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香港山雨欲來 「引蛇出洞」策略 Hong Kong's summer of dissent shows no sign of abating 纽约时报中文网:美駐港前總領事包潤石(Richard Boucher)談“反送中”與對港政策



《南華早報》引述不具名中國官員消息指,負責香港事務的中國官員正在商討整全計劃,以解決香港近日的政治危機,並將會於短期內向更高級別官員呈交解決香港問題的不同方案。不過報道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動解放軍並非其中一個選項。
報道又引述一名相關顧問稱,政府現時採取「引蛇出洞」的策略,即他們會繼續採取防守,並待對方露出其意圖及策略。多名消息人士又指,香港警方是恢復香港和平穩定的「最後防線」,政府必須盡一切代價支持警隊 ...





紐約時報中文網

每日精選

2019年7月16日


美駐港前總領事談“反送中”與對港政策

九七前後任美駐港總領事的包潤石認為,有些紅線會令華盛頓檢討對港政策。他指出,北京沒意識到它對香港的干預會放大年輕一代的擔憂,但進占立法會是抗議者犯下的大錯。
何穎詩
香港民眾多次發起大規模抗議活動,反對允許將嫌犯引渡至中國大陸的《逃犯條例》。圖為一輛穿過抗議人群的救護車。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近來,香港的修訂逃犯條例引起市民多場示威遊行及各種佔領行動,令香港特區政府陷入管治危機,亦令海外出現質疑“一國兩制”的聲音。香港與中國以至其他國家的關係,亦一併引起爭議,例如美國有國會議員提出檢討《美國—香港政策法》,香港亦有抗爭人士到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發表關於香港狀況的報告。
包潤石(Richard Boucher)是美國資深外交官,曾擔任公共事務助理國務卿、南亞及中亞事務助理國務卿等職務。在1996至1999年期間,包潤石任職美國駐港領事館總領事,親歷香港主權移交前後的風風雨雨。此後,包潤石亦有留意主權移交前後香港的變化、與中國的關係等議題,一直在不同媒體分析香港的近況,就是次修訂逃犯條例的爭議,他亦有一番獨特見解 。
包潤石現任美國布朗大學高級研究員。近日,他透過電郵接受紐約時報中文網的訪問。採訪用英文進行,以下內容經過刪除、編輯。

1990年代後期,香港前特首董建華(左)和包潤石。 COURTESY OF RICHARD BOUCHER
問:你覺得香港的政治局勢接下來會怎樣?在餘下任期裡,林鄭月娥政府將何去何從;長遠而言,對“一國兩制”會有什麼影響?

至於“一國兩制”,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北京希望香港的領導人能夠維持特別行政區各方面良好、平靜、穩定、高效。內地的企業和政界人士,包括他們的家人,也受益於“一國兩制”,一般並不希望看到香港出現太大的變化。然而,如果香港政府無法保持穩定,那麼北京就會越來越傾向於親自干預——而這會比香港的官僚笨手笨腳得多。每次北京干涉香港政府或者對其施壓,都會侵蝕香港的商業基礎,逼使年輕人重新考慮他們未來的計劃。

香港回歸中國22週年紀念日當天,抗議者闖入並佔領立法會大樓。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問:示威者衝擊破壞立法會大樓如何改變北京和香港官員對整場抗爭運動的政治盤算?
答:衝擊破壞立法會是示威者犯下的一個重大錯誤。首先,大部分香港公眾非常同情整場運動——這從支持法治的遊行參加人數就可以看出來,但很少市民會支持破壞商業和就業基礎的暴力行為。這些行動令香港政府要更堅決地控制住示威活動,並使北京方面更傾向於堅持(原則)或干預(香港事務)。這兩種結果都不好。遊行人士因為人數眾多的緣故,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闖進立法會對運動的主要目標——尊重法治是不必要、無益的干擾。

在過去一個月來香港大規模的“反送中”浪潮下,上週二,林鄭月娥最終讓步並表示《逃犯條例》修訂已“壽終正寢”。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問:你認識林鄭月娥或香港其他現任高級官員嗎?你對他們有什麼看法?
不幸的是,他們當中很少人具有強大的政治直覺和運籌帷幄的政治能力,來處理中國日益專制的領導人群體和香港日益堅持自己主張的年輕人之間的矛盾。由於立法會目前的組成,以及行政長官並非普選產生,香港的領導人需要在整個社會尋求合法性,也需要表現自己是在北京面前代表香港的利益,而不是相反。
問:你認為美國、英國和其他國家可以如何幫助保護(香港的)公民自由和司法自治,並向香港和北京領導人施壓?西方領導人和商界人士最近的行動充足嗎?
答:首先,無論是公開還是私下,國際領導人都要直言不諱。每次在北京跟高層領導人會面時都要提到,香港的威信和法治狀態對我們所有的商業活動和其他關係都至關重要,這就能起到經常提醒北京要對香港有耐心、行動要慎重的作用。外國領導人訪港,與商界代表以及政府、司法、媒體和公民社會人士會面,也能顯示出香港的重要性。
對於商界人士,他們通常希望通過協會發表意見,以免給他們自己的企業帶來壓力。香港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Hong Kong)一直堅持不懈,不是挑戰北京的主權,而是強調法治在香港和中國繁榮中的關鍵作用。我希望其他商業協會——無論是外國的還是本地的,都可以直言不諱,無論是個別發聲還是一起發聲。

