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無人機部隊」人員被曝光,佩戴印有紅色中國地圖剪影的臂章引起關注。對此,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發表社評痛批「挑釁」?
---
美軍「無人機部隊」人員被曝光,佩戴印有紅色中國地圖剪影的臂章引起關注。對此,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發表社評痛批「挑釁」?
---
Foxconn 2317.TW, Wistron 3231.TW and Pegatron 4938.TW all plan to make investments under the scheme, said the sources, who asked not to be named as the discussions are private.
India’s new $6.65 billion production-linked incentive (PLI) scheme offers companies cash incentives on any increase in sales of locally-made smartphones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 compared with 2019-20 levels. The scheme aims to help transform India into an export manufacturing hub.
Foxconn has applied to invest about 40 billion rupees ($542 million), while Wistron and Pegatron have committed to invest close to 13 billion rupees and 12 billion rupees, respectively, under the PLI plan, the sources said.
It is unclear whether all of the investment will be targeted at boosting manufacturing of Apple devices in India, but the sources and industry insiders said the vast majority would be focused on expanding iPhone manufacturing in the country.
Foxconn said that as a matter of policy it did not comment on specific operations or work for any customer. Apple, Wistron, Pegatron and India’s technology ministry, which formulated the PLI scheme, did not respond to emails seeking comment.
While Foxconn, Pegatron and Wistron make devices for companies other than Apple globally, Wistron’s arm in India currently assembles only iPhones.
Wistron, which assembles roughly 200,000 second-generation iPhone SEs per month in India, plans to scale that up to 400,000 a month by the end of the year, one of the sources said, as it looks to cater to export demand for the device.
That plan is expected to create roughly 10,000 jobs, the source added.
Pegatron is yet to start Indian operations, but has been in talks with several states, with Tamil Nadu in the south emerging as a frontrunner for a planned plant to manufacture Apple devices, a third source said.
Foxconn, which also assembles devices for Xiaomi 1810.HK in India, already has enough capacity to meet Xiaomi's needs and is likely to use the PLI plan largely to boost iPhone production, a fourth source said.
發表時間:
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9月29日在即將離任之際接受了美聯社的專訪。他在採訪中表示,就處理對華關係問題,特朗普政府在貿易問題上取得了進展,並希望在其它領域也同樣取得突破。不過,他坦言,美方試圖以再平衡兩國關係以實現對等和公平的努力並非易事。
作為特朗普總統任命的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當天在北京的美國駐華使館中表示,中國在面對美方壓力作出的反應總體上是以牙還牙,無論是就關閉總領館還是加徵進口關稅。針對特朗普政府所採取的對華政策轉變,布蘭斯塔德指出,“不幸的是,我們在盡力實現雙邊關係再平衡,實現公平和對等,但每次我們有所行動,他們都會繼續保持失衡狀態。”
據悉,布蘭斯塔德將於本週末與夫人離開中國,返回家鄉艾奧瓦州。他在過去三年零三個月的美國駐華大使任期是他們夫婦在外居住時間最長的一次。布蘭斯塔德也在近日受訪時透露,他在上任之初曾公開說過,希望訪問中國的所有省份,但受到今年疫情的影響,最終只訪問了26個省份。他指這是其在擔任大使任上的遺憾,但希望未來仍有機會完成這個心願。
