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亂港與愛港(江春男)/蘋論:吃裡扒外的政府


 

司馬觀點:亂港與愛港(江春男)


一個月前,《明報》宣布要換掉總編輯劉進圖,引發新聞界上街抗議,想不到被調職後幾天,劉進圖就在街上被襲擊,身中數刀入院搶救,引起港人的震驚與憤慨。香港新聞自由日漸萎縮,香港和陸客的摩擦日益尖銳,本質上這是「一國兩制」結出來的苦果。

神勇警變軟腳蝦

特首梁振英與劉進圖是舊識,他趕到醫院探視,並下令警察全力緝兇。不過,這兩年來一連串暴力恐嚇事件,只要是涉及傳媒的,警方都沒法破案。香港警察在電影上表現神勇,但一涉及政治和傳媒,就成軟腳蝦了。
去年六月,《陽光時務》老閭陳平下班時被打,同一個月,壹傳媒老閭黎智英家門被毀,並留下斧頭恐嚇,隔不久,《蘋果日報》被人縱火,接著電台老閭座車車窗被敲破。這些媒體剛好都是中共的眼中釘,作案動機呼之欲出,但警方調查均無下文。
香港的法治和言論自由的倒退,是在無聲無息中發生的。以前是溫水煮青蛙,現在溫水變熱水,以前是收買收編,現在是恐嚇加暴力。

港人硬頸爭普選

以前可以讓利給紅包,但是一小撮港人有硬頸,堅持雙普選,發動佔領中環運動,還向台灣請教群眾運動,中聯辦的忍耐已快到脖子了。
戒嚴時期台灣的黨外人士,也常遭愛國人士的暴力威脅,警方的調查均無結果。香港的民主人士,被戴上港獨的帽子,愛港人士起來對抗亂港人士,這一切對台灣都很熟悉。

坐視大亂再大治

香港一亂,對港人和港府都很不好,但是,不少愛國人士卻認為,不吃敬酒吃罰酒,既然港人不知好歹,不如將火燒旺,越亂越好,最後由中央出手收拾殘局,始於大亂終於大治。
如此一來,不只香港,同時也是中國的大災難。

 

 

 晨課:不要忘記馬政府的吃相

蘋論:吃裡扒外的政府


更多專欄文章
台 灣電影的復興,是從《海角七号》開始,接下來一連串的本土電影把遠離國片的觀眾,特別是年輕族群,都招攬回來,包括紀錄片《看見台灣》。經過《賽德克.巴 萊》、《父後七日》、《雞排英雄》、《艋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陣頭》、《痞子英雄》、《翻滾吧!男孩》等等,台灣電影逐漸填實了穩固的地 基,開創了前所未有的風華,其中一個重要的基石就是本土性。

教科書被政治污染

《大 稻埕》就在這個脈絡下,使用現在國際間正夯的敘述手法:時空穿梭,重現大稻埕在日治時代的種種風情,也深獲觀眾的喜愛。巧的是正在這個時刻,教育部竟偷偷 修改中學歷史課綱,拿中國觀點來敘述、詮釋台灣史,使台灣史脫離自主觀點,成為他國眼中的客體他者。可悲亦復可笑的是:這種閹割、異化的操刀兇手,並非任 何外國人,而是台灣自己擁有文化霸權的無聊學者與文人。
讓人愉悅的是這些人的努力勢將一場空,因為大眾文化已經主體化、體制化、潮流化了。即將上演的日治時代嘉義農校棒球隊奮戰過程的感人故事《KANO》,必然再創票房熱潮,完全不甩馬政權企圖復辟歷史謬誤的密謀。
電影強過教科書的優勢是:電影巧妙地把個人或少數人自傳式的私領域,隱藏在社會分享關懷的公領域之下,產生深刻震撼心靈的感動。這是教科書根本無法達到的境界與衝擊力。經過政治污染的教科書,在主流文化的凌駕下,有如螢火之於皓月,只能引發反感而遭到鄙棄。
台灣史因為新的史料與資訊不斷介入,因而一再地被解構重構,線性敘事原先的封閉可預測性喪失,代之而起的是開放系統的無限可能性。其中,台灣人民的家族故事就是台灣史本身,其真實性、感人性和自我涉入的主客合一性,遠非中國眼睛的遠距離觀察可以相提並論。

台灣人挖自己眼睛

這就像應該從英國觀點寫美國獨立史給美國學生讀,還是從美國觀點寫史給美國學生讀一樣。其實,全世界都一樣,都先從本國的眼睛看本國的歷史。唯獨台灣自己挖掉自己的眼睛,聽別國人述說自己的過去。有這種吃裡扒外的政府,全民能不團結起來拉它下馬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