G20峰會召開前夕,美國駐香港領事館外,抗議者呼籲與會各國領導人向中國施壓。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問: 《美國—香港政策法》(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北京究竟有多看重它?華盛頓對它的看法有多大的變化?你認為最近有關這個問題的辯論會產生什麼影響?你認為香港在該法案下的特殊地位應該予以重新考慮嗎?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撤銷這種特殊對待?
答: 《美國—香港政策法》是美國對香港政策的基礎,並成為支持香港“兩制”的一個關鍵因素。不幸的是,北京領導人似乎更關心“一國”而非“兩制”。因此,香港人必須承擔起任務,明確表示他們享有自治權,以及有決心保護技術、尊重法治、防止腐敗和確保市場開放,也就是《美國—香港政策法》所承認的要素。
不幸的是,在美國關於中國的爭論中,香港並非重要部分,在其他地方更甚。鑑於美國政府、商界和國會對中國的看法正在惡化,北京對香港的任何干涉,或對香港的威信的其他損害,立即成為中國政府採取高壓手段的證據。例如,引渡法案就是如此,儘管它在很大程度上源自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自己的倡議。
有沒有紅線或絆腳線,應該令香港的特殊地位被重新檢視?當然有。在此我並不准備提供完整的清單——儘管國際觀察人士有必要記住這樣的清單:直接蔑視香港的司法程序、操縱匯率、轉運受限制的技術、強制執行內地的教育標準,或將共產黨引入香港的政府機構,這些都是可能導致重新考慮香港特殊地位的行動。

六月連續第二個週日,數十萬民眾再度走上街頭,抗議引起爭議的引渡法。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問:近年,抗爭活動主要由年輕一代的香港人帶領,他們更加警惕,也更願意對抗北京。你認為年輕一代將如何影響香港的未來?
答:世界各地的抗議活動通常都是由年輕一代領導的,與其他地方相比,香港的年輕人似乎更有誘因。他們自然會擔心自己的未來和機會,因為他們一邊面臨著來自受過良好教育的大陸人的競爭,一邊感到自己被夾在一個進步可能不夠快的教育體系和技能要求越來越高的工作崗位之間。他們的個人前途受困於香港特殊的政治、法律和移民地位。
北京也應該意識到,對香港製度的每一次侵犯,都會導致香港年輕人的負面反彈。香港年輕人的反應不是順從,而是越來越希望獨立。他們看到中共收緊了對媒體和企業的控制,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他們的唯一出路是讓香港獲得越來越大的自治權。從長輩之中,年輕人聽到有人倡議愛國主義教育、熱愛共產黨,他們覺得這不是他們的未來。因此,年輕人自然而然希望(感受到)香港自治狀況的安全無虞,而當他們的未來處於不確之中,他們會挺身而出。
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台灣的情況也是如此。北京曾經希望“一國兩制”能夠成為一個範例,而對香港“兩制”的每一次攻擊,都會令台灣和香港的年輕人希望他們的未來能有更多的自主權、更高的地位或完全獨立。 “香港模式”現在對台灣人民已經失去了任何意義。北京方面幾乎沒有意識到,它的干預,無論多麼微小,都會放大年輕一代的擔憂。
問:中國政府有沒有一個宏觀的計劃,要在50年或更短的時間內讓兩個制度合二為一?還是黨的領導人預見了香港將在其統治下保持長期的高度自治?你認為過去五年的抗議活動,影響了習近平政府在這方面的看法嗎?
答:北京方面幾乎沒有意識到它在香港的所作所為會帶來怎樣的長期影響,除了珠三角的經濟一體化外,也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有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宏觀計劃”。北京方面希望用經濟來推動香港的政治——天真地認為“香港問題就是經濟問題”。事實證明這是毫無根據的。因此,隨著北京的領導人在中國內地越來越多地主張由黨來控制一切,他們似乎也希望香港的領導人能保持城市一切平靜、受控。
作為一個開放的社會,香港永遠不會像北京所希望的那樣“受到控制”。每當香港政府未能妥善處理事情時,北京的一些人就會忍不住進行干預。到目前為止,明智的頭腦基本上佔了上風,但香港政府需要證明,它能夠在不威脅北京利益的情況下,駕馭香港社會翻滾的騷動風潮。
香港的問題事關誠信:交易、合同、監管、市場、個人自由,莫不如此。任何影響香港誠信的事情,最終都不利於香港、不利於香港投資者、不利於中國。年輕人示威是因為他們明白這個事實。我們都應該聽聽他們怎麼說。
何穎詩(Marcella Ho),自由撰稿人,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中文網、端傳媒、信報等。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
OPINION | The trade war and Hong Kong are testing Xi's crisis-management ability, Minxin Pei writes.
https://trib.al/BXkoz5g




林鄭政府和警察究竟在保障誰人的利益?
//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硬推修訂逃犯條例、明日大嶼;懶理港鐵工程嚴重超支、短樁事件威脅公眾安全;瘋狂DQ民選議員;將長者綜援的合資格申請年齡由60歲提高到65歲;在沒有諮詢的情況下決定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連派錢都因為行政混亂,又不設網上申請,而令市民怨聲載道⋯⋯林鄭政府的惡劣政績,真是罄竹難書。
施政一塌糊塗,樓價、物價高企,醫療、運輸、教育、房屋等系統全部超負荷,香港市民的生活越發艱苦,年青人苦無出路,眼見當權者和政黨為了自身利益委曲是非黑白,難怪覺得絕望。
民生無小事,「反送中」示威浪潮在社區層面遍地開花,正是因為特區政府過去十多年從來沒有認真處理各種社區問題。屯門、北區、還有紅磡和土瓜灣紛紛在七月出現以「光復」為號召的遊行,正是民怨爆發的結果。//


After five weeks of protests, what's nex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