目前白宮還未提名他繼任者的人選,預計將會在11月初的美國大選結束後任命,而距下一位大使人選經美國會參議院通過後仍需要進一步的時間。自2018年美中爆發貿易戰以來,華盛頓對北京的憂慮和不滿在多領域展現,包括在科技問題上對諸如華為5G和抖音國際版TikTok的數據收集的國家安全顧慮,以及自今年內兩國相互針對對方媒體、外交官所採取的限制性措施,包括美國駐成都總領館和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的關閉等。
此外,華盛頓還就中方應對新冠疫情的方式和初期反應、過去數年來在南中國海的人工島礁建設和軍事化行為、香港和新疆的人權記錄等問題提出批評,並採取部分制裁措施。中國外長王毅稱,美中關係面臨自1979年兩國關係正常化以來最嚴峻的挑戰。針對美中關係惡化的顧慮,布蘭斯塔德則淡化了這類擔憂。他指出,雙邊關係過去經歷過起伏。不過,他也承認存在這種可能,對華壓力可能會導致越來越多的持續下滑式的限制性措施出現。
在談到擔任大使期間所取得的成就時,布蘭斯塔德提到了兩國在今年一月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和中方同意將芬太尼列為控制物資的進展。他認為這些都是雙邊關係中的積極發展,並指美國一直在努力減少類鴉片藥物流入該國。特別是在貿易問題上,北京承諾要加強對外國技術專利和商業機密的保護。而北京過去也作出過此類的承諾。美國企業指出,正在觀察中方是如何落實這些承諾的。
布蘭斯塔德表示,“我認為,在貿易領域,我們已經引起了他們的注意,我們正在取得進展,”但他強調,“我希望我們能夠在其它領域,比如我們的媒體和我們的外交官也能夠在中國享有同等的待遇。”正如上文所提到,儘管他在任內到訪過中國境內的很多地方,但布蘭斯塔德抱怨說,每次出行都需要得到中國官方的批准。為了去西藏看看,他提出了三次申請,最終於去年成行。到了西藏,他說,和那裡的師生們進行了公開的交流。而在其它的地方,他本人的經歷則各不相同。
報導還提到了,布蘭斯塔德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相識已久。1985年,他們二人在時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率領農業代表團到訪艾奧瓦州時會面。報導指,雖然美中關係出現了問題,但布蘭斯塔德依然認為這種長期關係是珍貴的。他介紹稱,2017年到北京工作後跟習近平有過數次會面,2018年年初,他還戴著女兒和外孫子與習近平家舉行了私人晚宴。布蘭斯塔德說,“我覺得他(習近平)仍然對我、對艾奧瓦州有著很好的感情,就像我們對他的感情一樣。” 他續稱,“我發現,在這個文化中,私交很重要。但我是美國的代表。”
採訪中,布蘭斯塔德談到,新冠病毒影響到美中關係。他稱,習近平曾經向特朗普保證過,疫情得到了控制,但實際上並沒有。他說,“顯然,我認為,總統對中國的感情跟這些事情有密切關係。”正如他之前所表達的那樣,布蘭斯塔德希望回國後在老家艾奧瓦州為特朗普和其他共和黨候選人助選。他談到,助選努力將主要關注本屆政府在中國問題上採取的措施,及維持美中關係的必要性,但這種關係必須要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之上。這位現年73歲的政壇老將說,“我至今未輸過一次選舉,這是我與生俱來的(能力)。”
****
美國官員說,美中關係是否會走向脫鉤,關鍵在中國能否正視兩國間存在的製度和意識形態分歧。他表示,美國不會再為了利益而犧牲價值觀了。
“中國把路都堵絕了” 布蘭斯塔德離任顯示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已死
VOACHINESE.COM
“中國把路都堵絕了” 布蘭斯塔德離任顯示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已死
| |||
| |||
| |||
| |||
| |||
|
|
|
|
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米爾斯海默多年前預測,中國的崛起將導緻美中之間的衝突。他在近日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再次針對美中對立的未來發展做出預測。
德國之聲: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展現力量的手段越來越激進。短期內,中國會與美國正面交鋒嗎?
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從中國的角度看,如今最好不要與美國有任何嚴峻交鋒。中國20年後將能更好地與美國對抗。但有兩個因素正促使中國。其一,對於任何國家而言,隨著實力增強,在外交政策上幾乎不可能不變的更具侵略性。
這就是中國的現況。許多人會指責習近平,但我認為這與他的個性或利益沒有太大關聯。他所接手的中國比90年代時更為強大。與之前幾任領導人相比,他可以更耀武揚威。
第二個因素是中國的鄰國以及美國的反制。美國在2011年開始亞太再平衡策略,從而在地區內遏制中國。這造成了一種螺旋機制:美國及其亞洲盟國正在反制中國,而中國正作出回應。
剛剛提到亞太"再平衡",美國究竟有多認真執行?許多東南亞國家認為他們孤立無援。
毫無疑問,當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2011年宣布亞太再平衡時,美國剛開始思考制衡中國。在奧巴馬的任期內,美國沒有太多作為。但自從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後,美國毋庸置疑在推行雄心勃勃的遏制政策,而且絕不止遏制這麼簡單。美國試圖打壓中國經濟,瞄準中國的科技業。關鍵之處在於,美國不容忍平起平坐的競爭者。
一些人認為美國無法阻止中國成為區域霸權。或許40年後中國的實力能與美國匹敵,屆時便無法再阻止中國坐大成為地區霸主。但我懷疑這是否會是最終結果。有理由相信美國在可預見的未來里能遏制中國。
在國際政治中,盟國與聯盟起著重要作用。你怎麼解讀亞洲在這方面的情況?
