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基督教的重心正在轉移到亞洲

 《經濟學人》基督教的重心正在轉移到亞洲

隨著歐洲和北美基督教人口的減少,該宗教的重心正在轉移到其他地區 https://econ.trib.al/MPer47h

圖片:蓋蒂圖片社

As the Christian population decline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the religion’s centre of gravity is shifting to a different region https://econ.trib.al/MPer47h
Photo: Getty Images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 Risen and rising Why Christianity is taking an Asian turn 十 + 」的圖像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香港治理之難,複雜: 反駁200次,卻不敢澄清一句話(馮睎乾十三維度);陶傑論:英國自由民主黨女議員霍布侯斯(Wera Hobhouse)來前殖民地香港探孫,竟慘遭翻身作主人的香港入境處原飛機當夜驅逐回英。

 

2小時 
分享對象:所有人
所有人
竟然是中英關係分析個案
可能是 3 個人的圖像
英國自由民主黨女議員霍布侯斯(Wera Hobhouse)來前殖民地香港探孫,竟慘遭翻身作主人的香港入境處原飛機當夜驅逐回英。霍布侯斯說她被拒絕時想哭,不明白何故,她想要「一些答案」,同時外相拉米也要求北京「解釋」。
中方當然不會解釋。其後她告訴BBC,她應該是身為國會「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時批評中國人權問題而遭到中港懲罰,認為此羞辱是為了「讓我閉嘴,讓我沉默」。
霍布侯斯的揣摩,太自我中心想當然了。若她沒有失憶,應該記得據英國傳媒披露,她隸屬的英國自由民主黨領袖戴飛(Ed Davey ),2013年曾收受過中國在倫敦的代理人(又稱間諜)、唐人街律師李貞駒(Christine Lee)的五千鎊贈款。
李代理人的錢,就是北京的錢。號稱自由民主黨領袖,五千鎊也要?中國香港不是想她閉嘴,而是她的政黨收了中國錢又指摘中國人權,一來看不起這個左派政黨小家貧窮,二來不滿她沒有回水。
此外,財相里夫斯剛從北京求得六億英鎊中國投資意向書之後,工黨首相斯坦默悍然將中資「敬業集團」控股而又竟然不當虧損的英國鋼鐵(British Steel ) 國有化,對中國不知敬畏。
1956年埃及總統納塞爾將英國控制的蘇彝士運河國有化,也惹來英法聯合向埃及出兵,視為蘇彝士運河危機。中國沒有向英國出兵奪回鋼鐵廠,只是驅逐一個邊緣的女議員洩憤,我認為習近平已經很文明。
工黨政府要收回英國鋼鐵,因為鍋爐高爐運轉的原材料焦煤和鐵礦球團面臨供應不足,中方在英國鋼鐵董事局內的黨委書記決定對三千五百名英國煉鋼工人開刀裁員。
英國人這才如夢初醒,察覺到原來中國本來就鋼產能過剩,被美國和歐洲反傾銷制裁。中國需要British 這個招牌,暗渡陳倉,將中國的鋼鐵經英國轉口,逃避各國的高關稅。
三歲小朋友都看出來的動機,英國人看不出來。工黨政府官員慨嘆:我們太天真了。
天真(naive)?天真不宜從政。英國政府原來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小白兔,還是moronic , 白痴?
中國在英國的投資,每一筆都有長遠的佈局:用華為打進英國電訊、投資英國的Hinckley Point 核電厰;佔領英國的鋼鐵工業——-除了British Steel,中國浙江的另一家附設黨委書記的「民企」吉利汽車,也收購了英國的汽車製造商錳銅控股(Manganese Bronze Holdings)。
MBH是英國工業革命後的一大鋼鐵工業品牌,1899年成立,主要生產船舶的螺旋槳,多次轉型及併購,在中部城市考文垂——港譯高雲地利(Coventry ) 建廠,成為倫敦黑的士(Black Cab )的生產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空襲考文垂,因為生產黑的士的工廠,戰爭期間轉為生產坦克等鋼鐵武器。
霍布侯斯不明白她被拒絕來香港的原因,拉米也要中國解釋?中國對英國的核電廠、鋼鐵廠、電訊網絡有收購的興趣,這一切是何動機,有何戰略企圖,不明白或還需要解釋的,我認為是患上唐氏綜合症。
中國為什麼鄙視國格日漸低下的英國?因為牠最近又斥資收購了泰晤士河南岸的皇家鑄幣廠舊址,要建成歐洲最大的大使館,英國的曖昧,令人覺得討厭。
上一次,川普政府派官員直踩唐寧街,喝令保守黨政府不准讓華為加入英國電訊網。這一次,川普政府和美國人也嚴正警告工黨首相斯坦默:皇家鑄幣廠的地庫,可以通往倫敦的金融區,哪裏有許多美國的投資銀行,有大量敏感機密。
川普美國的意思是:你英國人犯賤是你的事,你可以將全國的機密出售給中共,可以將溫莎皇宮也出售給湖南長沙巿政府建成全西方最大的大媽足浴指壓中心,掛滿大紅燈籠。你見錢眼開貼錢與中國上床胡混,隨你喜歡,但美國的地盤,你不要碰。
英國的傳媒、政圈、教育界,辱罵川普,成為其正常呼吸的一部份(雖然他們許多人內心其實覺得川普的戰略正確,但絕對不能說出來),然而牛津劍橋教出來的精英,連同英國上下議院,加起來的見識比不上一個狂人Trump。
殖民地時代,兩三個工黨議員來香港巡視九龍城,如欽差大臣降臨,香港警察如臨大敵的開道,由香港白左的市政局議員葉錫恩帶路,訴說英國殖民地警察如何貪污、殖民地管治之黑暗,圍觀的兒童與婦孺人山人海。
今日一名英國女議員欲入境而被驅逐,由西方左翼自由派自疚於殖民帝國主義的意識標準,絕對不是壞事:曾受殖民主義奴役的第三世界終於站起來了,而且打了充滿殖民主義原罪的英國白人議員一巴掌。
這句耳光打得響亮,又豈止是償還所謂鴉片戰爭的侵略,獎賞的原因,是英國今日舉國的貪婪、短視、怯懦、愚蠢,既為中國的習近平深切鄙視,居然還有膽鄙視川普。這巴掌打的是英國人似乎不大懂得照鏡子。
霍布侯斯說她想不通為何被中國香港拒絕入境。誕生過莎士比亞的國度,現在想通了嗎?記住,這一切不堪入目的行為,不要褻瀆了英文Naive 這個形容詞,加起來,叫做猥瑣(obscene),並不叫做「天真」。



