例增加的時間要比在亞洲國家早。”
但在許多亞洲國家,女性在本科中的入學比例已經超過男性,研究人士稱,大學領導層和研究機構中必將有更多的女性面孔出現,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今年公布的報告,在亞洲,女性只在研究人員中佔18%,而在全球範圍內則佔到了29%。
菲律賓和泰國是亞洲地區的亮點,在這兩個國家,科研人員中女性的比例超過45%。
儘管亞洲地區在增加高校女學生數量方面已經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績,學者們表示,這方面的進步還沒有帶來更多女性在科研或管理領域擔任領導職位的結果。
馬來西亞在大學女性領導人數方面略勝一籌,然而,吉隆坡的學者們表示,仍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自從2006年以來,有四名女性擔任過大學校長,其中 包括馬來西亞國民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Malaysia)校長沙麗法·哈普薩·賽義德·哈桑·謝哈布丁(Sharifah Hapsah Syed Hasan Shahabudin)。
65歲的謝哈布丁博士把大學女性管理人員少歸咎於傳統的男女觀念。她說,“如果有條件相當的兩位候選人,男候選人將會勝出。如果非得選擇,他們會選男性。”
謝哈布丁博士補充說,自信和強勢被認為是男性領導人的優勢,但在女性身上,這些品質卻被視作缺點。她說,“人們仍然期待我們順從一些。”
但謝哈布丁博士指出,女性研究員以及女性學科負責人人數的增長帶來了希望。她表示,在她的學校里70%的本科生為女生。
雖然不論在什麼地方,兼顧工作和家庭通常被視作阻礙女性事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但這也可能是一些亞洲女人勝過西方女性的一個優勢。
在西方國家,兒童護理的費用通常很高,但在香港、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方,找一個費用合適的保姆還是比較容易的。
很多亞洲國家還有一種很強的家庭文化——家人會給予更多支持,老人通常會幫忙照看孩子。
但張妙清博士表示,在許多情況下,女人們仍然承擔照料小孩的主要責任。
她表示,女人的生育年齡通常也是學術事業上的“黃金時期”。“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多產的研究員,你真的需要想辦法平衡好作為母親和一個活躍的研究員這兩個角色。
羅曼博士認為,菲律賓女學者成功背後的秘密,部分在於社會能普遍夠接受女性領導人。
她說,“在菲律賓,女性佔據領導者的位置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人們已經學會了欣賞女人們的工作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