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台灣漁民在多事海域捕撈



Taiwan's fishermen ply their trade in troubled waters
Financial Times
Trucks laden with headless frozen tuna carcases speed down the waterfront as trading gets under way at the Donggang fish market in southern Taiwan. Less than an hour after dawn, dozens of colourfully painted small boats are unloading their holds after ...


2013年07月08日 06:16 AM

台灣漁民危險的捕撈作業


隨著位於台灣南部的東港魚市開市,一輛輛滿載冷凍金槍魚身的卡車飛速駛離江邊。天剛破曉,幾十艘色彩鮮艷的小船正在卸下此前數周在南中國海捕撈到的漁獲。
生意非常好。船長們可以期望這些漁獲賣個好價錢,但地區民族主義與圍繞自然資源的爭奪的破壞性結合,讓這些漁民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和危險。

亞洲許多國家對本地區海域內豐富的資源提出往往具有爭議性的所有權主張,導致領土爭端的數量與日俱增,而這些漁民就在這些爭端的前線作業。對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台灣而言,這些主權爭議非常難解決,因為台灣的鄰國沒有一個在官方上承認台灣政府,也沒有一個與它直接締結合約。
位於東港市場附近的小琉球島的漁會總乾事蔡寶興(Tsai Pao Hsing)表示:“各國將領海視為自己主權的延伸。當你在主權重疊海域捕撈時,被捕的風險更大。”
日益增強的民族主義加劇了這種沖突,也加大了漁民間小規模沖突演變為嚴重外交危機的可能性。
今年5月,一名台灣漁民被菲律賓海事巡邏隊射殺,引發了馬尼拉與臺北的對峙。雙方均宣稱,該漁民捕魚的位置在己方海域內。正努力解決支持率不高問題的台灣政府認為,此舉是對其主權的挑釁,因此做出強烈反應,在該地區舉行軍事演習,並召回駐馬尼拉代表。
台灣政府稱,它不鼓勵漁民進入有爭議的海域。但是與該地區幾乎每一個國家一樣,台灣也堅決主張自己對那些爭議海域擁有所有權。中國大陸、台灣、菲律賓和越南都在爭奪那些小島嶼以及本國海岸線附近海域資源的開採權。
在附近的中國東海,圍繞日本控制下尖閣諸島(Senkaku islands,中國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爭端,引發中國和台灣對日本商品的抵制,此舉對日本製造商造成巨大損失。
船長蔡雲明(音譯)表示:“主權主張重疊的海域邊界標識不清,因此我們不知道哪裡可以捕魚。”在東港拍賣掉的巨型藍鰭金槍魚中,有4條是他的船帶回來的。盡管一些外國觀察人士表示,台灣人偶爾進入別國海域捕撈是眾所周知的事,但領海邊界不清也導致了偷捕行為的發生。
蔡寶興表示,前幾年東港漁民在菲律賓附近海域作業遇到的問題沒這麽多,但現在情況變了。他認為,部分原因在於,菲律賓等國明白了台灣漁民捕撈漁獲的價值。
對台灣這個島國而言,捕魚是一個重要的產業,尤其是對東港等港口附近的小城而言。在春季捕撈上來的巨型藍鰭金槍魚每條重達數百公斤,其中最好的可以賣到每公斤30美元以上。
台灣每年遠洋深海捕撈漁獲價值約400億新台幣(合13億美元),相關產業每年還可獲得130億新台幣收入。
在可獲得政府數據的最近年份2010年,僅東港就交易了逾1億美元的漁獲。去年,包括漁業在內的廣義農業只占台灣整體經濟的2%不到。
台灣漁民進入爭議海域捕魚的部分原因在於,他們認為,這些海域早在亞洲各國劃定邊界並實施管轄之前許多年就已是台灣的傳統捕撈區。但在過度捕撈導致漁業資源日漸枯竭之際,全球對海產的需求不斷增長,也對台灣漁民造成壓力。
全球日益高漲的海產需求意味著海上的競爭更加激烈,競爭大多來自裝備更精良的日本和美國的捕撈船。競爭促使台灣漁民進一步深入遠洋,於是一些漁船不可避免地進入了鄰國的海域。蔡寶興表示,台灣漁船捕撈到的藍鰭金槍魚數量自2000年以來下降了逾90%。
小琉球的一名船長洪勝輝(音譯)在他所稱的爭議海域捕撈時被菲律賓方面逮捕,並被關押了幾個月。他表示,雖然後來他被釋放,但由於未能就船隻贖金達成一致,菲律賓沒收了他的船。
他極力主張,台灣政府應設法與菲律賓當局改善合作,但也應提高自己的影響力。他表示,“如果你不採取任何行動的話,馬尼拉就會不把你當回事”。
Jason Liu補充報道
譯者/鄒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