仔細觀察中國的鄰國,多數都會與美國結盟對抗中國,組成一個平衡的聯盟。屆時肯定會出現兩個聯盟結構,就像在冷戰時期那般:一邊是北約,另一邊是華沙公約組織。
巴基斯坦、朝鮮、柬埔寨、寮國-或許還會有緬甸,很可能會站在中國這一方。日本、印度、新加坡和越南則將與美國結盟。
今年七月,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稱美中對立是"冷戰1.5"。你怎麼看這樣的歷史類比?
從最基本的層面看,美中目前的情況與冷戰有相似之處。都是有一個國家意圖支配世界的一個地區。美國主導西半球,而如今中國毫無疑問有意支配亞洲。從這方面看來,確實存在相似之處。
不過也存在根本上的差異。首先,最初的冷戰發生在第二次大戰後,而且圍繞著德國問題。但亞洲並沒有這樣的情況。中國已經很久未曾打仗,地理位置也根本不同。美中潛在衝突的關鍵點是南海、東海和台灣。在冷戰時期,衝突或潛在衝突點在於中歐。這是一個重要的差異。
另一個重要的差異是,由於蘇聯是共產主義,其經濟效益並不高,雖然人口數相當,其財富從未超過美國的三分之一。中國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對手。它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多,擁有充滿活力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因此,中國有潛力成為比美國更富裕的國家。所以美國最終要對抗的可能是一個比它更龐大的國家。
2011年時,您對美中避免衝突的可能性感到悲觀。您現在是否改變看法?
我現在對於美中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更悲觀了一點。我一直相信兩國之間會存在激烈的安全競賽。但近幾年裡,特別是自特朗普執政以來,我開始覺得戰爭的可能性比我預期的更高。同時我也發現,亞洲的地緣對於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起著多關鍵的作用。
在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將注意力集中在中歐。美國和蘇聯若開戰,將導致中歐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甚至可能動用核武。幾乎不可能爆發這樣的戰爭。如今東亞的地緣狀況很不同。潛在的衝突點包括南海、台灣和東海。南海爆發戰事的情況更容易想像。當然,這樣的戰事是有限度的,但是可以想像這類戰爭會發生在海上,空軍以及海軍力量都會參與其中,這比冷戰時中歐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更大。
再重申一次,我不是說這很可能發生,但這是可以想像的情況,而且非常令人擔憂。
有破除這種局面的方式嗎?
沒有,在這種根本的兩難狀況中,我看不到出路。這也是我將2011年的著作命名為《大國政治的悲劇》的原因。這正是國際關係的悲劇性。
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是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系羅蘭·溫德爾·哈里森傑出貢獻教授,著有《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等書。
•在泰國,年輕女性走向抗議前線。她們是示威活動的早期組織者,在最近的抗議活動中,似乎仍佔據多數。在泰國,女性越來越多地開始公開反對父權制:在這個國家,男性長期控制著軍隊、王室和僧伽等最強大的機構。 |
•韓國指控朝鮮擊斃韓國叛逃者,並將其屍體焚燒。韓國官員周四表示,一名顯然試圖向朝鮮叛逃的韓國公務員在失踪一天后被朝鮮海軍發現,朝鮮部隊向其開槍,並因害怕他攜帶新冠病毒而將其屍體焚燒。這可能是朝鮮政府自2008年以來首次在其領土上殺死一名韓國公民,或進一步破壞朝韓關係。 |
| |||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強調,海牙仲裁法庭就南中國海的仲裁不容置疑和妥協。與此同時,美國、德國、英國和法國也紛紛在聯合國表態,聲明中國對南中國海提出的"歷史性"主張有悖國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