反駁200次,卻不敢澄清一句話
4月15日是中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官方當然也有相關「教育」活動。例如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出席一個講座,指目前香港仍有国安風險,有人利用「假新聞」、「假消息」、「軟對抗」等手法分化社會,「我想大家記住軟對抗最怕的是甚麼?最怕的就是我們說真話。」他又表示自「国安法」生效以來,保安局已經對「失實言論和偏頗報道」反駁超過 200 次。
200次這麼多?聽來似乎叫人咋舌。不過計一計數,馬上就發覺少得可憐。「国安法」自2020年7月生效,至今差不多58個月,每月「反駁」4次,每星期1次已經達標了。但現在有「抹黑制裁」外部勢力、潛逃的反中亂港分子、本土恐怖主義及「軟對抗」四大国安風險,無時無刻都想分化社會、搞亂香港,如此危機四伏,而你只是每星期反駁區區1次?就算小學生都看得出,連緬甸騙徒也比你更努力。
何況反駁次數多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反駁有沒有效。例如保安局多次致函外媒,批評他們有關香港的報道偏頗。那麼被反駁的外媒,最後有沒有修正報道,並向港府致歉呢?以我所知,是沒有。也許因為外媒死不認錯,但也可以是因為保安局的反駁無效,人家才不予理睬。反駁200次,幾次成功令對方認錯呢?沒有效果的反駁,不叫反駁,叫自說自話。
鄧炳強既自誇「說真話」,強調會反駁「失實言論和偏頗報道」,我卻有一事百思不解。3月底《星島》刊出鄧炳強訪問,不加引號轉述鄧說「近期某中學學生在內地參加交流活動期間輕生」,疑似暴露二月底杭州交流團聖保羅男生的死因——校方和教育局均聲稱尊重「家屬意願和死者私隱」,一直對此守口如瓶。
專訪一出,公眾即滿腹疑團,議論紛紛,到底是《星島》把說話塞進鄧炳強的嘴巴,抑或是鄧炳強公然漠視「家屬意願和死者私隱」。這段亟需澄清或反駁的報道,至今兩個禮拜過去了,當事人鄧炳強依然鴉雀無聲,拒絕協助市民「慎思明辨」,難道又不怕「假新聞」分化社會、「軟對抗」借題發揮?反駁不徹底,即徹底不反駁,咁態度,2000次都冇用啦。
相關文章:
私隱面前無小事,炳強應三思
圖/《開心鬼》
可能是 3 個人和瀏海的圖像
所有心情:
91